第181 章 北涼黨爭


    周衍站在大殿上,就這麽盯著王敬之問道,王敬之不答,他就這麽一直盯著,直到王敬之再也頂不住壓力,膝蓋一軟,就跪倒在地,周衍才冷笑道


    “王大人,身為北涼監察使,備了軍政為何而動,為何而變都不知道,你可知罪”


    這周衍自打來了北涼,清洗不斷,改革不斷,他周衍殺過多少關,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在看看殺了多少的人,光是司徒家,就大幾百口子,再加上各地反叛的軍民,這位砍起頭來一點都不猶豫的王爺,王敬之如何不怕


    但是整個大周的黨爭已經延續了近百年,這不單單是隻有北涼才有,這種派係標簽化,常以地域,出生,或者政策主張的不同就鬥個不停


    以王敬之為代表的這些個老臣,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來自大周各地,但是來到北涼之後,許多的人在這裏生活了數十年,這些老臣,嚐嚐以北涼臣自居,這些人裏麵,也許有無能之輩,也許有貪墨之流,但是大多數的時候都會以北涼為核心,或者以北涼派係為核心


    而於南祖呢,是南派官,又是新貴派係,所以自然被當做了他們爭鬥的目標性人物


    李雲軒則是代表了出生,他是寒門的代表人物,自然與這些出生士族大家的官員格格不入


    而周衍自身,為什麽會引起北涼整體老臣的抵製,說到底,還是政策的變革,以前大家也是為了大周,為了北涼,但是那些都是建立在自己家族之上的,先要滿足自己家族的需要,然後才能使北涼,是大周


    可是自從周衍來了之後,一切都變了,新貴勢力快速成長,寒門士子掌權掌兵,再無徇私枉法,再無家族利益,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一切都以大周北涼為主,這些北涼士族感覺到了危機,自然而然的站在了統一戰線之上


    周衍自是清楚其中的門道,但是一直都沒有去對這些老臣出手,一是寫著大臣雖然注重家族利益,但是確實沒有什麽大錯釀成,第二,他們對北涼的歸屬感很強,而且自己不可能把所有對自己持反對意見的大臣都查辦了,那樣誰還敢給自己做事,一次性全部查辦,北涼的政務一時間就會陷入癱瘓


    隨著時間的推移,今日這些矛盾終於爆發,但是黨爭誤國,尤其是在大周內憂外患之時,取舍,周衍必須給個定論了


    “王大人,本王再問你,你可知罪”


    王敬之顫巍巍的扣頭“王爺,臣不知,臣隻知道,北涼經過王爺清理,軍力大減,民間百姓逐利而行,棄地從商者比比皆是,新軍建立,抽調民力無數,稅賦擔子又迴到了百姓的頭上,長此以往,北涼必將大亂”


    嗬,周衍都給氣樂了“一派胡言”


    周衍的冷笑聲在大殿內迴蕩,驚得簷角銅鈴簌簌作響。他踱步至王敬之跟前,玄色蟒紋靴尖輕點青磚,發出清脆的叩擊聲:"王大人既說本王清洗致亂,不妨看看這三日剛呈上來的北境十六部糧倉存錄。"


    袖中甩出厚厚一遝黃絹,沐雲忙不迭接住展開。絹帛上朱紅批注如血痕斑駁,卻見往年虧空接近五成的軍糧倉,今歲竟盈餘了五車粟米。王敬之瞳孔驟縮,額角冷汗浸透官袍,卻聽周衍聲線陡然拔高:"司徒家四子,占著遠東一帶漕運使的缺,十年間倒賣官糧八萬石,這等大蠹不除,北涼何日能安?"


    “去年查出司徒家與鄴城城主府,光是家丁仆役就有兩萬餘人,私軍達到四萬之數,哪一個不必本王組建的新軍多?”


    王敬之麵如死灰,周衍俯身盯住他潰散的眼神:"你道新軍抽調民力?你們豢養的私兵,可比本王的新軍多三倍不止!"


    於南祖自班列中出列,素白廣袖拂過玉笏:"王爺明鑒,年前,吾等核查過三十六處鐵礦,往年士族侵吞三成鐵料,如今盡數充作軍資……"


    老臣們麵麵相覷,忽見周衍解下腰間蟠龍玉佩:"此物可調北涼三軍,即日起交予王大人。"滿殿驚愕中,周衍字字如刀:"各家各族給王大人備的禮單,比本王案頭的軍報還厚三寸吧?明日校場點兵,王大人若能帶著這些大族家丁私兵也去冀北給本王救迴兩萬百姓,殺敵三萬餘,本王自當謝罪。"


    王敬之突然直起佝僂的脊背,從袖中抖出本泛黃賬冊“王爺要查貪墨,是不是先查查李雲軒等流,這是李雲軒自打掌管暗衛以來,北涼大小官員送與李雲軒的禮單,王爺覺著老臣收受賄賂多於他人否?這本賬冊,是不是比起老臣家裏的也不遑多讓”


    當王敬之那處賬冊的時候,於南祖就眯眼而笑,王敬之,你今日死有餘辜了,於南祖挺胸昂首再次出班,同樣的那出了一本賬冊朗聲道:“大周621年冬月,李雲軒向北涼戶部交付白銀一萬八千兩,622年,興德元年元月,交付白銀五萬兩,二月交付白銀八萬四千兩,三月交付白銀玉器字畫古玩,合計折銀十七萬五千四百六兩,到四月末,在此向我北涼戶部交付白銀二十七萬五千兩”


    於南祖念完,冷笑著望向王敬之道“同時,李雲軒將向他行賄的一眾大小官員全部登記造冊交於了吏部,等待吏部整合交於王爺定奪,不知道王大人,您的那份,什麽時候才能交於戶部啊?根據暗衛提供的消息,王大人隻今年三月所收的孝敬,就可以支付冀北那兩萬災民三個月的賑濟了吧,王大人”於南祖突然提高聲音喝問道


    “口口聲聲為民,一言一行皆為己,這,你又作何解釋”


    “夠了”周衍猛然拍案,震得玉笏筒翻倒“前線將士用命換取大周國運,爾等卻在這裏爭名奪利,其心可誅”


    “王爺息怒”


    “王爺息怒”


    見到周衍是真的動了火氣,下首不管是新貴還是老臣皆是跪地俯首


    周衍望著下方的所有大臣,袖袍一揮,再一次的重新做迴了座位之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河紀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心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心李並收藏山河紀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