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涼這種緊張的氣氛中,李雲軒與杜承平帶著新軍與兩萬難民終於迴關了
壺關之內,李雲軒作為周衍欽點的壺關主帥,坐在了壺關守將府的主位之上
這也是夔牛一再堅持的原因,這夔牛,雖然是武侯府杜老侯爺的義子,按道理講,比李雲軒杜承平大一個輩分,但是做事倒是規規矩矩,沒有一點逾越,按部就班,給足了李雲軒麵子,李雲軒倒是也對這個兢兢業業的北涼老將很是客氣,一番推讓,最後還是李雲軒坐上了主位
“各位,冀北一行,諸位辛苦”李雲軒坐於主位之上對著下方的夔牛以及一眾兄弟們拱手道
下首眾人也是迴禮道“吾等分內之職,理當殺賊報國”
“嗯”李雲軒點頭示意大家不必客氣,接著說道“現在迴了壺關,迴到了北涼治內,我這個零時的主帥也算是完成了任務,現在起,壺關一切大小軍務,繼續由夔牛將軍統管,政務管理權歸還於當地各官,希望大家繼續恪盡職守”
“是,吾等尊令”夔牛與壺關布政使一同起身迴道
李雲軒擺手,示意兩人坐下,才繼續道“丁奎等人下落不明,但是從種種線索來看,他們化整為零去往文武兩關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即日起,壺關方向要做兩件事,第一,派出斥候不斷的擴大範圍去搜索丁奎他們的動向,第二,做好關隘防備要務,我觀胡虜有集結之勢,但是今年春耕到明麵秋收估計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我們要吃飯,胡虜也得吃,所以糧食產量就是兩軍的重點,所以,壺關要在秋收以後做好隨時出戰的準備”
“是”夔牛很是痛快的領命,李雲軒說的不錯,這一次出關,首先就是練兵,新軍成立,訓練的效果雖然很是不錯,但是成軍的時間太短,沒個千戶所兩千人,正副千戶帶隊,人數少,時間短,所以想讓新軍快速的成長,那戰場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也是讓著些個千戶所之間能快速的磨合
而且這些選出來的新軍,是給以後的軍官做準備的,所以第一次的選拔很是苛刻,從全北涼選了兩萬人,淘汰率也可以,出關時,這一批新軍就淘汰了兩千多人,十分之一的淘汰率,真的是很高了,在加上這次出關戰死的,一趟下來,這行軍最後能有一萬四五就不錯了
儲征那邊過完年已經開始招人訓練了,這一次要求倒是沒有那麽嚴格,而且人數也增加道了四萬,這一萬多活下來的新軍,以後會被打散,去往各處擔任伍長什長,或者百戶千戶,看著人多,撒下去估計還略有不足
第二,這次出關就是去摸清胡虜在冀北的布置,兵力,戰力,這些都是這一次出行的目的,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胡虜很有可能在今年秋收之後發起攻城,最為合適的攻擊點,就是文武兩關,隻要胡虜攻關成功,冀州就再無天險,胡虜可以再大周來去自如,到時候在想集結兵力與胡虜一戰,可就不太容易了
這也不符合周衍的策略,周衍和於南祖,李雲軒,劉遠修等人定製的策略是,將胡虜控製在冀北,然後收複冀北之後,再草原決戰,不能放胡虜南下,那樣戰火會波及整個大周,到時候百姓會死傷無數,就算最後將胡虜擊退,那大周也會千瘡百孔
所以,文武兩關,周衍才費盡心思從謬通的手中拿了過來,至於壺關和燕北關,北涼和幽州那邊都不會出了問題
李雲軒得到夔牛的答複,也不再廢話,起身道“現在新軍迴關,各千戶要做好相關事宜,帶軍向天機城進發,至於那些個難民,先在鄴城安置”
這就沒有夔牛他們的事情了,眾武將紛紛起身告退,去往軍營整理隊伍,準備迴轉事宜
而大廳內留下的都是壺關與鄴城趕來的文關
這是早就做好準備的,在出發前,李雲軒就與於南祖和周衍商量過了,以鄴城為中心,向四周分散難民
鄴城城主去年被周衍處決,這裏的田地經過重新的丈量分配,還有許多的空地無人耕種,這就是給冀北的難民準備的
從有心出兵冀北開始,其實整個北涼在周衍的帶領下,都是有計劃的進行著準備
見到夔牛他們都走後,李雲軒才再次坐在主位上道“諸位辛苦,武人打仗文官治民,我希望這個關頭,我們所有人都能組好自己分內之事,管好自己的貪婪”
“我等自當盡力”下首的一眾文官趕忙施禮道
“醜話我先說到前麵,王爺對這次的安置很是看中,這是我們北涼從胡虜入關以來,第一次大批的安置難民,這關乎到北涼以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你們,定要不留餘力,好了”李雲軒見到下方的官員們又要起身,擺擺手道“別說那些沒用的了,說的再多,也不如把事情辦好,我們現在就來說說具體的安置事宜”
“首先”李雲軒看著這些官員道“一定要以人為本,你們別看我在塞外給這些難民的食物物資都不盡人意,但是,那時候忙著逃命,而且物資運輸會加大消耗,我們沒有多餘的糧食浪費,所以才不得已選擇了權宜之策,先讓他們活命,但是,迴了關內,你們就不能苛刻他們,一應物資我都以準備妥當,不管是壺關這裏,還是以後難民要生活的鄴城,東西我都給你們備好了,我用那些陳米爛穀都沒餓死人,你們要是在關內給我餓死了百姓,那我這暗衛統領到時候就請你們去典獄司聊天了”
“還有,因地製宜,將難民打散安置,同鄉不得同區域安置,以免發生聚眾暴亂,這些你們應該都懂,分發土地,現在才是四月末,糧食種植跟不上,就去發一些能種的,別讓地荒著,能種出吃的,什麽都行,這些都會減少我們今後的壓力”
“人員的登記造冊也不能少,這個完成之後,第一時間送到王府,不得有誤,田畝要與人口對等,不能出錯”
壺關之內,李雲軒作為周衍欽點的壺關主帥,坐在了壺關守將府的主位之上
這也是夔牛一再堅持的原因,這夔牛,雖然是武侯府杜老侯爺的義子,按道理講,比李雲軒杜承平大一個輩分,但是做事倒是規規矩矩,沒有一點逾越,按部就班,給足了李雲軒麵子,李雲軒倒是也對這個兢兢業業的北涼老將很是客氣,一番推讓,最後還是李雲軒坐上了主位
“各位,冀北一行,諸位辛苦”李雲軒坐於主位之上對著下方的夔牛以及一眾兄弟們拱手道
下首眾人也是迴禮道“吾等分內之職,理當殺賊報國”
“嗯”李雲軒點頭示意大家不必客氣,接著說道“現在迴了壺關,迴到了北涼治內,我這個零時的主帥也算是完成了任務,現在起,壺關一切大小軍務,繼續由夔牛將軍統管,政務管理權歸還於當地各官,希望大家繼續恪盡職守”
“是,吾等尊令”夔牛與壺關布政使一同起身迴道
李雲軒擺手,示意兩人坐下,才繼續道“丁奎等人下落不明,但是從種種線索來看,他們化整為零去往文武兩關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即日起,壺關方向要做兩件事,第一,派出斥候不斷的擴大範圍去搜索丁奎他們的動向,第二,做好關隘防備要務,我觀胡虜有集結之勢,但是今年春耕到明麵秋收估計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我們要吃飯,胡虜也得吃,所以糧食產量就是兩軍的重點,所以,壺關要在秋收以後做好隨時出戰的準備”
“是”夔牛很是痛快的領命,李雲軒說的不錯,這一次出關,首先就是練兵,新軍成立,訓練的效果雖然很是不錯,但是成軍的時間太短,沒個千戶所兩千人,正副千戶帶隊,人數少,時間短,所以想讓新軍快速的成長,那戰場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也是讓著些個千戶所之間能快速的磨合
而且這些選出來的新軍,是給以後的軍官做準備的,所以第一次的選拔很是苛刻,從全北涼選了兩萬人,淘汰率也可以,出關時,這一批新軍就淘汰了兩千多人,十分之一的淘汰率,真的是很高了,在加上這次出關戰死的,一趟下來,這行軍最後能有一萬四五就不錯了
儲征那邊過完年已經開始招人訓練了,這一次要求倒是沒有那麽嚴格,而且人數也增加道了四萬,這一萬多活下來的新軍,以後會被打散,去往各處擔任伍長什長,或者百戶千戶,看著人多,撒下去估計還略有不足
第二,這次出關就是去摸清胡虜在冀北的布置,兵力,戰力,這些都是這一次出行的目的,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胡虜很有可能在今年秋收之後發起攻城,最為合適的攻擊點,就是文武兩關,隻要胡虜攻關成功,冀州就再無天險,胡虜可以再大周來去自如,到時候在想集結兵力與胡虜一戰,可就不太容易了
這也不符合周衍的策略,周衍和於南祖,李雲軒,劉遠修等人定製的策略是,將胡虜控製在冀北,然後收複冀北之後,再草原決戰,不能放胡虜南下,那樣戰火會波及整個大周,到時候百姓會死傷無數,就算最後將胡虜擊退,那大周也會千瘡百孔
所以,文武兩關,周衍才費盡心思從謬通的手中拿了過來,至於壺關和燕北關,北涼和幽州那邊都不會出了問題
李雲軒得到夔牛的答複,也不再廢話,起身道“現在新軍迴關,各千戶要做好相關事宜,帶軍向天機城進發,至於那些個難民,先在鄴城安置”
這就沒有夔牛他們的事情了,眾武將紛紛起身告退,去往軍營整理隊伍,準備迴轉事宜
而大廳內留下的都是壺關與鄴城趕來的文關
這是早就做好準備的,在出發前,李雲軒就與於南祖和周衍商量過了,以鄴城為中心,向四周分散難民
鄴城城主去年被周衍處決,這裏的田地經過重新的丈量分配,還有許多的空地無人耕種,這就是給冀北的難民準備的
從有心出兵冀北開始,其實整個北涼在周衍的帶領下,都是有計劃的進行著準備
見到夔牛他們都走後,李雲軒才再次坐在主位上道“諸位辛苦,武人打仗文官治民,我希望這個關頭,我們所有人都能組好自己分內之事,管好自己的貪婪”
“我等自當盡力”下首的一眾文官趕忙施禮道
“醜話我先說到前麵,王爺對這次的安置很是看中,這是我們北涼從胡虜入關以來,第一次大批的安置難民,這關乎到北涼以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你們,定要不留餘力,好了”李雲軒見到下方的官員們又要起身,擺擺手道“別說那些沒用的了,說的再多,也不如把事情辦好,我們現在就來說說具體的安置事宜”
“首先”李雲軒看著這些官員道“一定要以人為本,你們別看我在塞外給這些難民的食物物資都不盡人意,但是,那時候忙著逃命,而且物資運輸會加大消耗,我們沒有多餘的糧食浪費,所以才不得已選擇了權宜之策,先讓他們活命,但是,迴了關內,你們就不能苛刻他們,一應物資我都以準備妥當,不管是壺關這裏,還是以後難民要生活的鄴城,東西我都給你們備好了,我用那些陳米爛穀都沒餓死人,你們要是在關內給我餓死了百姓,那我這暗衛統領到時候就請你們去典獄司聊天了”
“還有,因地製宜,將難民打散安置,同鄉不得同區域安置,以免發生聚眾暴亂,這些你們應該都懂,分發土地,現在才是四月末,糧食種植跟不上,就去發一些能種的,別讓地荒著,能種出吃的,什麽都行,這些都會減少我們今後的壓力”
“人員的登記造冊也不能少,這個完成之後,第一時間送到王府,不得有誤,田畝要與人口對等,不能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