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真相大白
重生:從紀檢開始平步青雲 作者:玄巽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朱書記,我明白了。”
葛春風答應一聲,等那邊放下電話,他這裏才放下電話。
此時已經是馬上就要到西山賓館了。
縣紀委大樓裏麵,朱子墨也趕忙將這次事情的緣由告知了馬誌遠。
“他會收受賄賂,以權謀私?”
馬誌遠聽到舉報的內容,也不由得氣笑了。
他還記得當時查慶雲案的時候,魯城剛行賄給張鬆十萬塊,他轉手就上交給督導組了。
馬誌遠不敢保證張鬆會不會以權謀私或者接受賄賂,但他敢保證,十萬二十萬的金額,絕對是打動不了張鬆的。
“行,我知道了,子墨書記,你們紀委務必要好好調查一下這件事情,給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一個交代,不能讓幹實事的同誌寒心。這件事,你們盡快處理好,時不我待啊!”
朱子墨趕忙表示一定照辦。
放下電話,他直接就出了門,要親赴西山賓館,親自督辦此事。
說話間,葛春風一行人已經押解著張鬆,到了審訊室裏麵,按照程序,開始了審訊工作。
“張鬆同誌,你認識這張銀行卡嗎?”
葛春風拿出一張紙,上麵寫著卡號、開戶行等等信息。
張鬆點點頭,道:
“認識,這張卡是我的工資卡。”
“好,那麽你知道這筆交易嗎?”
葛春風拿出第二張紙,記錄著銀行流水,其中最上麵一條被圈了出來,金額十萬。
張鬆看過以後,搖搖頭,道:
“我印象裏沒有這一筆交易。這張卡除了接收工資以外,從來不作其他用途,所以我不承認有過這一筆交易,而且數額還這麽巨大。”
“張鬆同誌,你確定你本人並不知曉這筆交易?”
“葛主任,我十分確定,我不知情。”
葛春風點了點頭,又拿出第三張紙,上麵寫著一個人的個人資料。
“那麽,張鬆同誌,這個人你認識嗎?”
張鬆接過來看了一下,再次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認識。
“經過我們跟銀行溝通,調取銀行流水、監控等手段確認,這個人就是給你往銀行卡裏打錢的人,你確定你不認識?”
張鬆再一次否認認識這個人。
“好,如果你確認你迴答的內容準確無誤,請在審訊記錄上簽字。”
張鬆接過記錄員遞過來的審訊記錄,從頭看了過去,確定沒有人篡改自己的供詞後,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張鬆同誌,今天的審訊就先到這裏了,我們還有其他的工作,如果你想起來什麽了,隨時叫工作人員,在案子結束以前,你暫時不能迴到崗位上,吃住都由紀委提供。”
葛春風照例交代了一下,離開了審訊室。
在拿到張鬆的銀行流水以後,他便馬不停蹄地安排人手,去找那個往銀行卡裏打錢的那個人。
這個人正在火車站,在上車之前被紀檢的人聯合縣局的人給按住,也帶到了西山賓館。
這個人很顯然並沒有什麽經驗,隻是稍稍的嚇唬了兩句就全撂了。
原來,這個人是個無業遊民,平日裏偷雞摸狗的,是局子的常客。
昨天有人找到他,讓他往一個銀行賬號裏打十萬塊錢,事成之後,給他一萬塊錢的好處。
他一聽,還有這種好事,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
他這個人,有錢就藏不住,就想去大地方消費,結果就被抓住了。
審訊還在繼續,但誰給的錢,還是問不出來。
因為他並不認識給錢的人,也沒有其他的聯係方式。
案子瞬間進入了一個僵持的狀態。
這個年代,監控設備隻有少數的地方有,天眼工程還沒有搭建,想要通過監控查上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沒有辦法,葛春風隻能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朱子墨。
朱子墨又和馬誌遠溝通了一下,他們也沒有商量出一個好的結果,但他們想到了一個不是主意的主意。
“春風同誌,你去找張鬆,那小子鬼機靈的,說不定能找到。”
正常來說,張鬆作為被調查人,他來調查是不合規矩的,但現在已經充分證明張鬆是被人誣陷的,繞過這點規矩也是可以接受的。
葛春風再次來到張鬆的房間,將事情經過說了一下。
張鬆想了想,還是沒有插手調查,而是給出了一個主意。
“葛主任,十萬塊我是不放在心上,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也不是小數目,能拿出來誣告我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而我上任起,應該是沒有惹到能夠拿出這樣代價的人的,也就是說,應該是公賬支出。而且,我覺得在這個節骨眼上,縣裏應該不會有人拿我祭旗,想讓我出事的,應該在長水。”
張鬆一番分析,立刻就讓葛春風明白了他的意思。
是長水鎮裏有人看張鬆不過眼了,付出代價搞他。
那這個人是誰?
往深了猜測一下,張鬆倒台,誰得利最多,那就是誰了!
有了方向,調查就很簡單了。
首先,紀委請審計局出麵,清查近期長水財政支出,看看有沒有異常款項。
結果還真有。
黨政辦副主任柴榮一天之內,從財政所支取了四次款項,合計十一萬。
理由是辦公室準備更換一批辦公用品以及其他的一些事項。
數額對上了,紀委第一時間就將柴榮控製了起來,並展開了審訊。
柴榮一開始也不承認,但警方已經從有限的監控中找到了柴榮的身影,結合打錢的人辨認,確定誣告的直接人員就是他。
見抵賴無用,他隻好承認了下來。
與此同時,張鬆也被紀委釋放,由專車送迴長水鎮。
當他踏入大院的時候,再次震動了公職人員們。
人是早晨抓的,人是中午迴來的。這是什麽效率?
誰的心情最不好?
那必然是馮全。
按照他的設想,張鬆被抓,輕則免職,重則開除。就算最終查出來張鬆並沒有問題,也會在履曆上留下一個汙點,短時間內得不到重用。獨獨沒有想過張鬆會這麽快就迴來。
隻能說,他對於紀檢工作的嚴肅性,還是了解得太少了。
葛春風答應一聲,等那邊放下電話,他這裏才放下電話。
此時已經是馬上就要到西山賓館了。
縣紀委大樓裏麵,朱子墨也趕忙將這次事情的緣由告知了馬誌遠。
“他會收受賄賂,以權謀私?”
馬誌遠聽到舉報的內容,也不由得氣笑了。
他還記得當時查慶雲案的時候,魯城剛行賄給張鬆十萬塊,他轉手就上交給督導組了。
馬誌遠不敢保證張鬆會不會以權謀私或者接受賄賂,但他敢保證,十萬二十萬的金額,絕對是打動不了張鬆的。
“行,我知道了,子墨書記,你們紀委務必要好好調查一下這件事情,給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一個交代,不能讓幹實事的同誌寒心。這件事,你們盡快處理好,時不我待啊!”
朱子墨趕忙表示一定照辦。
放下電話,他直接就出了門,要親赴西山賓館,親自督辦此事。
說話間,葛春風一行人已經押解著張鬆,到了審訊室裏麵,按照程序,開始了審訊工作。
“張鬆同誌,你認識這張銀行卡嗎?”
葛春風拿出一張紙,上麵寫著卡號、開戶行等等信息。
張鬆點點頭,道:
“認識,這張卡是我的工資卡。”
“好,那麽你知道這筆交易嗎?”
葛春風拿出第二張紙,記錄著銀行流水,其中最上麵一條被圈了出來,金額十萬。
張鬆看過以後,搖搖頭,道:
“我印象裏沒有這一筆交易。這張卡除了接收工資以外,從來不作其他用途,所以我不承認有過這一筆交易,而且數額還這麽巨大。”
“張鬆同誌,你確定你本人並不知曉這筆交易?”
“葛主任,我十分確定,我不知情。”
葛春風點了點頭,又拿出第三張紙,上麵寫著一個人的個人資料。
“那麽,張鬆同誌,這個人你認識嗎?”
張鬆接過來看了一下,再次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認識。
“經過我們跟銀行溝通,調取銀行流水、監控等手段確認,這個人就是給你往銀行卡裏打錢的人,你確定你不認識?”
張鬆再一次否認認識這個人。
“好,如果你確認你迴答的內容準確無誤,請在審訊記錄上簽字。”
張鬆接過記錄員遞過來的審訊記錄,從頭看了過去,確定沒有人篡改自己的供詞後,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張鬆同誌,今天的審訊就先到這裏了,我們還有其他的工作,如果你想起來什麽了,隨時叫工作人員,在案子結束以前,你暫時不能迴到崗位上,吃住都由紀委提供。”
葛春風照例交代了一下,離開了審訊室。
在拿到張鬆的銀行流水以後,他便馬不停蹄地安排人手,去找那個往銀行卡裏打錢的那個人。
這個人正在火車站,在上車之前被紀檢的人聯合縣局的人給按住,也帶到了西山賓館。
這個人很顯然並沒有什麽經驗,隻是稍稍的嚇唬了兩句就全撂了。
原來,這個人是個無業遊民,平日裏偷雞摸狗的,是局子的常客。
昨天有人找到他,讓他往一個銀行賬號裏打十萬塊錢,事成之後,給他一萬塊錢的好處。
他一聽,還有這種好事,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
他這個人,有錢就藏不住,就想去大地方消費,結果就被抓住了。
審訊還在繼續,但誰給的錢,還是問不出來。
因為他並不認識給錢的人,也沒有其他的聯係方式。
案子瞬間進入了一個僵持的狀態。
這個年代,監控設備隻有少數的地方有,天眼工程還沒有搭建,想要通過監控查上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沒有辦法,葛春風隻能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朱子墨。
朱子墨又和馬誌遠溝通了一下,他們也沒有商量出一個好的結果,但他們想到了一個不是主意的主意。
“春風同誌,你去找張鬆,那小子鬼機靈的,說不定能找到。”
正常來說,張鬆作為被調查人,他來調查是不合規矩的,但現在已經充分證明張鬆是被人誣陷的,繞過這點規矩也是可以接受的。
葛春風再次來到張鬆的房間,將事情經過說了一下。
張鬆想了想,還是沒有插手調查,而是給出了一個主意。
“葛主任,十萬塊我是不放在心上,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也不是小數目,能拿出來誣告我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而我上任起,應該是沒有惹到能夠拿出這樣代價的人的,也就是說,應該是公賬支出。而且,我覺得在這個節骨眼上,縣裏應該不會有人拿我祭旗,想讓我出事的,應該在長水。”
張鬆一番分析,立刻就讓葛春風明白了他的意思。
是長水鎮裏有人看張鬆不過眼了,付出代價搞他。
那這個人是誰?
往深了猜測一下,張鬆倒台,誰得利最多,那就是誰了!
有了方向,調查就很簡單了。
首先,紀委請審計局出麵,清查近期長水財政支出,看看有沒有異常款項。
結果還真有。
黨政辦副主任柴榮一天之內,從財政所支取了四次款項,合計十一萬。
理由是辦公室準備更換一批辦公用品以及其他的一些事項。
數額對上了,紀委第一時間就將柴榮控製了起來,並展開了審訊。
柴榮一開始也不承認,但警方已經從有限的監控中找到了柴榮的身影,結合打錢的人辨認,確定誣告的直接人員就是他。
見抵賴無用,他隻好承認了下來。
與此同時,張鬆也被紀委釋放,由專車送迴長水鎮。
當他踏入大院的時候,再次震動了公職人員們。
人是早晨抓的,人是中午迴來的。這是什麽效率?
誰的心情最不好?
那必然是馮全。
按照他的設想,張鬆被抓,輕則免職,重則開除。就算最終查出來張鬆並沒有問題,也會在履曆上留下一個汙點,短時間內得不到重用。獨獨沒有想過張鬆會這麽快就迴來。
隻能說,他對於紀檢工作的嚴肅性,還是了解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