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山打完拳,闔目站在榆樹底下,一動不動,


    十分鍾後,一臉便秘離開後院,垂頭喪氣的來到前院。


    從井裏打了幾桶水,準備洗漱。


    這時候,小狸奴拿著一條毛巾,兩根柳枝"踏踏踏"跑過來,把一支柳枝遞給了他。


    “哥哥!朝食吃什麽?昨天晚上還剩了好多雞肉,是不是又喝雞湯?”


    孟青山擼了擼她的小腦袋,一邊嚼著柳枝,一邊說道:“咱們去縣城吃,你先想好你要吃什麽。”


    小狸奴小乳牙哢哢哢的嚼著柳枝,唔唔道:“我想吃餛飩,小玉姐說城裏的餛飩可好吃了。”


    “好…等我們進城了,哥哥就買餛飩給你吃。”


    孟青山把柳枝嚼出像牙刷須般的纖維,把它塞進嘴裏一頓戳。


    苦逼的古代,這日子沒法過了!


    孟青山看著纖維刷上的點點血跡,沮喪的丟掉"牙刷"。


    小狸奴漱了漱口,笑嘻嘻道:“哥哥!城裏有牙刷賣,還有黑黑的牙膏,灰灰的牙粉,隻是價錢不便宜!”


    孟青山眼睛一亮,小手一揮:“買,必須得買,再貴也要買。”


    穿越者都有福利,他毛都沒有。


    穿越者不是會造這個,就是會造那個。


    他啥都知道點大概,但大概造不出。


    小狸奴眉眼彎彎,咧著小嘴咯咯大笑。


    孟青山走到廚房門口,看著兩隻硬邦邦的兔子,搖了搖頭,提著它倆走向院門。


    “哥哥!你要把兔子給丟了嗎?天氣這麽冷,兔子肉不會臭的。”小狸奴短腿顛顛的追了上去。


    “這兩隻兔子也賣不出什麽價錢,我拿去小石頭家,讓他們打打牙祭!”兩個小豆丁手牽著手,一路向小石頭的家走去。


    望著兩扇有些破舊的大門,孟青山抬起小手,拍了拍緊閉的大門。


    這座房子,黃泥磚砌成的院牆,好幾處泥牆都已開裂,小狗,小貓都能鑽得進那幾條大一點的縫隙。


    院牆也不高,一個高點的成年人,踮起腳尖可能就會看得到裏麵。


    小石頭的家不好過啊!孟青山暗暗念道。


    一個烏溜溜的眼睛,透過兩扇門的縫隙,瞄了瞄門外。


    “小山,小狸奴!你們怎麽來了?快進來,快進來!”小石頭的妹妹——小玉打開院門,高興說道。


    孟青山臉色板正,一副小傻子的樣子,默不作聲,隻是把手裏提著的兔子遞到小玉麵前。


    小玉有些不知所措,望著小狸奴問道:“小山就是要把兔子送給我家?不行的,我可不敢要。”


    小狸奴彎著月牙似的眼睛,臉上洋溢著笑容:“要的,要的!昨天我哥哥還打了一頭大大的野豬,小玉姐姐要不要去看看?”


    這時候,小石頭七歲的妹妹,五歲的弟弟也趿著爛布鞋跑了過來。


    “小山哥哥,狸奴妹妹!”小石頭的弟弟妹妹還是挺懂禮貌的。


    兩雙烏溜溜的眼睛,怯生生看著孟青山手裏的野兔。


    姐弟三人衣衫陳舊,身體削瘦,麵色蠟黃,看上去就像一群瘦骨嶙峋的小羊。


    “小山,你快把野兔拿迴去吧!不想吃就拿去賣,值好些個銅板呢!聽話!!”


    輕輕摸著孟青山頭發散亂的小腦袋,小姑娘勸道。


    孟青山………把兩隻兔子往小玉懷裏一塞,抱起小狸奴就往家跑,小短腿掄得飛快。


    走進四合院,祖母已經起身,蹲在野豬邊上,旁邊,放著一輛大軲轆毛驢車。


    半個小時後,頭上頂著兩個小揪揪,脖子上掛著一塊竹片的孟青山,推著驢車,往縣城方向晃晃悠悠的去了。


    可別小看這塊油得發亮的竹片,這是照身帖,也相當於古代的身份證,進城必備。


    驢車上,除了被油布蓋著的一隻野豬,還坐著祖母和小狸奴。


    小狸奴依偎在祖母的懷裏,小手玩耍著祖母的照身帖。


    “祖母,為什麽我沒有小竹牌?”小狸奴問道。


    祖母眼睛看著前方,說道:“等你五歲了,祖母就拿著戶籍簿,帶上你一起去縣衙辦理,你現在還小,辦不了!”


    孟青山微微低頭,看著掛在脖子上的這玩意兒,再一次陷入了迷茫。


    這玩意兒,在華夏神州也出現過,是商鞅搞出來的,就是那個被五馬分屍的秦國大良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商鞅。


    “祖母,這塊竹片,是誰發明的?又是誰倡議的?”孟青山心事重重問道。


    祖母轉頭說道:“此事祖母並不知曉!”


    “這塊竹片,是在什麽時候開始使用的?”孟青山繼續問道。


    祖母搖了搖頭,說道:“此事,我亦不知,照身帖應沿用數百年了。”


    孟青山一邊推著車,一邊沉思,半晌之後,又問道:


    “有了這塊竹片,是不是就可以隨意行走大虞皇朝了?”


    祖母笑道:“對,有了這塊照身帖,便可以任意行走大虞皇朝各府州,但要是去別的國家,還須去辦理通關文牒。”


    “但有一點,男子弱冠之年前,每隔五年要去縣衙換一次照身帖,女子及笄之前,也必須五年換一次照身帖。”


    孟青山鬆了一口氣,要是需要路引魚符之類的證明才能遠行,那可真是要了老命。


    在華夏曆史裏,憑著一張戶籍證明能隨意行走全國各地的,唯有一個宋朝。


    因此,在華夏曆史裏,宋朝在經濟這一塊,絕對能排第一。


    隻可惜官家不思社稷,重文輕武,最終落了個國破山河在這下場。


    孟青山推著驢車,走了大概一個小時後,來到了官道。


    向右走,去寧遠縣,向左走,去渡山鎮。


    在這個路口,不管是去寧遠縣,還是去渡山鎮,距離都差不多。


    既然出來趕集,那肯定是要去繁榮的地方。


    “小山,累不累?在這歇歇腳吧!”祖母轉頭,心疼的看著小孫兒。


    路邊有一茶寮,茶寮裏沒人,幾張桌子板凳布滿了塵埃。


    孟青山搖搖頭,應道:“不用歇息,咱們繼續前去!”


    在古代,能同時並行兩輛馬車,才能稱之為道,能同時並行三輛馬車,方可稱之為路。


    這條官道通往寧遠縣的官道,不說人來人往,但也不冷清。


    官道上,一個小豆丁推著坐人的驢車,不急不緩的走著,臉上毫無疲倦。


    路過的農人或商人看到這一幕,均露出驚奇之色。


    要是他們知道油布下還有一頭大野豬,怕不得立刻圍觀,驚歎連連。


    一路不停歇,兩個小時後,孟青山不緊不慢推著小驢車,走到了寧遠縣城門。


    城門很高,城牆也很高,不說雄偉,但看上去是真的很堅固。


    城牆上,隱約可見一些黑色的汙漬。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兩個古樸、粗狂的大字——寧遠,刻在城門上方的城牆上,那股滿是風霜的厚重感,讓城牆下的旅人心懷敬畏。


    門洞兩側,各站著兩名身穿皂衣的帶刀衙差,這種腰刀樣式,很像明朝時期的繡春刀。


    小豆丁推著驢車走到門洞前,接受檢查。


    一個長著絡腮胡,身形高大的中年衙差,踱步走到小豆丁跟前,翻看著他的竹牌,聲音洪亮道:


    “不愧是我們北境小兒郎,八歲就能推著祖母和妹妹出門趕集,很好!去吧!!看好你這俊俏妹妹,別讓拍花子給拐了。”


    “多謝!!”小豆丁拱了拱手,小臉蛋不苟言笑,顯得愈發的呆萌。


    “尚哥,驢車上還有一頭大野豬,這小子,真不得了啊!”一個單瘦的年輕衙差,掀開了蓋著大野豬的油布,差點嚇了一大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皇朝:如履薄冰不是我的風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不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不惑並收藏穿越皇朝:如履薄冰不是我的風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