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局勢分析,四麵楚歌
封神之我是玉石琵琶精 作者:蝦仁肉包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卻說軒轅墳三妖出了女媧宮,便就地施展法術架起一陣妖風飛迴軒轅墳,一時間又是悲風颯颯,慘霧彌漫。
玉昆山皺了皺眉頭,前身野路子出身,修行的法門不甚高明,甚至還吃過人,體內法力十分駁雜,施展起這乘風驅霧之術賣相實在是不好看,一看就不像好人。
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你這一施法就愁雲慘霧的,一副邪派中人的架勢,不打你打誰?
“小妹,你那離魂之症可是已經痊愈了?”九尾狐輕聲問道。
“多謝大姐關心,我如今已然痊愈了。”
三妖相處幾百年,早已情同手足,與前身神魂相融的玉昆山與這九尾狐自是親近。
“那就好。”九尾狐鬆了一口氣,“不過小妹,你今日在女媧娘娘宮中實在太過大膽,聖人娘娘何等天威,一個眼神就能讓你魂飛魄散了,下次切不可如此魯莽行事了。”
“是呀小妹,我跟大姐當時魂都被你嚇出來了。”九頭雉雞精也在一旁附和,嬌豔嫵媚的臉上也是一副心有餘悸的模樣。
“大姐,二姐,非是我魯莽。”
玉昆山嘴角泛起一絲苦笑。
“娘娘法旨,讓我們三妖前去迷惑商王,可你們可知,那商王乃天下共主,朝中更有賢臣良將輔佐,這些文武百官還有不少乃是截教門人,很是有些道行在身上,若不爭取些籌碼,怕是到時候一個照麵我們就身死道消了。”
豈止是身死道消,到最後簡直是人人唾罵,遺臭萬年了。
他和雉雞精還好,兩個炮灰死得早也沒留下多少罵名,這九尾狐可就慘了。
她雖然聰慧卻道行淺薄,不識天數,附身妲己禍國殃民,弄得民不聊生,以為這樣就算完成女媧娘娘的命令。
完全忘記那句不可殘害眾生,是怎麽殘暴怎麽來,結果到了封神結尾,不僅亮出女媧娘娘身份也沒保住小命被薑子牙砍了腦袋不說,更是留下了千古罵名。
九尾狐一族在遠古時代還有祥瑞之名,塗山氏中更有狐女女嬌嫁給了帝王大禹,也算是賢名遠播。
但在妲己之後,狐族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王朝更迭帶來的滔天業力加諸狐族,原本的祥瑞神獸跌落神壇,被百姓唾罵為淫隻妖邪。
而造成這一切的九尾狐妲己,按玉昆山的猜測,這九尾狐的下場必是淒慘無比。
死後就算化為狐鬼,估計也是被狐族抓迴去折磨了,畢竟這是害自己一族失去尊榮的罪魁禍首。
可如今自己與九尾狐做了“姐妹”,幾百年的相處她對底下兩個小妖也是多有照拂,玉昆山自然不能讓對方再落得這麽一個結局了。
好在自己神魂歸位得還不算晚,及時薅了一把聖人的羊毛。
這幾樣東西可能在女媧娘娘看來算不上什麽,但對於三妖來說,簡直有脫胎換骨之能!
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這一點點小小的改變,玉昆山對於將來改變三妖的命運也算是有了一點信心。
“嘶……那商朝之中竟也有截教門人?”
九尾狐一聽心下暗道不好。
要說當今天下仙神大能無數,開宗立教的不在少數,但最負盛名的要數這四大教派。
太清老子聖人所創人教,玉清原始聖人所創闡教,上清通天聖人所創截教,以及西方接引、準提二聖所創西方教。
老子奉行無為之道,底下隻收有一徒玄都大法師。
西方二聖因脫離道門自創西方教,被玄門排斥,基本上無法染指東方道統。
所以要說道統最為興盛的,就是玉清聖人元始天尊的闡教和上清聖人通天的截教了,幾乎把持了整個東方的玄門道統,也是本次封神大劫的主角。
截教通天教主主張有教無類,萬物皆可修道,收弟子隻看緣分不看根腳,因而門下門人眾多,更有萬仙來朝之勝景。
單說那商朝太師聞仲,幼年曾拜師截教碧遊宮通天聖人座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金靈聖母。
習得一身金木水火土遁變化,座下墨麒麟須臾千裏,執雌雄雙鞭,頭生三眼,中間一目神通,白光數寸,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真要被他神通一掃,那以三妖現在這一身駁雜的妖氣,也不用迷惑紂王了,直接架到三昧真火上做燒烤吧。
“你我三妖先前跟腳低劣,又是野路子出身,氣息駁雜,真要被人識破真身,也必會被認定為邪修。好在如今有娘娘賜下機緣,兩位姐姐,不如我們先各自閉關煉化機緣,將這一身妖氣化去,提升根腳,再以待後事如何?”
九尾狐和九頭雉雞一聽也覺得小妹說得有理,打從玉昆山在女媧娘娘行宮大膽出言為三妖謀來好處,兩位女妖心下便隱隱對這個年紀最小的小妹佩服不已,不說言聽計從,但原本以九尾狐為首的三妖組合,現在竟是隱隱以玉昆山的意見為主了。
如此言罷三妖便各自入了洞府之中煉化各自機緣,將來的事還是以待來日再說吧。
卻說這紂王自從那日在女媧宮進香題詩以來,非但不將首相商容的勸誡放在心上,自打見過女媧娘娘美貌,更是朝思暮想,寢食俱廢。
見識過那般風華絕代,再迴頭看自己六院三宮中的這群妃嬪,雖也燕瘦環肥,各有風姿,但與古之神聖女相比,那真如塵飯土羹,不堪諦視。
犯了相思病的紂王終日沉浸於自己的淫思,也無心朝政,隻每日待在寢宮之中鬱鬱不樂。若是往日太師聞仲還在,豈可任他這般任性,必是早就提著打王金鞭過來勸諫了。
隻是如今北海由袁福通帶領七十二路諸侯一起造反進犯大商,其兵力之強,再加上北伯候崇侯虎實在無能,太師聞仲奉敕平北海,帶兵遠征,已經久不在朝歌城中。
沒有這位先帝托孤,手持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定海神針在,紂王也被壓了多年的驕奢之氣也是日漸複蘇過來。
近些年來不僅大興土木,建宮闕,造湖泊,修林場,勞民傷財以供自己享樂。還逐漸疏遠朝中賢臣,更是發落了好幾個勸諫的忠臣,寵幸起了費仲、尤渾兩名奸詐小人,蓋因兩人讒言獻媚,支持紂王的一切不智之舉,甚至還時常出謀劃策,可不使得龍心大悅,簡在帝心嘛。
如此親小人,遠賢臣的行徑,無形之中滋生一縷縷劫氣,融入大商氣運之中,成湯五百年基業頹勢漸顯。
再說費仲、尤渾二人,想當奸臣討好紂王獲得寵幸的人不是沒有,但這兩人能夠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並且深得紂王寵幸,沒兩把刷子還真不行。
卻說這天二人來到顯慶殿,見紂王眉頭緊鎖,神色煩躁,心思一轉便知紂王心中所想。當即進言說道:“大王乃是人王,為天下共主,富有四海,德配堯、舜,普天之下,都是大王之產業,還有什麽東西得不到呢?大王想要尋求絕世佳麗,何不明日傳一旨,頒行四路諸侯:每一鎮選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憂天下絕色不入王選。”
紂王一聽,是啊!想我富有四海,天下子民何止億萬,這後宮之中沒有絕色美人,難道這億萬百姓之中還出不了幾名絕色佳麗嗎?
紂王頓時大喜,心下對費仲、尤渾二人更添幾分滿意,當即說道:“愛卿此言甚合寡人之意,明日早朝寡人就頒布旨意,征選天下美女!你們先下去吧,事成之後,有你們的好處。”
費仲、尤渾聞言大喜,忙恭敬謝恩退出殿外。
次日早朝,紂王當即宣布自己想在民間選妃的旨意,但此前他驕奢淫逸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又加上女媧宮題淫詩的事,早已引得滿朝文武大為不滿,這些臣子倒是真的忠君愛國,其中以商容為首當即跳出來勸誡紂王放棄這個決定。
站出來勸諫的雖然隻有商容,但紂王好歹當了這麽多年的帝王,何嚐不知他背後站著多少能臣。
即便身為帝王也不得不顧及這些臣子的想法,當即隻得安耐下心思,暫且作罷。
此事雖然被按下不提,但紂王被百官這麽一逼,加上費仲、尤渾屢進讒言,心下不由得對這些屢次壞自己好事的臣子更為不滿,對他們更加疏遠。
他貪圖享樂,奏折也不怎麽批閱,每日隻在行宮、獵場玩樂,朝中事物俱都交由費仲、尤渾處理。
百官雖然心中焦急,但他們可沒有聞太師的超然地位和打王金鞭,有心想要勸諫但紂王連見都不見,縱使滿腔忠君愛國之言,也隻得吞入腹中,在夢中訴說。
一時之間,費仲、尤渾風頭無兩,二人把持朝中事物,作威作福,收受不少賄賂。
所謂上行下效,不少臣子也被紂王的態度傷了心,俱都明哲保身了起來,不再冒頭。
而那心思活絡的,也都捧起了費仲、尤渾二人的臭腳,朝中漸漸不複清明之態,又是一縷縷劫氣滋生,不斷侵蝕著大商氣運。
玉昆山皺了皺眉頭,前身野路子出身,修行的法門不甚高明,甚至還吃過人,體內法力十分駁雜,施展起這乘風驅霧之術賣相實在是不好看,一看就不像好人。
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你這一施法就愁雲慘霧的,一副邪派中人的架勢,不打你打誰?
“小妹,你那離魂之症可是已經痊愈了?”九尾狐輕聲問道。
“多謝大姐關心,我如今已然痊愈了。”
三妖相處幾百年,早已情同手足,與前身神魂相融的玉昆山與這九尾狐自是親近。
“那就好。”九尾狐鬆了一口氣,“不過小妹,你今日在女媧娘娘宮中實在太過大膽,聖人娘娘何等天威,一個眼神就能讓你魂飛魄散了,下次切不可如此魯莽行事了。”
“是呀小妹,我跟大姐當時魂都被你嚇出來了。”九頭雉雞精也在一旁附和,嬌豔嫵媚的臉上也是一副心有餘悸的模樣。
“大姐,二姐,非是我魯莽。”
玉昆山嘴角泛起一絲苦笑。
“娘娘法旨,讓我們三妖前去迷惑商王,可你們可知,那商王乃天下共主,朝中更有賢臣良將輔佐,這些文武百官還有不少乃是截教門人,很是有些道行在身上,若不爭取些籌碼,怕是到時候一個照麵我們就身死道消了。”
豈止是身死道消,到最後簡直是人人唾罵,遺臭萬年了。
他和雉雞精還好,兩個炮灰死得早也沒留下多少罵名,這九尾狐可就慘了。
她雖然聰慧卻道行淺薄,不識天數,附身妲己禍國殃民,弄得民不聊生,以為這樣就算完成女媧娘娘的命令。
完全忘記那句不可殘害眾生,是怎麽殘暴怎麽來,結果到了封神結尾,不僅亮出女媧娘娘身份也沒保住小命被薑子牙砍了腦袋不說,更是留下了千古罵名。
九尾狐一族在遠古時代還有祥瑞之名,塗山氏中更有狐女女嬌嫁給了帝王大禹,也算是賢名遠播。
但在妲己之後,狐族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王朝更迭帶來的滔天業力加諸狐族,原本的祥瑞神獸跌落神壇,被百姓唾罵為淫隻妖邪。
而造成這一切的九尾狐妲己,按玉昆山的猜測,這九尾狐的下場必是淒慘無比。
死後就算化為狐鬼,估計也是被狐族抓迴去折磨了,畢竟這是害自己一族失去尊榮的罪魁禍首。
可如今自己與九尾狐做了“姐妹”,幾百年的相處她對底下兩個小妖也是多有照拂,玉昆山自然不能讓對方再落得這麽一個結局了。
好在自己神魂歸位得還不算晚,及時薅了一把聖人的羊毛。
這幾樣東西可能在女媧娘娘看來算不上什麽,但對於三妖來說,簡直有脫胎換骨之能!
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這一點點小小的改變,玉昆山對於將來改變三妖的命運也算是有了一點信心。
“嘶……那商朝之中竟也有截教門人?”
九尾狐一聽心下暗道不好。
要說當今天下仙神大能無數,開宗立教的不在少數,但最負盛名的要數這四大教派。
太清老子聖人所創人教,玉清原始聖人所創闡教,上清通天聖人所創截教,以及西方接引、準提二聖所創西方教。
老子奉行無為之道,底下隻收有一徒玄都大法師。
西方二聖因脫離道門自創西方教,被玄門排斥,基本上無法染指東方道統。
所以要說道統最為興盛的,就是玉清聖人元始天尊的闡教和上清聖人通天的截教了,幾乎把持了整個東方的玄門道統,也是本次封神大劫的主角。
截教通天教主主張有教無類,萬物皆可修道,收弟子隻看緣分不看根腳,因而門下門人眾多,更有萬仙來朝之勝景。
單說那商朝太師聞仲,幼年曾拜師截教碧遊宮通天聖人座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金靈聖母。
習得一身金木水火土遁變化,座下墨麒麟須臾千裏,執雌雄雙鞭,頭生三眼,中間一目神通,白光數寸,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真要被他神通一掃,那以三妖現在這一身駁雜的妖氣,也不用迷惑紂王了,直接架到三昧真火上做燒烤吧。
“你我三妖先前跟腳低劣,又是野路子出身,氣息駁雜,真要被人識破真身,也必會被認定為邪修。好在如今有娘娘賜下機緣,兩位姐姐,不如我們先各自閉關煉化機緣,將這一身妖氣化去,提升根腳,再以待後事如何?”
九尾狐和九頭雉雞一聽也覺得小妹說得有理,打從玉昆山在女媧娘娘行宮大膽出言為三妖謀來好處,兩位女妖心下便隱隱對這個年紀最小的小妹佩服不已,不說言聽計從,但原本以九尾狐為首的三妖組合,現在竟是隱隱以玉昆山的意見為主了。
如此言罷三妖便各自入了洞府之中煉化各自機緣,將來的事還是以待來日再說吧。
卻說這紂王自從那日在女媧宮進香題詩以來,非但不將首相商容的勸誡放在心上,自打見過女媧娘娘美貌,更是朝思暮想,寢食俱廢。
見識過那般風華絕代,再迴頭看自己六院三宮中的這群妃嬪,雖也燕瘦環肥,各有風姿,但與古之神聖女相比,那真如塵飯土羹,不堪諦視。
犯了相思病的紂王終日沉浸於自己的淫思,也無心朝政,隻每日待在寢宮之中鬱鬱不樂。若是往日太師聞仲還在,豈可任他這般任性,必是早就提著打王金鞭過來勸諫了。
隻是如今北海由袁福通帶領七十二路諸侯一起造反進犯大商,其兵力之強,再加上北伯候崇侯虎實在無能,太師聞仲奉敕平北海,帶兵遠征,已經久不在朝歌城中。
沒有這位先帝托孤,手持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定海神針在,紂王也被壓了多年的驕奢之氣也是日漸複蘇過來。
近些年來不僅大興土木,建宮闕,造湖泊,修林場,勞民傷財以供自己享樂。還逐漸疏遠朝中賢臣,更是發落了好幾個勸諫的忠臣,寵幸起了費仲、尤渾兩名奸詐小人,蓋因兩人讒言獻媚,支持紂王的一切不智之舉,甚至還時常出謀劃策,可不使得龍心大悅,簡在帝心嘛。
如此親小人,遠賢臣的行徑,無形之中滋生一縷縷劫氣,融入大商氣運之中,成湯五百年基業頹勢漸顯。
再說費仲、尤渾二人,想當奸臣討好紂王獲得寵幸的人不是沒有,但這兩人能夠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並且深得紂王寵幸,沒兩把刷子還真不行。
卻說這天二人來到顯慶殿,見紂王眉頭緊鎖,神色煩躁,心思一轉便知紂王心中所想。當即進言說道:“大王乃是人王,為天下共主,富有四海,德配堯、舜,普天之下,都是大王之產業,還有什麽東西得不到呢?大王想要尋求絕世佳麗,何不明日傳一旨,頒行四路諸侯:每一鎮選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憂天下絕色不入王選。”
紂王一聽,是啊!想我富有四海,天下子民何止億萬,這後宮之中沒有絕色美人,難道這億萬百姓之中還出不了幾名絕色佳麗嗎?
紂王頓時大喜,心下對費仲、尤渾二人更添幾分滿意,當即說道:“愛卿此言甚合寡人之意,明日早朝寡人就頒布旨意,征選天下美女!你們先下去吧,事成之後,有你們的好處。”
費仲、尤渾聞言大喜,忙恭敬謝恩退出殿外。
次日早朝,紂王當即宣布自己想在民間選妃的旨意,但此前他驕奢淫逸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又加上女媧宮題淫詩的事,早已引得滿朝文武大為不滿,這些臣子倒是真的忠君愛國,其中以商容為首當即跳出來勸誡紂王放棄這個決定。
站出來勸諫的雖然隻有商容,但紂王好歹當了這麽多年的帝王,何嚐不知他背後站著多少能臣。
即便身為帝王也不得不顧及這些臣子的想法,當即隻得安耐下心思,暫且作罷。
此事雖然被按下不提,但紂王被百官這麽一逼,加上費仲、尤渾屢進讒言,心下不由得對這些屢次壞自己好事的臣子更為不滿,對他們更加疏遠。
他貪圖享樂,奏折也不怎麽批閱,每日隻在行宮、獵場玩樂,朝中事物俱都交由費仲、尤渾處理。
百官雖然心中焦急,但他們可沒有聞太師的超然地位和打王金鞭,有心想要勸諫但紂王連見都不見,縱使滿腔忠君愛國之言,也隻得吞入腹中,在夢中訴說。
一時之間,費仲、尤渾風頭無兩,二人把持朝中事物,作威作福,收受不少賄賂。
所謂上行下效,不少臣子也被紂王的態度傷了心,俱都明哲保身了起來,不再冒頭。
而那心思活絡的,也都捧起了費仲、尤渾二人的臭腳,朝中漸漸不複清明之態,又是一縷縷劫氣滋生,不斷侵蝕著大商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