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南北烽煙左右為難 剿撫方略首鼠兩端(三)
第二天,許承芳密奏請增兵。
正德看他的密奏後,思考良久,最後仍交給內閣和兵部商議。
內閣和兵部認為,照許承芳所奏的情形,有必要增加遊動官兵。
他們擬調派署都督同知、原大同總兵張俊為副總兵,與參將王琮領京軍為遊騎,在霸州一帶布防。
這麽一來,安靜了幾天的山東又亂了。
然而這支部隊照樣疲於奔命,徒勞無功。
兵部尚書何鑒見京軍戰鬥力實在太差,便建議調邊軍征剿。
正德似乎這時候才發現劉六、劉七等人遠比他想象的厲害,幾天來心裏一直想著一個問題:
“餘甘因此才崇拜他的師兄吧?”
他越想越覺得,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可能,於是將劉氏兄弟恨得咬牙切齒。
西華門豹房。
七月的天氣竟有點陰冷,似乎提前進入了秋天。
張永坐著板轎來到了豹房,正德躺在草亭裏的涼椅上,聽潘幹奏報什麽。
四下裏靜悄悄的,遠處幾個西域女子在蕩秋千,笑聲隱隱傳來。
這情景顯得十分落寞,不是正德的風格。張永坐在板轎上,心裏暗暗納悶。
正德不許別人提起餘甘,可他自己的心裏是不是一直沒有忘記,這時候又在懷念她嗎?
幾個月來,正德迷上房中術,綽吉我些兒和臧賢變著戲法,讓正德對女人每天都有新鮮感。
張永每次晉見,正德不是跟身邊那夥人縱酒高歌,舞刀弄槍,就是窩在豹房密室裏跟女子們鬼混,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各地烽煙四起,他似乎全不放在心上。
自從大考過後,他就不再正兒八經理會政事了。
張永下了板橋,讓秋風一吹,心裏又想,也許正德不是堵心,而是這鬼天氣實在讓人不想幹事情。
潘幹躬身奏報,錢寧、葛兒和幾個司禮太監一旁侍候。臧賢和綽吉我些兒是不會出現在這種場合的。
張永來到涼亭,葛兒走下來,問候張永說:
“張公公越來越精神了。”
張永笑道:
“你小子近來也得意得很。廢話少說,進去通報萬歲爺,張永求見。”
葛兒迴到涼亭,還沒有開口,正德吩咐:
“繁文縟節就免了,宣那小子上來吧。”
葛兒一揚拂塵,高聲喊道:
“宣司禮太監、總督團營……”
正德惱道:
“成啦,你想嚇死朕?叫他上來就是了。”
葛兒忙放低聲音宣旨:
“叫張永上來。”
張永上了涼亭,跪下說:
“奴才張……”
正德不耐煩擺擺手。
張永見正德心神不好,也不敢吭聲,爬起來站在魏彬身邊。正德問潘幹:
“這些事就奏報到此吧,內閣還做過一些什麽事?說一些輕鬆一點的,老是國家大事,聽得朕心神不寧。”
潘幹堆起笑臉說:
“焦芳讓他的兒子焦黃中到京城,上奏要求讓他複職。”
“朕僅削他的官,讓他在泌陽老家做富家翁,他還不滿足嗎?”
“他說他在劉瑾倒台前就罷官了,也算是被劉瑾陷害的。他依照這個理由,要求朝廷同意他官複原職。”
“這人臉皮也真夠厚的,天下誰不知道,他跟劉瑾是一夥的。朕饒過他,他倒要朕為難嗎?”
“李東陽也是這麽說的,他說焦芳這麽做,是為難萬歲爺。”
正德眼睛一亮。
“李東陽有的是辦法,這老小子是怎麽處理的?”
“李東陽叫吏科給事中駁迴焦黃中的奏章,要楊一清覆奏時,請將焦黃中交給刑部審明,再作處理,並將他的這個打算透露出去。”
“李東陽真的將消息透露出去了?”
“李東陽說這叫敲山震虎。楊一清還沒有覆奏,焦黃中聽到消息,溜得比兔子還快,當天就逃出京了。”
正德哈哈大笑。
“這老小子簡直就是流氓嘛,也虧他想得出這樣的陰損招數。”
他招唿張永到跟前,問:
“何鑒建議調邊兵剿匪,內閣和兵部幾個人意見相爭,朕還沒有聽聽你的意見,你說說吧。”
“迴萬歲爺,奴才的想法,也是調邊兵剿匪。邊軍久經戰場,彪悍善戰。馬中錫要戰,沒有機動兵馬;要撫,反賊反複無常。照奴才看來,楊虎和劉六、劉七這次在山東重新勾結,很可能發現自己不夠強大,一出山東以外沒法立足,所以想在山東養精蓄銳,堅固他們的老巢。他們倘若同意招撫,也隻是為歇一口氣。京師側畔,豈能容許這麽一個禍胎坐大?”
“你的想法也不無道理。但劉六等人想降,也不全像你說的反複無常,他們也有一些萬不得已的原因。”
張永嚇了一跳,以為他跟穀大用破壞招撫走漏風聲,正德知道有人做小動作。
“奴才的意思,這些人十分藐視官府,為救一個朋友,連萬歲爺都敢劫持。這種人既便招撫也不能用。他們在江湖中很有號召力,幾個月內拉攏那麽多無知黎民反叛,一旦成氣候了,後果不堪設想。最好趁他們勢力尚在單薄,給予一舉殲滅,永絕後患。”
“這道理朕不是不知道。可國家現今四處用兵,開支浩大。賊要歇一口氣,國家也要歇一口氣。川賊藍廷玉被巡撫林俊困在漢中,乞求迴川聽撫,朝廷已然同意。這事也許警惕劉六等人,促使他們真心投降也說不定。朕剛得到馬中錫的奏章,他請朝廷決意主撫,倘若三心二意,失信於賊,賊哪能不反複無常呢?朕既許馬中錫便宜從事,當然是他拿的主意算數。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朝三暮四,不僅失信於賊,也失信於大臣。可朝廷做事力求穩妥,也不能冒險,朕的意思仍然是撫剿兼用。馬中錫在前方主撫,後方也要做好作戰的準備。你既然極力主戰,就在這方麵多琢磨琢磨,一旦招撫不成,要能做到最快、最有效地剿滅他們。”
第二天,許承芳密奏請增兵。
正德看他的密奏後,思考良久,最後仍交給內閣和兵部商議。
內閣和兵部認為,照許承芳所奏的情形,有必要增加遊動官兵。
他們擬調派署都督同知、原大同總兵張俊為副總兵,與參將王琮領京軍為遊騎,在霸州一帶布防。
這麽一來,安靜了幾天的山東又亂了。
然而這支部隊照樣疲於奔命,徒勞無功。
兵部尚書何鑒見京軍戰鬥力實在太差,便建議調邊軍征剿。
正德似乎這時候才發現劉六、劉七等人遠比他想象的厲害,幾天來心裏一直想著一個問題:
“餘甘因此才崇拜他的師兄吧?”
他越想越覺得,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可能,於是將劉氏兄弟恨得咬牙切齒。
西華門豹房。
七月的天氣竟有點陰冷,似乎提前進入了秋天。
張永坐著板轎來到了豹房,正德躺在草亭裏的涼椅上,聽潘幹奏報什麽。
四下裏靜悄悄的,遠處幾個西域女子在蕩秋千,笑聲隱隱傳來。
這情景顯得十分落寞,不是正德的風格。張永坐在板轎上,心裏暗暗納悶。
正德不許別人提起餘甘,可他自己的心裏是不是一直沒有忘記,這時候又在懷念她嗎?
幾個月來,正德迷上房中術,綽吉我些兒和臧賢變著戲法,讓正德對女人每天都有新鮮感。
張永每次晉見,正德不是跟身邊那夥人縱酒高歌,舞刀弄槍,就是窩在豹房密室裏跟女子們鬼混,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各地烽煙四起,他似乎全不放在心上。
自從大考過後,他就不再正兒八經理會政事了。
張永下了板橋,讓秋風一吹,心裏又想,也許正德不是堵心,而是這鬼天氣實在讓人不想幹事情。
潘幹躬身奏報,錢寧、葛兒和幾個司禮太監一旁侍候。臧賢和綽吉我些兒是不會出現在這種場合的。
張永來到涼亭,葛兒走下來,問候張永說:
“張公公越來越精神了。”
張永笑道:
“你小子近來也得意得很。廢話少說,進去通報萬歲爺,張永求見。”
葛兒迴到涼亭,還沒有開口,正德吩咐:
“繁文縟節就免了,宣那小子上來吧。”
葛兒一揚拂塵,高聲喊道:
“宣司禮太監、總督團營……”
正德惱道:
“成啦,你想嚇死朕?叫他上來就是了。”
葛兒忙放低聲音宣旨:
“叫張永上來。”
張永上了涼亭,跪下說:
“奴才張……”
正德不耐煩擺擺手。
張永見正德心神不好,也不敢吭聲,爬起來站在魏彬身邊。正德問潘幹:
“這些事就奏報到此吧,內閣還做過一些什麽事?說一些輕鬆一點的,老是國家大事,聽得朕心神不寧。”
潘幹堆起笑臉說:
“焦芳讓他的兒子焦黃中到京城,上奏要求讓他複職。”
“朕僅削他的官,讓他在泌陽老家做富家翁,他還不滿足嗎?”
“他說他在劉瑾倒台前就罷官了,也算是被劉瑾陷害的。他依照這個理由,要求朝廷同意他官複原職。”
“這人臉皮也真夠厚的,天下誰不知道,他跟劉瑾是一夥的。朕饒過他,他倒要朕為難嗎?”
“李東陽也是這麽說的,他說焦芳這麽做,是為難萬歲爺。”
正德眼睛一亮。
“李東陽有的是辦法,這老小子是怎麽處理的?”
“李東陽叫吏科給事中駁迴焦黃中的奏章,要楊一清覆奏時,請將焦黃中交給刑部審明,再作處理,並將他的這個打算透露出去。”
“李東陽真的將消息透露出去了?”
“李東陽說這叫敲山震虎。楊一清還沒有覆奏,焦黃中聽到消息,溜得比兔子還快,當天就逃出京了。”
正德哈哈大笑。
“這老小子簡直就是流氓嘛,也虧他想得出這樣的陰損招數。”
他招唿張永到跟前,問:
“何鑒建議調邊兵剿匪,內閣和兵部幾個人意見相爭,朕還沒有聽聽你的意見,你說說吧。”
“迴萬歲爺,奴才的想法,也是調邊兵剿匪。邊軍久經戰場,彪悍善戰。馬中錫要戰,沒有機動兵馬;要撫,反賊反複無常。照奴才看來,楊虎和劉六、劉七這次在山東重新勾結,很可能發現自己不夠強大,一出山東以外沒法立足,所以想在山東養精蓄銳,堅固他們的老巢。他們倘若同意招撫,也隻是為歇一口氣。京師側畔,豈能容許這麽一個禍胎坐大?”
“你的想法也不無道理。但劉六等人想降,也不全像你說的反複無常,他們也有一些萬不得已的原因。”
張永嚇了一跳,以為他跟穀大用破壞招撫走漏風聲,正德知道有人做小動作。
“奴才的意思,這些人十分藐視官府,為救一個朋友,連萬歲爺都敢劫持。這種人既便招撫也不能用。他們在江湖中很有號召力,幾個月內拉攏那麽多無知黎民反叛,一旦成氣候了,後果不堪設想。最好趁他們勢力尚在單薄,給予一舉殲滅,永絕後患。”
“這道理朕不是不知道。可國家現今四處用兵,開支浩大。賊要歇一口氣,國家也要歇一口氣。川賊藍廷玉被巡撫林俊困在漢中,乞求迴川聽撫,朝廷已然同意。這事也許警惕劉六等人,促使他們真心投降也說不定。朕剛得到馬中錫的奏章,他請朝廷決意主撫,倘若三心二意,失信於賊,賊哪能不反複無常呢?朕既許馬中錫便宜從事,當然是他拿的主意算數。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朝三暮四,不僅失信於賊,也失信於大臣。可朝廷做事力求穩妥,也不能冒險,朕的意思仍然是撫剿兼用。馬中錫在前方主撫,後方也要做好作戰的準備。你既然極力主戰,就在這方麵多琢磨琢磨,一旦招撫不成,要能做到最快、最有效地剿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