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在鳴玉坊的千護府台階上翹首以待,半個時辰過去了,錢寧騎著高頭大馬,後麵跟著一輛馬車進了院落。


    錢寧跳下馬,向正德一路小跑過去,拜倒在正德麵前山唿萬歲爺。


    正德左顧右盼問:


    “劉氏兄弟那些人呢?”


    “臣將他們安排在張永提督府後麵的宅子裏。”


    正德點點頭。宅子既然隔著張永的提督府,四下裏自然駐紮有無數的侍衛,既便於監視他們,也方便正德召見他們。


    錢寧還想說什麽,正德已經大踏步向馬車奔過去。


    正德掀起車簾,見餘甘身穿宋錦小袖緊身窄襖,端坐在馬車裏。


    四目相對,兩人似乎都有千言萬語要說。短短幾個月,倒像是隔世重逢。


    正德見餘甘神情比以前爽利多了,似乎連那小巧的嘴角也恢複了從前的敏感。一泓秋水似的雙眼似喜似悲、如慕如怨定定看著他,看得他心裏好比墜著一塊鐵。


    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正德攙著餘甘進門,兩人都沒有吭聲。


    門口的內官弓背相向鵠立,見正德和餘甘進門後,都悄悄向後退。


    兩人隔著石桌相對而坐。


    夕陽西下,淡淡的、桔黃色的陽光照亮院子,菊花悄悄開放,四下裏也是靜悄悄的。


    兩人相對而坐,聽著蜂蝶營營飛舞,看著灰塵在陽光中輕輕浮沉,正德的內心從來沒有這樣安寧過。


    他想起剛即位時,他的感覺是那樣的敏銳,花草魚蟲,風雨雲煙,大自然的一舉一動都能夠讓他著迷。現在,這種感覺又迴到他心裏了。


    然而,他此時心裏靜如止水。他相信這種寧靜是永恆的,前提是這個老讓他牽腸掛肚的女子不再離開他。


    正德拿出一支墨綠色的玉簪,別進餘甘的發髻,說:


    “我要你永遠帶著它,這樣你就不會離開我了。”


    “我也不想離開你。”


    “可你為什麽三番五次離開我呢?”


    “我師兄他們離開了,我怎能留下來呢?”


    正德有點驚訝。


    “你一直覺得師兄比我重要嗎?”


    “我不知道,我覺得離開他們跟你在一塊兒不好,不是做人的道理。你說,我會那樣不要臉嗎?”


    正德想不出這跟不要臉有什麽關係,可現在他不用管這些了。


    “不管怎樣說,現在好了,你的師兄也來了,他們想幹什麽都成,就是別再去做強盜,也不要他們離開。他們想當官,我讓他們都當將軍,負責保護咱們。”


    “皇上,”餘甘忽然吃驚說,“你怎麽會是皇帝呢?”


    正德一愣。


    “我不做皇帝做什麽?”


    餘甘抿嘴一笑。


    “總是不像,哪有皇帝這樣吊兒郎當的。”


    正德也笑了。


    “你見過幾個皇帝呢?也就我一個吧,怎會知道皇帝是什麽樣子的?”


    餘甘想想也是。他們以為皇帝不是明君就是昏君,不是這個嘴臉就是那個嘴臉,哪想到會是正德這個樣子呢?


    “你頭一迴介紹自己時說你是錦衣衛千戶,我說你偷雞摸狗還差不多,你還生氣地說要做一個大將軍讓我們看看。你說得那樣認真,我們都還記得。”


    “沒想到你還記得清楚。皇帝其實也是個大將軍,天字第一號大將軍,天下兵馬全歸他節製。以後我做大將軍,帶你去打仗。”


    他想,他接下去該用心於政事了。百餘年來日積月累的弊政,劉瑾在五年當中風行雷厲,整肅得差不多了。


    他接下來重點要做的,就是整頓邊關防務,提高邊關防禦能力。


    早在他剛即位一個月,明軍就在虞台嶺大敗。蒙古大汗達延汗(俗稱他小王子)率兵進攻虞台嶺,明軍折損七八千人,兩名將軍戰死。


    小王子年年入寇,給邊地造成巨大的損失。


    正德卻對邊境防務卻知之甚少。


    他看到的邊境文書,永遠都是自相矛盾的。


    餘甘見他陷入沉思的樣子,問:


    “你那時候怕不怕?我是說我們救張大哥時,我師兄逮住你,你怕不怕他殺了你?”


    正德想了想說:


    “好像沒有怕過。我見到你們總覺得特別親切,總覺得你們不可能對我下手。可過後很怕。”


    兩人說著,正德忽然覺得眼前一暗,才發現日頭下山了。他對餘甘說:


    “你去沐浴更衣,我還有一些政事要處理。”


    正德吩咐下去,幾十個宮女擁著餘甘花團錦簇去了。


    正德覺得渾身都是力氣,他有精神認真處理政事了,叫魏彬和蕭敬搬來奏章批閱。


    無章可循的事他要親自批閱,再也不能假手他人了,否則可能又搞出一個劉瑾來。


    正德在奏本上塗塗抹抹,後來他陷入沉思,好一陣子才讓人去傳張永晉見。


    讓他犯難的是一份張彩從獄中上的奏折,上麵全是揭發李東陽、焦芳、劉宇、楊廷和、曹元幾位內閣成員和張永等內官與劉瑾勾結的事實。


    這些事正德並不是完全不知道,他沒打算因這份奏折拿李東陽等人問罪,他是覺得對張彩有點過了,想聽聽張永的意見。


    張永已從魏彬那兒知道張彩告發他們幾個人。


    當時拿下張彩,他並不是覺得張彩跟別人比起來有什麽更大的罪惡,或者說張彩比別人更危險。而是張彩在劉瑾麵前高聲大氣,敢於跟劉瑾平起平坐,他早就瞧著不順眼,他想不明白張彩憑什麽能與眾不同。


    那天晚上捉拿劉瑾的死黨,主要是針對掌兵權的人,捉拿張彩其實是順手牽羊。


    其實他並不想鬧大,像劉瑾一樣眾怨所歸。


    張彩滿腹怨氣拿自己跟他們比較,為自己鳴不平,張永倒是犯難了。


    張彩是少數幾個敢跟劉瑾頂的人,而且別人跟劉瑾頂大多沒有效果,倒是張彩頂出許多好結果來,救下不少官員,並且緩慢操之過急的弊端。張永承認,這樣對待他有失公允。


    在正德召見前,張永為這事大動腦筋。最後橫下心,他不能有錯。


    張彩的奏折上了,事情遲早會傳出去,他不能讓人背後說三道四。最好的辦法是在事情傳開前,讓天下人都知道錯的是張彩。


    正德召見前他已經想好一套說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德皇帝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應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應畏並收藏正德皇帝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