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離開狀元府迴到千戶府,一進屋子忍不住抱著餘甘。
“你沒有爹娘,我也沒有爹娘了!”
說罷放聲慟哭。餘甘在他懷裏像小豬似地扭來扭去,正德猛然醒悟過來:
“又忘記你是女孩子了。”
說罷放開餘甘。
做皇帝的要天下固守貞操,自己卻不要。
可正德與餘甘自相識以來,吃過幾次虧,早已不敢冒犯她了。
他放開餘甘後,趴在桌子上一邊捶胸頓足放聲大哭,一邊“哀哉!痛哉!”叫嚷不休。
餘甘見他如此傷心,倒有點清醒了。
心想他失去爹娘如此悲慟,我為什麽從不哭呢?
緊接著又想,我又不曉得有沒有爹娘。
倘若有爹娘,而且他們還在人世,像正德一樣痛哭,豈不將他們哭晦氣了?
這一想又糊塗了。
餘甘將自己的煩惱擱在一邊,捏起拳頭給正德捶背。
正德過意不去,又哭一會兒,就停下來。
“好了,今天到此為止吧。”
正德的生母三天後出葬。
京城內外共十六門,包括正陽門、永定門、崇文門、左安門、廣渠門、東便門、宣武門、右安門、廣寧門、西便門、朝陽門、東直門、阜城門、西直門、德勝門和安定門。
喪柩隻能由安定、西直、東直、阜城和崇文門引發。
帝、後大喪走德勝門。其餘城門禁止發喪。
正德的生母讓孝宗皇帝打入浣衣局,已是普通宮女了。
死在浣衣局裏,沒人認領的宮女,照例在西直門外的淨樂堂焚化,骨灰存放在淨樂堂的東西塔裏。
正德當然不會焚化生母,也不會讓她與無主的孤魂在一塊兒。
廖堂安排一付上好的棺木,沒有照太後的規格由德勝門引發,而是走西直門出城,安葬在西山上。
正德沒有張揚喪事,他仍然帶著綽吉我些兒給他做的大胡子。
一個原因是不願別人見他的真容,另一個原因,他娘最後見他戴著大胡子,他得讓娘的魂認得他。
除張永、錢寧和廖堂外,參與喪事的也沒人知道死者的身份,這事竟悄悄辦了。
說是悄悄辦了,僅指死者身份不明而已,送葬的人雖不多,還是熱鬧的。
正德沒有大張旗鼓,卻也沒讓生母冷冷清清上路。
八虎給他搜羅的三教九流倒是正正經經派上一迴用場。
正德叫他們來,吩咐說:
“你們都是我的兒子了,呆會兒跟我去送葬。”
餘甘聽了,覺得老大不妥。
“有沒有搞錯,他們一些人都能當你爺爺了。”
正德沒有跟她理論。
“你不懂。”
餘甘的確不懂。
俗話說,“懷抱的爺爺,拄拐的孫子”,輩份原不以年齡論的。
正德是皇帝,天下至尊,比天下臣民都大一輩,有“君父”的稱謂。
他一家夥認這麽多老幼齊全的幹兒子,於理並無不當。
此時在宮外,正德的身份必須保密,這夥三教九流忽然得到皇子的身份,雖然心裏無不狂喜,可也沒敢流露出來。
有些人以皇子的身份招搖撞騙,官府也奈何不了,他們皇子的身份畢竟是正德金口玉言認的。
後來正德認下一百二十七個戍邊將領為義子,載於史冊,其實還有不少身邊人被認做幹兒子。
除內官外,義子的人數也不少。
他們以為正德無端來一次喪禮,又在玩新鮮的,對他胡作非為早已見怪不怪。
棺槨裏躺著的人如何稱唿,他們全都不知道。但正德披麻戴孝,作為正德的義子當然也披麻戴孝。
正德放開喉嚨慟哭,他們就鼓足勁更放聲地哭,誰都希望自己的哭聲能壓倒一切,好引起正德的注意。
白衣女子生前讓孝宗皇帝冷落十幾年,死後也算享到哀榮了。
不過,她在地下倘若知道兒子給她認一夥雞鳴狗盜做孝孫,恐怕也不樂意。
正德後來認義子認上癮,這是後話。
下葬生母後,正德一直悶悶不樂,也不許別人靠近他。
這天他一個人坐在窗下想念生母,忽然院子裏傳來奇怪的笑聲。
那笑聲不大,活像在寂寞的午後,一隻公雞在秋日下的菊花叢邊圍繞著一隻母雞竊竊私語,顯得十分暖昧可憎,而且節奏也是一成不變的:嗬嗬嗬,嗬嗬嗬。
沒完沒了這麽不緊不慢笑著。
正德勃然大怒。
“誰在外麵奸笑,先打三十大棍,再揪進來見我!”
院子外麵很快傳來棍子打屁股的聲音,奸笑的人唿天搶地叫喊著。
等到拖進來一看,卻是那天帶著一夥姑娘和小廝薰跑洪三寶婚宴上客人的娘娘腔男人。
他那天戴著大胡子,臧賢一時沒認出他是婚宴上的大胡子年輕人。
正德見臧賢夾著屁股哭喪著臉,倒也不那麽恨他了。
“你不就是教坊司的烏龜官嗎?笑聲那麽難聽。”
臧賢在外麵碰上錢寧,錢寧心想臧賢原是正德認識的,帶進來走走也無妨。
臧賢挨打時錢寧就在一旁,卻連勸都不敢勸,他因此認定正德非同一般。
他的笑聲不中聽,笑起來卻挺可愛,嘴角緊緊一勒,兩腮堆起圓圓的肉坨子,讓人看著怪舒服的。
“謝公子爺打,卑職正是教坊司的。”
“算我打錯人了,下去叫錢寧進來。”
正德見錢寧也沒有什麽事,隻是錢寧護駕大功,他一直沒有獎賞他,就叫他這會兒出去散散心。
行刑的人是錢寧的手下,盡管將臧賢打得喊爹叫娘,其實並沒有傷著皮肉。
臧賢約錢寧出去喝酒,一出院子,他走起路來又利索了。
兩人來到一座雅致的宅院。
“教坊司有新進的美女嗎?”
“放心吧,好的都給千戶爺留著呢。隻是你都忙些什麽,一向不見你的蹤影?”
“錦衣衛幹的活你也知道,輕意不能說與外人的。”
“我也是隨口問問,並沒打算要千戶爺告訴我。來到這兒,我順便引進你見一個人。”
臧賢走進一間雅室,讓錢寧在外麵等著。
他進去一會兒才出來招唿錢寧。
錢寧進屋,見裏麵兩人在品茶,一個是河南參將盧孔璋,他原是認得的。
另一個金刀大馬坐在太師椅上,盧孔璋向錢寧打招唿,那人連眼皮子也沒有抬一下,自顧著將茶碗放在鼻端下品味,像是陶醉了。
他身穿大紅直身袍,頭戴東坡巾,瞧模樣像個放蕩不羈的怪誕書生,眉骨上戳著根根直立的眉毛,使得他的神情顯得十分傲慢。
臧賢告訴錢寧,他是江西寧王千歲。
錢寧不禁有點吃驚。
藩王進京必須經過皇帝同意,擅自進京是罪,得交由宗人府發落。
寧王花大把銀子,今年五月恢複三個護衛,在眾多藩王中名氣響亮得很,錢寧沒想到他竟是不遵法度的人。
他不知道,寧王其實是個野心勃勃的家夥。
他一向認為大明江山有他們寧王府的一半。
當年成祖和建文帝爭天下,他的兄弟、太祖的第十七兒子朱權封寧王,鎮守大寧,所屬三衛兵馬驍勇善戰,每衛一萬人。
成祖擔心寧王斷他後路,使詐將寧王騙出城,持劫南下,將他的三衛兵馬收不己用。
成祖篡奪天下後,將寧王的封地改在江西南昌。
天順期間的寧王朱奠培橫行不法,英宗革奪寧王府三護衛,一直到今年五月,現在的寧王賄賂劉瑾才又恢複。
這位寧王叫朱宸濠,是個無法無天的家夥。
據說當年成祖將朱權騙出城時答應奪天下後平分,朱宸濠見正德眈於嬉樂,不理朝政,便覺得時機成熟了,是該拿出舊賬來算一算。
寧王府該占的一半天下,成祖的子孫坐夠久了,該輪到寧王來坐了。
打天下得有兵馬,為恢複三衛兵馬,他進貢給正德十萬兩銀子,也給劉瑾二萬兩。
他在京城安耳目眾多,臧賢既其中之一。
他想當皇帝想得可能有點急了,如果人們告訴他正德昏庸,政治混亂,他就高興,否則就不高興。
後來想想總覺得聽別人說,倒不如上京親眼目睹,於是悄悄進了京。
錢寧在別人眼裏是劉瑾身邊的人,其實是正德的近侍。寧王貴為藩王,可也管不著他,他犯不著巴結。
他見寧王眼睛都沒抬一下,心裏有氣,便依照外官見藩王的禮儀向他打拱。
“錦衣衛千戶錢寧拜見寧王千歲。”
寧王捧著茶碗,用碗蓋輕輕潷了潷,端到嘴邊呷一口,放下茶碗說:
“你可不是一般千戶,你是劉瑾身邊的人,本王還知道,你現在是皇帝身邊的人。”
錢寧沒有想到他的消息如此靈通,竟知道他在正德身邊辦事。
臧賢頭迴聽說錢寧是正德的近侍,倒是大吃一驚。
“卑職還有事,就此告辭。”
錢寧說罷不等寧王發話,轉身大踏步走出去。
來到院子,臧賢一溜小跑追上來,一把扯住錢寧的袍袖。
“寧王千歲有要事在身,他讓我轉告,改日跟千戶爺暢談。”
錢寧見不得他的架子,竟一口迴絕了。
臧賢笑道:
“咱們到那廂喝酒吧。為千戶爺準備的兩個姑娘,等你有些時日了。她們都巴不得早點見到你。”
錢寧伺候正德離不開身,早就憋足一股邪勁,這話才讓他迴嗔作喜。
他跟臧賢來到一間雅室,臧賢將一個錦盒遞給他。
“千戶爺打開看看吧。”
錢寧打開錦盒,見錦盒裏頭臥著個戒指,戒指上頭嵌著一顆寶石,看不出有什麽稀奇的。
“千戶爺可別小瞧,這顆寶石是貓兒眼哩。宣德年間,有個番僧見到一個老婦人將它戴在手上,知道她不識貨,就千方百計想要弄到手。他在老婦人隔壁買房子,經常給老婦人小恩小惠,十幾年後才騙到手。寧王花十幾萬買下,要送給千戶爺哩。”
錢寧一聽,眼睛都直了。
他得寵後,人家給他千兒八百兩,他都覺得發一筆橫財。
頭一次得到這麽大筆收入,他捧著錦盒,覺得自己像在夢遊。
“你沒有爹娘,我也沒有爹娘了!”
說罷放聲慟哭。餘甘在他懷裏像小豬似地扭來扭去,正德猛然醒悟過來:
“又忘記你是女孩子了。”
說罷放開餘甘。
做皇帝的要天下固守貞操,自己卻不要。
可正德與餘甘自相識以來,吃過幾次虧,早已不敢冒犯她了。
他放開餘甘後,趴在桌子上一邊捶胸頓足放聲大哭,一邊“哀哉!痛哉!”叫嚷不休。
餘甘見他如此傷心,倒有點清醒了。
心想他失去爹娘如此悲慟,我為什麽從不哭呢?
緊接著又想,我又不曉得有沒有爹娘。
倘若有爹娘,而且他們還在人世,像正德一樣痛哭,豈不將他們哭晦氣了?
這一想又糊塗了。
餘甘將自己的煩惱擱在一邊,捏起拳頭給正德捶背。
正德過意不去,又哭一會兒,就停下來。
“好了,今天到此為止吧。”
正德的生母三天後出葬。
京城內外共十六門,包括正陽門、永定門、崇文門、左安門、廣渠門、東便門、宣武門、右安門、廣寧門、西便門、朝陽門、東直門、阜城門、西直門、德勝門和安定門。
喪柩隻能由安定、西直、東直、阜城和崇文門引發。
帝、後大喪走德勝門。其餘城門禁止發喪。
正德的生母讓孝宗皇帝打入浣衣局,已是普通宮女了。
死在浣衣局裏,沒人認領的宮女,照例在西直門外的淨樂堂焚化,骨灰存放在淨樂堂的東西塔裏。
正德當然不會焚化生母,也不會讓她與無主的孤魂在一塊兒。
廖堂安排一付上好的棺木,沒有照太後的規格由德勝門引發,而是走西直門出城,安葬在西山上。
正德沒有張揚喪事,他仍然帶著綽吉我些兒給他做的大胡子。
一個原因是不願別人見他的真容,另一個原因,他娘最後見他戴著大胡子,他得讓娘的魂認得他。
除張永、錢寧和廖堂外,參與喪事的也沒人知道死者的身份,這事竟悄悄辦了。
說是悄悄辦了,僅指死者身份不明而已,送葬的人雖不多,還是熱鬧的。
正德沒有大張旗鼓,卻也沒讓生母冷冷清清上路。
八虎給他搜羅的三教九流倒是正正經經派上一迴用場。
正德叫他們來,吩咐說:
“你們都是我的兒子了,呆會兒跟我去送葬。”
餘甘聽了,覺得老大不妥。
“有沒有搞錯,他們一些人都能當你爺爺了。”
正德沒有跟她理論。
“你不懂。”
餘甘的確不懂。
俗話說,“懷抱的爺爺,拄拐的孫子”,輩份原不以年齡論的。
正德是皇帝,天下至尊,比天下臣民都大一輩,有“君父”的稱謂。
他一家夥認這麽多老幼齊全的幹兒子,於理並無不當。
此時在宮外,正德的身份必須保密,這夥三教九流忽然得到皇子的身份,雖然心裏無不狂喜,可也沒敢流露出來。
有些人以皇子的身份招搖撞騙,官府也奈何不了,他們皇子的身份畢竟是正德金口玉言認的。
後來正德認下一百二十七個戍邊將領為義子,載於史冊,其實還有不少身邊人被認做幹兒子。
除內官外,義子的人數也不少。
他們以為正德無端來一次喪禮,又在玩新鮮的,對他胡作非為早已見怪不怪。
棺槨裏躺著的人如何稱唿,他們全都不知道。但正德披麻戴孝,作為正德的義子當然也披麻戴孝。
正德放開喉嚨慟哭,他們就鼓足勁更放聲地哭,誰都希望自己的哭聲能壓倒一切,好引起正德的注意。
白衣女子生前讓孝宗皇帝冷落十幾年,死後也算享到哀榮了。
不過,她在地下倘若知道兒子給她認一夥雞鳴狗盜做孝孫,恐怕也不樂意。
正德後來認義子認上癮,這是後話。
下葬生母後,正德一直悶悶不樂,也不許別人靠近他。
這天他一個人坐在窗下想念生母,忽然院子裏傳來奇怪的笑聲。
那笑聲不大,活像在寂寞的午後,一隻公雞在秋日下的菊花叢邊圍繞著一隻母雞竊竊私語,顯得十分暖昧可憎,而且節奏也是一成不變的:嗬嗬嗬,嗬嗬嗬。
沒完沒了這麽不緊不慢笑著。
正德勃然大怒。
“誰在外麵奸笑,先打三十大棍,再揪進來見我!”
院子外麵很快傳來棍子打屁股的聲音,奸笑的人唿天搶地叫喊著。
等到拖進來一看,卻是那天帶著一夥姑娘和小廝薰跑洪三寶婚宴上客人的娘娘腔男人。
他那天戴著大胡子,臧賢一時沒認出他是婚宴上的大胡子年輕人。
正德見臧賢夾著屁股哭喪著臉,倒也不那麽恨他了。
“你不就是教坊司的烏龜官嗎?笑聲那麽難聽。”
臧賢在外麵碰上錢寧,錢寧心想臧賢原是正德認識的,帶進來走走也無妨。
臧賢挨打時錢寧就在一旁,卻連勸都不敢勸,他因此認定正德非同一般。
他的笑聲不中聽,笑起來卻挺可愛,嘴角緊緊一勒,兩腮堆起圓圓的肉坨子,讓人看著怪舒服的。
“謝公子爺打,卑職正是教坊司的。”
“算我打錯人了,下去叫錢寧進來。”
正德見錢寧也沒有什麽事,隻是錢寧護駕大功,他一直沒有獎賞他,就叫他這會兒出去散散心。
行刑的人是錢寧的手下,盡管將臧賢打得喊爹叫娘,其實並沒有傷著皮肉。
臧賢約錢寧出去喝酒,一出院子,他走起路來又利索了。
兩人來到一座雅致的宅院。
“教坊司有新進的美女嗎?”
“放心吧,好的都給千戶爺留著呢。隻是你都忙些什麽,一向不見你的蹤影?”
“錦衣衛幹的活你也知道,輕意不能說與外人的。”
“我也是隨口問問,並沒打算要千戶爺告訴我。來到這兒,我順便引進你見一個人。”
臧賢走進一間雅室,讓錢寧在外麵等著。
他進去一會兒才出來招唿錢寧。
錢寧進屋,見裏麵兩人在品茶,一個是河南參將盧孔璋,他原是認得的。
另一個金刀大馬坐在太師椅上,盧孔璋向錢寧打招唿,那人連眼皮子也沒有抬一下,自顧著將茶碗放在鼻端下品味,像是陶醉了。
他身穿大紅直身袍,頭戴東坡巾,瞧模樣像個放蕩不羈的怪誕書生,眉骨上戳著根根直立的眉毛,使得他的神情顯得十分傲慢。
臧賢告訴錢寧,他是江西寧王千歲。
錢寧不禁有點吃驚。
藩王進京必須經過皇帝同意,擅自進京是罪,得交由宗人府發落。
寧王花大把銀子,今年五月恢複三個護衛,在眾多藩王中名氣響亮得很,錢寧沒想到他竟是不遵法度的人。
他不知道,寧王其實是個野心勃勃的家夥。
他一向認為大明江山有他們寧王府的一半。
當年成祖和建文帝爭天下,他的兄弟、太祖的第十七兒子朱權封寧王,鎮守大寧,所屬三衛兵馬驍勇善戰,每衛一萬人。
成祖擔心寧王斷他後路,使詐將寧王騙出城,持劫南下,將他的三衛兵馬收不己用。
成祖篡奪天下後,將寧王的封地改在江西南昌。
天順期間的寧王朱奠培橫行不法,英宗革奪寧王府三護衛,一直到今年五月,現在的寧王賄賂劉瑾才又恢複。
這位寧王叫朱宸濠,是個無法無天的家夥。
據說當年成祖將朱權騙出城時答應奪天下後平分,朱宸濠見正德眈於嬉樂,不理朝政,便覺得時機成熟了,是該拿出舊賬來算一算。
寧王府該占的一半天下,成祖的子孫坐夠久了,該輪到寧王來坐了。
打天下得有兵馬,為恢複三衛兵馬,他進貢給正德十萬兩銀子,也給劉瑾二萬兩。
他在京城安耳目眾多,臧賢既其中之一。
他想當皇帝想得可能有點急了,如果人們告訴他正德昏庸,政治混亂,他就高興,否則就不高興。
後來想想總覺得聽別人說,倒不如上京親眼目睹,於是悄悄進了京。
錢寧在別人眼裏是劉瑾身邊的人,其實是正德的近侍。寧王貴為藩王,可也管不著他,他犯不著巴結。
他見寧王眼睛都沒抬一下,心裏有氣,便依照外官見藩王的禮儀向他打拱。
“錦衣衛千戶錢寧拜見寧王千歲。”
寧王捧著茶碗,用碗蓋輕輕潷了潷,端到嘴邊呷一口,放下茶碗說:
“你可不是一般千戶,你是劉瑾身邊的人,本王還知道,你現在是皇帝身邊的人。”
錢寧沒有想到他的消息如此靈通,竟知道他在正德身邊辦事。
臧賢頭迴聽說錢寧是正德的近侍,倒是大吃一驚。
“卑職還有事,就此告辭。”
錢寧說罷不等寧王發話,轉身大踏步走出去。
來到院子,臧賢一溜小跑追上來,一把扯住錢寧的袍袖。
“寧王千歲有要事在身,他讓我轉告,改日跟千戶爺暢談。”
錢寧見不得他的架子,竟一口迴絕了。
臧賢笑道:
“咱們到那廂喝酒吧。為千戶爺準備的兩個姑娘,等你有些時日了。她們都巴不得早點見到你。”
錢寧伺候正德離不開身,早就憋足一股邪勁,這話才讓他迴嗔作喜。
他跟臧賢來到一間雅室,臧賢將一個錦盒遞給他。
“千戶爺打開看看吧。”
錢寧打開錦盒,見錦盒裏頭臥著個戒指,戒指上頭嵌著一顆寶石,看不出有什麽稀奇的。
“千戶爺可別小瞧,這顆寶石是貓兒眼哩。宣德年間,有個番僧見到一個老婦人將它戴在手上,知道她不識貨,就千方百計想要弄到手。他在老婦人隔壁買房子,經常給老婦人小恩小惠,十幾年後才騙到手。寧王花十幾萬買下,要送給千戶爺哩。”
錢寧一聽,眼睛都直了。
他得寵後,人家給他千兒八百兩,他都覺得發一筆橫財。
頭一次得到這麽大筆收入,他捧著錦盒,覺得自己像在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