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兒從東華門進紫禁城,到司禮監的河邊直房伺候劉瑾,可劉瑾還沒有進宮。
馬永成是乾清宮管事,一早奉旨在司禮監等候葛兒,正德要葛兒進宮就去晉見。
馬永成等得不耐煩,若非正德要葛兒進宮後才晉見,他早差人叫葛兒進來。
論年齡,他能當葛兒的爹。
論資格,他在東宮服侍正德時,葛兒還沒有出生。
他枯坐在這兒等侯葛兒,自然窩著一肚子氣。
八虎成員有拜相的、有開衙建牙的,至不濟也是皇帝的近侍,正所謂炙手可熱。
乾清宮管事不離正德左右,比不上劉瑾,卻不比張永和魏彬差。
正德讓他傻等一個入宮幾個月的毛頭小孩,馬永成越想越氣,見到葛兒更是沒有好臉色。
葛兒見他臉色不善,也不敢吭聲。路上,馬永成問:
“你一整夜跟萬歲爺都幹些什麽?”
葛兒一愣,他單獨跟正德在一起隻有小半夜,馬永成怎麽說成一整夜?
他腦子裏轉了幾個念頭,還是實說了:
“萬歲爺約一些人在葛兒的小旅館裏見麵,葛兒事先一點都不知情。”
馬永成發覺問了不該問的,愣了片刻,說:
“你後來居上了,你就當我沒有問過。”
葛兒聽他的口氣不善,忙陪著笑臉說:
“公公德高望重,葛兒再轉十世也不配給公公提鞋!若非公公疼愛,葛兒也沒有現在的日子哩!”
馬永成臉上總算有點笑容,雙手一拍說:
“瞧你小嘴甜的,怪道萬歲爺寵你。”
葛兒見他態度和善,心裏記掛著李四,忙說:
“葛兒說的是實話,宮中也都說馬公公最熱心腸,若非公公在萬歲爺麵前常常提起葛兒,萬歲爺哪能記住葛兒這號人呢。”
馬永成白得一個大人情,心裏高興。
“我知道你小家夥有事,有事你直說吧,老馬辦不成的,天下怕沒有幾個人辦得了。”
葛兒將李四的事說了。
“還虧你找我,找別人沒用的。我身邊正好缺一個小內使,讓他在我身邊辦差吧。”
葛兒倒沒料到他一口答應收李四在身邊,心裏替李四高興不已。
在馬永成身邊辦差,一下就是宮中顯赫人物了。
正德正在文華殿接見李東陽。
馬永成和葛兒進去時,李東陽罕見地跪在地上。
正德在禦座上,滿麵怒容,似乎強忍著氣。
“廷議隻推選王鏊,王鏊原是朕在東宮的先生,品德和能力朕所深知,他入閣朕也放心。可焦芳為什麽不成呢?為何一議再議定不下來呢?”
時候雖然是秋天,李東陽還是流一臉汗,顯然還為其他事挨過正德的責備。
“眾人不肯推薦焦芳,老臣也沒有辦法。”
“你不是焦芳的同年嗎?你說說焦芳入閣有什麽阻阻礙?”
“迴陛下,焦芳能力強,可就是跟人合不來。”
“他入閣跟先生共事,凡事你多擔待,這事定了。呂翀的事你別再求。劉健和謝遷雖然告老,朕該給的都給了,也沒有虧待他們。”
正德跟李東陽論事時一直端正坐姿,直到李東陽離去,他才恢複平時懶散的樣子。
他懶洋洋的眼光向葛兒看去,頓時一亮,就招唿葛兒到跟前。
“你此後在朕身邊辦事。劉瑾兩天受驚嚇,你替朕去看看他吧。”
葛兒領旨,帶著兩個小火來到石大人胡同。
劉府院子裏人喧馬騰,幾十個官兒在院子裏等候劉瑾接見。
葛兒一行人卻讓護院兵丁攔住,連院門都不讓進。
葛兒是個乖巧的,剛讓馬永成酸溜溜刺一下,這會兒劉瑾連院門都不讓進,就知道八虎對他不但有看法,可能不要他了。
葛兒嚇傻了,宮中沒有八虎做靠山,光正德寵愛有什麽用?
讓人搞死還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葛兒眼眶裏淚珠不住滴落,雖然奉旨行事,也不敢端起架子硬闖進去。
護院兵丁個個橫得要命,他們都大有來頭。
宦官私自役使兵丁也是孝宗皇帝打算革除的弊政。
正德元年報請清退的私役兵丁近萬人,最後不了了之。
兵部尚書劉大夏上章告老返鄉,跟這事也有關。
別看隻是太監的護院兵丁,上門求見的官兒,也都得給他們好處,沒有關係還別想得到這份美差。
所謂狗仗人勢。劉瑾進入司禮監,這夥人越發抖起來。
就算葛兒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但有劉瑾鈞命,他們對他也愛理不理的。
葛兒等候約摸半個時辰,來了一個神情十分落拓,麵皮虛浮,腦袋抬得高高的官兒。
護院讓他通報姓名,他連瞧也不瞧他們,說話的聲音仿佛從鼻孔裏出來的:
“武功康海來見劉太監一麵。”
此人一襲青袍,倒像個落第秀才。
他的話音一落,護院的立馬擺出比他更傲慢的姿態,學他的腔調用鼻孔發音:
“相爺不見尋常秀才。”
康海也不惱,仍然不慍不火說:
“就說皇上的學生想見他一麵。”
天下官員那麽多,護院們知道的也有限,仍沒有弄明白康海是什麽玩意兒。
可是,抬出“皇上的學生”這幾個字,到相府嚇唬人的,還是頭一迴。
護院是劉瑾精挑細選的,原都有見識,康海不管是什麽官兒,或者是神經病的,都得報給門房。
門房願不願往裏通報,他們管不著。劉瑾見不見,他們更管不著。
門房見識多一點,皇帝的學生便是狀元。隻是不曾聽聞有人自稱皇帝學生,因而十分陌生,但還是忙請康海進院。
候見的官員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康海。
翰林院的官員俗稱小相公,是閣員的預備人選。
明朝的輔臣幾乎都從翰林院出來。翰林院的官員一般珍惜聲譽,不肯私自拜訪太監,免得留下汙點。
大學士要經過廷推,太監權勢再大,也未必幫上忙。
這次廷推閣員,朝臣不肯推焦芳,搞得正德十分惱火,除了焦芳人緣不好外,交結太監也是個原因。
康海沒有向候見的官員瞧一眼,目空一切站在那兒。
風吹在身上,他瘦弱的身子,幾乎掛不住一襲青袍。
葛兒聽說過康狀元許多奇聞奇事,卻沒有想到他像個落魄書生。
康海年輕時生性浪蕩,整天往窯子裏跑,有一迴連夫人也不要了。
他夫人是個好女人,康海不要她,仍然盡心侍奉公婆,有什麽好吃的就先孝敬他們。
那時候康海還是秀才,武功教諭趙老爺子,嘉靖年間大學士趙貞吉的父親,知道後將他狠狠訓一頓。
康海後來考中狀元,據說跟那次訓誡不無關係。
葛兒正在胡思亂想,劉瑾的公鴨嗓子一路響出來。
“狀元公差人說一聲,劉瑾登門拜訪才是。”
那夥官員上前打招唿,劉瑾瞧也不瞧一眼,拉著康海旁若無人進去了。
葛兒頓時冷了半截,劉瑾分明見到他,可像不認識似的,眼光一掃而過。
葛兒心想慘了,莫名其妙得罪劉瑾,在宮中的好日子到頭了。
他惶惶不安,約摸又過半個時辰,劉瑾才讓人傳他進去。
葛兒進去時,劉瑾、康海和張文冕正在廳堂上喝酒。
劉瑾和張文冕用的是小盅兒,康海用的是大杯子。
葛兒才進去,康海捧著大杯子咕咚咕咚灌一大杯老白幹,看得直替他反胃。
康海放下杯子,一雙棗紅的眼睛有點發呆,臉上也沒有什麽表情,似乎在品味肚子裏的美酒。
葛兒以為他接下來該評評美酒的味道,沒想到他振衣而起,向劉瑾拱拱手說:
“打擾劉太監,告辭了!”
劉瑾和張文冕送走康海後折迴來,得意洋洋說:
“這才是真名士哩,張永說他們保定人如何如何,跟狀元公一比,全都是欺名盜世之徒。”
抬頭見葛兒還站著,便陰陽怪氣又說:
“站著幹什麽,要請你坐嗎?”
葛兒沒敢吭聲,忍著淚水坐下來。
張文冕說:“恭喜相爺,康狀元開個好頭,翰林院很快會為相爺所用。”
劉瑾笑容可掬。
“都是張先生出的好主意,讓咱家懂得禮賢下士。隻是康狀元這次為李夢陽求情,不見得誠心拜訪吧?”
“他是誠心的。但是不是為李夢陽就難說了。李夢陽膽大包天,坐過兩迴牢,連國舅爺都敢下手,康狀元並不知道他囚禁在相爺府裏,照理用不著求情的。學生以為他放不下臉子,找個借口拜訪相爺。”
劉瑾喜得眉飛色舞,可沒高興多久就又氣惱了。
“翰林院全都是不識好歹的東西,國家將他們當成重臣培養,一旦大權在握,省得什麽國家大事呢,不都是禍國殃民的玩意兒?都是他們自視清高害的,得先讓他們下地方或部曹曆練曆練,才是長遠打算。”
“能進翰林院都是人中龍鳳,恃才傲物原在情理中。食古不化,的確跟曆練有關。可祖宗法度,翰林院官員除提拔外,沒有下去的例,讓他們下去等於剜他們的心頭肉,此舉得罪麵太大不說,也會折了士大夫的銳氣,得三思而後行。”
劉瑾歎了一口氣。
“祖宗法度也是人定的,習慣就是法度。我現在就缺一個敢於破法度的人,可惜張彩還在病假中,此人在選曹,雖說人品不怎麽樣,可所作所為連馬文升都欽佩,若迴朝定能幫咱家改一改左班官的陋習。”
馬永成是乾清宮管事,一早奉旨在司禮監等候葛兒,正德要葛兒進宮就去晉見。
馬永成等得不耐煩,若非正德要葛兒進宮後才晉見,他早差人叫葛兒進來。
論年齡,他能當葛兒的爹。
論資格,他在東宮服侍正德時,葛兒還沒有出生。
他枯坐在這兒等侯葛兒,自然窩著一肚子氣。
八虎成員有拜相的、有開衙建牙的,至不濟也是皇帝的近侍,正所謂炙手可熱。
乾清宮管事不離正德左右,比不上劉瑾,卻不比張永和魏彬差。
正德讓他傻等一個入宮幾個月的毛頭小孩,馬永成越想越氣,見到葛兒更是沒有好臉色。
葛兒見他臉色不善,也不敢吭聲。路上,馬永成問:
“你一整夜跟萬歲爺都幹些什麽?”
葛兒一愣,他單獨跟正德在一起隻有小半夜,馬永成怎麽說成一整夜?
他腦子裏轉了幾個念頭,還是實說了:
“萬歲爺約一些人在葛兒的小旅館裏見麵,葛兒事先一點都不知情。”
馬永成發覺問了不該問的,愣了片刻,說:
“你後來居上了,你就當我沒有問過。”
葛兒聽他的口氣不善,忙陪著笑臉說:
“公公德高望重,葛兒再轉十世也不配給公公提鞋!若非公公疼愛,葛兒也沒有現在的日子哩!”
馬永成臉上總算有點笑容,雙手一拍說:
“瞧你小嘴甜的,怪道萬歲爺寵你。”
葛兒見他態度和善,心裏記掛著李四,忙說:
“葛兒說的是實話,宮中也都說馬公公最熱心腸,若非公公在萬歲爺麵前常常提起葛兒,萬歲爺哪能記住葛兒這號人呢。”
馬永成白得一個大人情,心裏高興。
“我知道你小家夥有事,有事你直說吧,老馬辦不成的,天下怕沒有幾個人辦得了。”
葛兒將李四的事說了。
“還虧你找我,找別人沒用的。我身邊正好缺一個小內使,讓他在我身邊辦差吧。”
葛兒倒沒料到他一口答應收李四在身邊,心裏替李四高興不已。
在馬永成身邊辦差,一下就是宮中顯赫人物了。
正德正在文華殿接見李東陽。
馬永成和葛兒進去時,李東陽罕見地跪在地上。
正德在禦座上,滿麵怒容,似乎強忍著氣。
“廷議隻推選王鏊,王鏊原是朕在東宮的先生,品德和能力朕所深知,他入閣朕也放心。可焦芳為什麽不成呢?為何一議再議定不下來呢?”
時候雖然是秋天,李東陽還是流一臉汗,顯然還為其他事挨過正德的責備。
“眾人不肯推薦焦芳,老臣也沒有辦法。”
“你不是焦芳的同年嗎?你說說焦芳入閣有什麽阻阻礙?”
“迴陛下,焦芳能力強,可就是跟人合不來。”
“他入閣跟先生共事,凡事你多擔待,這事定了。呂翀的事你別再求。劉健和謝遷雖然告老,朕該給的都給了,也沒有虧待他們。”
正德跟李東陽論事時一直端正坐姿,直到李東陽離去,他才恢複平時懶散的樣子。
他懶洋洋的眼光向葛兒看去,頓時一亮,就招唿葛兒到跟前。
“你此後在朕身邊辦事。劉瑾兩天受驚嚇,你替朕去看看他吧。”
葛兒領旨,帶著兩個小火來到石大人胡同。
劉府院子裏人喧馬騰,幾十個官兒在院子裏等候劉瑾接見。
葛兒一行人卻讓護院兵丁攔住,連院門都不讓進。
葛兒是個乖巧的,剛讓馬永成酸溜溜刺一下,這會兒劉瑾連院門都不讓進,就知道八虎對他不但有看法,可能不要他了。
葛兒嚇傻了,宮中沒有八虎做靠山,光正德寵愛有什麽用?
讓人搞死還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葛兒眼眶裏淚珠不住滴落,雖然奉旨行事,也不敢端起架子硬闖進去。
護院兵丁個個橫得要命,他們都大有來頭。
宦官私自役使兵丁也是孝宗皇帝打算革除的弊政。
正德元年報請清退的私役兵丁近萬人,最後不了了之。
兵部尚書劉大夏上章告老返鄉,跟這事也有關。
別看隻是太監的護院兵丁,上門求見的官兒,也都得給他們好處,沒有關係還別想得到這份美差。
所謂狗仗人勢。劉瑾進入司禮監,這夥人越發抖起來。
就算葛兒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但有劉瑾鈞命,他們對他也愛理不理的。
葛兒等候約摸半個時辰,來了一個神情十分落拓,麵皮虛浮,腦袋抬得高高的官兒。
護院讓他通報姓名,他連瞧也不瞧他們,說話的聲音仿佛從鼻孔裏出來的:
“武功康海來見劉太監一麵。”
此人一襲青袍,倒像個落第秀才。
他的話音一落,護院的立馬擺出比他更傲慢的姿態,學他的腔調用鼻孔發音:
“相爺不見尋常秀才。”
康海也不惱,仍然不慍不火說:
“就說皇上的學生想見他一麵。”
天下官員那麽多,護院們知道的也有限,仍沒有弄明白康海是什麽玩意兒。
可是,抬出“皇上的學生”這幾個字,到相府嚇唬人的,還是頭一迴。
護院是劉瑾精挑細選的,原都有見識,康海不管是什麽官兒,或者是神經病的,都得報給門房。
門房願不願往裏通報,他們管不著。劉瑾見不見,他們更管不著。
門房見識多一點,皇帝的學生便是狀元。隻是不曾聽聞有人自稱皇帝學生,因而十分陌生,但還是忙請康海進院。
候見的官員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康海。
翰林院的官員俗稱小相公,是閣員的預備人選。
明朝的輔臣幾乎都從翰林院出來。翰林院的官員一般珍惜聲譽,不肯私自拜訪太監,免得留下汙點。
大學士要經過廷推,太監權勢再大,也未必幫上忙。
這次廷推閣員,朝臣不肯推焦芳,搞得正德十分惱火,除了焦芳人緣不好外,交結太監也是個原因。
康海沒有向候見的官員瞧一眼,目空一切站在那兒。
風吹在身上,他瘦弱的身子,幾乎掛不住一襲青袍。
葛兒聽說過康狀元許多奇聞奇事,卻沒有想到他像個落魄書生。
康海年輕時生性浪蕩,整天往窯子裏跑,有一迴連夫人也不要了。
他夫人是個好女人,康海不要她,仍然盡心侍奉公婆,有什麽好吃的就先孝敬他們。
那時候康海還是秀才,武功教諭趙老爺子,嘉靖年間大學士趙貞吉的父親,知道後將他狠狠訓一頓。
康海後來考中狀元,據說跟那次訓誡不無關係。
葛兒正在胡思亂想,劉瑾的公鴨嗓子一路響出來。
“狀元公差人說一聲,劉瑾登門拜訪才是。”
那夥官員上前打招唿,劉瑾瞧也不瞧一眼,拉著康海旁若無人進去了。
葛兒頓時冷了半截,劉瑾分明見到他,可像不認識似的,眼光一掃而過。
葛兒心想慘了,莫名其妙得罪劉瑾,在宮中的好日子到頭了。
他惶惶不安,約摸又過半個時辰,劉瑾才讓人傳他進去。
葛兒進去時,劉瑾、康海和張文冕正在廳堂上喝酒。
劉瑾和張文冕用的是小盅兒,康海用的是大杯子。
葛兒才進去,康海捧著大杯子咕咚咕咚灌一大杯老白幹,看得直替他反胃。
康海放下杯子,一雙棗紅的眼睛有點發呆,臉上也沒有什麽表情,似乎在品味肚子裏的美酒。
葛兒以為他接下來該評評美酒的味道,沒想到他振衣而起,向劉瑾拱拱手說:
“打擾劉太監,告辭了!”
劉瑾和張文冕送走康海後折迴來,得意洋洋說:
“這才是真名士哩,張永說他們保定人如何如何,跟狀元公一比,全都是欺名盜世之徒。”
抬頭見葛兒還站著,便陰陽怪氣又說:
“站著幹什麽,要請你坐嗎?”
葛兒沒敢吭聲,忍著淚水坐下來。
張文冕說:“恭喜相爺,康狀元開個好頭,翰林院很快會為相爺所用。”
劉瑾笑容可掬。
“都是張先生出的好主意,讓咱家懂得禮賢下士。隻是康狀元這次為李夢陽求情,不見得誠心拜訪吧?”
“他是誠心的。但是不是為李夢陽就難說了。李夢陽膽大包天,坐過兩迴牢,連國舅爺都敢下手,康狀元並不知道他囚禁在相爺府裏,照理用不著求情的。學生以為他放不下臉子,找個借口拜訪相爺。”
劉瑾喜得眉飛色舞,可沒高興多久就又氣惱了。
“翰林院全都是不識好歹的東西,國家將他們當成重臣培養,一旦大權在握,省得什麽國家大事呢,不都是禍國殃民的玩意兒?都是他們自視清高害的,得先讓他們下地方或部曹曆練曆練,才是長遠打算。”
“能進翰林院都是人中龍鳳,恃才傲物原在情理中。食古不化,的確跟曆練有關。可祖宗法度,翰林院官員除提拔外,沒有下去的例,讓他們下去等於剜他們的心頭肉,此舉得罪麵太大不說,也會折了士大夫的銳氣,得三思而後行。”
劉瑾歎了一口氣。
“祖宗法度也是人定的,習慣就是法度。我現在就缺一個敢於破法度的人,可惜張彩還在病假中,此人在選曹,雖說人品不怎麽樣,可所作所為連馬文升都欽佩,若迴朝定能幫咱家改一改左班官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