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無患的文書中,還有第四件事,閬中一戰,閬中軍損失慘重,目前即便重新招募兵丁,依然隻有千人規模,護送羋夫人,又派出了兩個老兵佰夫方陣,所以姬無患擔心閬中空虛,希望向姬長伯借老兵,培訓新兵。
姬長伯明白堂兄的意思,雖然蜀軍主力,目前在嘉陵江東北邊活動,短時間也不會再分兵進攻閬中。
但是充國活躍,如果和褒英撕破臉,大打出手,閬中是沒辦法馳援褒英的,若是褒英有個閃失,閬中門戶大開,充國軍可長驅直入。
而充國軍和之前進犯的蜀軍不一樣,蜀軍渡江作戰,輕裝前進,攻城的設備短缺,隻能靠人命去堆。
充國軍可是沿江而上,攻城設施齊全,投石車,攻城錘,雲車樣樣都有。
四件事,兩件與充國有關,這更加堅定了姬長伯決心掃除充國的決定。
當即,姬長伯書信一封,迴複姬無患。
首先是表達了對姬無患派兵護送羋夫人的感激之情。
其次,同意了在蒼溪修建物資營地,方便支援北軍。
最後,則是告知姬無患,不必擔心充國軍,自己將準備南下滅充。
迴複完畢,將信件發出,姬長伯命令鄧牧準備馬車,前往工坊,姬長伯要視察產鋼的情況。
如果真的準備滅充,攻城需要重武器,現在的自己很需要鋼鐵。
在馬車上小睡了一會,工坊距離紙坊有些遠,馬車咯吱咯吱的一路慢走。
一路上,都是工匠勞役在攪拌泥土,混合稻草,夯土成牆,為了加快房屋的建設,爭取過冬前建成,姬長伯特別設立了一種房子,名為“安置房”
安置房結構簡單,所有房屋連成一排,牆麵共用,雖然不隔音,不舒服,很憋仄,但是建設速度非常快。
房頂一根長木穿過,就能同時安裝三間屋子的房頂。
每十間房,兩頭設置一個廁所和一個供水渠,方便取水,同時將排泄物和水渠隔離開,防止汙染水源。
廁所的另一邊,是另外十間安置房,十間安置房再過去,又是供水渠。
水渠過去,就是道路。
像這樣的安置房,占了蒼溪城很大的一部分規模,為了方便墾荒,安置房大部分位於蒼溪城西南部,因為東邊是江水,北邊是崇山峻嶺,主要的耕地,都在西邊和南邊。
現在的蒼溪,已經初具規模,雖然陸陸續續還有零散難民,逃難到此,但是基本上都能有安置房居住,不至於流落街頭。
“公子,我們到了。”鄧牧喊了一聲。
姬長伯悠悠醒來,揉了揉眼睛,摸索著下了車。
剛一走下車,聞訊而來的鐵匠負責人便迎了出來。
“公子!”眾人皆是行禮一拜。
“起來吧,高爐擴建怎麽樣了?產量如何?”姬長伯說話間,和鐵匠負責人一起往裏走去。
“前日產出鐵水之後,君大人安排人手,加班加點,又壘了三座改良後的土高爐,爐壁加厚,保溫效果更好,而且新爐開了一個加碳口和一個加料口,方便直接加碳,加礦料,而不用打開爐子損失熱量。”鐵匠負責人滔滔不絕的介紹著新高爐的特點。
姬長伯遠遠的,看到三座高聳的高爐,欣慰的點了點頭。
上次煉鋼的成品,婦姒劍品相很好,雖然比不上後世真正用焦煤煉出來的精鋼,但是比起這個青銅時代,已經超出很多了。
“目前鋼產量如何?”姬長伯巡視鐵匠鋪。
“舊爐升溫緩慢,加料加炭容易損失溫度,所以到目前為止,隻產了五十斤鐵。”
太少了!姬長伯估計了一下,一根長矛的矛尖,需要至少一斤鐵,五十斤鐵,才50根長矛。
而自己需要的重武器——炮,更是需要最少一噸鐵,也就是兩千斤鐵。
隻要能用炮,炸開充都的土質城牆,自己就能攻破充都,平掉充國。
“三座新爐,什麽時候能開工?產量你們預估一天能有多少產量?”姬長伯急切的問道。
“新爐加大了料口,而且可以十二個時辰不停,產量翻一倍不成問題。”
翻倍,也就是一百斤一天,三座爐,三天就能有一千斤,六天就能造一門炮!
姬長伯興奮的算出結果。
但是在思考攻城戰的時候,姬長伯又沉默了。
即便轟破城牆,以這個土鋼的質量,土炮能轟出十炮就算不錯了。
十炮,還要考慮間隔,冷卻,等等步驟。
但是兩千斤鐵,武裝兩千個長矛兵,是不是性價比會更高一些。
而且充國兵,根據??國和褒英的情報匯總,數量在五千以上,不足七千,分布在嘉陵江兩側的充都和江東領土上。
保守估計充都四千守軍,而褒英部兩千步卒,自己能抽調的蒼溪軍,也就三個不滿編的仟夫鎮,兩千人不到。
充都守軍數量比自己還高,對方還是本土作戰,轟破城又如何,短兵相接,還真不一定誰輸誰贏。
但是如果能示敵以弱,將充國軍引出城,野戰的話……
姬長伯想到了雷勇和呂熊。
長槍,馬刀,馬鞍配騎兵……
好像這樣性價比會更高啊,長槍在騎兵衝鋒的時候,會顯著提升殺傷力,衝擊停止之後,長槍也可以讓騎兵居高臨下捅刺,造成殺傷。
雷勇麾下,有閬中集結的四百餘騎兵,蒼溪軍的幾十騎,還有巫氏和米福安訓練出來的騎兵,總數勉強六百多。
呂熊利用馬具,組成的騎兵,是巴君在江州賜予自己的幾十騎,後來墊江羋夫人勢力與自己的轉接點結合,又征召了幾十騎,總數也有了百餘騎。
扣扣搜搜的加起來,自己也有了將近八百的騎兵了!
不如好鋼用在刀刃上!兩千斤鐵,全部用在騎兵身上!
一把馬刀,也就四斤鐵。
果然冷兵器性價比高啊,六天時間,兩千斤鐵。
八百鐵質長矛,還剩一千二百斤鐵,再製成三百把鐵質馬刀。
如此鐵騎,誰能擋我?
當即姬長伯召集鐵匠,安排工作。
使用鼓風皮囊,風幹高爐,盡快讓高爐投產,目標產量兩千斤。
土胚的造型,姬長伯按照長槍的槍頭和彎彎的馬刀,來準備。
向鐵匠描述了長槍和馬刀的造型和工藝,要標準化,要實現武器的互相可更換。
眾鐵匠曾經都是各地的好手,一聽要求,心裏就有數了。
“人手不夠,跟君無器,跟彭仲翎說,現在煉鋼之事,是當務之急,六天內,必須列裝騎兵。”姬長伯難得的嚴肅下令。
“諾!”
姬長伯明白堂兄的意思,雖然蜀軍主力,目前在嘉陵江東北邊活動,短時間也不會再分兵進攻閬中。
但是充國活躍,如果和褒英撕破臉,大打出手,閬中是沒辦法馳援褒英的,若是褒英有個閃失,閬中門戶大開,充國軍可長驅直入。
而充國軍和之前進犯的蜀軍不一樣,蜀軍渡江作戰,輕裝前進,攻城的設備短缺,隻能靠人命去堆。
充國軍可是沿江而上,攻城設施齊全,投石車,攻城錘,雲車樣樣都有。
四件事,兩件與充國有關,這更加堅定了姬長伯決心掃除充國的決定。
當即,姬長伯書信一封,迴複姬無患。
首先是表達了對姬無患派兵護送羋夫人的感激之情。
其次,同意了在蒼溪修建物資營地,方便支援北軍。
最後,則是告知姬無患,不必擔心充國軍,自己將準備南下滅充。
迴複完畢,將信件發出,姬長伯命令鄧牧準備馬車,前往工坊,姬長伯要視察產鋼的情況。
如果真的準備滅充,攻城需要重武器,現在的自己很需要鋼鐵。
在馬車上小睡了一會,工坊距離紙坊有些遠,馬車咯吱咯吱的一路慢走。
一路上,都是工匠勞役在攪拌泥土,混合稻草,夯土成牆,為了加快房屋的建設,爭取過冬前建成,姬長伯特別設立了一種房子,名為“安置房”
安置房結構簡單,所有房屋連成一排,牆麵共用,雖然不隔音,不舒服,很憋仄,但是建設速度非常快。
房頂一根長木穿過,就能同時安裝三間屋子的房頂。
每十間房,兩頭設置一個廁所和一個供水渠,方便取水,同時將排泄物和水渠隔離開,防止汙染水源。
廁所的另一邊,是另外十間安置房,十間安置房再過去,又是供水渠。
水渠過去,就是道路。
像這樣的安置房,占了蒼溪城很大的一部分規模,為了方便墾荒,安置房大部分位於蒼溪城西南部,因為東邊是江水,北邊是崇山峻嶺,主要的耕地,都在西邊和南邊。
現在的蒼溪,已經初具規模,雖然陸陸續續還有零散難民,逃難到此,但是基本上都能有安置房居住,不至於流落街頭。
“公子,我們到了。”鄧牧喊了一聲。
姬長伯悠悠醒來,揉了揉眼睛,摸索著下了車。
剛一走下車,聞訊而來的鐵匠負責人便迎了出來。
“公子!”眾人皆是行禮一拜。
“起來吧,高爐擴建怎麽樣了?產量如何?”姬長伯說話間,和鐵匠負責人一起往裏走去。
“前日產出鐵水之後,君大人安排人手,加班加點,又壘了三座改良後的土高爐,爐壁加厚,保溫效果更好,而且新爐開了一個加碳口和一個加料口,方便直接加碳,加礦料,而不用打開爐子損失熱量。”鐵匠負責人滔滔不絕的介紹著新高爐的特點。
姬長伯遠遠的,看到三座高聳的高爐,欣慰的點了點頭。
上次煉鋼的成品,婦姒劍品相很好,雖然比不上後世真正用焦煤煉出來的精鋼,但是比起這個青銅時代,已經超出很多了。
“目前鋼產量如何?”姬長伯巡視鐵匠鋪。
“舊爐升溫緩慢,加料加炭容易損失溫度,所以到目前為止,隻產了五十斤鐵。”
太少了!姬長伯估計了一下,一根長矛的矛尖,需要至少一斤鐵,五十斤鐵,才50根長矛。
而自己需要的重武器——炮,更是需要最少一噸鐵,也就是兩千斤鐵。
隻要能用炮,炸開充都的土質城牆,自己就能攻破充都,平掉充國。
“三座新爐,什麽時候能開工?產量你們預估一天能有多少產量?”姬長伯急切的問道。
“新爐加大了料口,而且可以十二個時辰不停,產量翻一倍不成問題。”
翻倍,也就是一百斤一天,三座爐,三天就能有一千斤,六天就能造一門炮!
姬長伯興奮的算出結果。
但是在思考攻城戰的時候,姬長伯又沉默了。
即便轟破城牆,以這個土鋼的質量,土炮能轟出十炮就算不錯了。
十炮,還要考慮間隔,冷卻,等等步驟。
但是兩千斤鐵,武裝兩千個長矛兵,是不是性價比會更高一些。
而且充國兵,根據??國和褒英的情報匯總,數量在五千以上,不足七千,分布在嘉陵江兩側的充都和江東領土上。
保守估計充都四千守軍,而褒英部兩千步卒,自己能抽調的蒼溪軍,也就三個不滿編的仟夫鎮,兩千人不到。
充都守軍數量比自己還高,對方還是本土作戰,轟破城又如何,短兵相接,還真不一定誰輸誰贏。
但是如果能示敵以弱,將充國軍引出城,野戰的話……
姬長伯想到了雷勇和呂熊。
長槍,馬刀,馬鞍配騎兵……
好像這樣性價比會更高啊,長槍在騎兵衝鋒的時候,會顯著提升殺傷力,衝擊停止之後,長槍也可以讓騎兵居高臨下捅刺,造成殺傷。
雷勇麾下,有閬中集結的四百餘騎兵,蒼溪軍的幾十騎,還有巫氏和米福安訓練出來的騎兵,總數勉強六百多。
呂熊利用馬具,組成的騎兵,是巴君在江州賜予自己的幾十騎,後來墊江羋夫人勢力與自己的轉接點結合,又征召了幾十騎,總數也有了百餘騎。
扣扣搜搜的加起來,自己也有了將近八百的騎兵了!
不如好鋼用在刀刃上!兩千斤鐵,全部用在騎兵身上!
一把馬刀,也就四斤鐵。
果然冷兵器性價比高啊,六天時間,兩千斤鐵。
八百鐵質長矛,還剩一千二百斤鐵,再製成三百把鐵質馬刀。
如此鐵騎,誰能擋我?
當即姬長伯召集鐵匠,安排工作。
使用鼓風皮囊,風幹高爐,盡快讓高爐投產,目標產量兩千斤。
土胚的造型,姬長伯按照長槍的槍頭和彎彎的馬刀,來準備。
向鐵匠描述了長槍和馬刀的造型和工藝,要標準化,要實現武器的互相可更換。
眾鐵匠曾經都是各地的好手,一聽要求,心裏就有數了。
“人手不夠,跟君無器,跟彭仲翎說,現在煉鋼之事,是當務之急,六天內,必須列裝騎兵。”姬長伯難得的嚴肅下令。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