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所想雖好,但您想過沒有?各國雖然名義上要以滅秦為首要目標,但更多的是在保存實力不正麵和秦軍作戰。我楚國實力已然是冠絕諸國,各國對我楚國都是戒心十足如何能夠聽從號令?而且各自為戰慣了,諸國恐一時之間不能接受統一調配!倒不如依靠我軍之力,先行攻入關中滅掉暴秦。再依托關中富庶,出兵關東成為天下霸主為好!”張良聽完項羽所思,便主動勸說道。


    “秦地雖然土地肥沃,百姓比之關東各國還要富裕些;但是因連年征戰人人皆有厭戰之心。我若是兵入關中固然可以將秦國滅掉,但同時也會令關東各郡仍在苦苦支撐的秦軍因為沒有了念想而轉投他人。加之拿下秦地,卻無法令麾下增兵反倒要分兵駐守各地。實非我所願也!”項羽知道張良是看重秦地特殊的地理位置,還有那八百裏秦川的富庶。但是這卻是和項羽自己的想法有些相違背,為了爭取謀主的同意項羽也好言好語的解釋著。


    “我可是想要收服章邯以及其麾下數十萬秦軍,還有我那結義兄弟王離麾下的十餘萬北地精銳啊!放棄陳郡令那王陵作為陳郡令替我軍守好西北大門,不理會中原戰事先行發展治下待到時機成熟北上掠奪人口地盤又有何不可?”末了,項羽真摯的看著張良問道。


    “主公所想非凡人所能及也!”張良先是拱手讚歎,而後道:“但是我軍可以撤出陳郡,但是卻不可放棄陳郡。畢竟這裏相對於我我軍來說地理位置尚算重要!”


    “軍師之言不錯!”項羽點點頭,而後示意身後的項莊拿來地圖。


    現如今項羽有三大護衛,項莊、樊噲、原先擔任衛士令的嬴政直屬暗部青龍衛硼。


    在趙高掌權後,大肆清剿原先對嬴政忠心耿耿的人。暗部自然是占據了名單上的大頭,好在身為暗部統領的衛尉公孫弘提早知道先是向胡亥請辭。趙高也是假惺惺的勸說胡亥給公孫弘和暗部眾人賜田地、金銀,但是卻是開始派遣黑冰台之人襲擊這些沒有了官職的暗部中人。


    公孫弘等帶著暗部逃出了關中,因為自覺和項羽關係不錯便準備帶著眾人前往投奔。但是因為有些暗部中人不願跟隨公孫弘一起投效項羽,使得暗部分裂。其中有極大部分的人選擇脫離暗部隱姓埋名去鄉間過普通人的生活或是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機緣,隻剩下極少部分的人馬投靠了項羽。


    在公孫弘投效後項羽便開始組織起自己的情報係統和監察係統,當然仍是有公孫弘作為頭頭管理情報係統。而監察係統則是讓項氏的老人薛忠和自己範增兩人一同管理,由範增擔任正手薛忠為副手。


    當時投靠項羽的公孫弘根本沒有想到項羽會成為秦國今後最大的敵人,在陳郡陳勝起義後公孫弘還勸說項羽出兵剿滅這股起義軍。但是當時已經將前來投效的暗部不少人轉變成自己的手下的項羽當即拒絕,並且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公孫弘將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大,又因為南行之時看見天下百姓所受苦難便不再理會秦國。更是在項羽決定起兵反秦之時召集所有關中秦地的暗部之人,勸說他們跟隨項羽一同反秦。因此,公孫弘也更加被項羽信任!


    範增迴去也是因為在吳縣之中探查到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迴去幫助薛忠和項梁兩人鎮住場麵和處理。


    “軍師!你看看這五個縣!”項羽將地圖展開,指著以寢縣為中心的五個縣道。“不如便割這五個縣另立一郡,在派兵在此鎮守。如何?”


    “若是能夠如此,一來,可以讓那王陵不至於投靠秦軍或是任一諸侯;二來,便也可以令身後的九江郡多一層保障!”張良看著這五個呈犄角之勢的縣城,當即點頭同意道。


    “不知軍師以為應該派遣何人在此鎮守,又需要多少兵力?”項羽見張良同意,便主動詢問。


    “不若調跟隨右護軍曹參鎮守衡山郡的中護軍葛嬰來此,令其統管兩萬大軍。如何?”張良眼珠子一轉,當即拱手說道。


    “軍師所思與我不謀而合!”項羽點頭很是讚許,而後又說道。“不過我還要調項萊和項元兩人來此。”


    張良聽著項羽所言有些蹙眉,當即便想拱手諫言。但是項羽如何不知張良所思慮之事,當即道:“項萊和項元兩人不是我用來監視葛嬰的,而是要來葛嬰手下學習的。我這兩個堂弟也不會成為副將,相反我會讓他們從百將做起。如同項佗等人一般,若是沒有軍功那麽便不得提升!”


    “主公英明!”張良見項羽如此對待自己的家人,內心很是欣喜。作為一個熟讀兵書和史書的人,張良如何不知自古以來無論哪一個君主不是任人唯親。但是縱觀項羽麾下,雖有親人在軍中或是為官。但都是以才能論官職,絲毫沒有無論才能隨意授予官職爵位之事。如此,項羽麾下定能夠再聚多一些有才能之人。


    就在項羽和張良商量從陳郡割出來的新郡要命名為什麽的時候,吳縣來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隊。


    這支部隊的主將乃是宋義,自從王陵走後宋義被李曄擊敗並且逃迴南郡。重新在南郡聚起一支千人的兵馬,宋義本想著攻取南郡的一座縣城繼續做土皇帝。


    但是在其子宋襄、其弟宋延、謀士左樹三人的建議下,宋義同意了投靠項羽新立的楚國。但是投效的不是項羽,而是楚懷王熊心。


    而宋義也不是第一個投效楚懷王熊心之人,早在楚國重新建立後便有自稱乃是前楚都尉白公、東海豪傑秦嘉、寧君、朱雞石、餘樊君等人前來投效楚懷王。但是在明白了楚國的形勢後,朱雞石和餘樊君等便帶著麾三千人馬便轉投了項羽。僅剩下秦嘉和白公兩人和帳下不到兩千的軍隊仍效忠楚懷王熊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末之霸王再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三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三木並收藏秦末之霸王再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