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送別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 作者:南方有嘉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兄。”
“劉兄。”
劉統勳推門而出,深冬時的空氣冷冽清寒,令人精神一振。
對麵廂房的王安國也是在此時推門而出,房裏是打好的包裹。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默契於心。
當了幾個月主編,彼此配合良好,已經打下了深厚的友誼底子。
不再是兩個在山東境內結伴同行,一起北上的窮酸舉人了。
迴想起來,人生際遇之奇莫過於這幾個月的經曆!
長途北上,結伴而行。
在城門口看到賈記書局招人的榜文。
初為普通編輯,但兩個舉人的身份和文采確實非普通人能比,所以兩人也很快被賈芸任命為主編。
一個負責邸抄版,一個負責民生版,兩人都是做的極好。
很多東西是需要潤飾加工,加以編輯之後才能刊登。
劉統勳和王安國的工作做的相當出色。
報紙一開始的主打版塊就是這兩個版,也可以說是為報紙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別看很多人喜歡看市井版,但真正叫那些智識階層決定訂報的,肯定還是水準不俗的正經版塊。
否則也無法說服家人花這個錢。
畢竟不是每家報紙訂戶都是家財萬貫。
光是為了看市井豔聞就花錢……說出去怕丟人啊。
有邸抄版和民生版,還有小說版,順帶著看看市井版,那就說的過去了。
兩個舉人雖是一人拿了二百兩銀子,但自忖也是無愧於心。
盡力了。
現在書局日記蒸蒸日上,自王朝周期論之後,訂戶猛增了好幾千戶。
這些天還是在陸續增加,估計在年後春闈前會達到五萬戶以上。
京師戶數都隻有三十多萬戶,這個收訂比可以說是高的嚇人,已經達到增長的頂峰了。
再往下,隻能是輻射周邊的各個府,縣,在兩三天內可抵達的距離內,報紙輻射過去也相對容易。
已經有收報人在做這個生意。
書局到那邊開設分布送報點,培養真正訂戶也不難。
到如此地步,兩個舉人也是感覺欣慰,離開之後也大可放心。
此時又有兩間廂房門前後打開。
史玉瓚和袁枚師徒二人也是走了出來,一大一小都是麵露笑容,對著劉統勳和王安國長揖為禮。
“兩位老弟,山高水長,一路順風。”
“祝兩位老叔金榜題名,名在一甲。”
劉統勳和王安國都是哈哈大笑,兩人走過去,先拱手謝過史玉瓚,再拍一拍袁枚,劉統勳笑道:“袁小子,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少年人,不到八歲文章已經小成!若現在你就迴鄉縣試,一個案首童生唾手可得。”
王安國則笑道:“這是史老哥不願揠苗助長,帶他多遊曆,多見識,待過了十歲後再拿個生員不遲。”
史玉瓚笑道:“若是給他填鴨八股文,確實一兩年內能拿個童生,秀才也大有可能。不過少年得誌,容易壞了性情,還是再打磨幾年罷。”
“也對。”劉統勳笑道:“在賈東主這裏幹幾個月,經曆比在外遊曆幾年還豐富,史兄打算的沒錯。”
史玉瓚含笑點頭,他是打算最少做到明年夏初之時再南返。
那時候不光春闈考完,新科進士也是去向已定,三鼎甲和二甲少數幸運兒入翰林院,進入升官快車道。
少數人則進入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些衙門當然不如翰林院,但也是終南捷徑。
再次一些的,進通政使司,光祿寺,太仆寺,雖說不及翰林的清貴,也不如六部,都察院,但好歹是京官,打熬十來年資曆再下放,直接便是知府,最不濟也是實職知州,或進入布政使司,提刑使司等省會大衙門,升官不難。
再次的,就是二甲中後等和三甲靠前位置,隻能是分發各縣當知縣。
好在他們科名還算靠前,一般都是分在北直隸,江南省,山東,河南,或浙江,福建等地。
要麽近在京畿,要麽腹心之地,要麽富裕要衝。
三甲靠後,就隻能是西北寧夏,甘肅,或是遼東,川西,廣西,雲貴這些老少邊窮或是戰爭頻繁之地去當知縣了。
可謂,一考定終生。
留京的進士會先行觀政,然後分發各衙門,各有際遇,都是意氣風發。
分發離京的,就是各有的不同,有的春風得意馬蹄疾,有的黯然神傷。
到時候,三年一度的大熱鬧結束,蜂擁而來的各路人馬也是陸續離開,五月時初夏漲水,正宜行船,史玉瓚也是打算到時候攜袁枚南返。
算算時間,最少還能幹半年左右。
以賈東主的大方,最少能拿走四百兩左右的銀子。
對史玉瓚來說,也是頗為豐厚的收入了。
畢竟當名士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參加各種文會,四處打秋風,銀子來的並不容易。
得看主家的心情,實力,還有為人是否大方。
其實名士就是檔次更高一些的清客而已。
好在此次到京城極為順利,成了書局日報的主編。
史玉瓚發覺,這個身份比自己之前的名士身份還要管用。
他也參加了幾次文會,報出自己是浙省名士身份時,北方的士人並不是太買帳。
畢竟史玉瓚還沒有全國性的名氣。
得到了幾十年後,他的弟子袁枚才有舉國仰慕的待遇。
但一旦報出自己是書局主編時,很明顯對方就要熱情的多。
就算更多人是對賈芸感興趣,話題就是打聽賈芸的消息,但好歹史玉瓚也會被高看一眼,能參與更高層次圈子的互動和話題。
史玉瓚本身的積累也夠了,幾次下來,結識了不少人,拓展了人脈,這一次京城之行算是站穩了腳跟,完全不虛此行。
一切根源和際遇變化,當然還是來自自己靈機一動加入了賈記書局。
真是神來一筆啊。
“珍重。”
“希望數月之後,是兩位送我們師徒離開。”
這真是好祝詞。
劉統勳和王安國都是笑起來。
這就是說兩人會考在二甲中等以上,可以留京任職。
“劉兄。”
劉統勳推門而出,深冬時的空氣冷冽清寒,令人精神一振。
對麵廂房的王安國也是在此時推門而出,房裏是打好的包裹。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默契於心。
當了幾個月主編,彼此配合良好,已經打下了深厚的友誼底子。
不再是兩個在山東境內結伴同行,一起北上的窮酸舉人了。
迴想起來,人生際遇之奇莫過於這幾個月的經曆!
長途北上,結伴而行。
在城門口看到賈記書局招人的榜文。
初為普通編輯,但兩個舉人的身份和文采確實非普通人能比,所以兩人也很快被賈芸任命為主編。
一個負責邸抄版,一個負責民生版,兩人都是做的極好。
很多東西是需要潤飾加工,加以編輯之後才能刊登。
劉統勳和王安國的工作做的相當出色。
報紙一開始的主打版塊就是這兩個版,也可以說是為報紙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別看很多人喜歡看市井版,但真正叫那些智識階層決定訂報的,肯定還是水準不俗的正經版塊。
否則也無法說服家人花這個錢。
畢竟不是每家報紙訂戶都是家財萬貫。
光是為了看市井豔聞就花錢……說出去怕丟人啊。
有邸抄版和民生版,還有小說版,順帶著看看市井版,那就說的過去了。
兩個舉人雖是一人拿了二百兩銀子,但自忖也是無愧於心。
盡力了。
現在書局日記蒸蒸日上,自王朝周期論之後,訂戶猛增了好幾千戶。
這些天還是在陸續增加,估計在年後春闈前會達到五萬戶以上。
京師戶數都隻有三十多萬戶,這個收訂比可以說是高的嚇人,已經達到增長的頂峰了。
再往下,隻能是輻射周邊的各個府,縣,在兩三天內可抵達的距離內,報紙輻射過去也相對容易。
已經有收報人在做這個生意。
書局到那邊開設分布送報點,培養真正訂戶也不難。
到如此地步,兩個舉人也是感覺欣慰,離開之後也大可放心。
此時又有兩間廂房門前後打開。
史玉瓚和袁枚師徒二人也是走了出來,一大一小都是麵露笑容,對著劉統勳和王安國長揖為禮。
“兩位老弟,山高水長,一路順風。”
“祝兩位老叔金榜題名,名在一甲。”
劉統勳和王安國都是哈哈大笑,兩人走過去,先拱手謝過史玉瓚,再拍一拍袁枚,劉統勳笑道:“袁小子,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少年人,不到八歲文章已經小成!若現在你就迴鄉縣試,一個案首童生唾手可得。”
王安國則笑道:“這是史老哥不願揠苗助長,帶他多遊曆,多見識,待過了十歲後再拿個生員不遲。”
史玉瓚笑道:“若是給他填鴨八股文,確實一兩年內能拿個童生,秀才也大有可能。不過少年得誌,容易壞了性情,還是再打磨幾年罷。”
“也對。”劉統勳笑道:“在賈東主這裏幹幾個月,經曆比在外遊曆幾年還豐富,史兄打算的沒錯。”
史玉瓚含笑點頭,他是打算最少做到明年夏初之時再南返。
那時候不光春闈考完,新科進士也是去向已定,三鼎甲和二甲少數幸運兒入翰林院,進入升官快車道。
少數人則進入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些衙門當然不如翰林院,但也是終南捷徑。
再次一些的,進通政使司,光祿寺,太仆寺,雖說不及翰林的清貴,也不如六部,都察院,但好歹是京官,打熬十來年資曆再下放,直接便是知府,最不濟也是實職知州,或進入布政使司,提刑使司等省會大衙門,升官不難。
再次的,就是二甲中後等和三甲靠前位置,隻能是分發各縣當知縣。
好在他們科名還算靠前,一般都是分在北直隸,江南省,山東,河南,或浙江,福建等地。
要麽近在京畿,要麽腹心之地,要麽富裕要衝。
三甲靠後,就隻能是西北寧夏,甘肅,或是遼東,川西,廣西,雲貴這些老少邊窮或是戰爭頻繁之地去當知縣了。
可謂,一考定終生。
留京的進士會先行觀政,然後分發各衙門,各有際遇,都是意氣風發。
分發離京的,就是各有的不同,有的春風得意馬蹄疾,有的黯然神傷。
到時候,三年一度的大熱鬧結束,蜂擁而來的各路人馬也是陸續離開,五月時初夏漲水,正宜行船,史玉瓚也是打算到時候攜袁枚南返。
算算時間,最少還能幹半年左右。
以賈東主的大方,最少能拿走四百兩左右的銀子。
對史玉瓚來說,也是頗為豐厚的收入了。
畢竟當名士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參加各種文會,四處打秋風,銀子來的並不容易。
得看主家的心情,實力,還有為人是否大方。
其實名士就是檔次更高一些的清客而已。
好在此次到京城極為順利,成了書局日報的主編。
史玉瓚發覺,這個身份比自己之前的名士身份還要管用。
他也參加了幾次文會,報出自己是浙省名士身份時,北方的士人並不是太買帳。
畢竟史玉瓚還沒有全國性的名氣。
得到了幾十年後,他的弟子袁枚才有舉國仰慕的待遇。
但一旦報出自己是書局主編時,很明顯對方就要熱情的多。
就算更多人是對賈芸感興趣,話題就是打聽賈芸的消息,但好歹史玉瓚也會被高看一眼,能參與更高層次圈子的互動和話題。
史玉瓚本身的積累也夠了,幾次下來,結識了不少人,拓展了人脈,這一次京城之行算是站穩了腳跟,完全不虛此行。
一切根源和際遇變化,當然還是來自自己靈機一動加入了賈記書局。
真是神來一筆啊。
“珍重。”
“希望數月之後,是兩位送我們師徒離開。”
這真是好祝詞。
劉統勳和王安國都是笑起來。
這就是說兩人會考在二甲中等以上,可以留京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