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收入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 作者:南方有嘉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史玉瓚更是一眼看出玄虛。
“東主要硬扛,怕是幾天後就會引發不可測的禍事。”
“但若是真的交出了什麽東西,人家收拾幹淨之後,隨意找點借口就能對付東主了。”
“這一次怕是要破財,但多半不止於破財……”
局麵是相當明顯的。
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三品實權武職。
在京城很多事,特別是涉及到刑案等事時,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的能量大過京營節度使。
畢竟京營節度使不能幹涉民政,但五城兵馬司雖沒有審案和斷案權,但有臨機處斷權。
就是說,出了重大刑案,可以先抓人關人,然後移交法司。
這個時間可以快,也可以慢。
甚至犯人“暴斃”在兵馬司的監獄中,也不會有人較真。
這樣的大人物向賈記書局伸出魔爪,可想而知麻煩有多大!
史玉瓚相當鬱悶。
不像王安國和劉統勳這兩個後生舉人,人家在書局就是暫時安身,馬上也要離開了。
還有大好前程。
他入職的時候可是想認真做一段時間,把自己的名望向上好好推一推。
對一個名士來說,報紙無疑是最好的增加名望的辦法。
史玉瓚有信心,幾個月時間把自己的名望向上提高一大截。
到時候,載譽南下,名氣更加響亮的多,所獲之利也會遠超此前。
辛苦北上,衝風冒雪,所為何來?
無非就是為名利罷了。
但現在看來……
怕是懸了啊。
“老師……”
三個成年人長籲短歎,一旁不被注意的袁枚說話了:“我看賈東主未必就會束手就擒,他不是那般懦弱的性格。”
“袁小友說的是,但小友不知,有些事是不能力敵的。”
“是啊,賈記的夥計能捅死來犯的幫眾匪類,但幾個兵馬司的官兵就能把賈東主給帶走了……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史玉瓚沒說話,隻是愛憐的撫了撫袁枚的腦袋。
看的出來,袁枚到書局後還是很開心的。
報紙新奇,每天有大量新聞,對一個渴求知識的孩童來說就如汲水的海綿,可以大量的汲取有用的知識來充實自己。
另外就是射雕一書袁枚也是極喜歡。
袁格這個未來的大名士,雖為官但骨子裏的稟性還是以灑脫為主。
射雕的故事風格很得他的喜歡。
另外就是種種細節。
夥計們的待遇和被妥善照顧。
包括書局的廚娘,仆婦,門房,馬車夫,還有上門取報的送報跑腿人,賈芸都是一視同仁,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東主架子。
短短幾天時間,袁枚便已經是完全被折服。
聰明的小孩子在骨子裏是驕傲和自負的。
所以袁枚一開始對賈芸並不感冒。
甚至出言嘲諷過。
近距離接觸過後,加上賈芸有意為之,袁枚對賈芸已經敬服萬分。
此時不論三個主編如何悲觀,袁枚堅持認為賈東主不會束手待斃,必有反擊之法!
看著一臉倔強的袁枚,史玉瓚搖頭歎息,王安國若有所動,劉統勳啞然失笑。
史玉瓚是眾人中最為悲觀的一個,他是名士,隻有秀才功名,年近半百,在江湖漂泊多年,見多了黑暗。
“子才,你還小,不知權勢二字的可怕……”
不知道有多少才俊之士,還未及展露才華,就半途夭折。
而針對他們的,可能就是某個縣的官紳世家,或是什麽知府,乃至知縣級別的官員。
就他這樣的名士,別說笑傲王侯了,和知縣打交道也得戰戰兢兢。
別人越客氣,他就得越發謹慎小心。
“還別說……”劉統勳笑了笑,說道:“以我對東主的了解,他確實不是那種束手就擒的性格,我們看吧,東主必會出招的。”
“但願如此吧。”
“難,太難了。”
史玉瓚和王安國還是一起搖頭,他們覺得賈芸想翻盤毫無機會。
……
滴水簷下,賈瑞神色複雜。
三個主編看的出來的事,普通的編輯們也不是瞎子和傻子。
外頭的大房間裏,也是議論紛紛。
眾說紛紜,但持悲觀態度的多。
普通編輯和幾個主編不一樣,他們最多是沒名氣的秀才,或者連功名也沒有。
但之前來的早,僥幸被錄用了。
食宿全包,不要食宿的話每月多發三兩銀子。
加上一些額外的獎勵之類,每個編輯的月收入大約是十兩。
這已經很多了。
一年百兩銀子的收入,約等於一個小型商鋪的年利潤。
或者是一個普通清客的年收入。
有舉人或秀才功名在身,又在大戶裏當私塾老師的年收入。
但這還隻是開始。
隨著報紙銷量激增,賈東主已經發下話下,過年時每個編輯給二十兩的年賞,並且表示這是定例,此後每到過年時都會有年賞。
數額隻會高,不會低。
這已經是意外驚喜,但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頭。
從下個月開始,每個普通編輯的月俸也漲到二十兩每人。
翻了好幾倍。
這樣一來,加上年賞等亂七八糟的收入,每個編輯的年收入可以達到三百兩左右!
一個小商行的東主,或是擁地千畝的年收入也不過就如此了。
換算起來其實很簡單。
劉姥姥所在的王狗兒家是富農,擁有幾十畝自己的土地,加上王狗兒其它的收入,年花銷在三十兩左右,收入也大抵差不多。
這些編輯年收入達到三百兩左右,就是等於十戶富農的年純收入!
這個收入水平哪怕是在京城也相當高了。
年收入可以在相對不錯的地段買一幢小院了。
這還有什麽可說的?
賈芸也不是錢多的沒處花。
這是必然之舉。
隨著報紙走紅,越來越多有權勢或是有錢人也在考慮辦報。
他們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怎麽辦報。
那怎麽辦?
當然是從書局這邊挖人最為合適了。
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但將來遲早會有。
不如化被動為主動。
自己先漲薪。
隨著報紙收入的增加,慢慢增長是一個辦法。
猛一下漲到高薪效果更好。
這使得辦報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原本那些想辦報的沒有賈芸的印刷術,雕版昂貴,紙張昂貴,還有油墨也昂貴。
再加上高昂的人工成本,會打消他們九成以上的信心。
一年砸幾千上萬兩就圖個名,願意幹的人會大幅度減少。
這樣就算將來遲早會出現竟爭者,威脅也會大為降低。
編輯們好處拿足了,對賈芸的忠誠度遠高於客卿性質的三位主編。
說難聽些,別說一年近三百兩,要是賈記倒了又沒有新的報社招攬他們,現在三十兩一年的收入他們也保不住。
賈瑞就是編輯群裏最明顯的一位。
“東主要硬扛,怕是幾天後就會引發不可測的禍事。”
“但若是真的交出了什麽東西,人家收拾幹淨之後,隨意找點借口就能對付東主了。”
“這一次怕是要破財,但多半不止於破財……”
局麵是相當明顯的。
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三品實權武職。
在京城很多事,特別是涉及到刑案等事時,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的能量大過京營節度使。
畢竟京營節度使不能幹涉民政,但五城兵馬司雖沒有審案和斷案權,但有臨機處斷權。
就是說,出了重大刑案,可以先抓人關人,然後移交法司。
這個時間可以快,也可以慢。
甚至犯人“暴斃”在兵馬司的監獄中,也不會有人較真。
這樣的大人物向賈記書局伸出魔爪,可想而知麻煩有多大!
史玉瓚相當鬱悶。
不像王安國和劉統勳這兩個後生舉人,人家在書局就是暫時安身,馬上也要離開了。
還有大好前程。
他入職的時候可是想認真做一段時間,把自己的名望向上好好推一推。
對一個名士來說,報紙無疑是最好的增加名望的辦法。
史玉瓚有信心,幾個月時間把自己的名望向上提高一大截。
到時候,載譽南下,名氣更加響亮的多,所獲之利也會遠超此前。
辛苦北上,衝風冒雪,所為何來?
無非就是為名利罷了。
但現在看來……
怕是懸了啊。
“老師……”
三個成年人長籲短歎,一旁不被注意的袁枚說話了:“我看賈東主未必就會束手就擒,他不是那般懦弱的性格。”
“袁小友說的是,但小友不知,有些事是不能力敵的。”
“是啊,賈記的夥計能捅死來犯的幫眾匪類,但幾個兵馬司的官兵就能把賈東主給帶走了……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史玉瓚沒說話,隻是愛憐的撫了撫袁枚的腦袋。
看的出來,袁枚到書局後還是很開心的。
報紙新奇,每天有大量新聞,對一個渴求知識的孩童來說就如汲水的海綿,可以大量的汲取有用的知識來充實自己。
另外就是射雕一書袁枚也是極喜歡。
袁格這個未來的大名士,雖為官但骨子裏的稟性還是以灑脫為主。
射雕的故事風格很得他的喜歡。
另外就是種種細節。
夥計們的待遇和被妥善照顧。
包括書局的廚娘,仆婦,門房,馬車夫,還有上門取報的送報跑腿人,賈芸都是一視同仁,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東主架子。
短短幾天時間,袁枚便已經是完全被折服。
聰明的小孩子在骨子裏是驕傲和自負的。
所以袁枚一開始對賈芸並不感冒。
甚至出言嘲諷過。
近距離接觸過後,加上賈芸有意為之,袁枚對賈芸已經敬服萬分。
此時不論三個主編如何悲觀,袁枚堅持認為賈東主不會束手待斃,必有反擊之法!
看著一臉倔強的袁枚,史玉瓚搖頭歎息,王安國若有所動,劉統勳啞然失笑。
史玉瓚是眾人中最為悲觀的一個,他是名士,隻有秀才功名,年近半百,在江湖漂泊多年,見多了黑暗。
“子才,你還小,不知權勢二字的可怕……”
不知道有多少才俊之士,還未及展露才華,就半途夭折。
而針對他們的,可能就是某個縣的官紳世家,或是什麽知府,乃至知縣級別的官員。
就他這樣的名士,別說笑傲王侯了,和知縣打交道也得戰戰兢兢。
別人越客氣,他就得越發謹慎小心。
“還別說……”劉統勳笑了笑,說道:“以我對東主的了解,他確實不是那種束手就擒的性格,我們看吧,東主必會出招的。”
“但願如此吧。”
“難,太難了。”
史玉瓚和王安國還是一起搖頭,他們覺得賈芸想翻盤毫無機會。
……
滴水簷下,賈瑞神色複雜。
三個主編看的出來的事,普通的編輯們也不是瞎子和傻子。
外頭的大房間裏,也是議論紛紛。
眾說紛紜,但持悲觀態度的多。
普通編輯和幾個主編不一樣,他們最多是沒名氣的秀才,或者連功名也沒有。
但之前來的早,僥幸被錄用了。
食宿全包,不要食宿的話每月多發三兩銀子。
加上一些額外的獎勵之類,每個編輯的月收入大約是十兩。
這已經很多了。
一年百兩銀子的收入,約等於一個小型商鋪的年利潤。
或者是一個普通清客的年收入。
有舉人或秀才功名在身,又在大戶裏當私塾老師的年收入。
但這還隻是開始。
隨著報紙銷量激增,賈東主已經發下話下,過年時每個編輯給二十兩的年賞,並且表示這是定例,此後每到過年時都會有年賞。
數額隻會高,不會低。
這已經是意外驚喜,但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頭。
從下個月開始,每個普通編輯的月俸也漲到二十兩每人。
翻了好幾倍。
這樣一來,加上年賞等亂七八糟的收入,每個編輯的年收入可以達到三百兩左右!
一個小商行的東主,或是擁地千畝的年收入也不過就如此了。
換算起來其實很簡單。
劉姥姥所在的王狗兒家是富農,擁有幾十畝自己的土地,加上王狗兒其它的收入,年花銷在三十兩左右,收入也大抵差不多。
這些編輯年收入達到三百兩左右,就是等於十戶富農的年純收入!
這個收入水平哪怕是在京城也相當高了。
年收入可以在相對不錯的地段買一幢小院了。
這還有什麽可說的?
賈芸也不是錢多的沒處花。
這是必然之舉。
隨著報紙走紅,越來越多有權勢或是有錢人也在考慮辦報。
他們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怎麽辦報。
那怎麽辦?
當然是從書局這邊挖人最為合適了。
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但將來遲早會有。
不如化被動為主動。
自己先漲薪。
隨著報紙收入的增加,慢慢增長是一個辦法。
猛一下漲到高薪效果更好。
這使得辦報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原本那些想辦報的沒有賈芸的印刷術,雕版昂貴,紙張昂貴,還有油墨也昂貴。
再加上高昂的人工成本,會打消他們九成以上的信心。
一年砸幾千上萬兩就圖個名,願意幹的人會大幅度減少。
這樣就算將來遲早會出現竟爭者,威脅也會大為降低。
編輯們好處拿足了,對賈芸的忠誠度遠高於客卿性質的三位主編。
說難聽些,別說一年近三百兩,要是賈記倒了又沒有新的報社招攬他們,現在三十兩一年的收入他們也保不住。
賈瑞就是編輯群裏最明顯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