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降維打擊的報紙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 作者:南方有嘉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版印一萬張,主要是紙張費用,要五十多兩。
報紙在這個時代絕對是空白。
賈芸很有信心能一炮而紅。
順帶把射雕帶到更高的高度。
射雕現在賣的其實已經算好了,隻是賈芸的諸多謀劃布局都很急,他要打開京師外的市場,射雕的熱度絕對要更高些才行。
況且等的時間久了,跟風盜印的肯定也多了。
得把時間差打好。
看著眼前一夥少年,賈芸目露欣慰之色。
時間不長,但這幫小家夥都成熟了不少。
眼前這幾個,識字都在一千以上,幫的上忙了。
“大家就按我畫的版開始吧。”
賈芸攤開紙,大約是比後世四開紙都要大不少,都快有一米大小了。
內容則是分為幾個版塊。
第一版是京師要聞,主要內容來自邸抄。
這個不犯忌,在這個時代有不少專門的錄抄人,就是在朝廷宮門外等著抄邸抄。
他們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掌握朝廷資訊,當然也不可能有什麽機構主動對民間發行。
民間要知道朝廷動向,等著官府發布文告。
或是讀書人轉告。
所以封建王朝,讀書人和書香世家在民間很有地位,原因就是他們原本就是國策的講解人,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第二版,是民生相關。
第三版,坊間趣聞。
第四版,小說連載。
暫時就是這樣,每天連載射雕一千字。
至於報紙定價……前三個月九十期,全部白送!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
傍晚時分。
天色陰沉,北風唿嘯。
沒過多久,就是如斷銀扯絮般落下雪來。
這個天氣,很多原本要進京城的人停了行程,就地打尖。
在城門關閉之前,最後一波入城的人也終於趕到了。
“好在趕上了!”
“是啊,劉兄,咱們夠走運的,不然隻能在附近村子找個宿處了。”
“估計全天下也沒幾個舉子比咱們窘迫了。”
“哈哈,讀書人清寒些好!”
守城的兵丁看著兩人,心知是提前來應試的舉子,也不為難,揮了揮手令他們入內。
這兩人在舉子群體裏算是窮的。
背囊書袋,加上每人一柄傘。
安步當車,連頭毛驢也沒有,走的滿臉灰,風塵仆仆。
兩人倒是都無所謂。
一個江蘇人王安國,一個山東人劉統勳,兩人從水路北上入京,從通州下船步行抵崇文門。兩人都是家世清寒,但都天資過人。隻是王安國的天資要差些,比劉統勳要大六歲,已經年過三十。
就算如此,能過鄉試成為舉人,入京赴試,已經是全國幾十萬讀書人中的成功人士了。
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
劉統勳其實是官員之後,但其父清正,家風尚廉,為官多年也沒多少家產。
王安國家世代耕讀,家中供養多人讀書,家境也是極為窘迫。
要不然也不至於兩個舉人都無書童伴當,更無車馬隨行。
“王兄,打算在哪處寺廟寄居,還是去會館?”
“我打算去高郵會館,劉兄呢?”
“在下打算去找個寺廟,會館人多嘈雜,小弟不喜。”
有錢的舉子當然是住客棧,甚至包個小院單住。
沒錢的,就是住寺廟,道觀,或是住會館。
食宿均不收錢,或是收的很少。
但要來的早,再過一個月,京城的寺廟道觀和會館就都差不多住滿了。
就在此時,眼尖的劉統勳一眼看到城門側張貼的榜文。
“賈記印書局招募文字編輯,以舉人秀才為優。”
“俸給每月五十兩銀,包食宿。”
“所為是編輯校對報紙文字。”
兩個舉人麵麵相覷。
兩人都是一頭霧水。
不知道這“報紙”是什麽東西。
但對工作內容和報酬,兩人均是有些動心了。
再往城中走了裏許,終於遇到個有報紙的店鋪。
一群人已經在圍搶。
劉統勳身手敏捷,衝入人群中果斷搶了一張。
兩人湊在一處,瞄了幾眼之後,眼睛早就移不開了。
第一版正麵是抄錄的邸報。
對舉人來說,研讀朝廷邸抄也是必修課。
畢竟舉人都可以直接當官了。
讀邸抄,研究朝廷大政,稍微有些抱負的舉人都會在此事上用心。
除了邸抄外,還有官員調任,升遷,貶黜等官場消息。
這些消息要用些心思都能打聽到,但統一登載在報紙上,可謂一目了然,省了不少心力和時間去打聽。
對一些官場小白相當有用。
第二版則是民生相關,匯總京師當日物價。
除了幾家大型坊市菜場的綜合價,另外還有鹽價,米價,炭價等大宗民生相關貨物的價格。
包括附近外府的物價,是每天賈芸派人到崇文門,尋得外來的商人打聽的確切消息。
甚至因科考在即,加了各處客棧的入住率,還有寺廟,會館的入住率調查版塊。
兩個舉人都是讚歎不已。
“會試在即啊,發行這報紙的賈記印書局有心了。”
“嗯,原來高郵會館住滿了啊,小弟差點撲了個空。”
劉統勳又看了幾眼,隻覺得商人對這個版塊會很有興趣。
就是普通人家,關注物價起伏也有用處。
因為這年頭一般人家,糧食都是按石去買,畢竟交通物流不方便。
一次買個幾斤的是最窮的貧民家庭。
中產家庭,一次買幾石米和麵,還有油和鹽,肉,雞,魚,這才是正常狀態。
最近的菜場,可能相隔幾裏,十來裏。
天天買菜,吃進肚裏的還不夠來迴跑消耗的呢。
所以這個版塊,比邸抄版更吸引人。
接下來是坊間趣聞版。
某坊某家發現了三條腿的青蛙。
某家小子不聽話爬樹摘棗子,不幸摔折了腿。
某家婦人偷情被抓奸,當街剝衫……
劉統勳和王安石都是笑著搖頭,移開眼光。
這一版,估計感興趣的人更多,但兩個舉子畢竟是正經讀書人,對這些家長裏短,花邊新聞的興趣反而不大。
再移向看射雕版塊,兩人頓時就是被吸引住了。
兩人眼裏,連載的射雕已經是寫到郭靖初識黃蓉那一折。
短短幾千字。
郭靖的憨厚大度。
黃蓉的嬌俏可愛。
真的是字字珠璣,人物躍然紙上。
這時代的文人小說,過雅。
民間話本,過俗。
射雕正處於兩者之間,俠客的俠氣,江湖兒女經曆的豐富多彩,加上描述水準確實是文白相間,文字精采之至。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就是降維打擊。
兩人一眼看入迷了,一點也不奇怪。
報紙在這個時代絕對是空白。
賈芸很有信心能一炮而紅。
順帶把射雕帶到更高的高度。
射雕現在賣的其實已經算好了,隻是賈芸的諸多謀劃布局都很急,他要打開京師外的市場,射雕的熱度絕對要更高些才行。
況且等的時間久了,跟風盜印的肯定也多了。
得把時間差打好。
看著眼前一夥少年,賈芸目露欣慰之色。
時間不長,但這幫小家夥都成熟了不少。
眼前這幾個,識字都在一千以上,幫的上忙了。
“大家就按我畫的版開始吧。”
賈芸攤開紙,大約是比後世四開紙都要大不少,都快有一米大小了。
內容則是分為幾個版塊。
第一版是京師要聞,主要內容來自邸抄。
這個不犯忌,在這個時代有不少專門的錄抄人,就是在朝廷宮門外等著抄邸抄。
他們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掌握朝廷資訊,當然也不可能有什麽機構主動對民間發行。
民間要知道朝廷動向,等著官府發布文告。
或是讀書人轉告。
所以封建王朝,讀書人和書香世家在民間很有地位,原因就是他們原本就是國策的講解人,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第二版,是民生相關。
第三版,坊間趣聞。
第四版,小說連載。
暫時就是這樣,每天連載射雕一千字。
至於報紙定價……前三個月九十期,全部白送!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
傍晚時分。
天色陰沉,北風唿嘯。
沒過多久,就是如斷銀扯絮般落下雪來。
這個天氣,很多原本要進京城的人停了行程,就地打尖。
在城門關閉之前,最後一波入城的人也終於趕到了。
“好在趕上了!”
“是啊,劉兄,咱們夠走運的,不然隻能在附近村子找個宿處了。”
“估計全天下也沒幾個舉子比咱們窘迫了。”
“哈哈,讀書人清寒些好!”
守城的兵丁看著兩人,心知是提前來應試的舉子,也不為難,揮了揮手令他們入內。
這兩人在舉子群體裏算是窮的。
背囊書袋,加上每人一柄傘。
安步當車,連頭毛驢也沒有,走的滿臉灰,風塵仆仆。
兩人倒是都無所謂。
一個江蘇人王安國,一個山東人劉統勳,兩人從水路北上入京,從通州下船步行抵崇文門。兩人都是家世清寒,但都天資過人。隻是王安國的天資要差些,比劉統勳要大六歲,已經年過三十。
就算如此,能過鄉試成為舉人,入京赴試,已經是全國幾十萬讀書人中的成功人士了。
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
劉統勳其實是官員之後,但其父清正,家風尚廉,為官多年也沒多少家產。
王安國家世代耕讀,家中供養多人讀書,家境也是極為窘迫。
要不然也不至於兩個舉人都無書童伴當,更無車馬隨行。
“王兄,打算在哪處寺廟寄居,還是去會館?”
“我打算去高郵會館,劉兄呢?”
“在下打算去找個寺廟,會館人多嘈雜,小弟不喜。”
有錢的舉子當然是住客棧,甚至包個小院單住。
沒錢的,就是住寺廟,道觀,或是住會館。
食宿均不收錢,或是收的很少。
但要來的早,再過一個月,京城的寺廟道觀和會館就都差不多住滿了。
就在此時,眼尖的劉統勳一眼看到城門側張貼的榜文。
“賈記印書局招募文字編輯,以舉人秀才為優。”
“俸給每月五十兩銀,包食宿。”
“所為是編輯校對報紙文字。”
兩個舉人麵麵相覷。
兩人都是一頭霧水。
不知道這“報紙”是什麽東西。
但對工作內容和報酬,兩人均是有些動心了。
再往城中走了裏許,終於遇到個有報紙的店鋪。
一群人已經在圍搶。
劉統勳身手敏捷,衝入人群中果斷搶了一張。
兩人湊在一處,瞄了幾眼之後,眼睛早就移不開了。
第一版正麵是抄錄的邸報。
對舉人來說,研讀朝廷邸抄也是必修課。
畢竟舉人都可以直接當官了。
讀邸抄,研究朝廷大政,稍微有些抱負的舉人都會在此事上用心。
除了邸抄外,還有官員調任,升遷,貶黜等官場消息。
這些消息要用些心思都能打聽到,但統一登載在報紙上,可謂一目了然,省了不少心力和時間去打聽。
對一些官場小白相當有用。
第二版則是民生相關,匯總京師當日物價。
除了幾家大型坊市菜場的綜合價,另外還有鹽價,米價,炭價等大宗民生相關貨物的價格。
包括附近外府的物價,是每天賈芸派人到崇文門,尋得外來的商人打聽的確切消息。
甚至因科考在即,加了各處客棧的入住率,還有寺廟,會館的入住率調查版塊。
兩個舉人都是讚歎不已。
“會試在即啊,發行這報紙的賈記印書局有心了。”
“嗯,原來高郵會館住滿了啊,小弟差點撲了個空。”
劉統勳又看了幾眼,隻覺得商人對這個版塊會很有興趣。
就是普通人家,關注物價起伏也有用處。
因為這年頭一般人家,糧食都是按石去買,畢竟交通物流不方便。
一次買個幾斤的是最窮的貧民家庭。
中產家庭,一次買幾石米和麵,還有油和鹽,肉,雞,魚,這才是正常狀態。
最近的菜場,可能相隔幾裏,十來裏。
天天買菜,吃進肚裏的還不夠來迴跑消耗的呢。
所以這個版塊,比邸抄版更吸引人。
接下來是坊間趣聞版。
某坊某家發現了三條腿的青蛙。
某家小子不聽話爬樹摘棗子,不幸摔折了腿。
某家婦人偷情被抓奸,當街剝衫……
劉統勳和王安石都是笑著搖頭,移開眼光。
這一版,估計感興趣的人更多,但兩個舉子畢竟是正經讀書人,對這些家長裏短,花邊新聞的興趣反而不大。
再移向看射雕版塊,兩人頓時就是被吸引住了。
兩人眼裏,連載的射雕已經是寫到郭靖初識黃蓉那一折。
短短幾千字。
郭靖的憨厚大度。
黃蓉的嬌俏可愛。
真的是字字珠璣,人物躍然紙上。
這時代的文人小說,過雅。
民間話本,過俗。
射雕正處於兩者之間,俠客的俠氣,江湖兒女經曆的豐富多彩,加上描述水準確實是文白相間,文字精采之至。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就是降維打擊。
兩人一眼看入迷了,一點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