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先生慢走,五天後您等信兒。”


    “好,張東主留步。”


    雙方的洽談其實也就是一炷香的功夫。


    賈芸離開時,抱來的兩大袋五十冊的射雕前兩冊已經留了下來。


    換到的是一小袋六十兩銀子。


    正經的如霜賽雪的細紋足銀。


    說好了,五天之內如果書賣的動,下一批還是交付五十冊。


    若是大賣,書局便會要賈芸加大印數。


    另外也是約定,最少在一個月內,射雕隻交給張記書局代售,不在別家出售。


    約定一個月而不是長期,主要也是沒有太大意義。


    就算京師的書局在短時間內不會翻版盜印,外地的書局也一樣會幹。


    獨家代售權在這個時代沒有意義。


    雙方第一次合作彼此感覺都是良好,都有意願繼續合作下去。


    但究竟如何,第一要看此後賈芸提供的書稿質量和數量是否穩定。


    第二要看張記書局的出貨量和速度。


    如果有可能的話,雙方都有意願把這個合作持續下去。


    當然,張記書局的這位東主礙於見識,也不可能理解到賈芸的印刷術在這個時代是降維打擊。


    最少在短期內,賈芸能做到橫掃各書局,甚至要比盜版書的成本便宜的多!


    ……


    走到大街上之後,賈芸終於忍不住打開了袋子,再次看了看袋子裏的銀子。


    有大有小的銀塊躺在袋子裏。


    六十兩聽著多,其實也就是五斤重。


    以賈芸的手勁提起來絲毫沒有感覺。


    最近這十幾天,賈芸早就恢複了鍛煉,身體素質每天都在提升。


    原本賈芸的飲食在這個時空已經算好了,又是十六七歲的少年人,鍛煉的效果也是極好。


    十幾天時間,談不上脫胎換骨,但身體素質大幅度提升並不難。


    難的是飲食方麵,葷腥不足。


    好在終於有銀子了。


    這六十兩銀子是沉在了賈芸心裏,重過泰山。


    這是自己在這個時代賺到的第一桶金。


    賈芸覺得,哪怕幾十年後自己也會清楚的記得每一個細節。


    接下來……


    賈芸繞了幾處地方,多走了十來裏地,又在幾家鐵匠實子訂造了一台機器。


    兩台機器,他和小竹加卜氏三人還能操作的過來。


    再多便不行了。


    接下來得有合適的場地,雇傭更多的人手……


    ……


    剛送走賈芸,張煊迴到店裏內堂,一個相貌英俊的男子拾步而入,頗為自來熟的直接進了內室。


    “哈哈,冷兄來了,請坐,來人,上我剛得的吉安白茶。”


    “生受張兄了。”


    冷子興的店鋪就在隔壁,他的鋪子是古董鋪子,和這邊的書局沒有利益衝突,彼此打起交道來很是輕鬆自在。


    兩人坐在店裏麵喝茶,來了客人,也自有夥計上前招唿。


    “冷兄,這是我剛得的兩冊話本,寫的真的不俗,你瞧瞧?”


    冷子興順手接過來。


    藍底封麵,左側是持劍的少男少女,右側是幾個兇神惡煞般的江湖人物。


    再右是五個大字,射雕英雄傳。


    畫風古樸中帶著一點油畫畫風,比例協調,和現在的人物畫完全是兩碼事。


    光看封麵,冷子興就是頗感興趣。


    最下麵,就是著述人的名字:賈二著。


    再有一行小字:大周神京寧榮後街賈。


    又有一行小字:未經允準,翻版必究!


    冷子興看了很是喜歡,說道:“這封麵便是不俗啊,畫的真好,字也不錯,不過張兄,看這落款,作者是賈家的哪個哥兒?”


    張煊含笑道:“正是寧榮賈家的人,賈家又出人才了。”


    冷子興笑笑不出聲,寫話本,似乎談不上什麽人才。


    不過,“才”是真的有。


    而且似乎相當自信。


    很多文人寫話本小說,不知反響如何,一般可都是用筆名。


    賈芸這樣上來就自曝家底的並不多。


    雖是用的“賈二”化名。


    但後街姓賈的子弟能有幾人?


    基本上算是和實名實姓沒差別了。


    另外,版權保護意識相當強烈。


    若是沒有背景的翻版必究,書商不會放在心上。


    但人家一看是寧榮後街賈,料想知道這是賈家族人。


    翻版之時自會有顧慮。


    就如朱熹一樣,這位理學大宗師一生著述無數,流行天下。


    靠著版權收入,朱大師一生著述版權收入超過二百萬貫,堪稱南宋巨富。


    朱熹是官員,當某地出現盜版朱子著述時,一封書信,抄家抓人。


    誰還敢?


    南宋嘉頤二年,朱熹特地請求兩浙路轉運使司與福建路轉運使司頒發了榜文:“窮年硫吃,接手自抄錄,寢食為廢,乞行約束,庶絕翻版之患。”


    文集序中還特意加上了“一旦發現,有權告發,追人毀版,嚴懲不貸”的字眼。


    明朝陳氏《皇明文集》一書,在版權頁上便是刻有“敢有翻刻,必究”字樣。


    可以說開後世先河。


    但這種警告,還是看人。


    朱熹的不敢翻,別的普通文人的筆記小說話本,照翻不誤。


    賈芸的警告和身份標識,也算是相對有用。


    一般的書商掂量一番,估摸著多半就放棄了。


    “此子倒是有趣,用心頗深啊……也不知道是族中哪個哥兒?”


    冷子興順手翻開書頁。


    從第一眼開始的不經意,到沉溺其中。


    等書店要上板關門時,冷子興堪堪看完一半不到。


    正是郭靖開始學藝之時。


    大戲徐徐開始。


    “心癢難熬啊,這本書寫的太好了。”


    冷子興忍不住道:“現在一共兩集,不知多少錢一集,我買了。”


    張煊笑道:“不值什麽,就送冷兄好了。”


    “不可不可,在商言商。”


    “那兩本冷兄給三兩好了。”


    正常售價也得一兩六七一本。


    這個時代的書就是這麽貴。


    一則,紙貴。


    二來,雕版貴。


    三來,運輸貴。


    四來,保存不易。


    古代的防火,防蟲,防潮功夫都不到位。


    所以大戶人家要建專門的藏書樓。


    諸多原因,導致射雕這樣三萬字一本的閑書,也能賣近二兩銀的高價。


    “好好,便宜的很,愚兄謝過賢弟好意。”


    冷子興取了兩本射雕在手,給了三兩碎銀,急步走了。


    看來今晚要挑燈夜戰。


    不把書看完不會休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