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炳吉剛剛的從容,自信,雍容,現在都成了笑話。


    原本設想的書局日報時日無多,賈芸即將徹底垮台,現在也成了笑話。


    這件事,是景和舊臣的有誌一同。


    但操盤手是陶炳吉。


    他是次輔,年富力強,應該是他成為景和舊臣的領頭人。


    首輔太老了。


    結果……


    原本精心的布局並沒有起到什麽效果。


    賈芸在此之前毫無動作。


    連被幾十個商家上門退廣告要銀子都忍下來了。


    陶炳吉原本打算年後再出新動作,結果賈芸這一篇文章出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一切部署都成了笑話和空談。


    陶炳吉這樣的人物,還不至於無視事實。


    賈芸的這篇文章並不曾直接駁斥韋期逸的江山在德不在險。


    但可以說是把韋期逸打成了篩子,用長槊左捅右刺,韋期逸已經成了一團碎肉……雙方根本不是一個層級上的對手。


    就算陶炳吉再召集一群精英寫文章,他也不覺得有誰能駁倒賈芸。


    二甲進士,為官多年,博聞強記是基本功,曆朝的天文誌,食貨誌也是基本功。


    陶炳吉已經可以確定,賈芸的文章在資料上完全正確!


    天時,氣候,災害!


    人口增長帶來的變異!


    為什麽在此之前沒有人這樣總結?


    為什麽賈芸就能發現這種神奇的角度?


    甚至這一次是比王朝周期論更具說服力,也更驚悚!


    “三十年辛苦,即將登頂,卻壞在這賈芸手上了……”


    陶炳吉頹然坐下,臉上也滿是頹唐之色。


    沒有機會了。


    他策劃和主持了這件事。


    出手的韋期逸沒有好下場,其身後的沈鴻翼一樣,他陶炳吉也是一樣都會成為人們眼中小醜樣的人物。


    而賈芸……


    注定要光芒萬丈,流名千古。


    陶炳吉臉上露出苦笑。


    身為次輔大學士,他必能有列傳,但多半是和同期的大學士,尚書同在一部列傳之中。


    經過賈芸之事,怕是在賈芸的列傳中,他也要有一席之地了。


    隻是,多半不會是什麽好形象罷了……


    ……


    清晨的宮殿繁忙而安靜。


    天色微明時,就有送水車從玉泉山過來。


    皇帝和後妃們隻喝玉泉山水。


    普通的宦官和宮女們就是喝禦河水或井水。


    也有車隊從宮中出去,小雜役們將各宮的便桶收齊起來,送到宮外去處理。


    接下來忙碌的是禦膳房,濃鬱的香氣彌漫在宮中。


    尚衣局的宮人們也是早早起床,漿洗各宮主子和宮人們的衣服。


    這些都是相當辛苦的部門,此外就是負責灑掃的部門。


    搖鈴報時的宮女,她們在寒風中行走著,凍的瑟瑟發抖。


    禁城的城頭上出現換班的禁軍將士。


    負責把守宮門的太監和禁軍將領交接,確定時辰後,宮門緩緩打開,發出吱呀的聲響。


    從端門到午門,到皇極門,養心殿,忙碌的身影越來越多。


    隨著朝陽初升,沉寂一夜的宮殿群越發活躍起來。


    這和後世滿是遊客的感覺當然是大有不同。


    也不會有衰敗的宮殿,沒有朽爛的木料,彩繪也永遠鮮亮如新。


    地麵也不可能有開裂的地磚和雜草。


    隆正帝在五更之後不久就起床。


    這位皇帝早就習慣早睡早起。


    洗漱過後,內侍送上茶水,隆正帝就開始批複奏疏。


    大半的奏疏都有貼黃,也就是內閣給出了初步的處理意見。


    內閣閣臣全部是景和舊臣,他們的帖黃基本上都不符合隆正帝的想法,有時候隆正帝會同意閣臣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會提起禦筆加以修改。


    也有很多奏疏是直奏,一般來說是急件,多半不是好事。


    也有一些是擁有直奏權的心腹大臣遞進來的急奏件。


    這些都是皇帝親自處理,但事後還是要經過內閣用印,這才是正式的詔旨。


    皇帝也不能完全的隨心所欲。


    哪怕現在已經是皇權到達頂峰的時代。


    但不經內閣的詔旨叫“中旨”,法理性欠缺,一般的大臣也不希望拿中旨去辦事。


    或是用中旨來升遷。


    這會動搖他們本身的法理性,會被人詬病。


    包括一些軍國大政也是一樣,內閣的就是最合法理的詔旨,中旨就不行。


    哪怕是偽清時期,不論是詔,敕,旨,還有口諭,基本上都要經過軍機處。


    軍機處有一個銀印,各督,撫,府,州,縣都有銀印底根,接到軍機處用印的旨意之後,核對無誤,這才是程序完全合法的詔旨。


    連軍機處都有這樣的權柄,更不要說權力更大的多的內閣了。


    隆正帝這兩年最受掣肘的還不是太上皇。


    畢竟太上皇榮養歸政,不可能事事都操心。


    真正叫他受掣肘的就是內閣。


    從首輔中極殿大學士到東閣大學士,內閣全部是景和舊臣。


    加上六部尚書和大半的侍郎,還有大半的京卿。


    大半的武勳。


    甚至大半的太監都是太上皇使出來的老人。


    這位皇帝真的是舉步維艱。


    好在禁軍,也就是上三衛換了隆正帝的人,否則他都不能安寢。


    內府交忠順王管理,也歸隆正帝所有。


    身邊的太監逐漸換人,大內也就是大明宮逐漸控製在手。


    地方上換了不少疆臣,逐漸收迴地方權柄。


    可惜中樞朝堂,仍然找不到下手的契機。


    “皇爺,報紙來了。”


    接近卯時二刻,也就是六點來鍾光景時,隆正帝已經批複了幾十道奏疏。


    接下來是等卯時三刻前後,會有內閣大學士和忠順王等人進入養心殿,參與每天的常朝。


    這種常朝和大朝不同,大朝是禮儀性質,常朝才是真正的議軍國大政。


    一些懸而不決的要緊大事,需要在常朝中討論。


    在此之前,皇帝會用一些粥點。


    內侍們早就把報紙的油墨燙幹,展開擺在禦案上。


    這時候,戴權等大太監也進入殿中侍奉左右。


    至於後妃宮嬪,按前明規矩,侍寢完事後就直接送迴妃嬪自己的住處。


    哪怕是皇後也不能留宿。


    這也是前明的教訓。


    嘉靖帝留宿妃嬪宮中,差點被一群宮女合力勒死。


    要不是打的是死節而不是活節,用不上力,堂堂皇帝就會死在最卑賤的宮女手中。


    管你什麽心機深沉,多智近妖,馭下如臂使指……嘉靖要真被勒死的,會成為千古笑料。


    打嘉靖之後,皇帝的住處就不再留宿妃嬪,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風險。


    隆正帝其實很享受獨處。


    他是天生的政治生物。


    關注的隻有軍國大事。


    在處理這些事的時候,他有更大的快感。


    事實上真有男人不好女色,隆正帝就是其中之一。


    他三個長大成人的兒子都是皇子時期出生,即位兩年多,宮中一個新生兒也沒有。


    接下來隆正帝翻動報紙,東暖閣中滿是刷刷的聲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