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陰謀的味道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 作者:南方有嘉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過珍大爺。”
相對於在賈芸那裏的傲氣。
在裘良麵前的矜持。
在賈珍麵前的劉升就要恭謹許多。
眼前就是個三等將軍,官職爵位在京城根本不值一提。
但這位畢竟是賈家寧國府之主,賈氏一族的族長。
賈家的舊部中,不乏節度使級別的存在。
四王八公還是往來密切,彼此聲氣相連。
賈家還有位大姑娘在宮裏,不知道哪天就可能得寵。
賈家的姻親王家,王子騰深得皇帝信重,現在升了九邊都點檢,是國之重臣。
王子騰的地位,可比劉景雲這個五城兵馬司的都指揮高多了。
一個是國家層麵的武勳重臣。
一個隻是京城地麵打雜的。
別看賈珍沒實權,真要和劉景雲撕破臉鬥起來,劉景雲會非常狼狽。
所以劉升態度恭謹,而賈珍閑坐著喝茶,一臉雲淡風輕。
賈蓉則是在一旁侍立。
兩眼烏青。
是那天出醜之後被賈珍狠狠收拾了一通。
賈蓉,賈薔那天的行為在京師官場成了笑料,要麵子的賈珍憤而出手,賈蓉慘了。
但賈珍不會反思自己。
相反,他恨極了令自己和賈家丟人現眼的賈芸。
“這是五千兩銀票,我們老爺說,接下來怕是要對賈家的聲望有些影響,他提前給珍大爺賠個不是。”
劉景雲要謀奪賈芸資財,最繞不過去的隻有賈珍。
除了五千兩現銀,劉升又道:“賈記書局是賈家的產業,我們老爺絕不會染指。”
賈珍板著的臉終於釋放,露出一抹笑容。
“生受你們老爺了。”賈珍笑道:“賈芸隻是疏宗,且為人不賢不肖,你們老爺不出手,我這裏也放不過他。既然你們要以國法處置他,賈家隻會樂見其成,絕不會有人出來說三道四。我這個族長,好歹能約束住族人,請誠勇伯放心便是。”
要的就是這個承諾。
劉升眉開眼笑,起身長揖道:“有珍大爺的這些話,小人迴去之後就能交差了。”
“不妨不妨,大家同為勳貴,雖有開國,景和之分,但在我這裏是沒有這些無聊的分別,迴複你家主人,有空請他喝酒。”
劉升笑著應下來。
彼此都知道是客套話。
賈家在開國一脈地位特殊,真和景和一脈來往密切,賈珍怕是要被賈敬吊起來打。
劉景雲也不可能放著景和一脈的大腿不抱,去和賈珍這廢物勳貴真的眉來眼去。
不過是一時利之所在,大家能勉強合作一次罷了。
待劉升出門後,賈珍臉上笑容更盛。
賈蓉識趣,上前將銀票點了點,替老爹收到錢匣子裏。
說是銀票,其實更多是一種憑證。
榮國府修大觀園時,就是帶著會票南下,支出甄家代他們收的五萬兩銀子。
民間還是以實物交易和銀子,銅錢交易為主。
大宗銀子,比如幾千兩,過萬兩的,才有銀票,但還沒有到大規模流通的時候。
而且,這年頭在銀號錢莊存錢,是要給錢給這些機構,人家幫你保管而已。
想利息?
怕是你想瞎了心了。
金融業的發展,得到幾十年後,同時空偽清的中晚期才開始出現近代意義的錢莊票號。
但沒有風光多久,列強的現代銀行業一進來,土錢莊頓時土崩瓦解。
賈珍目露滿意之色。
這一次前後撈了一萬兩,等於兩個莊子近一年的收入。
不少了。
何況賈記書局也承諾交給寧國府。
榮國府那邊也毫無動靜,看來是對這事沒有聽聞,或是沒有參與的想法。
賈珍也不怕賈璉有想法,賈政更不可能惦記族人的資產。
就擔心賈赦會插一杠子,好在賈赦那邊並無消息。
等這事了結了,他送一兩千銀子給賈赦,夠這老色鬼買個美妾,賈赦也就滿足了。
賈璉……多請幾次花酒就行。
隻是眼前的兒子,頂著一對熊貓眼,那是怎麽看都不順眼。
賈珍是行動派,心中不爽,便是一腳踢在賈蓉身上:“該死的畜牲,為父為了這個家辛勞至此,你就站一旁看著?”
賈蓉苦著臉道:“兒子替老爺按按肩背?”
“何需用你?”賈珍冷笑道:“未必你真心疼你媳婦?我這當公爹的,就當不起兒媳來侍奉一下?”
賈蓉和秦可卿結親完全是賈珍的意思。
就是賈珍聽聞了秦可卿的絕色之名,才以嫡長子賈蓉和秦業這個小小的營繕郎結為親家。
秦可卿進門之後,外人隻看到她知書達禮,落落大方,是寧國府敬太爺的好孫媳,便是賈母有事無事都誇過好幾次。
但在賈珍這色鬼眼裏,隻看的到秦可卿的絕色,這個兒媳別的長處,他是一概不知,也不感興趣。
賈珍相中的人,賈蓉當然是碰都不敢碰。
甚至為老爹創造條件也不是不行。
隻可惜秦可卿打死也不願意,入府多日,並不曾叫賈珍得手。
就如眼下,心情大好的賈珍也不願強來,隻是借著孝道名義,令秦可卿過來侍奉左右,可以借機親近調笑一番。
“兒子這便去叫秦氏過來侍奉老爺。”
賈蓉垂手應著,表情如常。
……
“東主危矣。”
“哎,咱們也沒有辦法。”
“史公,你以為呢?”
主編室中,劉統勳,史玉瓚,王安國三人麵麵相覷。
氣氛相當沉悶。
史玉瓚搬過來之後就成了主編之一。
劉統勳和王安國都沒有什麽意見。
他們又不是以報紙編輯為主業了,下個月就會辭掉編輯職位,以打磨文章和會文為主。
舉人會文……其實就是一個個大型聚會。
會文隻是個幌子。
也可能有少數傑出的舉人會脫穎而出,成就文名。
但更多的人,就是在這樣的大型聚會上結交好友,拓展人脈。
如果中進士,大家就都是同年。
在有科舉之後,同年就是最重要的政治生態之一。
三年一次大比,一次取三百人,這三百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大家是一個圈子的。
當然,這個圈子比較大,可能會分成一個個小圈子。
但總體來說,同年之間的交情不是普通同僚的關係能比的。
在科舉時代,座師和門生之間的交情最牢固,也最為深厚。
當老師的,有提攜學生的義務。
學生也必須迴饋老師,或是恩澤老師的後人。
這個關係,牢不可破,極少有師徒反目的例子。
師生之外,其次就是同年。
再其次,才是同鄉。
進士同年,是這種準盟友關係中極為牢固的一種。
大家同科進士,彼此關照是應有之義。
在京備考期間,彼此就該多來往接觸,畢竟考選之後,或是留京,或是到地方為官,來往就很難了。
至於考不中的,也是可以借此機會交結一些未來的進士,不論是舉人為官,或是在鄉閑居為官紳,人脈多總好過人脈少。
王安國和劉統勳注定要辭職離開。
但在離開之前,他們也不願賈記這裏轟然倒塌。
兩人看著劉升等人過來。
看著劉升和裘良得意洋洋離開。
那陰謀的味道太過濃鬱,直撲總編室,簡直嗆鼻子。
相對於在賈芸那裏的傲氣。
在裘良麵前的矜持。
在賈珍麵前的劉升就要恭謹許多。
眼前就是個三等將軍,官職爵位在京城根本不值一提。
但這位畢竟是賈家寧國府之主,賈氏一族的族長。
賈家的舊部中,不乏節度使級別的存在。
四王八公還是往來密切,彼此聲氣相連。
賈家還有位大姑娘在宮裏,不知道哪天就可能得寵。
賈家的姻親王家,王子騰深得皇帝信重,現在升了九邊都點檢,是國之重臣。
王子騰的地位,可比劉景雲這個五城兵馬司的都指揮高多了。
一個是國家層麵的武勳重臣。
一個隻是京城地麵打雜的。
別看賈珍沒實權,真要和劉景雲撕破臉鬥起來,劉景雲會非常狼狽。
所以劉升態度恭謹,而賈珍閑坐著喝茶,一臉雲淡風輕。
賈蓉則是在一旁侍立。
兩眼烏青。
是那天出醜之後被賈珍狠狠收拾了一通。
賈蓉,賈薔那天的行為在京師官場成了笑料,要麵子的賈珍憤而出手,賈蓉慘了。
但賈珍不會反思自己。
相反,他恨極了令自己和賈家丟人現眼的賈芸。
“這是五千兩銀票,我們老爺說,接下來怕是要對賈家的聲望有些影響,他提前給珍大爺賠個不是。”
劉景雲要謀奪賈芸資財,最繞不過去的隻有賈珍。
除了五千兩現銀,劉升又道:“賈記書局是賈家的產業,我們老爺絕不會染指。”
賈珍板著的臉終於釋放,露出一抹笑容。
“生受你們老爺了。”賈珍笑道:“賈芸隻是疏宗,且為人不賢不肖,你們老爺不出手,我這裏也放不過他。既然你們要以國法處置他,賈家隻會樂見其成,絕不會有人出來說三道四。我這個族長,好歹能約束住族人,請誠勇伯放心便是。”
要的就是這個承諾。
劉升眉開眼笑,起身長揖道:“有珍大爺的這些話,小人迴去之後就能交差了。”
“不妨不妨,大家同為勳貴,雖有開國,景和之分,但在我這裏是沒有這些無聊的分別,迴複你家主人,有空請他喝酒。”
劉升笑著應下來。
彼此都知道是客套話。
賈家在開國一脈地位特殊,真和景和一脈來往密切,賈珍怕是要被賈敬吊起來打。
劉景雲也不可能放著景和一脈的大腿不抱,去和賈珍這廢物勳貴真的眉來眼去。
不過是一時利之所在,大家能勉強合作一次罷了。
待劉升出門後,賈珍臉上笑容更盛。
賈蓉識趣,上前將銀票點了點,替老爹收到錢匣子裏。
說是銀票,其實更多是一種憑證。
榮國府修大觀園時,就是帶著會票南下,支出甄家代他們收的五萬兩銀子。
民間還是以實物交易和銀子,銅錢交易為主。
大宗銀子,比如幾千兩,過萬兩的,才有銀票,但還沒有到大規模流通的時候。
而且,這年頭在銀號錢莊存錢,是要給錢給這些機構,人家幫你保管而已。
想利息?
怕是你想瞎了心了。
金融業的發展,得到幾十年後,同時空偽清的中晚期才開始出現近代意義的錢莊票號。
但沒有風光多久,列強的現代銀行業一進來,土錢莊頓時土崩瓦解。
賈珍目露滿意之色。
這一次前後撈了一萬兩,等於兩個莊子近一年的收入。
不少了。
何況賈記書局也承諾交給寧國府。
榮國府那邊也毫無動靜,看來是對這事沒有聽聞,或是沒有參與的想法。
賈珍也不怕賈璉有想法,賈政更不可能惦記族人的資產。
就擔心賈赦會插一杠子,好在賈赦那邊並無消息。
等這事了結了,他送一兩千銀子給賈赦,夠這老色鬼買個美妾,賈赦也就滿足了。
賈璉……多請幾次花酒就行。
隻是眼前的兒子,頂著一對熊貓眼,那是怎麽看都不順眼。
賈珍是行動派,心中不爽,便是一腳踢在賈蓉身上:“該死的畜牲,為父為了這個家辛勞至此,你就站一旁看著?”
賈蓉苦著臉道:“兒子替老爺按按肩背?”
“何需用你?”賈珍冷笑道:“未必你真心疼你媳婦?我這當公爹的,就當不起兒媳來侍奉一下?”
賈蓉和秦可卿結親完全是賈珍的意思。
就是賈珍聽聞了秦可卿的絕色之名,才以嫡長子賈蓉和秦業這個小小的營繕郎結為親家。
秦可卿進門之後,外人隻看到她知書達禮,落落大方,是寧國府敬太爺的好孫媳,便是賈母有事無事都誇過好幾次。
但在賈珍這色鬼眼裏,隻看的到秦可卿的絕色,這個兒媳別的長處,他是一概不知,也不感興趣。
賈珍相中的人,賈蓉當然是碰都不敢碰。
甚至為老爹創造條件也不是不行。
隻可惜秦可卿打死也不願意,入府多日,並不曾叫賈珍得手。
就如眼下,心情大好的賈珍也不願強來,隻是借著孝道名義,令秦可卿過來侍奉左右,可以借機親近調笑一番。
“兒子這便去叫秦氏過來侍奉老爺。”
賈蓉垂手應著,表情如常。
……
“東主危矣。”
“哎,咱們也沒有辦法。”
“史公,你以為呢?”
主編室中,劉統勳,史玉瓚,王安國三人麵麵相覷。
氣氛相當沉悶。
史玉瓚搬過來之後就成了主編之一。
劉統勳和王安國都沒有什麽意見。
他們又不是以報紙編輯為主業了,下個月就會辭掉編輯職位,以打磨文章和會文為主。
舉人會文……其實就是一個個大型聚會。
會文隻是個幌子。
也可能有少數傑出的舉人會脫穎而出,成就文名。
但更多的人,就是在這樣的大型聚會上結交好友,拓展人脈。
如果中進士,大家就都是同年。
在有科舉之後,同年就是最重要的政治生態之一。
三年一次大比,一次取三百人,這三百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大家是一個圈子的。
當然,這個圈子比較大,可能會分成一個個小圈子。
但總體來說,同年之間的交情不是普通同僚的關係能比的。
在科舉時代,座師和門生之間的交情最牢固,也最為深厚。
當老師的,有提攜學生的義務。
學生也必須迴饋老師,或是恩澤老師的後人。
這個關係,牢不可破,極少有師徒反目的例子。
師生之外,其次就是同年。
再其次,才是同鄉。
進士同年,是這種準盟友關係中極為牢固的一種。
大家同科進士,彼此關照是應有之義。
在京備考期間,彼此就該多來往接觸,畢竟考選之後,或是留京,或是到地方為官,來往就很難了。
至於考不中的,也是可以借此機會交結一些未來的進士,不論是舉人為官,或是在鄉閑居為官紳,人脈多總好過人脈少。
王安國和劉統勳注定要辭職離開。
但在離開之前,他們也不願賈記這裏轟然倒塌。
兩人看著劉升等人過來。
看著劉升和裘良得意洋洋離開。
那陰謀的味道太過濃鬱,直撲總編室,簡直嗆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