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蘇盟防禦目標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 作者:玖九八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莫斯科。
斯塔林接見完米國特使,恢複不少信心,著手改變蘇軍的戰略目標。斯塔林決定,以守住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為目標,並達到消耗協約國軍的目。
斯塔林從遠東秘密調來兩個集團軍三十萬人,又將莫斯科的軍工廠轉移到莫斯科的地下,防止大轟炸。
不僅如此,斯塔林在莫斯科東部的高爾基建立第二軍工區,在伏爾加河中遊的喀山和古比雪夫建立第三軍工區,在烏拉爾地區建立第四軍工區,作為後備方案。建設軍工區所需的設備,全部由米國援助。米國的資源和設備基本上從遠東和北冰洋運送,路程很遠。
斯塔林又將朱可夫召迴莫斯科,開了一次統帥部最高軍事會議。斯塔林強調了自己的戰略目標,要求各大方麵軍司令員堅決抵抗下去,不再後退一步。
斯塔林給內政部和軍政部下達任務,要求在兩個月內,再征調三百萬青年入伍,作為後備力量。在失去半個高加索和列寧格勒地區後,蘇盟損失的總人口來到八千多萬,有很多人從西部逃到東部的,不然損失的會更多。不足一億人口,讓蘇盟的動員潛力大幅下降。
目前,蘇軍的總兵力大約五百萬,其中,斯摩棱斯克方麵軍和布良斯克方麵軍一百五十萬、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和坦波夫方麵軍一百萬、莫斯科中央方麵軍一百萬、堅守的塞瓦斯托波爾和高加索地區大約四十萬、遠東方麵軍一百萬、中亞方麵軍二十萬。
這麽多的士兵,百分之六七十是新兵,整體戰鬥力不強。斯大林格勒打得這麽辛苦,全是用人堆出來的。
斯塔林新增了加裏寧方麵軍和高爾基方麵軍,負責東北和西北的防禦。高爾基方麵軍位於大後方,算是中央方麵軍的預備部隊。華西列夫斯基從參謀部調離,到加裏寧擔任方麵軍司令員。明斯克和基府戰役,讓科涅夫、巴格拉米揚等一批將領淪為俘虜,使蘇盟有經驗的將領變得更少。
人員解決後,便是武器問題,除了槍炮等基本武器,斯塔林要求每天要出廠一百輛t34,為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防禦提供重要保障。重坦技術比較複雜,產量較差,斯塔林不做要求。斯塔林還要求每天生產一百架飛機,奪取製空權。斯塔林對飛機的要求很簡單,用量取勝,為此,大量的合格青年被送到空軍訓練基地。
這樣的生產標準,對於鋼鐵能力大打折扣的蘇盟來說,真的很高很高,不知道蘇盟人能不能頂得住。
當然,蘇盟還有一個輔助生產基地,那便是工業第一的米國。在蘇盟共享武器設計圖和生產方案後,米國建造的坦克、飛機、槍炮會源源不斷地送到蘇盟。
隨著蘇盟修改作戰戰略,資源開始改變。在高加索的47、52集團軍主動向東撤退,避免被協約國軍圍殲。
這兩個集團軍將會加入斯大林格勒絞肉機,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著蘇軍撤退,高加索戰局瞬間改變。窩在亞速海域的蘇盟黑海艦隊司令員奧克佳布裏斯基奉命炸沉一切軍艦,不能留給伊班牙-高盧海軍。
奧克佳布裏斯基看著老舊的軍艦,心疼不已。這是從沙俄時代以來多少代人的心血,如今全部毀了。
隨著一聲聲巨響,一百多艘軍艦在亞速海域沉沒。奧克佳布裏斯基帶著海軍將士隨47集團軍撤向斯大林格勒,再從斯大林格勒前往北冰洋,接收米國支援的小型軍艦和潛艇,保證北冰洋的安全。
弗朗哥和西格蒙德-利斯特帶著黑海集團軍和高加索集團向北進軍,沿途接管各個地區,並消滅蘇軍留下的遊擊隊。
接管領土的時候,土雞國和波斯國非常上心,並表示,會管理好占領區,讓兩個集團軍放心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場。
弗朗哥和利斯特肯定不信,各留一個本土軍在高加索,防止蘇軍遊擊隊成氣候。日常的圍剿和管理可以交給土雞國和波斯國,但遇到規模大的有機會,伊班牙-高盧軍和漢斯軍要親自圍剿。
弗朗哥留下本土第6步兵軍,缺少的兵力自然由土雞國補充,想接管領土,就要有奉獻精神。弗朗哥將參與圍剿蘇軍45集團軍的土雞國第5軍調入麾下,這支六萬人的步兵軍,將跟著弗朗哥前往斯大林格勒。
兩個集團軍要加入戰場,最少都是半個月後。
高加索被兩個集團軍橫掃後,蘇軍在黑海地區的據點隻剩下塞瓦斯托波爾。漢斯國第11集團軍和伊班牙-高盧海軍圍困蘇軍已有一個多月,除了炸毀的建築物,沒有削減蘇軍多少防禦力。
從柏林出發的大炮要月底才能到達,對漢斯國第11集團軍來說十分煎熬。
...
列寧格勒廢墟。
阿科斯塔和勒布接到聯合司令部的命令,盡快率領主力東下,建立攻擊莫斯科的前沿陣地。經兩人商量,由傷亡較大的波羅的海三國軍隊駐防列寧格勒,伊班牙-高盧軍留下一個輕步師,防守重建後的港口和機場。
阿科斯塔率領北方集團軍群主力兵分兩路,一路由第2集團軍、第2裝甲軍組成,出季赫溫,占沃洛格達,在轉向南下,威脅莫斯科東北部。條件允許,可占領高爾基一帶,切斷喀山和莫斯科的聯係。不過,在東進之前,先向北攻擊,與芬蘭軍擊潰奧涅加湖一帶的蘇軍,保證北翼安全。
一路由第1集團軍、第3集團軍、第1裝甲軍主力組成,以強大的兵力,攻擊加裏寧地區,迫使莫斯科和斯摩棱斯克分兵。第1集團軍主力才打完列寧格勒城,攻擊次序排在最後。
由於在拉多加湖西北麵仍有作戰的蘇軍,勒布的第20集團軍先和芬蘭軍圍剿這支蘇軍,再率部趕上北方集團軍群。
芬蘭軍負責進攻奧涅加湖一帶的蘇軍,將其拖在蘇盟西北地區。在小胡子與芬蘭的協議中,這部分領土戰後會交給芬蘭。列寧格勒戰役的勝利,讓芬蘭總統呂蒂和總司令曼納海姆的小心思消失,堅定打下去。
在阿科斯塔和勒布做好計劃後,隱藏在第2集團軍防線背後的第3集團軍第4、第5裝甲軍在5月22日下午發起攻擊,進攻蘇盟波羅的海方麵軍11集團軍防線。
斯塔林接見完米國特使,恢複不少信心,著手改變蘇軍的戰略目標。斯塔林決定,以守住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為目標,並達到消耗協約國軍的目。
斯塔林從遠東秘密調來兩個集團軍三十萬人,又將莫斯科的軍工廠轉移到莫斯科的地下,防止大轟炸。
不僅如此,斯塔林在莫斯科東部的高爾基建立第二軍工區,在伏爾加河中遊的喀山和古比雪夫建立第三軍工區,在烏拉爾地區建立第四軍工區,作為後備方案。建設軍工區所需的設備,全部由米國援助。米國的資源和設備基本上從遠東和北冰洋運送,路程很遠。
斯塔林又將朱可夫召迴莫斯科,開了一次統帥部最高軍事會議。斯塔林強調了自己的戰略目標,要求各大方麵軍司令員堅決抵抗下去,不再後退一步。
斯塔林給內政部和軍政部下達任務,要求在兩個月內,再征調三百萬青年入伍,作為後備力量。在失去半個高加索和列寧格勒地區後,蘇盟損失的總人口來到八千多萬,有很多人從西部逃到東部的,不然損失的會更多。不足一億人口,讓蘇盟的動員潛力大幅下降。
目前,蘇軍的總兵力大約五百萬,其中,斯摩棱斯克方麵軍和布良斯克方麵軍一百五十萬、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和坦波夫方麵軍一百萬、莫斯科中央方麵軍一百萬、堅守的塞瓦斯托波爾和高加索地區大約四十萬、遠東方麵軍一百萬、中亞方麵軍二十萬。
這麽多的士兵,百分之六七十是新兵,整體戰鬥力不強。斯大林格勒打得這麽辛苦,全是用人堆出來的。
斯塔林新增了加裏寧方麵軍和高爾基方麵軍,負責東北和西北的防禦。高爾基方麵軍位於大後方,算是中央方麵軍的預備部隊。華西列夫斯基從參謀部調離,到加裏寧擔任方麵軍司令員。明斯克和基府戰役,讓科涅夫、巴格拉米揚等一批將領淪為俘虜,使蘇盟有經驗的將領變得更少。
人員解決後,便是武器問題,除了槍炮等基本武器,斯塔林要求每天要出廠一百輛t34,為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防禦提供重要保障。重坦技術比較複雜,產量較差,斯塔林不做要求。斯塔林還要求每天生產一百架飛機,奪取製空權。斯塔林對飛機的要求很簡單,用量取勝,為此,大量的合格青年被送到空軍訓練基地。
這樣的生產標準,對於鋼鐵能力大打折扣的蘇盟來說,真的很高很高,不知道蘇盟人能不能頂得住。
當然,蘇盟還有一個輔助生產基地,那便是工業第一的米國。在蘇盟共享武器設計圖和生產方案後,米國建造的坦克、飛機、槍炮會源源不斷地送到蘇盟。
隨著蘇盟修改作戰戰略,資源開始改變。在高加索的47、52集團軍主動向東撤退,避免被協約國軍圍殲。
這兩個集團軍將會加入斯大林格勒絞肉機,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著蘇軍撤退,高加索戰局瞬間改變。窩在亞速海域的蘇盟黑海艦隊司令員奧克佳布裏斯基奉命炸沉一切軍艦,不能留給伊班牙-高盧海軍。
奧克佳布裏斯基看著老舊的軍艦,心疼不已。這是從沙俄時代以來多少代人的心血,如今全部毀了。
隨著一聲聲巨響,一百多艘軍艦在亞速海域沉沒。奧克佳布裏斯基帶著海軍將士隨47集團軍撤向斯大林格勒,再從斯大林格勒前往北冰洋,接收米國支援的小型軍艦和潛艇,保證北冰洋的安全。
弗朗哥和西格蒙德-利斯特帶著黑海集團軍和高加索集團向北進軍,沿途接管各個地區,並消滅蘇軍留下的遊擊隊。
接管領土的時候,土雞國和波斯國非常上心,並表示,會管理好占領區,讓兩個集團軍放心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場。
弗朗哥和利斯特肯定不信,各留一個本土軍在高加索,防止蘇軍遊擊隊成氣候。日常的圍剿和管理可以交給土雞國和波斯國,但遇到規模大的有機會,伊班牙-高盧軍和漢斯軍要親自圍剿。
弗朗哥留下本土第6步兵軍,缺少的兵力自然由土雞國補充,想接管領土,就要有奉獻精神。弗朗哥將參與圍剿蘇軍45集團軍的土雞國第5軍調入麾下,這支六萬人的步兵軍,將跟著弗朗哥前往斯大林格勒。
兩個集團軍要加入戰場,最少都是半個月後。
高加索被兩個集團軍橫掃後,蘇軍在黑海地區的據點隻剩下塞瓦斯托波爾。漢斯國第11集團軍和伊班牙-高盧海軍圍困蘇軍已有一個多月,除了炸毀的建築物,沒有削減蘇軍多少防禦力。
從柏林出發的大炮要月底才能到達,對漢斯國第11集團軍來說十分煎熬。
...
列寧格勒廢墟。
阿科斯塔和勒布接到聯合司令部的命令,盡快率領主力東下,建立攻擊莫斯科的前沿陣地。經兩人商量,由傷亡較大的波羅的海三國軍隊駐防列寧格勒,伊班牙-高盧軍留下一個輕步師,防守重建後的港口和機場。
阿科斯塔率領北方集團軍群主力兵分兩路,一路由第2集團軍、第2裝甲軍組成,出季赫溫,占沃洛格達,在轉向南下,威脅莫斯科東北部。條件允許,可占領高爾基一帶,切斷喀山和莫斯科的聯係。不過,在東進之前,先向北攻擊,與芬蘭軍擊潰奧涅加湖一帶的蘇軍,保證北翼安全。
一路由第1集團軍、第3集團軍、第1裝甲軍主力組成,以強大的兵力,攻擊加裏寧地區,迫使莫斯科和斯摩棱斯克分兵。第1集團軍主力才打完列寧格勒城,攻擊次序排在最後。
由於在拉多加湖西北麵仍有作戰的蘇軍,勒布的第20集團軍先和芬蘭軍圍剿這支蘇軍,再率部趕上北方集團軍群。
芬蘭軍負責進攻奧涅加湖一帶的蘇軍,將其拖在蘇盟西北地區。在小胡子與芬蘭的協議中,這部分領土戰後會交給芬蘭。列寧格勒戰役的勝利,讓芬蘭總統呂蒂和總司令曼納海姆的小心思消失,堅定打下去。
在阿科斯塔和勒布做好計劃後,隱藏在第2集團軍防線背後的第3集團軍第4、第5裝甲軍在5月22日下午發起攻擊,進攻蘇盟波羅的海方麵軍11集團軍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