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全線進攻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 作者:玖九八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淩晨四點時,在寒冷中一路前行的伊班牙-高盧兩個裝甲軍,在擊潰不少阻擊部隊後,終於來到希奧利艾。
副司令官兼第1裝甲軍軍長蒙科沒有下令進攻,而是原地休息,讓將士恢複體力。這裏距離裏加120公裏左右,隻要發起進攻,便能一路向北推進。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這裏是堡壘區,需要空中支援。天亮後,偵察機能提供更及時的情報。
伊班牙-高盧空軍裝備的是高空偵察機,蘇盟的戰機根本飛不到那麽高。向東進攻的第9裝甲軍打得十分激進,一路上擊潰多支蘇軍趁夜色阻擊的師團。這支由高盧族編製而來的裝甲軍,好像找迴了一百多年前的激情,在軍長克萊蒙的帶領下,逐步逼近考納斯。不過,在迪亞斯的要求下,第9裝甲軍還是放慢了速度,等待天亮。
與此同時,協約國各攻擊部隊進入攻擊狀態。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走,到了淩晨五點,隨著華沙聯合司令部一聲令下,無數的進攻信號升入空中,提前天明。
波瀾到羅尼,漢斯軍準備了門105毫米以上各種火炮,足夠讓大地顫動。
轟轟轟。
那隆隆的炮聲,打破了戰線上的寧靜。在戰線的西方,一群黑壓壓的‘黑天使’,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而來,遮天蓋地。
在炮兵和潛伏小隊的配合下,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赫爾曼-霍特指揮的第3裝甲集群分別強渡布格河。
博克知道蘇軍有準備,兩個裝甲集群撕裂的攻擊點,均是比較薄弱的,而且,有空降部隊協助。進攻發起半小時後,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撕裂蘇軍13集團軍的防線,攻向盧茨克和布羅德。在第2裝甲集群的背後,則是克盧格統帥的漢斯軍第4集團軍,兩大集團軍無縫連接。古德裏安負責攻擊,克盧格負責鞏固戰線,並阻止蘇軍反撲。
在華沙方向,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突破布列斯特要塞外圍陣地,撕開了蘇軍第4集團軍的防線。霍特沒有率部進攻要塞,而是將包圍的任務交給第18集團軍。霍特將兩個摩托化軍迂迴到布列斯特的南北兩側,帶著摩托化師向斯盧茨克和明斯克方向進攻。第18集團軍的步兵則突入布列斯特,強行突擊,不過,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
在東普魯士方向,第4裝甲集群在空軍及伊班牙-高盧一個主力的師的協助下,從蘇軍第3集團軍和11集團軍之間擊潰11集團軍南翼部隊。第4裝甲集群有兩大保鏢,實力強大的第9集團軍和伊班牙-高盧的第2集團軍。
可以說,開戰一個小時後,蘇軍準備十足的中部防線,被刺破了。當然,蘇軍的抵抗十分猛烈,在廣大的戰線上,激烈的交戰到處進行著。
此時,巴甫洛夫並沒有看透協約國的戰略意圖,他雖然號稱裝甲裝甲,從坦克部隊成長起來的,但並未真正領悟到坦克戰的作用。
巴甫洛夫的經曆十分豐富,帶領誌願軍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南非內戰,又參加了埃塞抵抗戰爭,甚至去了遠東戰場考察,迴國後參加冬季戰爭,是新一代年輕將領中的翹楚。
巴甫洛夫贏得斯塔林的信任,自然委以重任。所以,在開戰前,巴甫洛夫手握蘇盟最大的兵團,擁有八個集團軍,包括10個機械化軍,5000架戰機,2萬5000門火炮,約160萬人。
即便昨天戰機、機場、倉庫等損失慘重,戰略物資堅持不了多久,在巴甫洛夫看來,漢斯軍仍然不敢進攻他親自打造的防禦線,否則,在空軍占有優勢的情況,不會隻打兵力薄弱的波羅的海地區。
從他的經驗判斷,協約國想利用坦克部隊撕破,然後不斷擴大占領區。這麽冷的天,坦克能跑多遠。巴甫洛夫調整命令,讓各集團軍抽出部隊去填補突破點,擋住協約國軍。
巴甫洛夫對自己的判斷很自信,並沒有第一時間匯報給參謀部,在他看來,漢斯軍很難突破堡壘工事遍地的東波瀾地區。
甚至,巴甫洛夫要求第3、11、13集團軍發起反擊,將協約國軍隊趕迴去,然後攻入漢斯國境內。
在巴甫洛夫的要求下,三個集團軍的機械化軍被迫動起來,然而,天上的飛機一直盯著他們,隻要有坦克出動,絕對躲不掉轟炸機和支援機。
蘇軍的四個機械化軍放棄前線陣地,試圖追擊漢斯軍第3裝甲集群,於是,雙方在東波瀾平原賽跑起來。
南線,倫德斯泰特的第1裝甲集群第3摩托化軍三個裝甲師在步兵軍的掩護下,從雅西北部的阿夫勒梅尼方向強渡普魯特河,攻擊蘇軍第12集團軍防線。第14、48摩托化軍在從雅西東下,攻擊蘇軍第26集團軍防線。
倫德斯泰特的目標很明確,暫時放棄羅尼,先拿下敖德薩,然後在迴頭殲滅包圍圈中的蘇軍。在兩路攻擊線上,倫德斯泰特分別配備了200架和400架戰機。
昨日空戰後,倫德斯泰特又請求司令部支援1個航空隊,大大加強了南方集團軍群的攻擊能力。這支從西部趕過來的航空隊,分批掩護步兵。
從總體局勢看,南線的戰鬥打得相對輕鬆一些,畢竟蘇軍主力很分散。
鐵木辛哥和巴甫洛夫一樣,沒有吸取西歐戰爭的經驗,忽視坦克部隊在戰略戰術上的作用。鐵木辛哥為了完成參謀部的任務,隻能命令12、26集團軍拚死抵抗。兩個集團下轄2個機械化軍,配備的重坦和中坦足夠抵擋漢斯軍的坦克。
鐵木辛哥讓坦克部隊協助步兵守護防線,有點大材小用,不過,他不想這樣做也不行。
除了陸地戰場,空中戰場依舊激烈,而蘇盟的戰機航程編成,後繼乏力,無法攔截或威脅協約國轟炸機或支援機,甚至連上百架在戰場上空飛行的偵察機都對影響不了。
兩三百公裏的支援距離,到達戰場上空也無法待多久。
正因為這樣,鐵木辛哥沒有將手上的一個機械化軍和兩個騎兵軍派出去,他想留點餘地。羅尼軍隊看起來很薄弱,但羅尼平原何嚐不是一個危險之地。
鐵木辛哥給第9集團軍下達死命令,兩天內拿下羅尼平原。
北線,在希奧利艾等到天亮的蒙科接到偵察機報告,有大量的部隊正向希奧利艾趕來。蒙科當機立斷,讓第2裝甲軍圍困希奧利艾,繼續吸引蘇軍注意力。失去製空權和通訊線路,蘇軍的情報是具有滯後性的。
利用這個時間差,蒙科帶著第1裝甲軍繞道北去,直撲裏加,與漢斯國海軍會合,打裏加蘇軍一個措手不及。
蒙科的計劃得到司令官迪亞斯的支持,讓他放心向北突擊,空軍會支持第1裝甲軍。
長達一千多公裏的戰線上,雙方打成了一鍋粥,各個戰場混亂無比。空中的絞殺依舊激烈,而協約國空軍利用數量和近距離優勢,不斷消耗蘇軍戰機。
開戰第五個小時,第二次坦克會戰於盧茨克打響。
副司令官兼第1裝甲軍軍長蒙科沒有下令進攻,而是原地休息,讓將士恢複體力。這裏距離裏加120公裏左右,隻要發起進攻,便能一路向北推進。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這裏是堡壘區,需要空中支援。天亮後,偵察機能提供更及時的情報。
伊班牙-高盧空軍裝備的是高空偵察機,蘇盟的戰機根本飛不到那麽高。向東進攻的第9裝甲軍打得十分激進,一路上擊潰多支蘇軍趁夜色阻擊的師團。這支由高盧族編製而來的裝甲軍,好像找迴了一百多年前的激情,在軍長克萊蒙的帶領下,逐步逼近考納斯。不過,在迪亞斯的要求下,第9裝甲軍還是放慢了速度,等待天亮。
與此同時,協約國各攻擊部隊進入攻擊狀態。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走,到了淩晨五點,隨著華沙聯合司令部一聲令下,無數的進攻信號升入空中,提前天明。
波瀾到羅尼,漢斯軍準備了門105毫米以上各種火炮,足夠讓大地顫動。
轟轟轟。
那隆隆的炮聲,打破了戰線上的寧靜。在戰線的西方,一群黑壓壓的‘黑天使’,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而來,遮天蓋地。
在炮兵和潛伏小隊的配合下,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赫爾曼-霍特指揮的第3裝甲集群分別強渡布格河。
博克知道蘇軍有準備,兩個裝甲集群撕裂的攻擊點,均是比較薄弱的,而且,有空降部隊協助。進攻發起半小時後,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撕裂蘇軍13集團軍的防線,攻向盧茨克和布羅德。在第2裝甲集群的背後,則是克盧格統帥的漢斯軍第4集團軍,兩大集團軍無縫連接。古德裏安負責攻擊,克盧格負責鞏固戰線,並阻止蘇軍反撲。
在華沙方向,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突破布列斯特要塞外圍陣地,撕開了蘇軍第4集團軍的防線。霍特沒有率部進攻要塞,而是將包圍的任務交給第18集團軍。霍特將兩個摩托化軍迂迴到布列斯特的南北兩側,帶著摩托化師向斯盧茨克和明斯克方向進攻。第18集團軍的步兵則突入布列斯特,強行突擊,不過,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
在東普魯士方向,第4裝甲集群在空軍及伊班牙-高盧一個主力的師的協助下,從蘇軍第3集團軍和11集團軍之間擊潰11集團軍南翼部隊。第4裝甲集群有兩大保鏢,實力強大的第9集團軍和伊班牙-高盧的第2集團軍。
可以說,開戰一個小時後,蘇軍準備十足的中部防線,被刺破了。當然,蘇軍的抵抗十分猛烈,在廣大的戰線上,激烈的交戰到處進行著。
此時,巴甫洛夫並沒有看透協約國的戰略意圖,他雖然號稱裝甲裝甲,從坦克部隊成長起來的,但並未真正領悟到坦克戰的作用。
巴甫洛夫的經曆十分豐富,帶領誌願軍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南非內戰,又參加了埃塞抵抗戰爭,甚至去了遠東戰場考察,迴國後參加冬季戰爭,是新一代年輕將領中的翹楚。
巴甫洛夫贏得斯塔林的信任,自然委以重任。所以,在開戰前,巴甫洛夫手握蘇盟最大的兵團,擁有八個集團軍,包括10個機械化軍,5000架戰機,2萬5000門火炮,約160萬人。
即便昨天戰機、機場、倉庫等損失慘重,戰略物資堅持不了多久,在巴甫洛夫看來,漢斯軍仍然不敢進攻他親自打造的防禦線,否則,在空軍占有優勢的情況,不會隻打兵力薄弱的波羅的海地區。
從他的經驗判斷,協約國想利用坦克部隊撕破,然後不斷擴大占領區。這麽冷的天,坦克能跑多遠。巴甫洛夫調整命令,讓各集團軍抽出部隊去填補突破點,擋住協約國軍。
巴甫洛夫對自己的判斷很自信,並沒有第一時間匯報給參謀部,在他看來,漢斯軍很難突破堡壘工事遍地的東波瀾地區。
甚至,巴甫洛夫要求第3、11、13集團軍發起反擊,將協約國軍隊趕迴去,然後攻入漢斯國境內。
在巴甫洛夫的要求下,三個集團軍的機械化軍被迫動起來,然而,天上的飛機一直盯著他們,隻要有坦克出動,絕對躲不掉轟炸機和支援機。
蘇軍的四個機械化軍放棄前線陣地,試圖追擊漢斯軍第3裝甲集群,於是,雙方在東波瀾平原賽跑起來。
南線,倫德斯泰特的第1裝甲集群第3摩托化軍三個裝甲師在步兵軍的掩護下,從雅西北部的阿夫勒梅尼方向強渡普魯特河,攻擊蘇軍第12集團軍防線。第14、48摩托化軍在從雅西東下,攻擊蘇軍第26集團軍防線。
倫德斯泰特的目標很明確,暫時放棄羅尼,先拿下敖德薩,然後在迴頭殲滅包圍圈中的蘇軍。在兩路攻擊線上,倫德斯泰特分別配備了200架和400架戰機。
昨日空戰後,倫德斯泰特又請求司令部支援1個航空隊,大大加強了南方集團軍群的攻擊能力。這支從西部趕過來的航空隊,分批掩護步兵。
從總體局勢看,南線的戰鬥打得相對輕鬆一些,畢竟蘇軍主力很分散。
鐵木辛哥和巴甫洛夫一樣,沒有吸取西歐戰爭的經驗,忽視坦克部隊在戰略戰術上的作用。鐵木辛哥為了完成參謀部的任務,隻能命令12、26集團軍拚死抵抗。兩個集團下轄2個機械化軍,配備的重坦和中坦足夠抵擋漢斯軍的坦克。
鐵木辛哥讓坦克部隊協助步兵守護防線,有點大材小用,不過,他不想這樣做也不行。
除了陸地戰場,空中戰場依舊激烈,而蘇盟的戰機航程編成,後繼乏力,無法攔截或威脅協約國轟炸機或支援機,甚至連上百架在戰場上空飛行的偵察機都對影響不了。
兩三百公裏的支援距離,到達戰場上空也無法待多久。
正因為這樣,鐵木辛哥沒有將手上的一個機械化軍和兩個騎兵軍派出去,他想留點餘地。羅尼軍隊看起來很薄弱,但羅尼平原何嚐不是一個危險之地。
鐵木辛哥給第9集團軍下達死命令,兩天內拿下羅尼平原。
北線,在希奧利艾等到天亮的蒙科接到偵察機報告,有大量的部隊正向希奧利艾趕來。蒙科當機立斷,讓第2裝甲軍圍困希奧利艾,繼續吸引蘇軍注意力。失去製空權和通訊線路,蘇軍的情報是具有滯後性的。
利用這個時間差,蒙科帶著第1裝甲軍繞道北去,直撲裏加,與漢斯國海軍會合,打裏加蘇軍一個措手不及。
蒙科的計劃得到司令官迪亞斯的支持,讓他放心向北突擊,空軍會支持第1裝甲軍。
長達一千多公裏的戰線上,雙方打成了一鍋粥,各個戰場混亂無比。空中的絞殺依舊激烈,而協約國空軍利用數量和近距離優勢,不斷消耗蘇軍戰機。
開戰第五個小時,第二次坦克會戰於盧茨克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