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國,巴黎,總統府。


    恢複平靜的巴黎,讓總統勒布侖放鬆了不少。這場暴亂的推動者,暫時無從得知,因為參與者大部分是對政府不滿的人或各黨派人士。


    他們試圖攻占議會,改變政府。


    好在,巴黎的人民不受他們的蠱惑,配合政府平息了暴亂。


    新的內閣總理上任後,勒布侖的關注點放到外交事務上。


    在去年12月,高盧國和蘇盟外長達成共識,為保衛和平,反對黑黨,必須采取集體安全措施,於是雙方分頭搖人,成立‘東方公約’。


    事情一開始比較順利,然而,到了關鍵時刻,波瀾跳出來作妖了。


    波瀾死活不願意和蘇盟站在同一陣營,甚至擔心蘇盟借道後賴著不走。其實,勒布侖知道,兩個擁有千年大仇的國家,短時間無法化解矛盾。


    為此,高盧國準備給波瀾更多的利益,讓其同意,並保障其安全。


    可是,波瀾不領情,轉頭和漢斯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讓‘東方公約’名存實亡。


    包圍漢斯國的計劃破滅,高盧國必須再想辦法。


    勒布侖看向新上任的外交部長巴爾圖,“巴爾圖,你有什麽好的建議?”


    巴爾圖是一個外交強硬派,自然想要繼續圍堵漢斯國,他的心中已有計劃,“總統閣下,我有兩個提議,一是繼續拉攏蘇盟,建立軍事同盟,從兩線包圍漢斯國,一旦爆發戰爭,兩麵夾擊。


    二是利用羅馬國和漢斯國在奧地利上的衝突,拉攏羅馬國,必要時,可建立軍事同盟。”


    幾天前,高盧國和鷹國才促成‘巴爾幹協約’,讓巴爾幹國家組建了軍事同盟,遏製羅馬國的擴張。


    不過,這不影響高盧國拉攏羅馬國的意圖。


    外交,就是一手打壓,一手拉攏,這點高盧國和鷹國玩得溜。


    勒布侖的想法和巴爾圖是一致的,他極力避免戰爭,但不能看到漢斯國的威脅越來越大。


    “好,巴爾圖,計劃由你全權負責,你先去一趟倫敦,和鷹國商議。”


    地中海的外交政策,繞不開鷹國。


    對於鷹國,勒布侖頗有微詞,在組建‘東方公約’時,鷹國就拖拖拉拉的,各種挑刺推脫,計劃失敗,鷹國有一部分責任。


    “好的,總統。”巴爾圖信心滿滿。


    鷹國和高盧國不謀而合,於是,巴爾圖和西蒙飛向羅馬。


    經過一番的經濟利益交換,鷹國、高盧國、羅馬國於一九三四年二月十八日發表宣言,保障奧地利的安全和完整性。


    墨索尼得到了實惠,外交政策偏向鷹國和高盧國,他發現,兩國為了對付漢斯國,真的會舍得。他感覺偉大的事業正變得順風順水。


    先是伊班牙提供了先進坦克,後是利比亞發現石油,現有高盧國和鷹國主動送上利益,他認為,‘帝國夢’的進程要加快了。


    墨索尼發現自己可以利用漢斯國的威脅,讓高盧國和鷹國不幹涉自己對東非動手。


    於是,墨索尼加大動作,派人前往奧地利和匈牙利,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讓高盧國和鷹國看到羅馬國的實力。


    同時,墨索尼秘密下達軍事準備,提前布局東非。


    ...


    浠特樂看到高盧國和鷹國一計不成,又來一計,對他來說是個大麻煩。兩國不好好發展經濟,整天想著圍堵他,令他很不爽。


    他必須想辦法打破兩國的一致性。


    他深知鷹國的尿性,那就是一貫主張大陸均衡策略。目前,相比漢斯國,鷹國最擔心的是東方的北極熊,不,應該說,從蘇盟建立以來,歐陸無時無刻都在憂慮。


    高盧國想要拉攏蘇盟對抗漢斯國,而鷹國自然不樂意高盧國和蘇盟在歐陸增強話語權,所以,在促進‘東方公約’時,鷹國的態度十分消極。


    這讓浠特樂有了化解的機會。


    為了分化兩國,浠特樂派裏賓特洛甫前往鷹國,表態示好,緩和矛盾。


    同時,浠特樂在國內大肆擴散反蘇言論,迷惑鷹國,讓鷹國認可漢斯國反蘇橋頭堡的作用。


    在裏賓特洛甫前往鷹國不久,羅馬、奧、匈三國簽訂《羅馬議定書》,議定書規定:在經濟上三國建立密切的貿易關係;在外交上,三國采取協商;在軍事上,羅馬承擔保障奧地利獨立和不受漢斯國吞並的責任;奧發生內亂時,羅馬進行幹涉。


    這份協定,讓高盧國和鷹國竊喜,在圍堵漢斯國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幫盟友。


    當然,這份協定不影響鷹國利用漢斯國,在鷹國看來,漢斯國派人示弱,又表達反蘇的決心,可以讓其成為反蘇的中堅力量,同時,又能壓製高盧國的影響力。


    鷹國認為,讓漢斯國和蘇盟直接對抗,才是上策。要想將蘇盟拉上對抗線,鷹國要默認高盧國的外交策略。


    於是,麥克納、西蒙、鮑德溫等人給了裏賓特洛甫積極的反饋,表示,若漢斯國遵守承諾,會放開漢斯國軍事上的一些限製。


    對於鷹國的做法,高盧國高層嗤之以鼻,可是,這坨屎還必須吃下去,因為高盧國是無法單挑漢斯國的。


    不過,對鷹國的不信任感,讓高盧國必須加快拉攏蘇盟。


    巴爾圖積極運作起來。


    對於高盧國的倡議,斯塔林十分歡迎。


    蘇盟從成立到現在,一直被歐陸各國仇視,如今有漢斯國這樣一個刺頭冒出來,讓他看到了化解外交困境的希望。


    斯塔林在去年十二月就開會討論過,在一定條件下,蘇盟是可以加入國聯的。


    入了國聯,蘇盟將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歐陸的中小國家自然眼觀六路,跟著大勢走。


    馬德裏。


    林奇有些鬱悶。


    伊班牙這麽不入法眼,幾個國家搞來搞去,都沒人來伊班牙一趟。這個時候,他有點羨慕墨索尼了,地理位置好就是吃得香。


    不過,林奇樂見被忽視,這樣鷹國和高盧國就不會提前防備伊班牙。


    老話說得好,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五年計劃已過去兩年,已取得的成績喜人,重工業和軍工業完成了規劃的百分之九十,輕工業、服務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到一九三七年,相信能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在三月底,林奇在希門尼斯的催促下,將欠海軍的輕型巡洋艦圖紙兌換出來。


    經過12個月的累計,係統擁有政治點1450,軍事點2124;長得這麽快,自然是核心領土和軍隊人數增加的原因,在殖民地戰爭中賺到的軍事點極少。


    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是1941年下水的,時間相差七年,花費700兌換值。


    克利夫蘭級巡洋艦滿載排水量超過了1.3萬噸,標準排水量1.1萬噸,對比之下,各國海軍的主流輕型巡洋艦才5000-6000噸上下,已達到重巡洋艦的標準。


    在戰艦資料和100名人員兌換出來後,林奇對希門尼斯提出要求,除了仿製,要進行改造,演化成兩款類型。一款重視速度,一款提升裝甲和火力,兩款戰艦的噸位要逐步降到一萬噸以下。


    至於驅逐艦、護衛艦等小型戰艦,自主研發建造。


    林奇給希門尼斯增加一筆國防預算,用來擴建三座綜合造船廠,既能商用,又能軍用,賺錢造艦兩不誤。


    在歐陸局勢相對和平的情況下,林奇讓情報局和軍情局加大滲透美洲各國。


    此時,南美查科戰爭打到了兩年,雙方精疲力盡。不過,兩國均是內陸國,林奇無法直接幹預,索性低調點。


    林奇其實想試探米國的底線,不過,這樣容易提前暴露伊班牙的雄心。


    米國情報是有兩把刷子的。


    到四月初,曆經一年的布局,為伊班牙帶來了好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玖九八一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玖九八一一並收藏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