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驚豔的姐妹兩
帶著諸天萬佛金身重塑係統穿越了 作者:金陵北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3章 驚豔的姐妹兩
陳箋紙抽中的錦囊中寫著一個“冬”字,下麵有一行注釋:以“冬”字為韻,寫景抒懷,限長短句。
陳箋硯抽中的錦囊中寫著一個“春”字,下麵有一行注釋:以“翠”字為韻,寫景抒懷,限長短句。
當時,春夏秋冬四景是各類詩文比賽中的常見題目,姐妹二人各自選到了四景中的兩個,雖然是巧合,倒也有點意思。這兩題主旨接近,要求相近,雖然粗看是常見的題目,似乎較為容易,但正是因為常見,所以已經被人寫了無數迴,要想出彩,寫出新意,卻反而不太容易。
姐妹二人思索片刻,由姐姐陳箋紙先行落筆,片刻寫完,一手娟秀的楷書,有點類似於李昊天那個世界中一位古代帝王的“瘦金體”字,瘦而不露骨,極其養眼。
就這一手好看的字,就博得了滿場喝彩,陳家老三陳叔恭夫婦見女兒如此長臉,臉上都笑出了兩朵花。李昊天也不由得對這表妹另眼相看,看來陳家也不全部都是像陳儉筆兄弟二人這樣的草包子弟。
隻見陳箋紙的詩題目是《秋日述懷:近來晨昏冷風如針有感》:
已近冬,四季風光臨歲終。月前尚著短衫袖,現裹薄棉懼寒風。冷暖幾博弈,金烏南迴太匆匆。
奮餘勇,日日勤耕求寸功。人生亦如春秋替,問心無愧骨血中。笑淚數輪迴,年華老去不庸庸。
此時已經進入陰曆九月,白天中午時分日頭高掛時雖然仍然覺得有點熱,但早晚時分確實寒氣逼人,陳箋紙這首長短句應時應景,又不僅僅隻是寫氣候和景色,融入了勤耕不輟、不甘平庸的宏大誌向,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篇上好的作品。
陳箋紙微微吹幹了墨跡,旁邊負責雜事的兩名婢女分執紙張的四角,四麵展示之後,再一次博得了滿場喝彩聲。
在婢女們拿著陳箋紙的詩文四麵展示時,陳箋硯也已經書寫完畢,和她姐姐類似的娟秀楷書,她的詩文題目是《憶今春踏青與姐手談,文鬆湖邊小憩有夢》
春欲醉,枯枝吐花蕊,滿目山河風景繪,融融一片翠。遊人凹型扶貞檜,踏青不思歸。
春欲睡,周公暗暗催,夢裏古今成兩隊,縱橫數十迴。忽記塵世事成堆,再約黑白會。
陳箋硯這首長短句,雖然比起陳箋紙那首格調略微差了一點,但考慮到她比她姐姐還要小上一歲,能有這樣的文學功力也是相當不容易,周圍賓客也給與了很高的評價,掌聲熱烈。
柳成洲迴過頭,對著陳良順說道:“陳老先生家學淵源啊,兩位貴孫女這筆字、這兩首長短句,可算得上是一流水準,尤其是貴孫女都才剛過及笄,卻有著這樣一份勤奮踏實、努力向上的誌氣,份外難得。”
陳良順聽到柳成洲對陳箋紙姐妹二人評價如此之高,與有榮焉,口中一疊聲的謙虛。隨後,陳良順悄悄的和柳成洲說起了想為兩個孫女物色佳婿的想法,他隱去了對家世的要求,隻說以才學為擇婿的唯一條件,末了,他說:“還請柳大人幫忙掌眼一二。”
柳成洲會意,微微一笑,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說不同意。
一方麵,許多人見姐妹二人俏麗可人,又才學不凡,陳家又一貫在外營造的是上流社會的形象,是聯姻的好人選。另一方麵,現任的父母官就在現場,萬一入了柳大人的眼,或許就可以直接進入縣衙,謀取個公職。因此陳良順和柳成洲二人交談時,旁觀賓客中許多適齡的學子或自告奮勇,或被家人催促,紛紛上場一展身手。
然而,十幾人分別上場展示後,卻讓柳成洲大為失望,並沒有一篇能夠比得上陳家姐妹二人的水平,隻有兩三篇勉強算得上中人水平,但離優秀還差的老遠。
陳良順也並非真的是以文學水平作為擇婿的最重要標準,反而家世才是他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宴會之前已經私底下將本次宴會上詩文比賽的真正目的透露了出去,所以現在會上場比賽的適齡青年,說明本人或家中都有意與陳家聯姻。因此,陳家諸人,尤其是老三陳叔恭夫婦二人,在悄悄打聽過上場的各位青年人的情況之後,已經開始在有意的接觸其中兩三個人。
柳成洲也是一個聰明的人,早就著人打聽過陳家的情況。知道了二十多年前鬧得轟轟烈烈的那一場陳家小女兒離家逃婚事件,知道以陳良順的本意並非真的是以文擇婿,所以他並沒有明確的表示誰優誰劣,由著陳家諸人自己選擇。
陳良順事前已經和自己的大孫女兒說過,她的良緣基本上就是從這次比賽的前三名當中產生了。反正以陳良順的勢利,能夠受邀參加陳家宴會的人,家世都還是算比較可以的。之所以設置一、二、三名,也是為了增加一個選擇的彈性。這樣,既能確保對方家是能夠對陳家有益,還能博得一個求賢若渴的好名聲。
現在陳家密切關注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鬆縣上上任縣太爺的孫子錢多多,那個縣太爺因為在鬆縣當了幾十年的地方官,卸任之後就也在鬆縣定居了下來。不過那縣太爺前些年已經去世,在官場上留下的那些關係已經逐漸有所淡化,因此倒並不是陳家最看重的人選。
陳家最看重的人選,竟然是李昊天的老熟人,趙家的趙世豪。之前投壺遊戲的時候,李昊天並沒有看到趙世豪,應該是詩文比賽前剛到不久。
李昊天看到趙子豪也出場的時候,心中有些氣憤。趙家逼迫了自己父母二人二十年,使自己家生活日益窘迫,這件事陳良順不可能不知道,卻依然把趙世豪當做孫女婿的首選人選,說明他分明是一絲一毫都不把自己女兒女婿放在心上。
他迴過頭,悄然向自己父母看過去。果然見陳淑真神情難過的低著頭,隻有陳老太太臉色黯然的拉著女兒的手,細聲安慰。
陳箋紙抽中的錦囊中寫著一個“冬”字,下麵有一行注釋:以“冬”字為韻,寫景抒懷,限長短句。
陳箋硯抽中的錦囊中寫著一個“春”字,下麵有一行注釋:以“翠”字為韻,寫景抒懷,限長短句。
當時,春夏秋冬四景是各類詩文比賽中的常見題目,姐妹二人各自選到了四景中的兩個,雖然是巧合,倒也有點意思。這兩題主旨接近,要求相近,雖然粗看是常見的題目,似乎較為容易,但正是因為常見,所以已經被人寫了無數迴,要想出彩,寫出新意,卻反而不太容易。
姐妹二人思索片刻,由姐姐陳箋紙先行落筆,片刻寫完,一手娟秀的楷書,有點類似於李昊天那個世界中一位古代帝王的“瘦金體”字,瘦而不露骨,極其養眼。
就這一手好看的字,就博得了滿場喝彩,陳家老三陳叔恭夫婦見女兒如此長臉,臉上都笑出了兩朵花。李昊天也不由得對這表妹另眼相看,看來陳家也不全部都是像陳儉筆兄弟二人這樣的草包子弟。
隻見陳箋紙的詩題目是《秋日述懷:近來晨昏冷風如針有感》:
已近冬,四季風光臨歲終。月前尚著短衫袖,現裹薄棉懼寒風。冷暖幾博弈,金烏南迴太匆匆。
奮餘勇,日日勤耕求寸功。人生亦如春秋替,問心無愧骨血中。笑淚數輪迴,年華老去不庸庸。
此時已經進入陰曆九月,白天中午時分日頭高掛時雖然仍然覺得有點熱,但早晚時分確實寒氣逼人,陳箋紙這首長短句應時應景,又不僅僅隻是寫氣候和景色,融入了勤耕不輟、不甘平庸的宏大誌向,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篇上好的作品。
陳箋紙微微吹幹了墨跡,旁邊負責雜事的兩名婢女分執紙張的四角,四麵展示之後,再一次博得了滿場喝彩聲。
在婢女們拿著陳箋紙的詩文四麵展示時,陳箋硯也已經書寫完畢,和她姐姐類似的娟秀楷書,她的詩文題目是《憶今春踏青與姐手談,文鬆湖邊小憩有夢》
春欲醉,枯枝吐花蕊,滿目山河風景繪,融融一片翠。遊人凹型扶貞檜,踏青不思歸。
春欲睡,周公暗暗催,夢裏古今成兩隊,縱橫數十迴。忽記塵世事成堆,再約黑白會。
陳箋硯這首長短句,雖然比起陳箋紙那首格調略微差了一點,但考慮到她比她姐姐還要小上一歲,能有這樣的文學功力也是相當不容易,周圍賓客也給與了很高的評價,掌聲熱烈。
柳成洲迴過頭,對著陳良順說道:“陳老先生家學淵源啊,兩位貴孫女這筆字、這兩首長短句,可算得上是一流水準,尤其是貴孫女都才剛過及笄,卻有著這樣一份勤奮踏實、努力向上的誌氣,份外難得。”
陳良順聽到柳成洲對陳箋紙姐妹二人評價如此之高,與有榮焉,口中一疊聲的謙虛。隨後,陳良順悄悄的和柳成洲說起了想為兩個孫女物色佳婿的想法,他隱去了對家世的要求,隻說以才學為擇婿的唯一條件,末了,他說:“還請柳大人幫忙掌眼一二。”
柳成洲會意,微微一笑,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說不同意。
一方麵,許多人見姐妹二人俏麗可人,又才學不凡,陳家又一貫在外營造的是上流社會的形象,是聯姻的好人選。另一方麵,現任的父母官就在現場,萬一入了柳大人的眼,或許就可以直接進入縣衙,謀取個公職。因此陳良順和柳成洲二人交談時,旁觀賓客中許多適齡的學子或自告奮勇,或被家人催促,紛紛上場一展身手。
然而,十幾人分別上場展示後,卻讓柳成洲大為失望,並沒有一篇能夠比得上陳家姐妹二人的水平,隻有兩三篇勉強算得上中人水平,但離優秀還差的老遠。
陳良順也並非真的是以文學水平作為擇婿的最重要標準,反而家世才是他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宴會之前已經私底下將本次宴會上詩文比賽的真正目的透露了出去,所以現在會上場比賽的適齡青年,說明本人或家中都有意與陳家聯姻。因此,陳家諸人,尤其是老三陳叔恭夫婦二人,在悄悄打聽過上場的各位青年人的情況之後,已經開始在有意的接觸其中兩三個人。
柳成洲也是一個聰明的人,早就著人打聽過陳家的情況。知道了二十多年前鬧得轟轟烈烈的那一場陳家小女兒離家逃婚事件,知道以陳良順的本意並非真的是以文擇婿,所以他並沒有明確的表示誰優誰劣,由著陳家諸人自己選擇。
陳良順事前已經和自己的大孫女兒說過,她的良緣基本上就是從這次比賽的前三名當中產生了。反正以陳良順的勢利,能夠受邀參加陳家宴會的人,家世都還是算比較可以的。之所以設置一、二、三名,也是為了增加一個選擇的彈性。這樣,既能確保對方家是能夠對陳家有益,還能博得一個求賢若渴的好名聲。
現在陳家密切關注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鬆縣上上任縣太爺的孫子錢多多,那個縣太爺因為在鬆縣當了幾十年的地方官,卸任之後就也在鬆縣定居了下來。不過那縣太爺前些年已經去世,在官場上留下的那些關係已經逐漸有所淡化,因此倒並不是陳家最看重的人選。
陳家最看重的人選,竟然是李昊天的老熟人,趙家的趙世豪。之前投壺遊戲的時候,李昊天並沒有看到趙世豪,應該是詩文比賽前剛到不久。
李昊天看到趙子豪也出場的時候,心中有些氣憤。趙家逼迫了自己父母二人二十年,使自己家生活日益窘迫,這件事陳良順不可能不知道,卻依然把趙世豪當做孫女婿的首選人選,說明他分明是一絲一毫都不把自己女兒女婿放在心上。
他迴過頭,悄然向自己父母看過去。果然見陳淑真神情難過的低著頭,隻有陳老太太臉色黯然的拉著女兒的手,細聲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