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時間就來到了四月初。
大漢的百姓,經過了天災的折磨,好不容易熬到了春種。
所有百姓都滿懷希望的走進田地間,開始辛勤的耕耘。
百姓們一邊勞作,一邊在心中祈禱著,希望今年會是個好年頭,不要再有天災降臨。
申屠族的百姓,也進入了田地,同大漢百姓不一樣的是,所有申屠族百姓,都驅趕著牛車。
他們的臉上,也沒有絲毫的緊張和忐忑,更沒有在心中祈禱。
一場雪災而已,根本就打不倒他們,即便今年糧食顆粒無收,他們家中的存糧也夠維持到明年。
更何況,他們家大首領也不會讓自家百姓餓肚子。
這邊,百姓們驅趕著牛車進入田地勞作。
另一邊,申屠鋒已經帶兵離開了遼城,直奔西蓋馬城而去。
沒錯,申屠鋒率先吹響了戰爭的號角,打響今年草原中的第一戰!
他的目標,正是高句麗!
跟隨申屠鋒一同出征的,有申屠鎧,還有申屠錦,以及申屠錦的副將閻柔。
跟在申屠錦身邊學習了數月之久,如今的閻柔,比起剛跟申屠鋒見麵時。
無論是他的武藝還是學識,都發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變化。
沒錯,觀察了閻柔一段時間後,申屠鋒便喂給了閻柔自己的血液,將他的身體成功改造。
如今的閻柔,隻比申屠鎧和申屠鈞弱上半籌。
這還是因為他年齡太小,還沒有成長到巔峰的原因。
再過上幾年,閻柔的實力,絕不會比申屠鎧弱,甚至還會更強!
畢竟閻柔也是青史留名的武將,而申屠鎧,如果沒有申屠鋒,那他隻不過是二流中上的武將而已。
騎兵一路向著東北方前行,第二日上午時分,申屠鋒便帶兵趕到了西蓋馬城。
如果沒有馬車的拖累,申屠鋒當天下午就能抵達西蓋馬。
申屠鋒並沒有選擇在西蓋馬休息,他帶兵穿過西蓋馬城,直奔高句麗王城而去。
高句麗國,擁有大城三座,分別是高句麗王都國內城,位於高句麗國的中部。
還有東北部的大延城,以及東部邊境的東蓋馬城。
其餘小城近十座,這些小城都沒有完整的城池,城牆也是木製柵欄,沒有絲毫防禦力可言。
高句麗王城,距離玄菟郡隻有一百五十裏,通往國內城之間也沒有大城。
高句麗國,擁有兵力三萬,王城內還有五千左右的精銳騎兵。
這五千騎兵,和守護烏桓王庭的王騎一樣,都為了守衛王城而存在。
這次出征,申屠鋒帶領了兩萬新兵,還有一千暴君騎兵。
剩餘的兵力,由申屠鈞帶領,負責鎮守遼城,政事則交給崔誌處理。
兩萬新兵,盔甲大多是從烏桓族搜刮來的漢甲,武器也是烏桓騎兵們使用的長刀。
這次申屠鋒帶領新兵出來,就是為了在戰場上鍛煉新兵。
中途休息一個時辰後,申屠鋒繼續帶領騎兵向東奔行。
由於高句麗境內多山,行軍速度變得越來越慢。
直到天色將暗,申屠鋒一行人還距離國內城七十多裏。
找了一處山腳平原,申屠鋒派出探子在四周打探,他則是帶兵原地安營紮寨。
吃過了飯食後,騎兵們開始喂養戰馬,申屠鋒則是坐在火堆旁,目光望著國內城的方向,不知道在想著什麽。
申屠鎧和申屠錦等人,見自家大首領如此,便沒有出聲打擾。
此刻,申屠鋒正想著前些時日,探子送迴來的消息。
消息稱,高句麗的國王,伯固大王已經病重,怕是不久於人世。
如今,高句麗的一切事務,都由伯固大王的長子川王高男武處理。
早在申屠鋒帶兵滅了烏桓之後,高句麗便聚集了全部兵力,鎮守在國內城,以防止申屠族突然發難。
想必此時,國內城依舊駐紮著大軍。
從西蓋馬行軍至此,都沒有遇到高句麗士兵的攔截。
估計高句麗王室,已經從那名守將的口中,得知了暴君鐵騎的強大。
他們知道野戰如何也不是暴君鐵騎的對手,這才聚集全國兵力,駐守國內城。
這個選擇並沒有錯,明知不敵,還要派兵攔截,隻能削弱自身力量。
強大的烏桓騎兵,被暴君騎兵輕鬆剿滅,已經給高句麗王室敲響了警鍾。
如今借助城池之利,還能苟延殘喘一陣。
這個高男武,據說身高九尺,容貌雄偉,力能扛鼎。
前世時,某個小國極為推崇高男武,稱他是千百年來最為勇武的帝王。
他還有個王後,名為於正熙,據說是高句麗最美麗的女人。
這個於正熙,也被某小國吹上了天,說她是世間最美的女子。
如今,申屠鋒就在高句麗境內,即將抵達高句麗王城。
他想要看看,那個高男武是不是真有那麽強大。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第二日,天還沒亮,申屠鋒便帶兵向著高句麗王城繼續前進。
越是靠近高句麗王城,道路也就越好,行軍速度也就越快。
……
與此同時,高句麗的王城內,川王府的大廳中。
身為川王的高男武,和高句麗大半文臣武將,盡數在此。
高男武坐在大廳的首位上,坐在他左右兩側的,是高男武同父異母的弟弟,高延優和高發岐。
隻見高男武身長八尺有餘,容貌俊朗,表情十分冷酷。
一雙冰冷的眼眸,仿佛能刺穿人心,讓人不敢與其對視。
坐在他身旁的高延優和高發岐,同高男武容貌有幾分相似。
可無論是自身氣勢,還是尊貴的氣度,兄弟二人同高男武,都有天壤之別。
此時,大廳之中氣氛嚴肅,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緊張和忐忑之色。
他們已經收到消息,稱申屠族,已經派出兩萬騎兵,進攻高句麗。
他們明明都向申屠族送去了無數禮品,還有求和信。
沒想到,高句麗的主動求和,迎來的還是申屠族的刀鋒。
麵對能輕易滅掉丘力居部的暴君騎兵,所有大臣都心如死灰。
兩千騎兵就能滅一萬烏桓騎兵,更何況是兩萬?!
估計他高句麗大軍,連一天都堅持不住,王城就會失守。
此時一眾大臣們,心中都生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投降!
……
大漢的百姓,經過了天災的折磨,好不容易熬到了春種。
所有百姓都滿懷希望的走進田地間,開始辛勤的耕耘。
百姓們一邊勞作,一邊在心中祈禱著,希望今年會是個好年頭,不要再有天災降臨。
申屠族的百姓,也進入了田地,同大漢百姓不一樣的是,所有申屠族百姓,都驅趕著牛車。
他們的臉上,也沒有絲毫的緊張和忐忑,更沒有在心中祈禱。
一場雪災而已,根本就打不倒他們,即便今年糧食顆粒無收,他們家中的存糧也夠維持到明年。
更何況,他們家大首領也不會讓自家百姓餓肚子。
這邊,百姓們驅趕著牛車進入田地勞作。
另一邊,申屠鋒已經帶兵離開了遼城,直奔西蓋馬城而去。
沒錯,申屠鋒率先吹響了戰爭的號角,打響今年草原中的第一戰!
他的目標,正是高句麗!
跟隨申屠鋒一同出征的,有申屠鎧,還有申屠錦,以及申屠錦的副將閻柔。
跟在申屠錦身邊學習了數月之久,如今的閻柔,比起剛跟申屠鋒見麵時。
無論是他的武藝還是學識,都發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變化。
沒錯,觀察了閻柔一段時間後,申屠鋒便喂給了閻柔自己的血液,將他的身體成功改造。
如今的閻柔,隻比申屠鎧和申屠鈞弱上半籌。
這還是因為他年齡太小,還沒有成長到巔峰的原因。
再過上幾年,閻柔的實力,絕不會比申屠鎧弱,甚至還會更強!
畢竟閻柔也是青史留名的武將,而申屠鎧,如果沒有申屠鋒,那他隻不過是二流中上的武將而已。
騎兵一路向著東北方前行,第二日上午時分,申屠鋒便帶兵趕到了西蓋馬城。
如果沒有馬車的拖累,申屠鋒當天下午就能抵達西蓋馬。
申屠鋒並沒有選擇在西蓋馬休息,他帶兵穿過西蓋馬城,直奔高句麗王城而去。
高句麗國,擁有大城三座,分別是高句麗王都國內城,位於高句麗國的中部。
還有東北部的大延城,以及東部邊境的東蓋馬城。
其餘小城近十座,這些小城都沒有完整的城池,城牆也是木製柵欄,沒有絲毫防禦力可言。
高句麗王城,距離玄菟郡隻有一百五十裏,通往國內城之間也沒有大城。
高句麗國,擁有兵力三萬,王城內還有五千左右的精銳騎兵。
這五千騎兵,和守護烏桓王庭的王騎一樣,都為了守衛王城而存在。
這次出征,申屠鋒帶領了兩萬新兵,還有一千暴君騎兵。
剩餘的兵力,由申屠鈞帶領,負責鎮守遼城,政事則交給崔誌處理。
兩萬新兵,盔甲大多是從烏桓族搜刮來的漢甲,武器也是烏桓騎兵們使用的長刀。
這次申屠鋒帶領新兵出來,就是為了在戰場上鍛煉新兵。
中途休息一個時辰後,申屠鋒繼續帶領騎兵向東奔行。
由於高句麗境內多山,行軍速度變得越來越慢。
直到天色將暗,申屠鋒一行人還距離國內城七十多裏。
找了一處山腳平原,申屠鋒派出探子在四周打探,他則是帶兵原地安營紮寨。
吃過了飯食後,騎兵們開始喂養戰馬,申屠鋒則是坐在火堆旁,目光望著國內城的方向,不知道在想著什麽。
申屠鎧和申屠錦等人,見自家大首領如此,便沒有出聲打擾。
此刻,申屠鋒正想著前些時日,探子送迴來的消息。
消息稱,高句麗的國王,伯固大王已經病重,怕是不久於人世。
如今,高句麗的一切事務,都由伯固大王的長子川王高男武處理。
早在申屠鋒帶兵滅了烏桓之後,高句麗便聚集了全部兵力,鎮守在國內城,以防止申屠族突然發難。
想必此時,國內城依舊駐紮著大軍。
從西蓋馬行軍至此,都沒有遇到高句麗士兵的攔截。
估計高句麗王室,已經從那名守將的口中,得知了暴君鐵騎的強大。
他們知道野戰如何也不是暴君鐵騎的對手,這才聚集全國兵力,駐守國內城。
這個選擇並沒有錯,明知不敵,還要派兵攔截,隻能削弱自身力量。
強大的烏桓騎兵,被暴君騎兵輕鬆剿滅,已經給高句麗王室敲響了警鍾。
如今借助城池之利,還能苟延殘喘一陣。
這個高男武,據說身高九尺,容貌雄偉,力能扛鼎。
前世時,某個小國極為推崇高男武,稱他是千百年來最為勇武的帝王。
他還有個王後,名為於正熙,據說是高句麗最美麗的女人。
這個於正熙,也被某小國吹上了天,說她是世間最美的女子。
如今,申屠鋒就在高句麗境內,即將抵達高句麗王城。
他想要看看,那個高男武是不是真有那麽強大。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第二日,天還沒亮,申屠鋒便帶兵向著高句麗王城繼續前進。
越是靠近高句麗王城,道路也就越好,行軍速度也就越快。
……
與此同時,高句麗的王城內,川王府的大廳中。
身為川王的高男武,和高句麗大半文臣武將,盡數在此。
高男武坐在大廳的首位上,坐在他左右兩側的,是高男武同父異母的弟弟,高延優和高發岐。
隻見高男武身長八尺有餘,容貌俊朗,表情十分冷酷。
一雙冰冷的眼眸,仿佛能刺穿人心,讓人不敢與其對視。
坐在他身旁的高延優和高發岐,同高男武容貌有幾分相似。
可無論是自身氣勢,還是尊貴的氣度,兄弟二人同高男武,都有天壤之別。
此時,大廳之中氣氛嚴肅,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緊張和忐忑之色。
他們已經收到消息,稱申屠族,已經派出兩萬騎兵,進攻高句麗。
他們明明都向申屠族送去了無數禮品,還有求和信。
沒想到,高句麗的主動求和,迎來的還是申屠族的刀鋒。
麵對能輕易滅掉丘力居部的暴君騎兵,所有大臣都心如死灰。
兩千騎兵就能滅一萬烏桓騎兵,更何況是兩萬?!
估計他高句麗大軍,連一天都堅持不住,王城就會失守。
此時一眾大臣們,心中都生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