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陛下,你真狠啊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 作者:酸菜魚11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所謂的聖道繼承者,在朱由校眼裏全是他媽的禽獸。
對待自己的百姓,宛如牲畜,對待外邦豺狼,如同父母。
這樣的人如果得到諒解,天理難容。
這不是他們裝逼,成為聖母的必經之路。
以自己的同胞生命,換取屠夫之命,以此成全自己的偉大和慈悲。
這樣的人,朱由校覺得殺了都髒自己的手,由他們舔的人成就他們。
證明他們的偉大。
不應該一群自我標榜自我肯定自我吹噓。
既然要吹自己的聖道無敵,就去邊境最為慘烈的地方生活。
而不是大明境內最安全的地方活著,他們倒是安逸了,那遼東百姓的苦難誰來申訴。
這些人不知道這樣做有點無恥?
尤其“七一七”自己的老師,對自己傳授聖道,秉持聖人之行。
都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現在他要改規矩,不會為這群畜生背鍋和買單。
大明帝國皇家日報將要刊登這群人的卑鄙和無恥的嘴臉。
堂堂正正的打一仗聖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打臉才過癮。
下朝的文武百官,臉上露出了震驚,乃至恐懼。
他們一直拿著這些微言大義,不斷地要求天子,而他們卻可以坦然的無所畏懼的享受一切奢侈的生活。
現在天子直接掀桌子,不玩這些潛規則,直接按照他們教導天子的東西方過要求聖道弟子。
恭敬地請這些人的相關家族前往遼東,踐行聖道的偉大和燦爛的光輝。
說白了,朱由校這樣做,就是逼曲阜孔家跳出來擔責。
隨後朱由校便能把孔家一家子全部遷徙遼東。
放在最危險地區,然後放開口子,任由建奴屠戮和報複。
隨後又能以漢奸的名義進行審判。
天下人不能隻是士紳,還有那些活在底層的百姓。
沒有人為他們發言,為他們伸張正道,那天子親自掛帥,為他們解決身上的不公待遇。
沒有這些所謂的士紳根基,無非是延遲發展二十年而已。
他有時間可以等待,可以慢慢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出來。
金手指的底蘊擺在那裏,沒有先生為這些草根百姓家的孩子傳道授業。
他可以大批量地劇限複活木偶出來,並且具現出來的人物,最低都是先天圓滿層次的人才。
還能為他接下來推行武道創造條件。
不是其他帝王沒有這樣的心思,而是沒有這樣的能力解決。
現在朱由校有外掛,底氣十足,徹底解決天子不敢掀桌子,不敢一刀切地動搖統治根基。
每一個皇朝的根基都是士紳,沒有這些士紳, 一個皇朝都無法運轉。
短短一年的時間,朱由校雕刻出來的木頭已有一萬多名低端人才。
就是他眼中的低端人才,都可以達到教授天下孩子的能力。
文武兼備。
朱由校現在已經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也不需要百官逼宮。
搞什麽辭退戲碼?
做大明的官,從來都是自願的,不願意可以滾蛋。
一旦他們沒有官身,在大明,他們就真正地成為普通人,是普羅大眾。
大明特權已經廢除,再也沒有高高在上的地位。
他們犯法與普通百姓一樣,都要受到大明律法製裁。
半個月後,這群為建奴請願的臣子,其家族都已到達京城郊外。
尤其朱由校搞出來的歡送的陣容,太打臉了。
明明讓他們去送死,但朱由校卻高舉他們的聖道,給他們身上增加漂亮的光環。
他們就是想退都退不了,隻能硬著頭皮上。
周氏一族、朱氏一族、魏氏一族、丁氏一族 ……
一個族群,最少也有五六萬,多得十幾萬。
加起來都有百萬人。
可以說,這一次逼宮加威脅天子的臣子所在家族,沒有一個漏網。
全部遷徙遼東,並且以大義賦予他們崇高的任務和理想。
天子在大明皇家日報上,親自寫文,闡述這群聖道之臣前往遼東的偉大意義。
這是大明立國以來第一次嚐試聖道的踐行, 一旦成功,大明將要推行聖道。
看看前往圍觀的百姓,就知道百姓非常明白天子的心思.…………
天子這是在為他們做主,為他們申冤,為他們打抱不平。
所有百姓都點讚,都歡送,尤其這些家族當地百姓,更是開心了。
沒有這些家族禍禍,他們日子好過得很。
加上這些家族的土地都由天子代管,直接八二分成。
天子每年隻收取兩成的稅收,其餘的都歸百姓所有。
什麽是聖君,這才是!
天子的行為,在士紳中影響惡劣,但在底層百姓裏麵卻得到了擁護,高唿天子聖明。
滿朝文武大臣都在歡送,甚至給這些人戴上高帽子。
心裏卻在大罵朱由校陰毒,這是什麽踐行聖道,這是讓這些人去送死。
一旦投靠了建奴,等於自己證明自己是個垃圾,是漢奸,是大明叛徒。
兩條路都是死路,更是把曲阜孔家架在火上烤。
一旦孔家不出麵救援,那曲阜孔家就將失去大明心目中的儒家聖地。
孫承宗、徐光啟、顧秉謙等人卻在苦笑。
他們不是為這些人而難過,是為天子撼動了統治根基而為難。
不過,他們提出了這個隱患,但天子卻說,他還有牌沒有打。
便是大明所有官都辭官不做,天子也能解決。
通過天子每一次出手的目的都非常明確,都有後手,他們隻能等待最後結果。
國子監的學子已經有人開始暗地裏聯係,想要遊行示威,向天子請命。
逼天子收迴聖明,還天下一個太平。
一旦這些學子做了,那後果很嚴重。
天子壓根就沒有妥協的想法,這些所謂的大明棟梁,隻怕都要成為殺雞儆猴的對象。
抄家已經是最仁慈的選項,否則又要複製這一次的玩法。
孫承宗歎道:“但願複社的人,不要繼續作妖,不要繼續和天子對抗。”
“否則,複社也要亡。”
黃立極冷笑道:“顧憲成倒是打了一手好牌。”
“看似為東林留下精神傳承,實際上就是把複社當做犧牲品,為東林黨贏取一線生機。”
畢自嚴冷笑道:“不能怪陛下,是這些人過分。”
“老夫從未見過這般無恥之徒。”
“這些雙手沾滿血腥的屠夫,他們竟想著釋放,乃至跪舔。”
“這是人幹的事麽?”
畢自嚴非常討厭這群人,整天正事不做,幹的不是賣國就是拖後腿的事。
他是戶部尚書,更是天子親自提拔來的人。。
同時他也是天子的擁躉。
大明的希望全部壓在當今陛下身上,這是大明最後的機會。
作為熱愛大明,秉持為國為民為君的原則,又怎麽可能反對?
畢自嚴和袁可立一個思想,大明必須變法,必須推行新政。
解決大明弊政,解決當下最為尖銳的各種矛盾,唯有如此,大明方能複興。
朱由校來到周如磐麵前,臉上全是笑意。
“老師,弟子今日在這裏祝老師在遼東取得勝利,為我大明複興做個好榜樣。”
“老師成功之日,便是朕為老師封公之時。”
朱由校把一個弟子以及師徒的情誼演繹得淋漓盡致。
好像朱由校不是在恭送自家老師去赴死,而是在為大明複興而努力。
朱由校這是連自己的老師都不放過,可見雙方爭鋒已到了白熱化。
雨化田、方正化、左千戶、曹正淳等人都差點笑出來。
天子這個操作高明,這是反套路操作。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啊……
其實周如磐已經後悔了,隻要朱由校給他一個台階,他想下來。
看著一眾周氏一族的老老小小,心裏便全是寒意。
天子之意不在他,而在衍聖公。
他以為天子會妥協,會挽留,先前都是衝動行事,現在看來。
他們的舉動早落在天子監督之中,並且設下了大坑讓他們跳。
“陛下,你這是以天下士紳為敵啊 ……”
“一旦衍聖公落馬,後果將不堪設想,大明必將崩潰。”
朱由校淡淡地說道:“天下讀書人,不全是你們一派。”
“心學一派就大有人才,就是他們不願意,朕不強求。”
“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還難找麽?”
“大家讀書不就是貨賣帝王家嘛!”
周如磐歎道:“你要做的可是天下所有讀書人,天下儒生。”
朱由校道:“這不是老師想要的結果麽?”
“不怕告訴老師,朕早做好了準備,人才不缺。”
“天下讀書人要是覺得自己很重要,是大明基石,那就較量一番。”
“區區孔家而已,沒有老師想的那麽嚴重。”
“大秦沒有儒家,不也是九州第一強國麽?”
“墨家、法家、兵家、醫家等百家人才濟濟,不缺的。”
雖然儒家是百家第一勢力,但百家加起來,是可以碾壓儒家的。
真以為離開儒家, 一個王朝就不能運轉?
太看得起儒家了。
這不是單一的皇朝,這裏是一個綜合性的高武世界,人才真不缺。
周如磐神色凝重地看著朱由校,沉吟良久,咬牙切齒道:“你狠!”
朱由校譏誚道:“朕再狠,也沒有老師等腐乳狠啊……”
“遼東百姓的死都可以裝作看不見,視人命如草芥。”
“能狠得過爾等禽獸!”
說罷,朱由校忽然大聲道:“老師,弟子便在這裏恭送老師旗開得勝。”
“為我大明重塑聖道,讓我大明知道儒道的強大。”
朱由校話音一落,鑼鼓手,頓時敲響鑼鼓。
周如磐臉上盡是恐懼,沒有覺得自己是去踐行,而是去赴死。
不愧是自己的弟子,心竟然這般歹毒。
魏忠賢忽然對周如磐道:“帝師走吧, 一旦成功,你便是未來的文聖公,世襲罔替的那種。”
“此等恩遇,此等師生情誼,堪稱九州之最。”
心裏卻開心極了,這群老頑固,老腐乳,你們也有今天。
閹黨最討厭的就是這群人,整天屍位素餐,不思進取。
主要是,你做點事兒,還整天嘰嘰歪歪的,這裏不對,那裏不對。
好像他們個個都是大明棟梁,都是大明全能型的聖人。
這種明目張膽地為建奴求情的事兒都敢做,都敢幹。
名聲掃地,遺臭萬年已是鐵板釘釘的了。
朱由校帶著一眾大臣返程的時候,途中朱由校對百官道: “老師踐行聖道的精神值得爾等學習!”
“爾等切莫怠政,更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 一路上都不忘給周如磐吹噓。
這才是帝王術!
明明把自家老師送入地獄,偏要打著天堂的旗幟。
這一次操作,文武百官是真怕了。
天子狠起來,連自己的老師都要全家全族死光光。
盧象升、孫傳庭兩人在一南一北地訓練新軍,組建同樣是禦林軍,還是三十萬的編製。
隻要五年的時間,大明擁有真正的新禦林軍便是一百多萬。
其他軍隊篩選出來的,整合起來,大明便有兩百真正的精銳。
加上大明武裝到牙齒的裝備,後金已是線上的螞蚱,隨時都可以捏死。
朱由校組建的新的禦林軍,這一次表現太出彩了。
並且都是大明的名將和悍將統帥。
京師三大營已經調往邊疆鎮守,不再擔任京師防務。
可見,朱由校是動真格的,不再是以往皇帝那般無務正業。
巧合的是,今天在恭送一眾禽獸赴死,也是戚繼光、俞大猷、秦良玉等禦林軍迴來領功之日。
今天送人上火葬場,明天卻又在表功。
為這一次大捷進行一個圓滿的結束,畫上一個完美的記號。
迴到金鑾殿,朱由校隨後召開耽誤的朝會。
“諸位愛卿,爾等明日必須全部到場,為我大明有功將士進行封賞。”
“臣等遵旨!”
一眾大臣紛紛附議。
這個狗皇帝的旨意,真的沒人敢反駁。
天子說什麽就是什麽,決不能無事找事,否則官位不保。
這方麵的事兒,狗皇帝的業務能力不是一般強。
朝堂上其他大臣都沒有任何不高興,唯有畢自嚴臉上黑哢哢的。
好不容易國庫裏麵有了十億的銀子,如今又要大出血,能開心才怪。
朱由校看著畢自嚴的臉色,不由笑道:“畢愛卿啊,等會兒將有五億兩銀子入庫,好生看著。”
聽到有銀子,畢自嚴臉上登時笑靨如花。
“臣一定看好銀子,絕不會給任何人覬覦的機會。”
“除非從老臣屍體上踏過去。”
群臣鄙視地看著畢自嚴,畢自嚴直接無視。
好像這些都是空氣。
作為大明財務管家,他要的是看住這份家當,而不是敗家子。
除非必須花費的錢,他才會給,否則你就是撞死在國庫門前,他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畢老摳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
其他部門的臣子,對畢自嚴可是恨得牙癢,恨不得把這個老混蛋、老吝嗇鬼直接打死.
對待自己的百姓,宛如牲畜,對待外邦豺狼,如同父母。
這樣的人如果得到諒解,天理難容。
這不是他們裝逼,成為聖母的必經之路。
以自己的同胞生命,換取屠夫之命,以此成全自己的偉大和慈悲。
這樣的人,朱由校覺得殺了都髒自己的手,由他們舔的人成就他們。
證明他們的偉大。
不應該一群自我標榜自我肯定自我吹噓。
既然要吹自己的聖道無敵,就去邊境最為慘烈的地方生活。
而不是大明境內最安全的地方活著,他們倒是安逸了,那遼東百姓的苦難誰來申訴。
這些人不知道這樣做有點無恥?
尤其“七一七”自己的老師,對自己傳授聖道,秉持聖人之行。
都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現在他要改規矩,不會為這群畜生背鍋和買單。
大明帝國皇家日報將要刊登這群人的卑鄙和無恥的嘴臉。
堂堂正正的打一仗聖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打臉才過癮。
下朝的文武百官,臉上露出了震驚,乃至恐懼。
他們一直拿著這些微言大義,不斷地要求天子,而他們卻可以坦然的無所畏懼的享受一切奢侈的生活。
現在天子直接掀桌子,不玩這些潛規則,直接按照他們教導天子的東西方過要求聖道弟子。
恭敬地請這些人的相關家族前往遼東,踐行聖道的偉大和燦爛的光輝。
說白了,朱由校這樣做,就是逼曲阜孔家跳出來擔責。
隨後朱由校便能把孔家一家子全部遷徙遼東。
放在最危險地區,然後放開口子,任由建奴屠戮和報複。
隨後又能以漢奸的名義進行審判。
天下人不能隻是士紳,還有那些活在底層的百姓。
沒有人為他們發言,為他們伸張正道,那天子親自掛帥,為他們解決身上的不公待遇。
沒有這些所謂的士紳根基,無非是延遲發展二十年而已。
他有時間可以等待,可以慢慢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出來。
金手指的底蘊擺在那裏,沒有先生為這些草根百姓家的孩子傳道授業。
他可以大批量地劇限複活木偶出來,並且具現出來的人物,最低都是先天圓滿層次的人才。
還能為他接下來推行武道創造條件。
不是其他帝王沒有這樣的心思,而是沒有這樣的能力解決。
現在朱由校有外掛,底氣十足,徹底解決天子不敢掀桌子,不敢一刀切地動搖統治根基。
每一個皇朝的根基都是士紳,沒有這些士紳, 一個皇朝都無法運轉。
短短一年的時間,朱由校雕刻出來的木頭已有一萬多名低端人才。
就是他眼中的低端人才,都可以達到教授天下孩子的能力。
文武兼備。
朱由校現在已經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也不需要百官逼宮。
搞什麽辭退戲碼?
做大明的官,從來都是自願的,不願意可以滾蛋。
一旦他們沒有官身,在大明,他們就真正地成為普通人,是普羅大眾。
大明特權已經廢除,再也沒有高高在上的地位。
他們犯法與普通百姓一樣,都要受到大明律法製裁。
半個月後,這群為建奴請願的臣子,其家族都已到達京城郊外。
尤其朱由校搞出來的歡送的陣容,太打臉了。
明明讓他們去送死,但朱由校卻高舉他們的聖道,給他們身上增加漂亮的光環。
他們就是想退都退不了,隻能硬著頭皮上。
周氏一族、朱氏一族、魏氏一族、丁氏一族 ……
一個族群,最少也有五六萬,多得十幾萬。
加起來都有百萬人。
可以說,這一次逼宮加威脅天子的臣子所在家族,沒有一個漏網。
全部遷徙遼東,並且以大義賦予他們崇高的任務和理想。
天子在大明皇家日報上,親自寫文,闡述這群聖道之臣前往遼東的偉大意義。
這是大明立國以來第一次嚐試聖道的踐行, 一旦成功,大明將要推行聖道。
看看前往圍觀的百姓,就知道百姓非常明白天子的心思.…………
天子這是在為他們做主,為他們申冤,為他們打抱不平。
所有百姓都點讚,都歡送,尤其這些家族當地百姓,更是開心了。
沒有這些家族禍禍,他們日子好過得很。
加上這些家族的土地都由天子代管,直接八二分成。
天子每年隻收取兩成的稅收,其餘的都歸百姓所有。
什麽是聖君,這才是!
天子的行為,在士紳中影響惡劣,但在底層百姓裏麵卻得到了擁護,高唿天子聖明。
滿朝文武大臣都在歡送,甚至給這些人戴上高帽子。
心裏卻在大罵朱由校陰毒,這是什麽踐行聖道,這是讓這些人去送死。
一旦投靠了建奴,等於自己證明自己是個垃圾,是漢奸,是大明叛徒。
兩條路都是死路,更是把曲阜孔家架在火上烤。
一旦孔家不出麵救援,那曲阜孔家就將失去大明心目中的儒家聖地。
孫承宗、徐光啟、顧秉謙等人卻在苦笑。
他們不是為這些人而難過,是為天子撼動了統治根基而為難。
不過,他們提出了這個隱患,但天子卻說,他還有牌沒有打。
便是大明所有官都辭官不做,天子也能解決。
通過天子每一次出手的目的都非常明確,都有後手,他們隻能等待最後結果。
國子監的學子已經有人開始暗地裏聯係,想要遊行示威,向天子請命。
逼天子收迴聖明,還天下一個太平。
一旦這些學子做了,那後果很嚴重。
天子壓根就沒有妥協的想法,這些所謂的大明棟梁,隻怕都要成為殺雞儆猴的對象。
抄家已經是最仁慈的選項,否則又要複製這一次的玩法。
孫承宗歎道:“但願複社的人,不要繼續作妖,不要繼續和天子對抗。”
“否則,複社也要亡。”
黃立極冷笑道:“顧憲成倒是打了一手好牌。”
“看似為東林留下精神傳承,實際上就是把複社當做犧牲品,為東林黨贏取一線生機。”
畢自嚴冷笑道:“不能怪陛下,是這些人過分。”
“老夫從未見過這般無恥之徒。”
“這些雙手沾滿血腥的屠夫,他們竟想著釋放,乃至跪舔。”
“這是人幹的事麽?”
畢自嚴非常討厭這群人,整天正事不做,幹的不是賣國就是拖後腿的事。
他是戶部尚書,更是天子親自提拔來的人。。
同時他也是天子的擁躉。
大明的希望全部壓在當今陛下身上,這是大明最後的機會。
作為熱愛大明,秉持為國為民為君的原則,又怎麽可能反對?
畢自嚴和袁可立一個思想,大明必須變法,必須推行新政。
解決大明弊政,解決當下最為尖銳的各種矛盾,唯有如此,大明方能複興。
朱由校來到周如磐麵前,臉上全是笑意。
“老師,弟子今日在這裏祝老師在遼東取得勝利,為我大明複興做個好榜樣。”
“老師成功之日,便是朕為老師封公之時。”
朱由校把一個弟子以及師徒的情誼演繹得淋漓盡致。
好像朱由校不是在恭送自家老師去赴死,而是在為大明複興而努力。
朱由校這是連自己的老師都不放過,可見雙方爭鋒已到了白熱化。
雨化田、方正化、左千戶、曹正淳等人都差點笑出來。
天子這個操作高明,這是反套路操作。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啊……
其實周如磐已經後悔了,隻要朱由校給他一個台階,他想下來。
看著一眾周氏一族的老老小小,心裏便全是寒意。
天子之意不在他,而在衍聖公。
他以為天子會妥協,會挽留,先前都是衝動行事,現在看來。
他們的舉動早落在天子監督之中,並且設下了大坑讓他們跳。
“陛下,你這是以天下士紳為敵啊 ……”
“一旦衍聖公落馬,後果將不堪設想,大明必將崩潰。”
朱由校淡淡地說道:“天下讀書人,不全是你們一派。”
“心學一派就大有人才,就是他們不願意,朕不強求。”
“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還難找麽?”
“大家讀書不就是貨賣帝王家嘛!”
周如磐歎道:“你要做的可是天下所有讀書人,天下儒生。”
朱由校道:“這不是老師想要的結果麽?”
“不怕告訴老師,朕早做好了準備,人才不缺。”
“天下讀書人要是覺得自己很重要,是大明基石,那就較量一番。”
“區區孔家而已,沒有老師想的那麽嚴重。”
“大秦沒有儒家,不也是九州第一強國麽?”
“墨家、法家、兵家、醫家等百家人才濟濟,不缺的。”
雖然儒家是百家第一勢力,但百家加起來,是可以碾壓儒家的。
真以為離開儒家, 一個王朝就不能運轉?
太看得起儒家了。
這不是單一的皇朝,這裏是一個綜合性的高武世界,人才真不缺。
周如磐神色凝重地看著朱由校,沉吟良久,咬牙切齒道:“你狠!”
朱由校譏誚道:“朕再狠,也沒有老師等腐乳狠啊……”
“遼東百姓的死都可以裝作看不見,視人命如草芥。”
“能狠得過爾等禽獸!”
說罷,朱由校忽然大聲道:“老師,弟子便在這裏恭送老師旗開得勝。”
“為我大明重塑聖道,讓我大明知道儒道的強大。”
朱由校話音一落,鑼鼓手,頓時敲響鑼鼓。
周如磐臉上盡是恐懼,沒有覺得自己是去踐行,而是去赴死。
不愧是自己的弟子,心竟然這般歹毒。
魏忠賢忽然對周如磐道:“帝師走吧, 一旦成功,你便是未來的文聖公,世襲罔替的那種。”
“此等恩遇,此等師生情誼,堪稱九州之最。”
心裏卻開心極了,這群老頑固,老腐乳,你們也有今天。
閹黨最討厭的就是這群人,整天屍位素餐,不思進取。
主要是,你做點事兒,還整天嘰嘰歪歪的,這裏不對,那裏不對。
好像他們個個都是大明棟梁,都是大明全能型的聖人。
這種明目張膽地為建奴求情的事兒都敢做,都敢幹。
名聲掃地,遺臭萬年已是鐵板釘釘的了。
朱由校帶著一眾大臣返程的時候,途中朱由校對百官道: “老師踐行聖道的精神值得爾等學習!”
“爾等切莫怠政,更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 一路上都不忘給周如磐吹噓。
這才是帝王術!
明明把自家老師送入地獄,偏要打著天堂的旗幟。
這一次操作,文武百官是真怕了。
天子狠起來,連自己的老師都要全家全族死光光。
盧象升、孫傳庭兩人在一南一北地訓練新軍,組建同樣是禦林軍,還是三十萬的編製。
隻要五年的時間,大明擁有真正的新禦林軍便是一百多萬。
其他軍隊篩選出來的,整合起來,大明便有兩百真正的精銳。
加上大明武裝到牙齒的裝備,後金已是線上的螞蚱,隨時都可以捏死。
朱由校組建的新的禦林軍,這一次表現太出彩了。
並且都是大明的名將和悍將統帥。
京師三大營已經調往邊疆鎮守,不再擔任京師防務。
可見,朱由校是動真格的,不再是以往皇帝那般無務正業。
巧合的是,今天在恭送一眾禽獸赴死,也是戚繼光、俞大猷、秦良玉等禦林軍迴來領功之日。
今天送人上火葬場,明天卻又在表功。
為這一次大捷進行一個圓滿的結束,畫上一個完美的記號。
迴到金鑾殿,朱由校隨後召開耽誤的朝會。
“諸位愛卿,爾等明日必須全部到場,為我大明有功將士進行封賞。”
“臣等遵旨!”
一眾大臣紛紛附議。
這個狗皇帝的旨意,真的沒人敢反駁。
天子說什麽就是什麽,決不能無事找事,否則官位不保。
這方麵的事兒,狗皇帝的業務能力不是一般強。
朝堂上其他大臣都沒有任何不高興,唯有畢自嚴臉上黑哢哢的。
好不容易國庫裏麵有了十億的銀子,如今又要大出血,能開心才怪。
朱由校看著畢自嚴的臉色,不由笑道:“畢愛卿啊,等會兒將有五億兩銀子入庫,好生看著。”
聽到有銀子,畢自嚴臉上登時笑靨如花。
“臣一定看好銀子,絕不會給任何人覬覦的機會。”
“除非從老臣屍體上踏過去。”
群臣鄙視地看著畢自嚴,畢自嚴直接無視。
好像這些都是空氣。
作為大明財務管家,他要的是看住這份家當,而不是敗家子。
除非必須花費的錢,他才會給,否則你就是撞死在國庫門前,他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畢老摳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
其他部門的臣子,對畢自嚴可是恨得牙癢,恨不得把這個老混蛋、老吝嗇鬼直接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