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獅子大開口
重生歸來開大,這一家子我不留了 作者:我家潑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為了好好迎如煙進門,他們孫家上下還縮減用度,所有主子都過的苦哈哈的,已經是非常重視了。這話孫若謙在心裏轉了轉,並沒說出來。
“那你們現在把聘妾銀子給我,我們把手續辦了,也好讓如煙早點進門。”
“現在?”現在哪裏拿的出?好不容易湊出來的一百兩銀子還在麻嬤嬤那兒呢,麻嬤嬤去了臨江,也不知今天趕不趕的迴來。
“伯父,給你的聘妾銀子現在還在我們派去的下人那裏,她還沒迴府呢。不如你等上一日,等她迴來了,我就把銀子給你。”
“何必再多等一日,現在就拿了銀子,我們也好趕迴臨江去。”
孫老夫人氣唿唿的直捶胸,她心知家裏缺銀子,可哪怕家裏不缺銀子,也沒有這樣說要錢就給錢的!他們孫家又不是欠秦家的債,哪有什麽都由著秦家說了算的!
還有她那優秀的兒子,卻要對著秦家這樣粗鄙的人家好言好語,孫老夫人心疼的不行。
“我們孫家又不是開錢莊的,一百兩又不是小數目,哪有說有就有的?送去臨江的一百兩還是我們提前準備的呢!”孫老夫人瞪著秦本利說。
不料秦本利聽後比她更生氣:“什麽?你們就給一百兩?!”
孫老夫人倏地瞪大眼睛:“怎麽,你還嫌一百兩少?!”
從進孫府大門開始,秦本利看了府內的景致,心裏和麵上都是震驚的。他們何曾住過這麽大的宅子?又何曾見過這麽多精美的裝飾和擺設?
於是他心裏認定孫家是個大戶人家,是很有錢的。
原本他心裏想的是能拿五十兩聘妾銀子就算滿意了,可如今別說五十兩,就是一百兩都不夠的!
這麽有錢的人家,卻隻肯給他們一百兩做聘妾銀子,他要立時拿走,這對母子還要推脫時日。他開始懷疑孫家根本就沒有誠意要給銀子,甚至說什麽已經派人去臨江送錢了,都是一時穩住他的借口吧!
“一百兩而已,你當打發叫花子呢?我們秦家在臨江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祖上是出過高官的。我們如煙從小當小姐一樣教養長大,長相更是不用說了,有多少人來我家求親我都沒答應。我們如煙就該做官太太,要不是看在你家小子是塊讀書的料,有希望當官,你以為我能答應把如煙給他?而且還隻是做妾!就我們如煙這樣的,做官太太都夠!”
誰家打發叫花子會給一百兩!此時孫老夫人還真把秦家的人當成叫花子看待了,潑皮無賴似的,比叫花子還難纏!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麽貨色,還好意思說祖上出過高官?真是給祖上蒙羞!
那樣破落的人家,哪有錢好好教養女兒,還小姐一樣教養,想做官太太呢,真好意思說出口!
孫老夫人想反駁,卻被孫若謙製止了。
這些話對旁人沒有用,但對孫若謙卻是有用的。
孫若謙在臨江時鮮少出門,不是讀書,就是和秦如煙廝混,哪裏清楚秦家的情況。對於秦家的情況,他都是聽秦如煙說的,而且全信了。
祖上出過高官這一點,就值得孫若謙高看秦家一眼。
不管是出身還是性情,乃至為他們孫家誕下子嗣,如今肚子還懷著一個,孫若謙都覺得秦如煙比顧庭容好太多了。誠如秦本利說的,如煙給他做正房夫人都使得,所以聽秦本利那麽說來,孫若謙還生出點愧疚之情。
名分上已經委屈如煙了,聘妾銀子隻給一百兩,確實少了點……
接收到兒子懇求的眼神,孫老夫人努力讓自己順了順氣。
她兒子什麽都好,怎麽偏認不清女人的好壞呢!
“那你說,想要多少?”孫老夫人問。
“五百兩,一文都不能少!”
孫老夫人和孫若謙齊齊變了臉色,這絕對是獅子大開口了!
五百兩銀子在京城都能買下一處小宅院了,而對尋常人家的生活來說,五百兩夠過好幾年。秦本利張口就是五百兩,感情是逮著機會就可著他們一家的羊毛薅嗎?
“簡直做夢!就她也值五百兩?!”孫老夫人險些沒罵出聲來,別說現在府裏沒錢,就是之前有顧庭容的嫁妝銀子貼補著,那五百兩也是筆了不得的數目呢,居然用來買個妾?
“你們要是不答應,我就告到京兆衙門去,我跟你們鬧到底!到時看是我們秦家損失,還是你們孫家沒臉!”
這會子就算再顧念和秦如煙的幾年情誼,孫若謙也嫌棄起她來。
怎麽會有這樣的爹!
他如今的前途正是一片光明的時候,邊境戰場的糧草資助功績都在皇上那邊掛上名了,怎能因為秦家胡鬧而折損顏麵。
前頭動靜鬧起來時,顧庭容就已經得到消息了。
她前腳剛聽下人稟報說秦家人離府了,後腳就見孫若謙來了。
“你身子好些了嗎?”孫若謙有些心虛地問。
顧庭容懶得應付這種虛話,直接問:“大爺可是有什麽吩咐?”
孫若謙輕咳一聲道:“你再想法子取四百兩銀子出來,明日就要用。”
“不是已經給了買妾財了嗎?怎麽還要四百兩,且還這麽急?”
“還是用於買妾的,剛才秦家人上門來了,麻嬤嬤去臨江送銀子,兩邊錯過了。秦家要五百兩買妾財,還缺四百兩……”
顧庭容默了默,說:“大爺買妾的事要緊,我想法子再盡力湊湊錢。”
竟然這麽容易就答應了……
過來的路上孫若謙絞盡腦汁想說詞,都沒用上,顧庭容就這麽答應了……
看來是真的一切為他著想,為他急之所急。
可惜是商戶出身,不然……
孫若謙掐斷自己突然異樣的念想,說:“那你先好好休息著,我還有事,先走了。”
孫若謙走後,玉照擔心地問:“小姐還要再給他銀子?”
“給不給的,就看聽棠了。”
“啊?”
孫若謙心中愁悶,又正好有人請他吃酒,便跟幾位公子去酒樓喝酒。
正喝的起勁,有位公子的小廝附耳說了幾句話,這位公子的目光便向孫若謙看過來。
“那你們現在把聘妾銀子給我,我們把手續辦了,也好讓如煙早點進門。”
“現在?”現在哪裏拿的出?好不容易湊出來的一百兩銀子還在麻嬤嬤那兒呢,麻嬤嬤去了臨江,也不知今天趕不趕的迴來。
“伯父,給你的聘妾銀子現在還在我們派去的下人那裏,她還沒迴府呢。不如你等上一日,等她迴來了,我就把銀子給你。”
“何必再多等一日,現在就拿了銀子,我們也好趕迴臨江去。”
孫老夫人氣唿唿的直捶胸,她心知家裏缺銀子,可哪怕家裏不缺銀子,也沒有這樣說要錢就給錢的!他們孫家又不是欠秦家的債,哪有什麽都由著秦家說了算的!
還有她那優秀的兒子,卻要對著秦家這樣粗鄙的人家好言好語,孫老夫人心疼的不行。
“我們孫家又不是開錢莊的,一百兩又不是小數目,哪有說有就有的?送去臨江的一百兩還是我們提前準備的呢!”孫老夫人瞪著秦本利說。
不料秦本利聽後比她更生氣:“什麽?你們就給一百兩?!”
孫老夫人倏地瞪大眼睛:“怎麽,你還嫌一百兩少?!”
從進孫府大門開始,秦本利看了府內的景致,心裏和麵上都是震驚的。他們何曾住過這麽大的宅子?又何曾見過這麽多精美的裝飾和擺設?
於是他心裏認定孫家是個大戶人家,是很有錢的。
原本他心裏想的是能拿五十兩聘妾銀子就算滿意了,可如今別說五十兩,就是一百兩都不夠的!
這麽有錢的人家,卻隻肯給他們一百兩做聘妾銀子,他要立時拿走,這對母子還要推脫時日。他開始懷疑孫家根本就沒有誠意要給銀子,甚至說什麽已經派人去臨江送錢了,都是一時穩住他的借口吧!
“一百兩而已,你當打發叫花子呢?我們秦家在臨江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祖上是出過高官的。我們如煙從小當小姐一樣教養長大,長相更是不用說了,有多少人來我家求親我都沒答應。我們如煙就該做官太太,要不是看在你家小子是塊讀書的料,有希望當官,你以為我能答應把如煙給他?而且還隻是做妾!就我們如煙這樣的,做官太太都夠!”
誰家打發叫花子會給一百兩!此時孫老夫人還真把秦家的人當成叫花子看待了,潑皮無賴似的,比叫花子還難纏!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麽貨色,還好意思說祖上出過高官?真是給祖上蒙羞!
那樣破落的人家,哪有錢好好教養女兒,還小姐一樣教養,想做官太太呢,真好意思說出口!
孫老夫人想反駁,卻被孫若謙製止了。
這些話對旁人沒有用,但對孫若謙卻是有用的。
孫若謙在臨江時鮮少出門,不是讀書,就是和秦如煙廝混,哪裏清楚秦家的情況。對於秦家的情況,他都是聽秦如煙說的,而且全信了。
祖上出過高官這一點,就值得孫若謙高看秦家一眼。
不管是出身還是性情,乃至為他們孫家誕下子嗣,如今肚子還懷著一個,孫若謙都覺得秦如煙比顧庭容好太多了。誠如秦本利說的,如煙給他做正房夫人都使得,所以聽秦本利那麽說來,孫若謙還生出點愧疚之情。
名分上已經委屈如煙了,聘妾銀子隻給一百兩,確實少了點……
接收到兒子懇求的眼神,孫老夫人努力讓自己順了順氣。
她兒子什麽都好,怎麽偏認不清女人的好壞呢!
“那你說,想要多少?”孫老夫人問。
“五百兩,一文都不能少!”
孫老夫人和孫若謙齊齊變了臉色,這絕對是獅子大開口了!
五百兩銀子在京城都能買下一處小宅院了,而對尋常人家的生活來說,五百兩夠過好幾年。秦本利張口就是五百兩,感情是逮著機會就可著他們一家的羊毛薅嗎?
“簡直做夢!就她也值五百兩?!”孫老夫人險些沒罵出聲來,別說現在府裏沒錢,就是之前有顧庭容的嫁妝銀子貼補著,那五百兩也是筆了不得的數目呢,居然用來買個妾?
“你們要是不答應,我就告到京兆衙門去,我跟你們鬧到底!到時看是我們秦家損失,還是你們孫家沒臉!”
這會子就算再顧念和秦如煙的幾年情誼,孫若謙也嫌棄起她來。
怎麽會有這樣的爹!
他如今的前途正是一片光明的時候,邊境戰場的糧草資助功績都在皇上那邊掛上名了,怎能因為秦家胡鬧而折損顏麵。
前頭動靜鬧起來時,顧庭容就已經得到消息了。
她前腳剛聽下人稟報說秦家人離府了,後腳就見孫若謙來了。
“你身子好些了嗎?”孫若謙有些心虛地問。
顧庭容懶得應付這種虛話,直接問:“大爺可是有什麽吩咐?”
孫若謙輕咳一聲道:“你再想法子取四百兩銀子出來,明日就要用。”
“不是已經給了買妾財了嗎?怎麽還要四百兩,且還這麽急?”
“還是用於買妾的,剛才秦家人上門來了,麻嬤嬤去臨江送銀子,兩邊錯過了。秦家要五百兩買妾財,還缺四百兩……”
顧庭容默了默,說:“大爺買妾的事要緊,我想法子再盡力湊湊錢。”
竟然這麽容易就答應了……
過來的路上孫若謙絞盡腦汁想說詞,都沒用上,顧庭容就這麽答應了……
看來是真的一切為他著想,為他急之所急。
可惜是商戶出身,不然……
孫若謙掐斷自己突然異樣的念想,說:“那你先好好休息著,我還有事,先走了。”
孫若謙走後,玉照擔心地問:“小姐還要再給他銀子?”
“給不給的,就看聽棠了。”
“啊?”
孫若謙心中愁悶,又正好有人請他吃酒,便跟幾位公子去酒樓喝酒。
正喝的起勁,有位公子的小廝附耳說了幾句話,這位公子的目光便向孫若謙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