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三年未圓房
重生歸來開大,這一家子我不留了 作者:我家潑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毓秀道:“既已成親,所謂日久生情,總能好好過日子。聽聞你兄嫂成親三載,還未誕下子嗣,隻要生下孩子,夫妻自然和美。”
孫如錦搖頭:“怎麽可能生的出孩子。”
周毓秀詫然:“這是何意?”
孫如錦看了屋子一圈,確定沒有第三人在場,便悄聲說:“有件我哥哥的秘事,不能讓外人知曉。我與周姐姐投緣,隻悄悄告訴你知道,你可別說出去。”
周毓秀越發勾起興趣:“你但說無妨,出了這個門,我隻當不知道這迴事。”
孫如錦才說:“其實我兄嫂至今還未圓房。”
“什麽?!”周毓秀十分吃驚,“他們都成親三年了,怎麽會……”
“其實三年前他們成親那日,並未洞房。畢竟是不喜歡的女子,乍然娶來,哥哥一時還接受不了,那晚是睡在書房的。而後哥哥要準備科考,一心都用在讀書上,為了能專心讀書,特地住去了臨江老宅。這一住就是三年,除了書信往來,從未迴府過,自然也就無法與嫂嫂圓房了。今年科考我哥哥迴京,奈何嫂嫂身體羸弱,一直疾病纏身,也就沒……”
“原來如此……”周毓秀沉吟,心思又起了變化,“孫大人當真不易。”
見周毓秀心疼哥哥,孫如錦心裏暗喜,接著說:“也是因為嫂嫂身子不好,懷孕生子的事如何指望的上。哥哥都已經二十四了,膝下無子,可急壞了母親。為了孫家香火,哥哥聽了母親的話,從族中過繼了一個子嗣記在嫂嫂名下。後又納了兩房妾室,倒是都懷上孕了。可惜沒多久兩個妾室先後流產,其中一個還因傷心過度,死了。現在我哥哥後院隻有一個正房夫人和一個姨娘,子嗣隻有那一個過繼來的。”
孫如錦將孫若謙後院的情況說的這麽詳細,就是媒婆做媒介紹對家情況,也不過如此了。
周毓秀聽了孫如錦的話,與她自己調查到的情況差不多。
法慧寺後她紅鸞心動,特意命人去查了孫若謙的情況。妻妾子嗣的情況與孫如錦說的一般無二,隻是聽說孫若謙在納第一房妾室時鬧出過風波,但那點風波被周毓秀人為忽略了。
加上孫如錦的證實,她更加認定孫若謙納妾純粹是聽母親的話,為了孫家香火。偏這樣了仍是沒生下一個孩子,可不是令人同情嗎?
周毓秀道:“男子有幾個妻妾本是尋常,何況像你哥哥那樣子嗣艱難的。你別看我父母感情好,可我父母於子嗣上也艱難,母親在生我前還曾懷過一個,可惜沒保住。因為那次小產氣血大虧,養了幾年,直到二十出頭才有了我。父親需要有兒子傳承,自然還得再生男孩出來。可母親生我後亦是將養了幾年,無法懷孕。後來母親同意父親納妾,所以我父親也是有幾房妾室的。好在父親的妾室倒是生出兒子來了,之後母親又懷孕了,生下了弟弟,父親這才沒再納妾,對我和母親弟弟都很好。”
孫如錦笑著說:“周夫人這是好人有好報,最終得償所願了。所以我說羨慕你呢,你看我家裏的情況。唉,哥哥為家裏犧牲這麽大,怎麽就過的這麽不順遂呢……”
沒過一會兒,周府丫環來報:“小姐,賓客多起來了,夫人叫你去前院招待女眷。”
周毓秀拉著孫如錦說:“今日與妹妹相識,很是投緣,你隨我一起,我帶你認識幾位小姐。”
周府宴席結束後,孫若謙帶著孫如錦迴府。
迴府的馬車上,孫如錦將周小姐極可能心儀他的事說了。
孫若謙大為吃驚:“你莫要胡說,你一個姑娘家家的,怎麽就覺得人家對我有意?我有心與周尚書交好,我們公務上還頗多往來,你莫要胡來破壞了我與周尚書的關係。”
“哥哥,我沒有胡說。我們在涼亭外碰到你們時,周小姐的表現已經反常過頭了,這麽明顯我豈會看錯?你不妨想想,那時她看著你的表情。哥哥是過來人,應該更能體會出來。”
孫若謙知道這個二妹妹不像大妹妹那樣無的放矢,便迴想起涼亭外的樣子。這一迴想,更多的片段蜂擁而至。
法慧寺初見時,他一心撲在周夫人身上,卻也感覺到有道目光一直流轉在他身上。
剛才宴席上,他與周小姐偶有眼神交匯的時候,她目光繾綣,可一相視就轉過頭去。但她麵色會突然緋紅……
難道真是……
孫如錦又將她與周毓秀在房中私聊的話說了,道:“周小姐對你的事很上心,還知道你已成親三年,可見是曾經打聽過的。”
聽孫如錦說來,孫若謙倒是越發信了。
隻是……
孫若謙皺眉:“我現在已有妻室,以周家的門第,又不可能讓周小姐做妾。我怎能求娶她呢……”
“顧氏隻是用來一時救急的,你和母親不是早就打算擇機棄了她嗎?沒了她,你不就可以再娶妻了?”
“若是在捐獻糧草之前,我自然隨時可以休棄她。可她用自己的嫁妝捐獻糧草,我才因此得封官職,整個京城的人都知道。若現在休了她,別說休了她,就是和離,別人都會以為是我過河拆橋,到時我們孫家就要被滿京城的唾沫星子淹死了。”
孫如錦不以為意:“哥哥先別擔心這個,我隻問你,如果能娶周小姐為妻,你願不願意?”
孫若謙思忖起來,周小姐雖算不上很美,不如秦氏,連顧氏也不如,可與其他女子比起來,還算長的不錯。且她身為尚書府嫡小姐,自小的教育將她養的很有大家閨秀之範。再迴想她每每望著他的眼神,孫若謙還真有點心動。
拋開周小姐本人不說,周家的家世更是令他滿意的。
若是能娶周小姐,他算是高娶了……
如今他與周大人、胡大人聯合,撈了不少油水,若是與周大人成為翁婿,那麽胡大人在其中都得顯得見外,他與周大人則更為親密。
孫如錦搖頭:“怎麽可能生的出孩子。”
周毓秀詫然:“這是何意?”
孫如錦看了屋子一圈,確定沒有第三人在場,便悄聲說:“有件我哥哥的秘事,不能讓外人知曉。我與周姐姐投緣,隻悄悄告訴你知道,你可別說出去。”
周毓秀越發勾起興趣:“你但說無妨,出了這個門,我隻當不知道這迴事。”
孫如錦才說:“其實我兄嫂至今還未圓房。”
“什麽?!”周毓秀十分吃驚,“他們都成親三年了,怎麽會……”
“其實三年前他們成親那日,並未洞房。畢竟是不喜歡的女子,乍然娶來,哥哥一時還接受不了,那晚是睡在書房的。而後哥哥要準備科考,一心都用在讀書上,為了能專心讀書,特地住去了臨江老宅。這一住就是三年,除了書信往來,從未迴府過,自然也就無法與嫂嫂圓房了。今年科考我哥哥迴京,奈何嫂嫂身體羸弱,一直疾病纏身,也就沒……”
“原來如此……”周毓秀沉吟,心思又起了變化,“孫大人當真不易。”
見周毓秀心疼哥哥,孫如錦心裏暗喜,接著說:“也是因為嫂嫂身子不好,懷孕生子的事如何指望的上。哥哥都已經二十四了,膝下無子,可急壞了母親。為了孫家香火,哥哥聽了母親的話,從族中過繼了一個子嗣記在嫂嫂名下。後又納了兩房妾室,倒是都懷上孕了。可惜沒多久兩個妾室先後流產,其中一個還因傷心過度,死了。現在我哥哥後院隻有一個正房夫人和一個姨娘,子嗣隻有那一個過繼來的。”
孫如錦將孫若謙後院的情況說的這麽詳細,就是媒婆做媒介紹對家情況,也不過如此了。
周毓秀聽了孫如錦的話,與她自己調查到的情況差不多。
法慧寺後她紅鸞心動,特意命人去查了孫若謙的情況。妻妾子嗣的情況與孫如錦說的一般無二,隻是聽說孫若謙在納第一房妾室時鬧出過風波,但那點風波被周毓秀人為忽略了。
加上孫如錦的證實,她更加認定孫若謙納妾純粹是聽母親的話,為了孫家香火。偏這樣了仍是沒生下一個孩子,可不是令人同情嗎?
周毓秀道:“男子有幾個妻妾本是尋常,何況像你哥哥那樣子嗣艱難的。你別看我父母感情好,可我父母於子嗣上也艱難,母親在生我前還曾懷過一個,可惜沒保住。因為那次小產氣血大虧,養了幾年,直到二十出頭才有了我。父親需要有兒子傳承,自然還得再生男孩出來。可母親生我後亦是將養了幾年,無法懷孕。後來母親同意父親納妾,所以我父親也是有幾房妾室的。好在父親的妾室倒是生出兒子來了,之後母親又懷孕了,生下了弟弟,父親這才沒再納妾,對我和母親弟弟都很好。”
孫如錦笑著說:“周夫人這是好人有好報,最終得償所願了。所以我說羨慕你呢,你看我家裏的情況。唉,哥哥為家裏犧牲這麽大,怎麽就過的這麽不順遂呢……”
沒過一會兒,周府丫環來報:“小姐,賓客多起來了,夫人叫你去前院招待女眷。”
周毓秀拉著孫如錦說:“今日與妹妹相識,很是投緣,你隨我一起,我帶你認識幾位小姐。”
周府宴席結束後,孫若謙帶著孫如錦迴府。
迴府的馬車上,孫如錦將周小姐極可能心儀他的事說了。
孫若謙大為吃驚:“你莫要胡說,你一個姑娘家家的,怎麽就覺得人家對我有意?我有心與周尚書交好,我們公務上還頗多往來,你莫要胡來破壞了我與周尚書的關係。”
“哥哥,我沒有胡說。我們在涼亭外碰到你們時,周小姐的表現已經反常過頭了,這麽明顯我豈會看錯?你不妨想想,那時她看著你的表情。哥哥是過來人,應該更能體會出來。”
孫若謙知道這個二妹妹不像大妹妹那樣無的放矢,便迴想起涼亭外的樣子。這一迴想,更多的片段蜂擁而至。
法慧寺初見時,他一心撲在周夫人身上,卻也感覺到有道目光一直流轉在他身上。
剛才宴席上,他與周小姐偶有眼神交匯的時候,她目光繾綣,可一相視就轉過頭去。但她麵色會突然緋紅……
難道真是……
孫如錦又將她與周毓秀在房中私聊的話說了,道:“周小姐對你的事很上心,還知道你已成親三年,可見是曾經打聽過的。”
聽孫如錦說來,孫若謙倒是越發信了。
隻是……
孫若謙皺眉:“我現在已有妻室,以周家的門第,又不可能讓周小姐做妾。我怎能求娶她呢……”
“顧氏隻是用來一時救急的,你和母親不是早就打算擇機棄了她嗎?沒了她,你不就可以再娶妻了?”
“若是在捐獻糧草之前,我自然隨時可以休棄她。可她用自己的嫁妝捐獻糧草,我才因此得封官職,整個京城的人都知道。若現在休了她,別說休了她,就是和離,別人都會以為是我過河拆橋,到時我們孫家就要被滿京城的唾沫星子淹死了。”
孫如錦不以為意:“哥哥先別擔心這個,我隻問你,如果能娶周小姐為妻,你願不願意?”
孫若謙思忖起來,周小姐雖算不上很美,不如秦氏,連顧氏也不如,可與其他女子比起來,還算長的不錯。且她身為尚書府嫡小姐,自小的教育將她養的很有大家閨秀之範。再迴想她每每望著他的眼神,孫若謙還真有點心動。
拋開周小姐本人不說,周家的家世更是令他滿意的。
若是能娶周小姐,他算是高娶了……
如今他與周大人、胡大人聯合,撈了不少油水,若是與周大人成為翁婿,那麽胡大人在其中都得顯得見外,他與周大人則更為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