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咱們大小姐一切有太太您呢。
好了,英哥兒我看著,太太您快用飯吧。
再放會子,怕是就涼了。”靜雯忙岔開太太的話,怕她說到這上麵,再起些擔心,為大小姐的將來和自己的身子擔憂。
靜雯話音剛落,靜媛就指揮著幾個二等丫鬟和媳婦婆子們去了堂屋西邊的屋子擺飯去了。
如今,廚房裏的飯,一般分兩處擺,一處是太太賈敏這裏,一處是老太太史太君那裏。
如果老爺沒有外客,也沒有在府外用餐,他必定是要來嘉泰堂陪太太一起用飯的。哪怕是太太前陣子生病了,沒辦法陪他一起用餐,他也是要來嘉泰堂,先喂她吃過了粥飯和湯藥,再自己用兩樣葷菜、兩樣素菜和一碗湯罷了。
林府從林如海的祖父母那輩兒起,便養成了勤儉持家、不奢侈浪費的習慣。這一日三餐的份例菜不浪費的習慣便是其中之一。
太太賈敏剛從京中嫁過來的時候,初時還蠻不適應,畢竟在京中家裏,就算一頓飯吃不了那麽多,府裏的姐兒哥兒、太太老爺、老太太一頓飯至少也有八道份例菜,也不是小碟子盛的,全是正常大小的碟子。不過,久了,賈敏也便慢慢習慣了。畢竟之前在京中,也覺得一頓飯這麽多吃不完也不準下人吃,隻能倒了,怪可惜的,甚至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那麽多珍貴的食材,花了那麽多時間和精力烹製出來,竟然沒有發揮用途就成了泔水桶裏的垃圾。
而且,每天中午,如果林如海要歇午覺的話,他也是在嘉泰堂堂屋西側房間的塌上歇息,就是晚間,也從來不去其他姨娘的院子或者外院書房歇息。
老太太呢,看著姑爺這麽照顧自己最心疼的小女兒,哪裏還會說你必須遵守什麽什麽規矩。就幹脆讓姑爺和自己女兒兩人單吃,自己帶著黛玉、寶玉和探春一桌吃飯。
“好啊。
你們好生看著英哥兒。”賈敏說著,讓周圍其他丫鬟圍到了床榻邊,看著英哥兒。
自己從南窗邊灑滿陽光的床榻上下來,穿上自己深紫色的絲緞麵暗紋刺繡的平厚底鞋,走到了堂屋西側的房間。
這幾天,自己一直是和官人一起吃飯的。今兒看著他坐的那個位置沒有人,賈敏心裏劃過一絲淡淡的失落,但麵色如常。
剛嫁給官人的時候,兩人感情並不深。不,實際上可以說沒有感情。不過,賈敏遺傳了母親白皙的膚色、嬌嫩的肌膚、綽約的身姿,又有自小養成的嫻雅的舉止言談,林如海呢,也遺傳了父輩高大的身材,多年讀書騎射更是讓他擁有了非同一般世家子弟的沉穩俊雅,溫和清新有如春日拂過柳梢和湖麵的清風。兩人都是一樣富有學識,一個玉樹臨風,一個閉月羞花,十幾歲的年紀,很快就互生好感,逐漸地關係就近了起來。
也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林如海再也不去姨娘院裏了,連自小的玩伴找他去吃花酒權當玩樂,他也不去了。反而像極了自己的父親,每日辦完公差,就迴府。夜間,或者與妻子賈敏琴簫合奏,共賞如水的美好月色,或者去後園子散步,說一說工作上的煩心事,讓妻子給自己出出主意。林如海時常說,自己的妻子就是自己的張良。
時間慢慢流逝,不知不覺,兩人都已經有了大女兒……
……
“三小姐,嚐一嚐吧。
老太太都喜歡的,味道肯定錯不了。”待鴛鴦給賈母又盛了一碗魚丸湯之後,侍書拿起自己小姐的啞光釉白玉色的湯碗走到湯盆邊,盛了一碗湯放在她的手邊,說道。
“那是自然。
祖母自小在金陵長大,遍嚐河鮮、湖鮮和東海的海鮮,見過的烹得一手好海鮮的廚師、吃過的好菜自然是極多的。
祖母說好吃,我必定是要嚐嚐的。”探春笑著說道。
祖母在京中很少會誇哪道河海鮮做的好,不知是河海鮮離開江河湖海太久有些變了味道,或者是以北方廚子為主要班底的廚房鮮少有人能烹製好河海鮮,總之在京中家裏時,自己最多也就聽到過祖母讚揚過廚房裏白案上做的麵點或者糕點好吃,再就是京中家裏有一個師傅做雞鴨豚牛等葷菜是一絕,祖母很喜歡吃他做的菜,每餐的飯必定有他做的一道菜。
除了白切雞、椒麻紅油棒棒雞、豆腐燉嫩雞肉、果木炭烤鴨、樟茶鴨、冒烤鴨、鹽水鴨、老鴨湯、迴鍋肉、荔枝肉、東坡肉、櫻桃肉、蟹粉獅子頭、粉蒸肉、梅菜扣肉、糖醋排骨、玉米排骨湯、竹筍燒牛肉、水煮牛肉、五香醬牛肉、燈影牛肉絲、蔥爆牛肉等等,他做的烤乳豬更是一絕,每次家中年節祭祀的時候都少不了他做的這道菜。通常,他一個人要徒手烤製幾乎一整天,才能烤得一頭色澤金黃油亮、香氣噴香誘人、口感外脆內軟絲絲入味,每次這道菜上桌的時候都是家宴的高潮。
她一邊任由思緒輕微飄離,一邊拿起湯碗裏的調羹,輕輕攪動了幾下,然後舀起一勺乳白色的魚湯,放在嘴邊又微微吹了吹,接著才放入口中。
初時鮮香的氣息進入口中,微辣鹹鮮,滋味醇和又輕薄,沒有尋常海鮮湯羹那抹縈繞在鼻間舌尖的令人不快的腥氣。或許是湯盆放在架子上,下麵有幾塊淺淺的青玉色的蠟燭在加熱,入口時湯還是微燙的。魚丸湯劃過的時候,從口腔到喉嚨都有一種被暖陽照耀了似的溫暖感覺。
看著平素也不怎麽喜吃海鮮的孫女吃得閉上了眼睛,嘴角不自覺地彎了起來,賈母的麵龐上也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眼角的皺紋也好看地皺了起來。
接著又想道,不知道黛玉和寶玉今天中午吃了什麽。黛玉去了酒樓吃飯,必定吃得不差,看著陸家那公子很是在意自己外孫女的樣子,想必不會讓她不快。
好了,英哥兒我看著,太太您快用飯吧。
再放會子,怕是就涼了。”靜雯忙岔開太太的話,怕她說到這上麵,再起些擔心,為大小姐的將來和自己的身子擔憂。
靜雯話音剛落,靜媛就指揮著幾個二等丫鬟和媳婦婆子們去了堂屋西邊的屋子擺飯去了。
如今,廚房裏的飯,一般分兩處擺,一處是太太賈敏這裏,一處是老太太史太君那裏。
如果老爺沒有外客,也沒有在府外用餐,他必定是要來嘉泰堂陪太太一起用飯的。哪怕是太太前陣子生病了,沒辦法陪他一起用餐,他也是要來嘉泰堂,先喂她吃過了粥飯和湯藥,再自己用兩樣葷菜、兩樣素菜和一碗湯罷了。
林府從林如海的祖父母那輩兒起,便養成了勤儉持家、不奢侈浪費的習慣。這一日三餐的份例菜不浪費的習慣便是其中之一。
太太賈敏剛從京中嫁過來的時候,初時還蠻不適應,畢竟在京中家裏,就算一頓飯吃不了那麽多,府裏的姐兒哥兒、太太老爺、老太太一頓飯至少也有八道份例菜,也不是小碟子盛的,全是正常大小的碟子。不過,久了,賈敏也便慢慢習慣了。畢竟之前在京中,也覺得一頓飯這麽多吃不完也不準下人吃,隻能倒了,怪可惜的,甚至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那麽多珍貴的食材,花了那麽多時間和精力烹製出來,竟然沒有發揮用途就成了泔水桶裏的垃圾。
而且,每天中午,如果林如海要歇午覺的話,他也是在嘉泰堂堂屋西側房間的塌上歇息,就是晚間,也從來不去其他姨娘的院子或者外院書房歇息。
老太太呢,看著姑爺這麽照顧自己最心疼的小女兒,哪裏還會說你必須遵守什麽什麽規矩。就幹脆讓姑爺和自己女兒兩人單吃,自己帶著黛玉、寶玉和探春一桌吃飯。
“好啊。
你們好生看著英哥兒。”賈敏說著,讓周圍其他丫鬟圍到了床榻邊,看著英哥兒。
自己從南窗邊灑滿陽光的床榻上下來,穿上自己深紫色的絲緞麵暗紋刺繡的平厚底鞋,走到了堂屋西側的房間。
這幾天,自己一直是和官人一起吃飯的。今兒看著他坐的那個位置沒有人,賈敏心裏劃過一絲淡淡的失落,但麵色如常。
剛嫁給官人的時候,兩人感情並不深。不,實際上可以說沒有感情。不過,賈敏遺傳了母親白皙的膚色、嬌嫩的肌膚、綽約的身姿,又有自小養成的嫻雅的舉止言談,林如海呢,也遺傳了父輩高大的身材,多年讀書騎射更是讓他擁有了非同一般世家子弟的沉穩俊雅,溫和清新有如春日拂過柳梢和湖麵的清風。兩人都是一樣富有學識,一個玉樹臨風,一個閉月羞花,十幾歲的年紀,很快就互生好感,逐漸地關係就近了起來。
也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林如海再也不去姨娘院裏了,連自小的玩伴找他去吃花酒權當玩樂,他也不去了。反而像極了自己的父親,每日辦完公差,就迴府。夜間,或者與妻子賈敏琴簫合奏,共賞如水的美好月色,或者去後園子散步,說一說工作上的煩心事,讓妻子給自己出出主意。林如海時常說,自己的妻子就是自己的張良。
時間慢慢流逝,不知不覺,兩人都已經有了大女兒……
……
“三小姐,嚐一嚐吧。
老太太都喜歡的,味道肯定錯不了。”待鴛鴦給賈母又盛了一碗魚丸湯之後,侍書拿起自己小姐的啞光釉白玉色的湯碗走到湯盆邊,盛了一碗湯放在她的手邊,說道。
“那是自然。
祖母自小在金陵長大,遍嚐河鮮、湖鮮和東海的海鮮,見過的烹得一手好海鮮的廚師、吃過的好菜自然是極多的。
祖母說好吃,我必定是要嚐嚐的。”探春笑著說道。
祖母在京中很少會誇哪道河海鮮做的好,不知是河海鮮離開江河湖海太久有些變了味道,或者是以北方廚子為主要班底的廚房鮮少有人能烹製好河海鮮,總之在京中家裏時,自己最多也就聽到過祖母讚揚過廚房裏白案上做的麵點或者糕點好吃,再就是京中家裏有一個師傅做雞鴨豚牛等葷菜是一絕,祖母很喜歡吃他做的菜,每餐的飯必定有他做的一道菜。
除了白切雞、椒麻紅油棒棒雞、豆腐燉嫩雞肉、果木炭烤鴨、樟茶鴨、冒烤鴨、鹽水鴨、老鴨湯、迴鍋肉、荔枝肉、東坡肉、櫻桃肉、蟹粉獅子頭、粉蒸肉、梅菜扣肉、糖醋排骨、玉米排骨湯、竹筍燒牛肉、水煮牛肉、五香醬牛肉、燈影牛肉絲、蔥爆牛肉等等,他做的烤乳豬更是一絕,每次家中年節祭祀的時候都少不了他做的這道菜。通常,他一個人要徒手烤製幾乎一整天,才能烤得一頭色澤金黃油亮、香氣噴香誘人、口感外脆內軟絲絲入味,每次這道菜上桌的時候都是家宴的高潮。
她一邊任由思緒輕微飄離,一邊拿起湯碗裏的調羹,輕輕攪動了幾下,然後舀起一勺乳白色的魚湯,放在嘴邊又微微吹了吹,接著才放入口中。
初時鮮香的氣息進入口中,微辣鹹鮮,滋味醇和又輕薄,沒有尋常海鮮湯羹那抹縈繞在鼻間舌尖的令人不快的腥氣。或許是湯盆放在架子上,下麵有幾塊淺淺的青玉色的蠟燭在加熱,入口時湯還是微燙的。魚丸湯劃過的時候,從口腔到喉嚨都有一種被暖陽照耀了似的溫暖感覺。
看著平素也不怎麽喜吃海鮮的孫女吃得閉上了眼睛,嘴角不自覺地彎了起來,賈母的麵龐上也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眼角的皺紋也好看地皺了起來。
接著又想道,不知道黛玉和寶玉今天中午吃了什麽。黛玉去了酒樓吃飯,必定吃得不差,看著陸家那公子很是在意自己外孫女的樣子,想必不會讓她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