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當局者迷
可是江濤愛曉樂,比曉樂以為的更愛他,隻是曉樂並不知道。
江濤也愛太太,比太太以為的更愛她,隻是太太也不知道。
曉樂和太太都不知道,他們都不知道他們對江濤到底有多麽的重要。
他們怨江濤,他們恨江濤,他們不理解江濤,可江濤也有他自己的委屈與無奈呀。又有誰真正的了解過他,又有誰真正的心疼他呢?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話一點都沒有說錯。
江濤,蔣欣和江曉樂都是那局中人,即使他們都聰明絕頂,但他們都看不透自己這局棋,反而是作為看客的周姨才看得更明白。
而江濤從不替自己辯解,硬生生的承受著他們的埋怨。
他總說,身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胸襟和氣度;
身為老板,就應該有老板的魄力和使命;
身為兒子,就應該有兒子的孝順和道義;
身為丈夫,就應該有丈夫的擔當和愛護;
身為父親,就應該有父親的寬厚和責任。
可是他忘了,他不僅是男人,是老板,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他首先也是個人呀。
是個人就會有他的迷茫和低穀,是個人就會有他的脾氣和倔強,是個人就會有他的失誤和脆弱。
老夫人走了,太太和江濤也離婚了,而曉樂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了。
這個家裏,現在就隻剩下江濤他自己一個人了,他是多麽的可憐呀。周姨是真真的替他委屈,替他心疼呀。
這麽多年來,江濤對自己寬厚大方,對自己的孩子也是照顧有加。所以,自己也早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了。
看著他披星戴月的忙於工作,看著他推杯換盞的忙於應酬,也由衷的心疼他的身體,擔心他的健康。
此刻看到方淇和這個男人在這情意綿綿,你儂我儂的樣子,更是替江濤感到悲哀。
其實周姨從來不是那多嘴多舌之人,來江家那麽多年,也一直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當年丈夫剛死,婆婆重病,孩子年幼,家裏還欠了一屁股債。因著自己家和江家沾了那麽一點的親戚關係,周姨走投無路,隻得求助到江家。
江濤仗義,不僅收留了自己,給了自己一個住的地方,給了自己一份主要負責照顧老夫人的工作。還借給了自己一筆錢,用於給婆婆看病。也因此,才得以讓婆婆轉危為安。
上天可憐,讓自己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但兒子懂事,長進,會讀書。
自己原本想著鄉下人有個養活自己的活計就好了,讀那麽多書也是浪費時間,更是浪費錢。
是江濤堅持讓孩子學習,不管什麽原因都不能荒廢了學業。他說隻要孩子讀的下去,並且願意讀,他就會負擔到底,讓他一直讀下去。
好在兒子最終也沒有辜負江濤的付出和善意,讀書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也因為優異的學習成績,年年都能拿到不菲的獎學金。
後來兒子大學畢業,江濤又把他招進了自己的公司,讓兒子有了一份體麵又穩定的工作。
周姨想,其實自己有什麽能耐呀,也就隻是會做些洗洗刷刷的事。不過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算不得是什麽本事。這事,是個人都會,也有大把人做得比自己好。
可是江濤願意給自己這個機會呀。其實他哪裏是給自己一個工作呀,他隻是借由這樣一個工作的名頭,來接濟自己這個上不得台麵的窮親戚罷了。
都說皇帝尚有幾房窮親戚呢,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不忘本,人人都能善良大度,願意給別人一個活路的。
老夫人也是良善的人,從不嫌棄自己家貧,厚著臉皮求上門,對自己百般照拂,對自己兒子也是和藹可親。
太太薛欣也是個難得的好人,她從來也不嫌棄自己隻是個窮親戚,隻是個幫傭。她對待自己一直是禮遇有加,客氣寬厚。
她還好心的給兒子介紹了對象,一個溫柔又善良的姑娘。那姑娘不僅自己人品好,她娘家也是隨和講理的人家。
後來兒子和那姑娘成了家,那姑娘便成了自己乖巧孝順的兒媳。
婚後,他們夫妻倆有商有量,把自己的小日子經營得有聲有色,和和美美的。
無論是老家那些親戚朋友,還是左鄰右舍的,誰見了不誇上一句,說今後自己可等著享清福呢。
是呀,無病無災,兒子孝順,兒媳賢惠,親家明理,是多少人羨慕的生活呀。
可是周姨懂得感恩,知道今天自己所擁有的這一切,都是拜江家所賜。
江家在自己窮困潦倒,求助無門,眼看著就要活不下去的時候,給了自己一個生的機會,後來又給了自己家這麽安穩又平靜的生活。
江家的恩情,江家的善良,自己一輩子都忘不了。
不僅自己記得,自己也從小教導兒子,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不管以後發達與否,還是富貴昌順,都不能做那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小人。
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因為不管什麽時候,做人都不能忘了根本,不能丟了良心。
現在兒子兒媳這小兩口又給自己添了一個小金孫,自己是稀罕得不得了,寶貝得不得了,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給這個孩子。
可是自己現在還不老,還能幹,自己還想著攢些錢,留給兒子和兒媳。
他們現在有自己的孩子了,壓力自然比以前大得多了。
不管他們有多能幹,但是自己能給他們一點也是一點,都是自己的心意,都是作為長輩應該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江家雖然財富依舊,但卻已經是物是人非了。
老夫人死了,蔣欣也離開了,自己得幫江濤守好他們這個家,自己得照顧好江濤。
別看江濤在外麵是個風光無限,人人巴結的大老板,大領導。
很多時候呀,他比自己那個兒子還不如呢。
他呀,總是一忙起來就顧及不到自己的身體狀況。
可是江濤愛曉樂,比曉樂以為的更愛他,隻是曉樂並不知道。
江濤也愛太太,比太太以為的更愛她,隻是太太也不知道。
曉樂和太太都不知道,他們都不知道他們對江濤到底有多麽的重要。
他們怨江濤,他們恨江濤,他們不理解江濤,可江濤也有他自己的委屈與無奈呀。又有誰真正的了解過他,又有誰真正的心疼他呢?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話一點都沒有說錯。
江濤,蔣欣和江曉樂都是那局中人,即使他們都聰明絕頂,但他們都看不透自己這局棋,反而是作為看客的周姨才看得更明白。
而江濤從不替自己辯解,硬生生的承受著他們的埋怨。
他總說,身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胸襟和氣度;
身為老板,就應該有老板的魄力和使命;
身為兒子,就應該有兒子的孝順和道義;
身為丈夫,就應該有丈夫的擔當和愛護;
身為父親,就應該有父親的寬厚和責任。
可是他忘了,他不僅是男人,是老板,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他首先也是個人呀。
是個人就會有他的迷茫和低穀,是個人就會有他的脾氣和倔強,是個人就會有他的失誤和脆弱。
老夫人走了,太太和江濤也離婚了,而曉樂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了。
這個家裏,現在就隻剩下江濤他自己一個人了,他是多麽的可憐呀。周姨是真真的替他委屈,替他心疼呀。
這麽多年來,江濤對自己寬厚大方,對自己的孩子也是照顧有加。所以,自己也早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了。
看著他披星戴月的忙於工作,看著他推杯換盞的忙於應酬,也由衷的心疼他的身體,擔心他的健康。
此刻看到方淇和這個男人在這情意綿綿,你儂我儂的樣子,更是替江濤感到悲哀。
其實周姨從來不是那多嘴多舌之人,來江家那麽多年,也一直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當年丈夫剛死,婆婆重病,孩子年幼,家裏還欠了一屁股債。因著自己家和江家沾了那麽一點的親戚關係,周姨走投無路,隻得求助到江家。
江濤仗義,不僅收留了自己,給了自己一個住的地方,給了自己一份主要負責照顧老夫人的工作。還借給了自己一筆錢,用於給婆婆看病。也因此,才得以讓婆婆轉危為安。
上天可憐,讓自己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但兒子懂事,長進,會讀書。
自己原本想著鄉下人有個養活自己的活計就好了,讀那麽多書也是浪費時間,更是浪費錢。
是江濤堅持讓孩子學習,不管什麽原因都不能荒廢了學業。他說隻要孩子讀的下去,並且願意讀,他就會負擔到底,讓他一直讀下去。
好在兒子最終也沒有辜負江濤的付出和善意,讀書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也因為優異的學習成績,年年都能拿到不菲的獎學金。
後來兒子大學畢業,江濤又把他招進了自己的公司,讓兒子有了一份體麵又穩定的工作。
周姨想,其實自己有什麽能耐呀,也就隻是會做些洗洗刷刷的事。不過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算不得是什麽本事。這事,是個人都會,也有大把人做得比自己好。
可是江濤願意給自己這個機會呀。其實他哪裏是給自己一個工作呀,他隻是借由這樣一個工作的名頭,來接濟自己這個上不得台麵的窮親戚罷了。
都說皇帝尚有幾房窮親戚呢,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不忘本,人人都能善良大度,願意給別人一個活路的。
老夫人也是良善的人,從不嫌棄自己家貧,厚著臉皮求上門,對自己百般照拂,對自己兒子也是和藹可親。
太太薛欣也是個難得的好人,她從來也不嫌棄自己隻是個窮親戚,隻是個幫傭。她對待自己一直是禮遇有加,客氣寬厚。
她還好心的給兒子介紹了對象,一個溫柔又善良的姑娘。那姑娘不僅自己人品好,她娘家也是隨和講理的人家。
後來兒子和那姑娘成了家,那姑娘便成了自己乖巧孝順的兒媳。
婚後,他們夫妻倆有商有量,把自己的小日子經營得有聲有色,和和美美的。
無論是老家那些親戚朋友,還是左鄰右舍的,誰見了不誇上一句,說今後自己可等著享清福呢。
是呀,無病無災,兒子孝順,兒媳賢惠,親家明理,是多少人羨慕的生活呀。
可是周姨懂得感恩,知道今天自己所擁有的這一切,都是拜江家所賜。
江家在自己窮困潦倒,求助無門,眼看著就要活不下去的時候,給了自己一個生的機會,後來又給了自己家這麽安穩又平靜的生活。
江家的恩情,江家的善良,自己一輩子都忘不了。
不僅自己記得,自己也從小教導兒子,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不管以後發達與否,還是富貴昌順,都不能做那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小人。
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因為不管什麽時候,做人都不能忘了根本,不能丟了良心。
現在兒子兒媳這小兩口又給自己添了一個小金孫,自己是稀罕得不得了,寶貝得不得了,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給這個孩子。
可是自己現在還不老,還能幹,自己還想著攢些錢,留給兒子和兒媳。
他們現在有自己的孩子了,壓力自然比以前大得多了。
不管他們有多能幹,但是自己能給他們一點也是一點,都是自己的心意,都是作為長輩應該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江家雖然財富依舊,但卻已經是物是人非了。
老夫人死了,蔣欣也離開了,自己得幫江濤守好他們這個家,自己得照顧好江濤。
別看江濤在外麵是個風光無限,人人巴結的大老板,大領導。
很多時候呀,他比自己那個兒子還不如呢。
他呀,總是一忙起來就顧及不到自己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