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心中有再多怨,再多恨。
周穎還是堅持要留下這個孩子,留下這個累贅。
父母拗不過她,也隻得從了她。
周家父母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從小乖巧柔順的女兒如今竟變得這麽頑固偏執了。
或許是因為從小對她過於溺愛,過於保護。
她從未吃過苦,也從未見過惡。
所以在周穎的心裏,始終願意相信人性的真誠和善良,始終不願意相信丈夫徹底的背叛。
她覺得丈夫做這一切,一定都是有著他不為人知的苦衷。
隻是後來在冗長昏暗的等待中,在左鄰右舍的閑話中,在鐵證如山的事實裏,
她的盼望一次次落空,她的信念一次次崩塌,
她開始變得魔怔,變得迷失,變得瘋狂。
兒子出生時,因為她孕期長期心情低落,情緒失控,以至於生產時大出血。
她九死一生地生下了這個孩子。
這個孩子繼承了她和王邕所有的優秀基因,實在漂亮的不行。
她躺在病床上,看著這個小家夥,心裏也是愛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血。
可慢慢的,這個孩子和王邕越長越像,活脫脫一個縮小版的王邕。
看著他,就像看到了王邕。
她心裏積蓄的所有負麵情緒,也在那一瞬間徹底爆發。
她失去了理智,用長長的鞭子一下下地抽打著兒子的身體。
仿佛這樣王邕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仿佛她心裏的疼就會減少一些。
王冰那稚嫩的身體在鞭子底下一陣陣顫抖,發出一聲聲刺耳的慘叫。
他睜著無辜而又懵懂的眼睛,看著母親,看著母親眼裏的狠厲,看著母親周身的冰冷。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惹得母親這麽的憤怒。
他哭喊著,乞求母親的憐憫,乞求母親放過自己。
他大聲地求饒,他和母親說他錯了,說他再也不敢了。
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裏錯了。
他甚至連話都還說不太全,站都站不穩,畢竟他還那麽小。
終於,母親打累了,她放下了鞭子。
看著眼前血跡斑斑的兒子,她有過後悔,也有過心疼。
她輕輕的抱起兒子,給他擦拭傷口。
這一刻,她好像又做迴了一個正常的母親。
而兒子看著她,眼裏隻剩下驚恐與抗拒,再也沒有了親近。
後來,日子就這樣,周而複始的繼續著。
王邕偶爾會聯係家裏寄錢,可他自己從來沒有迴來過。
周穎每次想去找他,但都被他拒絕了。
他威脅周穎,如果擅自去找他,他會讓周穎再也找不到自己。
但他也哄著周穎,說自己很快就會迴來,迴來一家團聚。
在等待和失望中,周穎的精神也變得越來越不正常,時好時壞。
她發瘋時,就會打兒子;
清醒過來,又會悔恨,然後抽打自己。
鄰居都說她瘋了,對她避而遠之。
而兒子也從一開始的求饒,到最後的默默忍受。
因為他知道,求饒並不會讓他被少挨一鞭子,讓他被少打一下。
因為他知道,母親打累了,自然會停下來。
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鞭打,習慣了母親的反複無常,習慣了這樣的疼。
疼著疼著,他好像也已經感覺不到疼了。
後來,父親終於迴來了。
這是母親的心心念念,也是他的始料未及。
隨著父親這個陌生角色的迴歸,母親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的溫柔和賢惠。
可這些卻是那麽的短暫,然後就是更深的傷害,更狠的拋棄和更大的絕望。
再見麵的周穎和兒子都陷入了迴憶裏,想起了那些被刻意遺忘的過往。
現在的周穎和王邕都已經不再年輕,可王邕的無賴和貪婪卻還是一如既往,甚至更甚從前。
而周穎對王邕的順從和卑微也還是一如從前,或許這已經是融入骨子裏的了。
她有些不敢與兒子對視,她刻意迴避著兒子的眼神,好在兒子對她也沒有什麽想說的。
周穎和王邕就這樣被悄悄安頓了下來。
起初,王邕對兒子也是不相信的。
兒子送來的吃食,他會讓兒子先吃,生怕兒子毒害他。
兒子每次來或者離開,他都會小心觀察周圍有沒有什麽異樣,他袖子裏的刀也從來沒有放下來過。
他時刻準備著,如果兒子敢出賣他,他就用這把刀,挾持兒子,然後逃生。
他不相信任何人,這麽多年的逃亡生涯,也讓他時刻保持著警惕和清醒。
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一個月,他終於放鬆了些警惕。
果然骨肉還是要親生的,親生的才不會背叛他。
即使自己對兒子不好,但他們始終是最親的親人。
他甚至慶幸,自己一輩子雖然沒有什麽大作為,但至少生了個好兒子。
他後半輩子,有這麽個兒子可以依靠,也算是老有所依。
他覺得自己這一生,除了東躲西藏這麽些年,把自己弄得這麽狼狽,不太如意,其餘還是很不錯的。
小時候,父母寵著護著;後來,老婆愛著捧著;現在,兒子聽話孝順。
他這一生,不用辛苦,不用努力,過得比很多人都要瀟灑。
他賭博,他喝酒,他玩女人,他過得有滋有味。
他詐騙,他逃竄,他殺人,他沒有什麽害怕的。
就在他以為生活就會這樣繼續下去時,他甚至開始計劃,讓兒子想辦法把他們偷渡出國。
兒子也已經答應了他,並且開始著手做準備工作了。
兒子說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錢財,也辦好了偷渡手續。
很快,自己和周穎就會在無人認識的異國他鄉,開始他們幸福的晚年生活。
可那天,兒子帶著一群警察,突然衝了進來,打得他一個措手不及。
他狠狠的瞪著兒子,一臉的不可置信。
他不相信,他的親生兒子,居然會舉報他,把他親手送進監獄。
也是第一次,他在兒子的眼裏,看到了不加掩飾的恨。
兒子終於不再偽裝,展示出了他對自己最真實的恨意。
都怪他,以為這段時間兒子的順從是妥協,是顧念親情。
周穎還是堅持要留下這個孩子,留下這個累贅。
父母拗不過她,也隻得從了她。
周家父母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從小乖巧柔順的女兒如今竟變得這麽頑固偏執了。
或許是因為從小對她過於溺愛,過於保護。
她從未吃過苦,也從未見過惡。
所以在周穎的心裏,始終願意相信人性的真誠和善良,始終不願意相信丈夫徹底的背叛。
她覺得丈夫做這一切,一定都是有著他不為人知的苦衷。
隻是後來在冗長昏暗的等待中,在左鄰右舍的閑話中,在鐵證如山的事實裏,
她的盼望一次次落空,她的信念一次次崩塌,
她開始變得魔怔,變得迷失,變得瘋狂。
兒子出生時,因為她孕期長期心情低落,情緒失控,以至於生產時大出血。
她九死一生地生下了這個孩子。
這個孩子繼承了她和王邕所有的優秀基因,實在漂亮的不行。
她躺在病床上,看著這個小家夥,心裏也是愛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血。
可慢慢的,這個孩子和王邕越長越像,活脫脫一個縮小版的王邕。
看著他,就像看到了王邕。
她心裏積蓄的所有負麵情緒,也在那一瞬間徹底爆發。
她失去了理智,用長長的鞭子一下下地抽打著兒子的身體。
仿佛這樣王邕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仿佛她心裏的疼就會減少一些。
王冰那稚嫩的身體在鞭子底下一陣陣顫抖,發出一聲聲刺耳的慘叫。
他睜著無辜而又懵懂的眼睛,看著母親,看著母親眼裏的狠厲,看著母親周身的冰冷。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惹得母親這麽的憤怒。
他哭喊著,乞求母親的憐憫,乞求母親放過自己。
他大聲地求饒,他和母親說他錯了,說他再也不敢了。
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裏錯了。
他甚至連話都還說不太全,站都站不穩,畢竟他還那麽小。
終於,母親打累了,她放下了鞭子。
看著眼前血跡斑斑的兒子,她有過後悔,也有過心疼。
她輕輕的抱起兒子,給他擦拭傷口。
這一刻,她好像又做迴了一個正常的母親。
而兒子看著她,眼裏隻剩下驚恐與抗拒,再也沒有了親近。
後來,日子就這樣,周而複始的繼續著。
王邕偶爾會聯係家裏寄錢,可他自己從來沒有迴來過。
周穎每次想去找他,但都被他拒絕了。
他威脅周穎,如果擅自去找他,他會讓周穎再也找不到自己。
但他也哄著周穎,說自己很快就會迴來,迴來一家團聚。
在等待和失望中,周穎的精神也變得越來越不正常,時好時壞。
她發瘋時,就會打兒子;
清醒過來,又會悔恨,然後抽打自己。
鄰居都說她瘋了,對她避而遠之。
而兒子也從一開始的求饒,到最後的默默忍受。
因為他知道,求饒並不會讓他被少挨一鞭子,讓他被少打一下。
因為他知道,母親打累了,自然會停下來。
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鞭打,習慣了母親的反複無常,習慣了這樣的疼。
疼著疼著,他好像也已經感覺不到疼了。
後來,父親終於迴來了。
這是母親的心心念念,也是他的始料未及。
隨著父親這個陌生角色的迴歸,母親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的溫柔和賢惠。
可這些卻是那麽的短暫,然後就是更深的傷害,更狠的拋棄和更大的絕望。
再見麵的周穎和兒子都陷入了迴憶裏,想起了那些被刻意遺忘的過往。
現在的周穎和王邕都已經不再年輕,可王邕的無賴和貪婪卻還是一如既往,甚至更甚從前。
而周穎對王邕的順從和卑微也還是一如從前,或許這已經是融入骨子裏的了。
她有些不敢與兒子對視,她刻意迴避著兒子的眼神,好在兒子對她也沒有什麽想說的。
周穎和王邕就這樣被悄悄安頓了下來。
起初,王邕對兒子也是不相信的。
兒子送來的吃食,他會讓兒子先吃,生怕兒子毒害他。
兒子每次來或者離開,他都會小心觀察周圍有沒有什麽異樣,他袖子裏的刀也從來沒有放下來過。
他時刻準備著,如果兒子敢出賣他,他就用這把刀,挾持兒子,然後逃生。
他不相信任何人,這麽多年的逃亡生涯,也讓他時刻保持著警惕和清醒。
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一個月,他終於放鬆了些警惕。
果然骨肉還是要親生的,親生的才不會背叛他。
即使自己對兒子不好,但他們始終是最親的親人。
他甚至慶幸,自己一輩子雖然沒有什麽大作為,但至少生了個好兒子。
他後半輩子,有這麽個兒子可以依靠,也算是老有所依。
他覺得自己這一生,除了東躲西藏這麽些年,把自己弄得這麽狼狽,不太如意,其餘還是很不錯的。
小時候,父母寵著護著;後來,老婆愛著捧著;現在,兒子聽話孝順。
他這一生,不用辛苦,不用努力,過得比很多人都要瀟灑。
他賭博,他喝酒,他玩女人,他過得有滋有味。
他詐騙,他逃竄,他殺人,他沒有什麽害怕的。
就在他以為生活就會這樣繼續下去時,他甚至開始計劃,讓兒子想辦法把他們偷渡出國。
兒子也已經答應了他,並且開始著手做準備工作了。
兒子說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錢財,也辦好了偷渡手續。
很快,自己和周穎就會在無人認識的異國他鄉,開始他們幸福的晚年生活。
可那天,兒子帶著一群警察,突然衝了進來,打得他一個措手不及。
他狠狠的瞪著兒子,一臉的不可置信。
他不相信,他的親生兒子,居然會舉報他,把他親手送進監獄。
也是第一次,他在兒子的眼裏,看到了不加掩飾的恨。
兒子終於不再偽裝,展示出了他對自己最真實的恨意。
都怪他,以為這段時間兒子的順從是妥協,是顧念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