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念慈安
妖邪請自重!本官隻想摸魚 作者:君尚與玉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長安醒得自然,伸了個長長的懶腰,骨節響得清脆,像昨夜一夢把積攢的疲倦都揉鬆了。
他坐起身,先是眯著眼摸了摸額角,確認自己還活著,然後才從床鋪翻下。
門外腳步聲輕輕響著。他剛一動,門就被人從外麵輕推了一指縫。
念良小聲地咳了一聲,念新則壓低聲音喊:“蘇先生,洗臉水來了……今天是溫熱的。”
蘇長安咳了一聲算作迴應,披上外袍,出門一看,果然是一群孩子站在門外,臉洗得發亮,手裏端著木盆,個個神情認真得像迎接早朝。
他瞟了一眼排得整整齊齊的毛巾和漱口碗,懶洋洋道:“這陣仗——是不是該奏樂了?”
念良耳根一紅:“……我們想請先生吃早飯。”
蘇長安挑眉接了盆水:“成,迴頭我請你們吃頓大的。等我洗完,你們先去吃。”
他洗漱完,一抬頭,看到院子那頭,灶前已騰起熱氣。寧慈披著件舊衣,戴著薄薄的布口罩,正一點點地翻炒鍋中香粥。
他走過去,語氣不帶火氣,卻攔住她下菜的手。
“你咳血剛壓住,還敢聞這鍋煙?”
寧慈眼神柔靜,低聲答:“已聽您吩咐帶了口罩,隻是這頓飯……若不親手做給您,總覺心裏不踏實。”
蘇長安皺眉,卻沒再攔,隻道:“等我真不在了,你再煮也不遲。”
她輕輕一怔,隨後低頭淺笑。
飯菜香得實在,小米熬得酥軟,鍋貼焦黃酥脆,一筷子下去,油花撲濺。小孩們一邊吃一邊搶,嘴裏喊著“我吃四個”“你吃太多了”之類的天真語氣,把整個院子吵得熱熱鬧鬧。
蘇長安坐在最外側,不插話,隻看著熱氣打濕了鍋台上下吊著的葫蘆瓶,再望向那些笑得滿臉油的孩子,眼神裏多了一分說不上來的暖意。
吃完飯,念新和念良領著孩子們往外走,去私塾旁聽。這些孩子雖然無學籍,但因舊賬未清,先生也不趕他們走,便在門外搭了個小棚。
他將幾顆碎銀塞進念良袖口,道:“中午別讓大家餓著。”
孩子走遠了,他迴頭看見院角多了幾排罐壇,蓋布上還壓了石子。
寧慈收拾著廚房,抬頭朝他解釋:“昨夜藥熬多了些,丟了浪費,孩子們怕浪費,都裝起來了。”
蘇長安走近,揭開一蓋,一股淡淡的苦香撲鼻而來。他點頭稱讚:“色味倒是穩得住。”
寧慈神情安然:“昨日您教他們,他們便反複學著熬,整整熬了一夜。”
蘇長安站在院中,看著那一壇壇止咳藥水,眉角抽了抽。
“……我靠,那些藥材不會全給熬完了吧?”
他快步走過去,揭開壇蓋,一股熟悉的藥香撲鼻而來,略苦,有些微酸,氣味還算溫和,但藥性卻已開始散逸。他輕輕搖了搖壇子,湯色偏淡,藥效正在消失。
“這藥一旦熬出不立刻服用,很快就隻剩個味了。”蘇長安心裏犯著急。
他蹲下身子,又試著聞了聞,想了個辦法:“加點蜂蜜能緩衝藥性流失,也能延長保存時間,順帶還好喝些……可就算加了,她一個人也喝不完啊。”
蘇長安轉頭看向角落,眼前一亮。
院角那輛蒙塵多時的四輪小廂車正靜靜地躺在那裏,輪軸有點歪,車身被孩童塗得七彩斑斕,卻勾起了蘇長安一段想法。
在這個時代,咳血幾乎等於宣判死刑。不是藥不夠,是根本不懂病。古人靠診脈揣測五髒,憑的是經驗而非解剖,誰能看清一片肺葉的破損?大多時候,隻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病好了幾天又犯,反反複複,拖著把命熬沒了。
但蘇長安不一樣。他明白肺損是怎麽迴事——真明白,不是靠猜。他製的咳藥不是神仙水,卻對得上症。治不了絕症,但隻要肺葉還在、氣沒斷,這一方藥,就能鎮得住病根。
他不敢說能起死迴生,卻有底氣讓絕大多數母親從此不再夜裏咳到心顫。
“嗯……”他靈光乍現打了個響指,笑出了聲,“以後孩子們的生活有著落了。”
他當即把以前在京城摸魚期間,搗鼓現代生活設施準備的手工道具、木釘、漆料和小工具一股腦取出來,鋪滿了院中炭灰地磚。
不一會院中就叮叮當當熱鬧起來。
幾個個時辰後,那輛小車就煥然一新,輪子校正,外殼擦淨,車身塗上了新的油漆,木質刻痕細致光滑,竟然隱隱有了點“商販巡街”那味兒。
孩子們迴到家時,看到門口那輛閃亮亮的小車,全都眼睛發直,差點以為隔壁酒坊送來新車。
蘇長安叉著腰,一身銀袍在陽光下映著亮光,笑著拍拍車板:
“怎麽樣?以後你們賣藥就靠它了。”
“我們,賣藥?”念良一頭霧水。
“對啊。”蘇長安抬手在他們腦門上一敲,“一邊學習一邊養家,你們是這個家最小的掌櫃,懂?”
孩子們眼裏閃著光。
“不過得配上點合適的瓶子。”他指了指那一壇壇藥湯。
“幫我跑一趟,去街南的玻璃鋪,買一百隻小瓶子迴來——那種最結實的,最好有點花紋,漂亮點的。”
“先生,要用玻璃瓶嗎?”有孩子問。
“你見過哪家正經藥堂給人用木瓢灌藥的?”蘇長安語氣一正,又一轉,“況且——古人雲,藥要入口先悅心,瓶子漂亮一點,病也就好得快點。”
孩子們一聽要買瓶子,頓時雀躍不已,笑著衝出門去,腳步快得像打仗搶糧。
院中安靜下來,蘇長安掀開藥壇蓋子,取出一罐上好的蜂蜜,細細倒入藥液中。香氣混著藥味逸散開來,味道甜中帶涼,撲鼻而溫潤。
接著他伸出右手中指——那枚破界之指。真力灌注下,中指暴漲1寸,指腹上的皮膚幽紅如血,略帶微光。
接著靈焰隨即躍起,一寸火絲沿指而升,靜默而盛。那一瞬間,皮膚上的塵垢自動剝落,連指甲縫都如新打磨過。。
他緩緩將中指沒入藥壇。
“滋——”
細聲炸開
藥液開始輕顫,一縷縷黑紅色的濁氣自表層浮起,如夜潮般悄然翻湧,藥湯由原先的淺黃逐步轉深,凝成一鍋幽紅泛光的沉色藥液,如熟透的桑果汁。
蘇長安低聲:“好了。藥性已穩,火毒被清,剩下的,就是裝瓶。”
等孩子們氣喘籲籲地提著瓶子迴來時,蘇長安已經將幾壇藥液都調和完畢,每壇都封得妥妥當當。
他一邊指導,一邊讓孩子們分工配合,將藥液一瓶瓶舀入細頸玻璃瓶中,封蠟、擦瓶、裝箱,每個動作都幹淨利落。
瓶身晶瑩,藥液沉穩,一格格碼在木箱中。
最後,他在每一隻瓶身上,親自以中指刻字:
“念。”
“慈。”
“安。”
三字落下,他輕輕一吹瓶口,落下的粉屑被風帶走,像從他掌心裏,飛出了一個願。
念良湊上前,壓著聲音問:“這是藥名?”
“嗯。”蘇長安點頭,卻沒馬上說話。他指尖繞著那最後一個字,久久不動。
“‘念’,是你們的姓,也是兒女們的心。”
“‘慈’,是她的名字,但更是這世上所有母親的模樣——溫柔、勞苦、從不為自己求過安穩。”
“‘安’,是我為她們求的結局。”
他說到這裏,語氣一收,指尖輕敲了一下瓶口,將那隻剛刻好“念慈安”三個字的藥瓶遞到念新手裏。
“這藥能不能見效,喝的方式比藥本身還要緊。”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她掌心那瓶藥上:“每瓶,都要貼上一張紙,寫清楚禁忌。什麽時間喝,什麽不能吃,油膩煙火要遠著,飯後一盞茶時間服藥最好。喝完不能著涼,不能大聲說話,也不能跑跳出汗。”
“這些,你和弟弟妹妹們自己寫,認認真真寫。”
他語調低沉下來,帶著不容忽視的嚴肅:
“藥是給你們娘親喝的。但我不隻想治好她。”
“我想讓這瓶藥,從你們這屋子開始,傳到城邊,傳到山裏、傳到那些咳了三年都沒錢買一服藥的母親手上。”
“我不信什麽大道理,也不會什麽救世之法。但我知道——一個孩子的命,全係在他喊出‘娘’的那一聲上。”
念新抱著藥瓶,指尖微抖,聲音發緊:“……真能傳這麽遠嗎?”
蘇長安看著她,沉默了一瞬,語調輕得像說閑話,句句卻落得沉實:
“我管不了它能傳多遠。”
“但從今天起,它得從你家開始。”
“從‘念慈安’這三個字開始,從你娘的咳嗽不再、能吃一口熱飯開始。”
“隻要世上少一個在病榻上苦熬的娘;隻要你們記得,她的命值,值得你們所有的努力去換平安,那這個名字,值。”
蘇長安低頭,繼續在一個新瓶指尖刻下三個字:
“念慈安。”
“母親這兩個字,寫起來容易,疼起來,是一輩子都止不了的痛。”
他抬起頭,眼神淡淡掃過那些孩子:
“這一瓶藥,不止止咳——它該護得住天下的母親,不咳,不苦,不早走。”
--------------------------------
ps小可愛們,幫忙 推薦和點讚,可愛幽默的蘇長安迴來了!
他坐起身,先是眯著眼摸了摸額角,確認自己還活著,然後才從床鋪翻下。
門外腳步聲輕輕響著。他剛一動,門就被人從外麵輕推了一指縫。
念良小聲地咳了一聲,念新則壓低聲音喊:“蘇先生,洗臉水來了……今天是溫熱的。”
蘇長安咳了一聲算作迴應,披上外袍,出門一看,果然是一群孩子站在門外,臉洗得發亮,手裏端著木盆,個個神情認真得像迎接早朝。
他瞟了一眼排得整整齊齊的毛巾和漱口碗,懶洋洋道:“這陣仗——是不是該奏樂了?”
念良耳根一紅:“……我們想請先生吃早飯。”
蘇長安挑眉接了盆水:“成,迴頭我請你們吃頓大的。等我洗完,你們先去吃。”
他洗漱完,一抬頭,看到院子那頭,灶前已騰起熱氣。寧慈披著件舊衣,戴著薄薄的布口罩,正一點點地翻炒鍋中香粥。
他走過去,語氣不帶火氣,卻攔住她下菜的手。
“你咳血剛壓住,還敢聞這鍋煙?”
寧慈眼神柔靜,低聲答:“已聽您吩咐帶了口罩,隻是這頓飯……若不親手做給您,總覺心裏不踏實。”
蘇長安皺眉,卻沒再攔,隻道:“等我真不在了,你再煮也不遲。”
她輕輕一怔,隨後低頭淺笑。
飯菜香得實在,小米熬得酥軟,鍋貼焦黃酥脆,一筷子下去,油花撲濺。小孩們一邊吃一邊搶,嘴裏喊著“我吃四個”“你吃太多了”之類的天真語氣,把整個院子吵得熱熱鬧鬧。
蘇長安坐在最外側,不插話,隻看著熱氣打濕了鍋台上下吊著的葫蘆瓶,再望向那些笑得滿臉油的孩子,眼神裏多了一分說不上來的暖意。
吃完飯,念新和念良領著孩子們往外走,去私塾旁聽。這些孩子雖然無學籍,但因舊賬未清,先生也不趕他們走,便在門外搭了個小棚。
他將幾顆碎銀塞進念良袖口,道:“中午別讓大家餓著。”
孩子走遠了,他迴頭看見院角多了幾排罐壇,蓋布上還壓了石子。
寧慈收拾著廚房,抬頭朝他解釋:“昨夜藥熬多了些,丟了浪費,孩子們怕浪費,都裝起來了。”
蘇長安走近,揭開一蓋,一股淡淡的苦香撲鼻而來。他點頭稱讚:“色味倒是穩得住。”
寧慈神情安然:“昨日您教他們,他們便反複學著熬,整整熬了一夜。”
蘇長安站在院中,看著那一壇壇止咳藥水,眉角抽了抽。
“……我靠,那些藥材不會全給熬完了吧?”
他快步走過去,揭開壇蓋,一股熟悉的藥香撲鼻而來,略苦,有些微酸,氣味還算溫和,但藥性卻已開始散逸。他輕輕搖了搖壇子,湯色偏淡,藥效正在消失。
“這藥一旦熬出不立刻服用,很快就隻剩個味了。”蘇長安心裏犯著急。
他蹲下身子,又試著聞了聞,想了個辦法:“加點蜂蜜能緩衝藥性流失,也能延長保存時間,順帶還好喝些……可就算加了,她一個人也喝不完啊。”
蘇長安轉頭看向角落,眼前一亮。
院角那輛蒙塵多時的四輪小廂車正靜靜地躺在那裏,輪軸有點歪,車身被孩童塗得七彩斑斕,卻勾起了蘇長安一段想法。
在這個時代,咳血幾乎等於宣判死刑。不是藥不夠,是根本不懂病。古人靠診脈揣測五髒,憑的是經驗而非解剖,誰能看清一片肺葉的破損?大多時候,隻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病好了幾天又犯,反反複複,拖著把命熬沒了。
但蘇長安不一樣。他明白肺損是怎麽迴事——真明白,不是靠猜。他製的咳藥不是神仙水,卻對得上症。治不了絕症,但隻要肺葉還在、氣沒斷,這一方藥,就能鎮得住病根。
他不敢說能起死迴生,卻有底氣讓絕大多數母親從此不再夜裏咳到心顫。
“嗯……”他靈光乍現打了個響指,笑出了聲,“以後孩子們的生活有著落了。”
他當即把以前在京城摸魚期間,搗鼓現代生活設施準備的手工道具、木釘、漆料和小工具一股腦取出來,鋪滿了院中炭灰地磚。
不一會院中就叮叮當當熱鬧起來。
幾個個時辰後,那輛小車就煥然一新,輪子校正,外殼擦淨,車身塗上了新的油漆,木質刻痕細致光滑,竟然隱隱有了點“商販巡街”那味兒。
孩子們迴到家時,看到門口那輛閃亮亮的小車,全都眼睛發直,差點以為隔壁酒坊送來新車。
蘇長安叉著腰,一身銀袍在陽光下映著亮光,笑著拍拍車板:
“怎麽樣?以後你們賣藥就靠它了。”
“我們,賣藥?”念良一頭霧水。
“對啊。”蘇長安抬手在他們腦門上一敲,“一邊學習一邊養家,你們是這個家最小的掌櫃,懂?”
孩子們眼裏閃著光。
“不過得配上點合適的瓶子。”他指了指那一壇壇藥湯。
“幫我跑一趟,去街南的玻璃鋪,買一百隻小瓶子迴來——那種最結實的,最好有點花紋,漂亮點的。”
“先生,要用玻璃瓶嗎?”有孩子問。
“你見過哪家正經藥堂給人用木瓢灌藥的?”蘇長安語氣一正,又一轉,“況且——古人雲,藥要入口先悅心,瓶子漂亮一點,病也就好得快點。”
孩子們一聽要買瓶子,頓時雀躍不已,笑著衝出門去,腳步快得像打仗搶糧。
院中安靜下來,蘇長安掀開藥壇蓋子,取出一罐上好的蜂蜜,細細倒入藥液中。香氣混著藥味逸散開來,味道甜中帶涼,撲鼻而溫潤。
接著他伸出右手中指——那枚破界之指。真力灌注下,中指暴漲1寸,指腹上的皮膚幽紅如血,略帶微光。
接著靈焰隨即躍起,一寸火絲沿指而升,靜默而盛。那一瞬間,皮膚上的塵垢自動剝落,連指甲縫都如新打磨過。。
他緩緩將中指沒入藥壇。
“滋——”
細聲炸開
藥液開始輕顫,一縷縷黑紅色的濁氣自表層浮起,如夜潮般悄然翻湧,藥湯由原先的淺黃逐步轉深,凝成一鍋幽紅泛光的沉色藥液,如熟透的桑果汁。
蘇長安低聲:“好了。藥性已穩,火毒被清,剩下的,就是裝瓶。”
等孩子們氣喘籲籲地提著瓶子迴來時,蘇長安已經將幾壇藥液都調和完畢,每壇都封得妥妥當當。
他一邊指導,一邊讓孩子們分工配合,將藥液一瓶瓶舀入細頸玻璃瓶中,封蠟、擦瓶、裝箱,每個動作都幹淨利落。
瓶身晶瑩,藥液沉穩,一格格碼在木箱中。
最後,他在每一隻瓶身上,親自以中指刻字:
“念。”
“慈。”
“安。”
三字落下,他輕輕一吹瓶口,落下的粉屑被風帶走,像從他掌心裏,飛出了一個願。
念良湊上前,壓著聲音問:“這是藥名?”
“嗯。”蘇長安點頭,卻沒馬上說話。他指尖繞著那最後一個字,久久不動。
“‘念’,是你們的姓,也是兒女們的心。”
“‘慈’,是她的名字,但更是這世上所有母親的模樣——溫柔、勞苦、從不為自己求過安穩。”
“‘安’,是我為她們求的結局。”
他說到這裏,語氣一收,指尖輕敲了一下瓶口,將那隻剛刻好“念慈安”三個字的藥瓶遞到念新手裏。
“這藥能不能見效,喝的方式比藥本身還要緊。”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她掌心那瓶藥上:“每瓶,都要貼上一張紙,寫清楚禁忌。什麽時間喝,什麽不能吃,油膩煙火要遠著,飯後一盞茶時間服藥最好。喝完不能著涼,不能大聲說話,也不能跑跳出汗。”
“這些,你和弟弟妹妹們自己寫,認認真真寫。”
他語調低沉下來,帶著不容忽視的嚴肅:
“藥是給你們娘親喝的。但我不隻想治好她。”
“我想讓這瓶藥,從你們這屋子開始,傳到城邊,傳到山裏、傳到那些咳了三年都沒錢買一服藥的母親手上。”
“我不信什麽大道理,也不會什麽救世之法。但我知道——一個孩子的命,全係在他喊出‘娘’的那一聲上。”
念新抱著藥瓶,指尖微抖,聲音發緊:“……真能傳這麽遠嗎?”
蘇長安看著她,沉默了一瞬,語調輕得像說閑話,句句卻落得沉實:
“我管不了它能傳多遠。”
“但從今天起,它得從你家開始。”
“從‘念慈安’這三個字開始,從你娘的咳嗽不再、能吃一口熱飯開始。”
“隻要世上少一個在病榻上苦熬的娘;隻要你們記得,她的命值,值得你們所有的努力去換平安,那這個名字,值。”
蘇長安低頭,繼續在一個新瓶指尖刻下三個字:
“念慈安。”
“母親這兩個字,寫起來容易,疼起來,是一輩子都止不了的痛。”
他抬起頭,眼神淡淡掃過那些孩子:
“這一瓶藥,不止止咳——它該護得住天下的母親,不咳,不苦,不早走。”
--------------------------------
ps小可愛們,幫忙 推薦和點讚,可愛幽默的蘇長安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