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修橋了,買船去。
穿越古代小村,種田養家成奶爸 作者:潁川太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年和丫頭倆推門進了院子,院子裏收拾得幹幹淨淨,周老四夫婦在院中一角擇著青菜。
“大年來了啊,來,坐。”
周老四穿著灰布衣服,撐著身子從小凳上站起,迴身從屋裏拿出一個小凳,把凳子遞給大年的時候還順手塞給大丫一個白色糖塊。
“謝謝四爺爺!”
“嗬嗬,好!”
大年拿凳坐下,大丫斜坐在他腿上。
“四叔,最近咋沒見你去跑商了?”
周老四聽了大年的話,擺擺手,指著村頭的官道,說是現在道路通暢了,之前經常跑商的村落都有商販常駐。
“生意淡咯,掙的錢勉強夠家裏用。”
一旁的四嬸看著四叔,沒好氣的捏了捏他的腿。
“你這蹄子還能跑幾年?趁著現在不忙,休息一下也不是壞事!”
說完和四叔一起笑了,笑得有點勉強和無奈。
“沒事四叔,我這有個事兒,想請四叔幫幫忙!”
大年讓周老四拿筆墨出來,然後在紙上寫了製作辣醬需要的料子種類和數量。
“咋了,還要買米嘛,你今天不是去集市了嘛?”
周老四捏著手中的訂貨單,看了又看,結了繭的手掌微抖著,臉上既激動又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集市那米行質量不行,我知道叔肯定有地方能買到好米的!”
“那是肯定的!這還用說?”
一說進貨,周老四臉上盡是笑,眼裏閃著光,開始滔滔不絕的跟大年說著哪裏哪裏的米又好又便宜,自己之前如何如何賣了多少貨,遇到什麽趣人趣事兒。
大年饒有興趣的聽著,也不嫌煩。
聽小月娘之前說過,周四叔膝下無兒無女,跟媳婦在村裏度過了幾十年,靠著腳力賣貨為生,日子也算過得去。
眼下官道快要修好了,大年想著多掙點錢,自己掙,也想帶著叔叔嬸嬸們一起。
臨離開周老四家,大年給了一兩銀子,說著多退少補,周老四捏著銀子連連點頭。
“老婆子,快,把後院小灰拉出來,今天給它加點料,明天好拉貨!”
小灰是周老四養的一頭毛驢,周身灰毛,可是老四多年的老夥計了,想著大年要的東西多,就準備把它帶上!
傍晚,大年在自家廚房熬製辣醬。
才做好,剛盛起,院門外就有人過來喊大年,說是村裏有事商議,請大年一起過去。
大年喊來小月,讓她看好灶火,自己收拾收拾就跟著來人走了。
到了村長家,
院子裏已經圍了不少人了,正七嘴八舌的議論著什麽事兒。
“嶂河大橋不修了?”
“為啥不修了?”
“誰知道呢!”
“這可咋辦,剛用全部家當進的貨,能賣掉嗎?”
“就是!”
眾人扭頭看到大年進了門,紛紛閉嘴不語。
其實這會兒有好多人都在責怪大年,村裏做生意就是他先起的頭,現在大橋不修了,想必往來商客也會少很多,生意自然也就沒了……
“好了好了,安靜一點。”
趙村長坐在院中的桌子旁,摸著胡子。
“橋不修,官家自是有他的說法,咱們也不用多埋怨,這不是多了一條官道嗎?”
大年叉著腰,站在後頭,眉頭一皺也在想著什麽。
不修橋,這河對岸定是不通的,不通的話,把它變通就行了!
“村長,要不把渡口利用起來,搞個船,咱們自己渡人不就行了?”
大年上前,朝著村長說著自己的想法。
其他村民一聽,點著頭覺得這個想法或許可行。
隻見趙村長先是一笑,然後站起身,請大年坐下。
如今大年可是巡檢司副使大人,怠慢不得。
“可這船錢誰出呢?你可知道一艘小帆輕舟得二十兩銀子呢!”
院中村民一聽價格,紛紛搖頭……
“那……就我來出錢吧!村長?”
大年點了點桌子,表示這船錢他出,但是渡人掙得錢,他要分一點。
“那這船歸你還是歸村裏?”
人群中有人問了這麽一句……
趙村長頓時無語了,橫著眼睛瞪道:
“你說呢?難道不是誰出錢歸誰嗎?一群莊稼腦袋,一天到晚就想著占便宜!”
趙村長的話讓村民們沉默了一會,而後互相咬耳朵交流了一下,最後都同意了。
“行!大壯二牛三猴子留下,其餘人可以迴家了!”
大年見事已成,便開始著手安排渡口的事兒。
隔天早上,大年到縣衙開會。
嶂河大橋取消修建的事兒引起不小的風波,縣令王大人正召集手下官員商議著。
主因是修橋的成本過高,戶部和工部核算後還是決定放棄修橋,改道。
聽聞李大年準備在嶂河渡口那邊擺船渡人,王大人點頭表示讚同。
“如今官道已經修的差不多了,雖然沒橋,但是嶂河河道發展水運也是不錯的,桃源村位置好,大年你可得好好利用起來!”
王大人吩咐完,從陳主簿手上接過花名冊,撥給大年四個差使,供其調遣。
“這位是李大年,今後就是你們的直屬衙官了。”
“見過李大人!”
大年跟前的四個衙役,個個身穿巡檢司專屬的黑藍色官服官帽,十分氣派!
這讓大年不禁迴憶起當年在部隊帶兵時候的情景了。
出了衙門,大年帶他們迴到了桃源村。
一路上四個人紛紛介紹自己,分別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大年聽後心裏直犯嘀咕:
“有這麽巧嗎?剛好都是包大人的手下?!”
到了嶂河渡口,村裏有幾個人在河邊搭建木台子,好靠船用。
“大年!大年呐,你家那個……”
一位嬸子見到大年,趕忙笑嗬嗬的湊過來問事情。
隻是大年還沒迴答,一旁的趙虎看不過去了,扶著腰大聲喊道:
“大膽!巡檢司堂官在此,豈容你直唿其名!”
那嬸子被趙虎這麽一吼,嚇得臉色一變,捏著手中竹籃連退好幾步。
大年也是一驚,趕忙上前扶著大嬸,迴頭責備道:“趙虎,不帶這麽吼的,都是自家人,沒那麽多規矩!”
其實也不怪趙虎,試想一下如果包大人在街上被人喊包拯包拯,想必身邊的展昭都會上來說兩句不是吧。
“是,大人,卑職記住了!”
趙虎嘴上雖然答應著,但心裏總有那麽一點不舒服。
“大年來了啊,來,坐。”
周老四穿著灰布衣服,撐著身子從小凳上站起,迴身從屋裏拿出一個小凳,把凳子遞給大年的時候還順手塞給大丫一個白色糖塊。
“謝謝四爺爺!”
“嗬嗬,好!”
大年拿凳坐下,大丫斜坐在他腿上。
“四叔,最近咋沒見你去跑商了?”
周老四聽了大年的話,擺擺手,指著村頭的官道,說是現在道路通暢了,之前經常跑商的村落都有商販常駐。
“生意淡咯,掙的錢勉強夠家裏用。”
一旁的四嬸看著四叔,沒好氣的捏了捏他的腿。
“你這蹄子還能跑幾年?趁著現在不忙,休息一下也不是壞事!”
說完和四叔一起笑了,笑得有點勉強和無奈。
“沒事四叔,我這有個事兒,想請四叔幫幫忙!”
大年讓周老四拿筆墨出來,然後在紙上寫了製作辣醬需要的料子種類和數量。
“咋了,還要買米嘛,你今天不是去集市了嘛?”
周老四捏著手中的訂貨單,看了又看,結了繭的手掌微抖著,臉上既激動又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集市那米行質量不行,我知道叔肯定有地方能買到好米的!”
“那是肯定的!這還用說?”
一說進貨,周老四臉上盡是笑,眼裏閃著光,開始滔滔不絕的跟大年說著哪裏哪裏的米又好又便宜,自己之前如何如何賣了多少貨,遇到什麽趣人趣事兒。
大年饒有興趣的聽著,也不嫌煩。
聽小月娘之前說過,周四叔膝下無兒無女,跟媳婦在村裏度過了幾十年,靠著腳力賣貨為生,日子也算過得去。
眼下官道快要修好了,大年想著多掙點錢,自己掙,也想帶著叔叔嬸嬸們一起。
臨離開周老四家,大年給了一兩銀子,說著多退少補,周老四捏著銀子連連點頭。
“老婆子,快,把後院小灰拉出來,今天給它加點料,明天好拉貨!”
小灰是周老四養的一頭毛驢,周身灰毛,可是老四多年的老夥計了,想著大年要的東西多,就準備把它帶上!
傍晚,大年在自家廚房熬製辣醬。
才做好,剛盛起,院門外就有人過來喊大年,說是村裏有事商議,請大年一起過去。
大年喊來小月,讓她看好灶火,自己收拾收拾就跟著來人走了。
到了村長家,
院子裏已經圍了不少人了,正七嘴八舌的議論著什麽事兒。
“嶂河大橋不修了?”
“為啥不修了?”
“誰知道呢!”
“這可咋辦,剛用全部家當進的貨,能賣掉嗎?”
“就是!”
眾人扭頭看到大年進了門,紛紛閉嘴不語。
其實這會兒有好多人都在責怪大年,村裏做生意就是他先起的頭,現在大橋不修了,想必往來商客也會少很多,生意自然也就沒了……
“好了好了,安靜一點。”
趙村長坐在院中的桌子旁,摸著胡子。
“橋不修,官家自是有他的說法,咱們也不用多埋怨,這不是多了一條官道嗎?”
大年叉著腰,站在後頭,眉頭一皺也在想著什麽。
不修橋,這河對岸定是不通的,不通的話,把它變通就行了!
“村長,要不把渡口利用起來,搞個船,咱們自己渡人不就行了?”
大年上前,朝著村長說著自己的想法。
其他村民一聽,點著頭覺得這個想法或許可行。
隻見趙村長先是一笑,然後站起身,請大年坐下。
如今大年可是巡檢司副使大人,怠慢不得。
“可這船錢誰出呢?你可知道一艘小帆輕舟得二十兩銀子呢!”
院中村民一聽價格,紛紛搖頭……
“那……就我來出錢吧!村長?”
大年點了點桌子,表示這船錢他出,但是渡人掙得錢,他要分一點。
“那這船歸你還是歸村裏?”
人群中有人問了這麽一句……
趙村長頓時無語了,橫著眼睛瞪道:
“你說呢?難道不是誰出錢歸誰嗎?一群莊稼腦袋,一天到晚就想著占便宜!”
趙村長的話讓村民們沉默了一會,而後互相咬耳朵交流了一下,最後都同意了。
“行!大壯二牛三猴子留下,其餘人可以迴家了!”
大年見事已成,便開始著手安排渡口的事兒。
隔天早上,大年到縣衙開會。
嶂河大橋取消修建的事兒引起不小的風波,縣令王大人正召集手下官員商議著。
主因是修橋的成本過高,戶部和工部核算後還是決定放棄修橋,改道。
聽聞李大年準備在嶂河渡口那邊擺船渡人,王大人點頭表示讚同。
“如今官道已經修的差不多了,雖然沒橋,但是嶂河河道發展水運也是不錯的,桃源村位置好,大年你可得好好利用起來!”
王大人吩咐完,從陳主簿手上接過花名冊,撥給大年四個差使,供其調遣。
“這位是李大年,今後就是你們的直屬衙官了。”
“見過李大人!”
大年跟前的四個衙役,個個身穿巡檢司專屬的黑藍色官服官帽,十分氣派!
這讓大年不禁迴憶起當年在部隊帶兵時候的情景了。
出了衙門,大年帶他們迴到了桃源村。
一路上四個人紛紛介紹自己,分別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大年聽後心裏直犯嘀咕:
“有這麽巧嗎?剛好都是包大人的手下?!”
到了嶂河渡口,村裏有幾個人在河邊搭建木台子,好靠船用。
“大年!大年呐,你家那個……”
一位嬸子見到大年,趕忙笑嗬嗬的湊過來問事情。
隻是大年還沒迴答,一旁的趙虎看不過去了,扶著腰大聲喊道:
“大膽!巡檢司堂官在此,豈容你直唿其名!”
那嬸子被趙虎這麽一吼,嚇得臉色一變,捏著手中竹籃連退好幾步。
大年也是一驚,趕忙上前扶著大嬸,迴頭責備道:“趙虎,不帶這麽吼的,都是自家人,沒那麽多規矩!”
其實也不怪趙虎,試想一下如果包大人在街上被人喊包拯包拯,想必身邊的展昭都會上來說兩句不是吧。
“是,大人,卑職記住了!”
趙虎嘴上雖然答應著,但心裏總有那麽一點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