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有關冀州的文書下發,一些本就活不下去對生活不抱有期許的百姓便蜂擁著向著冀州而來,畢竟免除一年的稅賦可是一大好事,而桃源郡就成了首要的選擇地。


    那劉宏壓根就沒有想給王望瑾什麽好地方,就桃花山這一片的山嶺全部都是他治下的桃源郡,除了名字改了,似乎是有了官府撐腰,其餘的和山賊無異。


    但是王望瑾卻對此沒有什麽怨言,這劉宏能別整什麽幺蛾子,王望瑾就得謝謝他了,還想要這漢靈帝給他一個不錯的郡治理,這不是純扯皮嗎?


    如今能讓他在自己這經營許久的山寨中安心發展,就完全足夠了。


    有了官府的帽子,王望瑾招收流民、難民就更加容易,也不再怕這怕那的。


    當然,關鍵是這朝廷也不敢隨意來招惹王望瑾,找他的不痛快,畢竟現在外麵可是傳出王望瑾手中握著幾十萬精兵強將的。


    不過,如果隻算青壯年,王望瑾手中的確有十萬精兵強將,其餘的都是老弱婦孺,又或者是殘疾兵士,上不得戰場,外麵傳的大概便是王望瑾這桃源郡的總人口數。


    也許是看著桃源郡每日有大量流民湧入,其他郡縣也不得不開始耍些手段。


    畢竟若是人都向著桃源郡去了,那他們郡縣如何發展?又有什麽政績?


    但是好景不長,劉宏又開始作妖了。


    公元185年二月,相傳是當今聖上無德,致使京師洛陽發生火災,南宮被毀。


    而此時,以張讓和趙忠為首的十常侍勸靈帝“稅田畝以修宮室、鑄銅人。“


    漢靈帝詔令天下,除正常租賦之外,畝稅十錢助修宮室。並且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要交納助軍修宮錢,導致來到冀州的人口數量更是暴增。


    不隻是那些逃難流民,更有那些已經預料到以後結局的百姓也開始收拾東西離開族地,向著中山無極趕去。


    而在豫州,一個壯漢正站在幾千人麵前說道:“我許褚,許仲康,譙縣人,今天就給大家說道。“


    “我往些年遊俠四方的時候曾遇到過王公,他為人謙和,知人善用,如今那桃源郡應屬這天下除那京都洛陽最安全之所,當初我和我兄弟們就曾在王公麾下做過事,但後來黃巾起義,王公便讓我等離去,如今天下紛爭不斷,正是建功立業,投效王公的時候,若是有誰不願意離開故土,我許仲康絕不阻攔,但若是和我等一起,那便是同道的弟兄,自是美酒相迎。“


    聽到此話的那些遊俠當即便都出言應是,場麵好不熱鬧。


    看見這一幕的許褚也是十分滿意。


    一夜過去,眾人開始收拾行李,一行萬餘人浩浩蕩蕩,提攜著家小向著冀州而去。


    路過的州縣百姓紛紛稱奇,王公賢德之名逐漸流傳,盛行四海。


    聽到這些風聲的漢靈帝劉宏有些不高興,但看著這個月白砂糖的提成,不由得心裏美滋滋。


    旁邊的張讓和趙忠對視一眼,兩人眼中均閃過一絲譏諷。


    張讓率先開口道:“皇上,這王望瑾雖有名望,但這和您相比卻是微不足道了,再者,他亦不過一區區商賈之輩罷了,當下還是那些世家最為活躍。“


    聽到這話的劉宏不由得臉色暗沉下來道:“他們的勢力太過膨脹了,所以你們是有線索了?“


    聽到這話的十常侍齊齊應是。


    聽到準確的答複後,劉宏笑著捧起珠寶迴了寢殿之中。


    幾天後,漢靈帝又有了動作。


    劉宏命令臣下在西園造萬金堂,將司農所藏國家財物金錢移入堂中以為私貯,並且還在河間郡賤買田地,修建宇第,搜刮錢財。


    這皇帝都開始聚斂私財,天下又如何不會亂?


    官場之上亂象橫生,世家和宦官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


    這一年春,崔烈通過劉宏傅母程夫人繳納錢財五百萬,得授司徒,名聲大損。


    同年九月,司空楊被賜死,前司徒陳耽下獄死,而他在被下獄前,曾因上疏陳說公卿結黨營私之事得罪宦官。


    也是在這一年,又有無數農民起義爆發。


    因為懼怕張燕和王望瑾的威勢,朝廷果然下發財帛安撫。


    但這段時間卻沒什麽事可做,王望瑾也閑在家中著實是有些無趣,他便想要帶領著手下五千人在這冀州好好轉轉,順便再收編更多的人馬。


    路過郭嘉院門前,王望瑾有些感慨。


    本應在這年死去的甄逸如今看來已經是改變了命運,跟著郭嘉一起鍛煉身體,想來這兩人以後也能更好的打工。


    慢慢溜著馬來到兩人身旁,王望瑾用手輕輕拍了拍兩人的肩膀笑著說道:“好好幹。“


    好家夥,還沒迴來幾天就又要離開了,你這老板有些甩手掌櫃的意思了吧。


    但是已經習慣的兩人隻是默默對視一眼,就將王望瑾當成了空氣給忽略掉了。


    來到桃源郡門前,王望瑾便看到有一人牽著白馬正等待著門前的登記。


    而來到近前後,那登記的人原本想要照例問完姓名、籍貫就走完流程時,不由得愣了愣,抬起了頭。


    隻見一個長相英武不凡,氣質儒雅隨和,頗有幾分太守老爺影子的年輕人站在自己麵前。


    再看他的裝束。


    頭戴亮銀盔,身披亮銀甲,那銀盔之上紅纓飄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猶如燃燒的火焰。


    鎧甲銀光閃閃,甲片緊密排列,不僅堅固無比,更彰顯出一種威武與莊重,腰間束著虎頭腰帶,寬大而厚實,凸顯出他的英武之氣。


    手中一杆亮銀槍,槍杆筆直,槍尖鋒利,寒芒閃爍。此槍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可破千軍萬馬。


    坐下一匹白色戰馬,高大神駿,遙想此馬奔騰之間必是煙塵滾滾,氣勢驚人。


    對於此人的裝束雖感到好奇,但是令他沒想到的卻還是此人的麵容。


    這不就是自己那外出拜師學藝的弟弟嗎?


    而這牽著白馬的人也認出了這給自己做登記的人的身份,這不是自己大哥又是何人?


    “大哥!“


    聽到這熟悉卻又許久未聽過的陌生聲音,那負責登記的漢子也不由得眼角泛紅地迴應,握著毛筆的手都有些顫抖。


    而遠處看到這的王望瑾心中湧起一股激動。


    要說三國之中最受人欽佩仰慕的人物,除了趙雲,我找不出第二個。


    如今這人裝束,這不是和那趙雲一般無二?


    而還未等王望瑾走上前去,便看見另一個負責登記信息的人也走了過來笑道:“雲哥,好久不見。“


    聽聞此言,趙雲扭過了頭,便看見一個略顯成熟的臉湊了過來。


    看清此人麵容,他不由得驚唿道:“蘭兄,你竟也在此處!“


    聽到這話的夏侯蘭有些尷尬。


    他原本是想要跟著自己的那族兄闖蕩,好謀求個一官半職的,可是那時兵荒馬亂,黃巾賊匪到處都是,他也害怕趙大哥一家有危險,多一個人也多一份保障,便也一起來到了這裏。


    如今隻是一個小小書吏,如何讓他在老友麵前抬起頭。


    似乎是明白夏侯蘭的處境,趙雲走過去抱著夏侯蘭拍著他的背笑道:“謝了。“


    夏侯蘭也是笑著應答,迴想起以前的友誼,如今已是幾年光景,他們也都不再是當初的少年了,但是卻又如當初一般,情誼依舊。


    正當幾人述說著當年在一起的時光之時,王望瑾走了過來笑道:“不知諸位在此所談何事?”


    而三人在聽到聲音後,不由得轉過了身。


    當他們看到身後來者後,有聲音齊齊喊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賊之謀定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記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記門客並收藏山賊之謀定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