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協助秦始皇製定各項政策,遭到了一些舊貴族的反對。秦始皇力排眾議,支持李斯的改革。


    鹹陽宮的朝會氣氛凝重,秦始皇嬴政高坐於龍椅之上,眼神冷峻地審視著階下的群臣。自天下一統,這新生的秦帝國看似強大,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在朝堂之下激烈碰撞,而今日所議之事,關乎帝國未來的根基。


    李斯身著朝服,神色堅定地站在殿中,手中捧著竹簡,上麵詳細記載著他與秦始皇商議許久的改革方略,從郡縣製的推行到度量衡的統一,從文字的規範到律法的嚴苛化,樁樁件件皆是破舊立新之舉。


    “陛下,臣以為當廢分封,行郡縣,如此方能使權力集於中央,令天下長治久安。再者,度量衡混亂不一,商業受阻,稅賦難收,統一度量衡勢在必行。還有這文字……”李斯滔滔不絕地闡述著,言辭懇切,目光中透著睿智與果敢。


    然而,他的話尚未說完,便被一陣尖銳的反對聲打斷。


    “陛下,不可啊!”一位白發蒼蒼的舊貴族顫巍巍地走出隊列,聲淚俱下地諫道,“分封乃祖宗成法,曆代沿襲,若廢分封,置我等宗親於何地?且各地風俗迥異,強行統一度量衡、文字,必致民怨沸騰,動搖國本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不少舊貴族紛紛附和,言辭之間皆是對變革的恐懼與抵觸。他們眷戀著往昔的封地與特權,害怕新政策會將他們的榮華富貴化為烏有,於是抱團反對,企圖以祖宗之法、民心所向為由,迫使秦始皇放棄改革。


    秦始皇麵色陰沉,目光如炬地掃過那些反對的臣子,心中暗自惱怒。這些舊貴族隻知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全然不顧帝國的長遠發展,若不改革,大秦如何能真正實現大一統,如何能傳承萬世?


    “朕以虎狼之師橫掃六國,天下既定,自當有新製。分封之禍,殷鑒不遠,諸侯割據,戰亂不休,豈是長治久安之道?”秦始皇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大殿內迴響,群臣頓時安靜下來,“李斯所奏,正合朕意。舊製不除,新朝難立,度量衡、文字不統,何以令行禁止?朕意已決,諸卿無需多言!”


    皇帝金口玉言,舊貴族們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多做爭辯,隻是一個個低頭不語,眼中卻仍閃爍著不滿與怨恨的光芒。


    一會後,李斯與秦始皇在禦書房內密談。


    “陛下,臣知今日之舉觸動了舊貴族的根本利益,他們必不會善罷甘休,日後恐怕還有諸多阻撓。”李斯憂心忡忡地說道。


    秦始皇微微冷笑,眼中透著堅毅與決然:“朕既為天子,豈會被這些鼠目寸光之輩左右?愛卿隻管放手去做,有朕為你撐腰。他們若敢違抗旨意,暗中作梗,朕絕不輕饒!”


    在秦始皇的全力支持下,李斯開始雷厲風行地推行改革。他派遣能吏奔赴各地,監督郡縣製的實施,將六國舊地重新劃分郡縣,選派忠誠幹練的官員擔任郡守、縣令,確保中央政令能夠直接下達到地方。同時,設立專門的工坊,鑄造標準的度量衡器具,分發至全國,並嚴令各地必須使用統一標準進行交易、征稅等活動,對違反者處以重刑。


    文字改革方麵,李斯召集了眾多博學之士,以秦篆為藍本,簡化字體,編纂字書,作為全國通用文字範本。各地學宮、書館紛紛開設課程,教導學子新文字的讀寫,務求在最短時間內讓民眾熟悉並使用統一文字,以促進文化交流與政令傳播。


    然而,改革的道路荊棘叢生。在一些郡縣,舊貴族暗中煽動百姓抵製新政策,他們散布謠言,聲稱統一度量衡會讓物價飛漲,使用新文字會觸犯神靈,導致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人心惶惶,對新政產生抵觸情緒。


    在楚地的一個小鎮上,市集一片混亂。百姓們圍在一個糧鋪前,與店主爭吵不休。


    “你這黑心店家,用這新秤稱量,定然是少了我等的糧食分量!”一位老者憤怒地指著秤杆說道。


    “我也是照官府吩咐行事,這新秤是朝廷發來的標準秤,怎會少了你們的分量!”店主無奈地辯解著。


    這時,幾個身著華服的人在一旁冷笑,正是舊貴族的家仆,他們趁機添油加醋:“這都是那李斯的餿主意,要把咱老百姓的活路都斷了!”


    一時間,人群的情緒更加激動,眼看就要釀成暴亂。幸好當地縣令及時趕到,他深知這是舊貴族在背後搗鬼,立刻命人將那幾個家仆拿下,並當眾向百姓解釋新度量衡的好處,展示新秤與舊秤的對比,還拿出朝廷的政令文書宣讀,承諾若有商家故意缺斤少兩,定會嚴懲不貸。經過一番安撫,百姓們的情緒逐漸平複,對新政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李斯得知此事後,立刻向秦始皇奏報。秦始皇大怒,下令徹查各地類似事件,對煽動叛亂的舊貴族及其爪牙毫不留情地予以懲處,抄家滅族者不在少數,一時間朝堂震動,舊貴族們人人自危,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反對改革。


    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成效開始顯現。郡縣製的實施使得中央集權大大加強,政令暢通無阻,國家對地方的掌控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發展,各地物資交流頻繁,市場一片興旺,稅收也隨之增加,充實了國庫。文字的統一更是讓文化傳播與教育普及變得更為便捷高效,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更加順暢地交流溝通,民族認同感逐漸增強,為大秦帝國的文化融合與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李斯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深知帝國的發展還麵臨著諸多挑戰。於是,他又向秦始皇建議統一律法,製定嚴苛而完備的秦律,規範百姓與官員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與國家穩定;同時,大力發展交通,修築馳道,連接帝國的各個郡縣,便於軍隊調動與物資運輸,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製與支援。


    秦始皇欣然采納,李斯再次踏上了艱難的改革征程。他親自參與律法的編纂修訂,參考六國律法之長,結合秦地實際情況,製定出一部詳盡而嚴酷的秦律法典,從刑事犯罪到民事糾紛,從官吏職守到百姓義務,皆有明確規定,賞罰分明,執法必嚴。馳道的修築工程浩大,李斯統籌規劃,征調大量民夫與刑徒,開山填穀,鋪設磚石,曆經數年艱辛,終於建成了以鹹陽為中心,通向四麵八方的馳道網絡,其寬闊平坦、堅實耐用,堪稱當時的交通奇跡,為帝國的繁榮與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李斯的不懈努力與秦始皇的堅定支持下,大秦帝國在變革中逐漸走向強盛。舊貴族的勢力被削弱,新興的官僚體係與士人群體崛起,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軍事強大,成為了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龐大帝國,其輝煌成就照耀千古,為後世的政治製度、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麵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而李斯與秦始皇這一對君臣的改革傳奇,也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篇章,被後世傳頌與敬仰,激勵著無數仁人誌士為國家的發展與變革而不懈奮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始皇蕩平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並收藏秦始皇蕩平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