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84 年,五國伐齊之戰如一場狂風驟雨,將齊國這棵東方巨擘搖撼得枝葉飄零,幾近覆滅。而秦國,作為這場風暴中的狡猾獵手,巧妙布局,在齊國的廢墟之上,悄然張開了擴張勢力的大網。


    彼時,齊國臨淄,繁華傾頹,宮闕蒙塵。齊湣王驕奢淫逸,朝堂之上忠奸莫辨,致使民心離散,軍隊萎靡。五國聯軍勢如破竹,齊國兵敗如山倒,大好河山瞬間破碎不堪。秦軍雖參與伐齊,卻在混戰中暗藏心機,所攻占之地,皆迅速安插親信,鞏固統治。


    年輕的將領白起,奉秦王之命,率軍踏入齊地。他身形挺拔,麵容冷峻,目光卻透著洞察一切的銳利。所經之處,村莊破敗,百姓流離,那景象令他心中微微一動,然而多年征戰鑄就的鐵石心腸,很快又讓他專注於軍事任務。秦軍紀律嚴明,在白起指揮下,迅速接管重要城邑,設置臨時軍管,征調物資,補充軍需。每占一城,白起便令士兵張貼榜文,宣稱秦國乃吊民伐罪,將為百姓帶來安寧,可城中百姓多是惶恐觀望,對這些外來者充滿疑慮。


    齊國舊臣田單,在這亂世中挺身而出,堅守即墨、莒城,宛如暗夜中的兩盞孤燈,頑強抵抗著聯軍。秦軍幾次試圖強攻,皆受挫而歸。白起深知,強攻絕非上策,遂改變戰術,圍困兩城,同時分兵清掃齊國殘餘勢力,將齊國的土地一寸寸納入囊中。


    時光悠悠,數年過去,齊地局勢漸趨穩定,卻仍暗流湧動。即墨城中,田單苦撐危局,他布衣麻履,日夜奔走於街巷,鼓舞士氣:“諸君,齊國宗廟在此,隻要吾等堅守,必能等來轉機!”百姓們感其赤誠,雖食不果腹,仍咬牙堅持。城外,秦軍營地森嚴,白起時常騎馬巡視,望著即墨城的方向,思索破城之策。他派出細作,混入城中,刺探軍情,得知城中糧草將盡,人心漸有動搖,嘴角不禁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然而,就在秦軍即將發動總攻之際,燕國內亂突起。燕惠王聽信讒言,臨陣換將,以騎劫取代樂毅。田單敏銳捕捉到戰機,施展連環妙計。他先以反間計讓騎劫掘齊人祖墳,激起城中軍民滔天怒火;又籌備火牛陣,千餘頭公牛角縛利刃,尾係火把,在夜色掩護下衝向燕軍。一時間,燕軍營地火光衝天,哭喊聲、慘叫聲交織,秦軍在旁見狀,雖未直接參戰,卻也借機調整部署,準備坐收漁利。


    火牛陣大破燕軍後,田單乘勝追擊,齊國收複部分失地,局勢稍有緩和。但秦國怎會放過這大好時機,秦王再次增兵,令白起務必一鼓作氣,拿下齊地。白起領命,親率大軍與田單對峙。


    戰場上,秦軍甲胄鮮明,戈矛如林,軍陣嚴整,氣勢如虹;齊軍雖衣衫襤褸,卻因複國希望燃起,個個奮勇當先。白起縱馬陣前,高聲唿喊:“齊國已衰,降秦可保百姓安寧!”田單亦在城頭迴應:“我齊國軍民,寧死不屈,誓守家園!”言畢,雙方戰鼓齊擂,殺聲四起,短兵相接,血肉橫飛。


    秦軍憑借精良裝備與豐富作戰經驗,漸漸占據上風。白起用兵如神,迂迴包抄,切斷齊軍後路,齊軍陷入絕境。田單見大勢已去,仰天長歎,率殘部突圍而去。


    秦軍趁勝席卷齊國剩餘疆土,正式設立郡縣,委派官吏。齊地百姓在秦法統治下,起初苦不堪言,嚴苛的律法、繁重的徭役賦稅,讓他們懷念往昔齊國的寬鬆。田間勞作的農夫,常對著荒蕪的田地歎氣;市井中的商販,因苛捐雜稅,生意難做。但秦國帶來的也並非全是苦難,郡縣製的推行讓政令暢通,水利工程得到修繕,道路拓寬,一些荒地在官府組織下得以開墾。


    年輕士子李斯,隨秦軍入齊,負責教化民眾、推行秦篆。初時,齊人抵觸情緒強烈,認為秦篆破壞了他們的文化傳承。李斯不氣不餒,在集市、學堂等地耐心講解秦篆的便捷與統一文字對國家交流的重要性。他親自示範,一筆一劃教孩童書寫,時日一長,部分人開始接受並學習秦篆。


    在秦國統治穩固後,齊王族後裔不甘心失敗,暗中聯絡舊貴族,策劃叛亂。消息泄露,秦軍迅速鎮壓,誅殺為首者,流放相關人員。經此一劫,齊地徹底平靜下來,秦國勢力範圍大幅擴張,東達海濱,控齊魯大地,南接楚境,北望燕趙,為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秦王站在鹹陽宮高處,俯瞰版圖,誌得意滿。他深知,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將士的鮮血、百姓的淚水,而這大一統的進程,才剛剛拉開序幕。齊國的覆滅,是曆史的必然,也是秦國邁向巔峰的關鍵一步。從此,秦的鐵騎將繼續馳騁,向著華夏統一的終極目標,一往無前,任由歲月的洪流,淘盡興衰榮辱,鐫刻下這波瀾壯闊的帝國崛起史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始皇蕩平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並收藏秦始皇蕩平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