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根本沒做錯什麽。
同門們從對自己冷淡到排斥,毫無疑問都是因為趙宏。
這是她人生第一次對趙宏生出反感。
但,趙宏畢竟對她很好,也幫過她許多。
她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恨。
她轉身便走,不想再留下自取其辱。
可離了劍閣,接下來的路又該怎麽走?
她既委屈又迷茫。
“為何要救她?”秦天明麵露幾分不悅。
“師兄,楚庭城人多眼雜,於此地殺她,並非明智之舉。”王郎自知瞞不過秦天明,解釋道。
“我是問你,為何要救她?”
秦天明原本的計劃是,與沈知秋一同返迴劍閣,再向師父提議將其逐出劍閣之事。
屆時沈知夢身在劍閣,操作空間便將大得多。
王郎歎息一聲,道:“畢竟同門一場,難道師兄真的狠得下心?”
“愚蠢,她就剩被殺的價值嗎,就不能以她作為人質,誘殺趙宏?”
…………
趙宏借宗師論道大會大鬧楚庭城之事,鬧出的動靜太大,無數人親眼目睹,消息不僅沒能封鎖,反而瘋狂席卷。
短短五日時間,便已傳遍楚庭城內外,引發一片轟動。
楚庭城中強者如雲,竟沒能將趙宏擒住,劍閣及白家反而因此損失慘重,就連法象境的白太厲都已隕落,被趙宏親手斬殺。
天罡斬法象!
這在世人認知中前所未有,甚至,史無前例!
趙宏卻逆天而行,以強硬的姿態做到了!
不僅如此,有消息稱,趙宏的外祖父是一位貨真價實的仙台境大能,以整座楚庭城之人的性命相要挾,強行將趙宏帶走。
這些消息,基本建立在事實之上。
三人成虎,隨著事件持續發酵,其中不少言論已脫離現實,越傳越神。
有說趙宏十二歲踏天罡,必定是修了某種高深的邪功,而所修之邪功越高深,便越難以保持本心,甚至會徹底失去理智跟自我。
在心神不受控的情況下,趙宏弑母殺舅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至少在邏輯上,並沒有多少漏洞。
也有人言,趙宏野心極大,覬覦大越君位已久,甚至想要以越國作為起點,征戰統一天下。
宗師論道大會便是他借機掃除競爭對手的平台,以此登上太子之位。
滅殺白太厲後,心態更是膨脹到極點,欲要弑父提前登上君位,隻是最終不敵。
當然,其中並不缺乏一些理性,較為客觀的聲音。
趙宏當日所言,大多都是真的,薑瑤暗殺趙宏不假,皇後為能擁有兒子,穩固自身和白家地位,狸貓換太子更是不假。
趙宏,隻是為自己討迴應有公道,為母報仇,趙正卻沒為其子申冤,父子之間才爆發激烈矛盾,以至於發展到覆水難收的地步。
可無論如何,趙宏此舉都已違背三綱五常,是為大不孝。
況且,此事還牽扯眾多劍閣天才。
修行界中,要將一位天才培養起來,不僅要耗費師資及大量的修煉資源,更需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時間。
時間不可逆,劍閣弟子更是貴在精而不在多,可以說,二十餘名核心天才弟子同時隕落,劍閣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可以想象,就算趙正最終心軟,饒趙宏一命,劍閣也絕不會放過他。
那可是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
關於這一點,趙宏自然心知肚明。
他也不想與劍閣結下難以化解的仇怨,奈何對方欺人太甚,觸動他的逆鱗。
那便隻有殺!
即便不殺,劍閣也不會放過他身邊的人。
既然如此,為何不殺?
然而,此時他想的並不是與劍閣之間的恩怨,而是這幾日來,都在思考如何潛入楚庭城,以最小的代價救出沈知秋,將薑瑤跟白靈這兩個女人親手送上黃泉路,也好讓兩人有個伴。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前世武俠小說中的易容術和縮骨功。
後者相當於改變骨骼形態,對於修行《脫胎換骨經》的他來說並非難事。
隻是,無論是藏經閣還是書院三層樓,都未曾收錄過易容術這等術法,但這並不代表易容術於此世不存在。
再次至外公的書房碰碰運氣的同時,趙宏吩咐劉景田,動用青衣樓和星辰閣的能量,搜尋易容術。
若是尋得,可高價購入。
現在的他,並不差錢。
“閣主,來福公公帶著越王的聖旨到了,正在前院等候。”
看著立於懸崖之畔,衣袂隨風飄的白衣身影,劉家女開口說道,心裏難免有些憂慮。
潛藏在雲水謠之外的那些越王鷹犬,可是終日陰魂不散,她還真怕那些人隨時殺上來。
不過有陳老鎮場,倒也無需太過擔憂。
“走吧,我還真想看看,趙正要如何處置我。”
趙宏眸色淡然,內心不起波瀾。
該來的總會來。
不管趙正要給他扣上什麽罪名,作出怎樣的懲罰,他都不會再感到意外。
當趙宏行至來福公公身前時,素衣老者則是站在身後,為其鎮場。
一陣微風拂過,院中枯黃落葉搖曳著滿地的冷清。
來福的神色頗為複雜,定了定神,開始宣讀聖旨。
聖旨的內容並不很多。
其一:禁止趙宏再動用趙家宗室的所有功法術法,並將自身享受過的修煉資源,如數歸還宗族。
其二:趙宏無故噬母殺舅,已犯下滔天大罪,即日起貶為庶人,發配充軍,即刻動身。
“好一個無故!”趙宏嘴角泛起冷笑,最後二字更是咬得極重。
“宏兒,殺母之仇不共戴天,放心大膽去報仇,有爺爺在,越國沒人動得了你!”
素衣老者緩緩開口說道。
他並不擔心趙宏複仇之心動搖,而是刻意講給來福聽的。
趙正要麽妥協,將薑瑤與白靈處死,要麽等著趙宏將來強勢殺穿楚庭城。
來福公公作為宣旨之人,並不發表個人看法,而是讓趙宏接旨。
“勞煩公公迴去轉告趙正,他說的那些,我定歸還,並且為越國鎮守邊關三年,三年之後,他走他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從此再無任何瓜葛!”
同門們從對自己冷淡到排斥,毫無疑問都是因為趙宏。
這是她人生第一次對趙宏生出反感。
但,趙宏畢竟對她很好,也幫過她許多。
她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恨。
她轉身便走,不想再留下自取其辱。
可離了劍閣,接下來的路又該怎麽走?
她既委屈又迷茫。
“為何要救她?”秦天明麵露幾分不悅。
“師兄,楚庭城人多眼雜,於此地殺她,並非明智之舉。”王郎自知瞞不過秦天明,解釋道。
“我是問你,為何要救她?”
秦天明原本的計劃是,與沈知秋一同返迴劍閣,再向師父提議將其逐出劍閣之事。
屆時沈知夢身在劍閣,操作空間便將大得多。
王郎歎息一聲,道:“畢竟同門一場,難道師兄真的狠得下心?”
“愚蠢,她就剩被殺的價值嗎,就不能以她作為人質,誘殺趙宏?”
…………
趙宏借宗師論道大會大鬧楚庭城之事,鬧出的動靜太大,無數人親眼目睹,消息不僅沒能封鎖,反而瘋狂席卷。
短短五日時間,便已傳遍楚庭城內外,引發一片轟動。
楚庭城中強者如雲,竟沒能將趙宏擒住,劍閣及白家反而因此損失慘重,就連法象境的白太厲都已隕落,被趙宏親手斬殺。
天罡斬法象!
這在世人認知中前所未有,甚至,史無前例!
趙宏卻逆天而行,以強硬的姿態做到了!
不僅如此,有消息稱,趙宏的外祖父是一位貨真價實的仙台境大能,以整座楚庭城之人的性命相要挾,強行將趙宏帶走。
這些消息,基本建立在事實之上。
三人成虎,隨著事件持續發酵,其中不少言論已脫離現實,越傳越神。
有說趙宏十二歲踏天罡,必定是修了某種高深的邪功,而所修之邪功越高深,便越難以保持本心,甚至會徹底失去理智跟自我。
在心神不受控的情況下,趙宏弑母殺舅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至少在邏輯上,並沒有多少漏洞。
也有人言,趙宏野心極大,覬覦大越君位已久,甚至想要以越國作為起點,征戰統一天下。
宗師論道大會便是他借機掃除競爭對手的平台,以此登上太子之位。
滅殺白太厲後,心態更是膨脹到極點,欲要弑父提前登上君位,隻是最終不敵。
當然,其中並不缺乏一些理性,較為客觀的聲音。
趙宏當日所言,大多都是真的,薑瑤暗殺趙宏不假,皇後為能擁有兒子,穩固自身和白家地位,狸貓換太子更是不假。
趙宏,隻是為自己討迴應有公道,為母報仇,趙正卻沒為其子申冤,父子之間才爆發激烈矛盾,以至於發展到覆水難收的地步。
可無論如何,趙宏此舉都已違背三綱五常,是為大不孝。
況且,此事還牽扯眾多劍閣天才。
修行界中,要將一位天才培養起來,不僅要耗費師資及大量的修煉資源,更需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時間。
時間不可逆,劍閣弟子更是貴在精而不在多,可以說,二十餘名核心天才弟子同時隕落,劍閣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可以想象,就算趙正最終心軟,饒趙宏一命,劍閣也絕不會放過他。
那可是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
關於這一點,趙宏自然心知肚明。
他也不想與劍閣結下難以化解的仇怨,奈何對方欺人太甚,觸動他的逆鱗。
那便隻有殺!
即便不殺,劍閣也不會放過他身邊的人。
既然如此,為何不殺?
然而,此時他想的並不是與劍閣之間的恩怨,而是這幾日來,都在思考如何潛入楚庭城,以最小的代價救出沈知秋,將薑瑤跟白靈這兩個女人親手送上黃泉路,也好讓兩人有個伴。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前世武俠小說中的易容術和縮骨功。
後者相當於改變骨骼形態,對於修行《脫胎換骨經》的他來說並非難事。
隻是,無論是藏經閣還是書院三層樓,都未曾收錄過易容術這等術法,但這並不代表易容術於此世不存在。
再次至外公的書房碰碰運氣的同時,趙宏吩咐劉景田,動用青衣樓和星辰閣的能量,搜尋易容術。
若是尋得,可高價購入。
現在的他,並不差錢。
“閣主,來福公公帶著越王的聖旨到了,正在前院等候。”
看著立於懸崖之畔,衣袂隨風飄的白衣身影,劉家女開口說道,心裏難免有些憂慮。
潛藏在雲水謠之外的那些越王鷹犬,可是終日陰魂不散,她還真怕那些人隨時殺上來。
不過有陳老鎮場,倒也無需太過擔憂。
“走吧,我還真想看看,趙正要如何處置我。”
趙宏眸色淡然,內心不起波瀾。
該來的總會來。
不管趙正要給他扣上什麽罪名,作出怎樣的懲罰,他都不會再感到意外。
當趙宏行至來福公公身前時,素衣老者則是站在身後,為其鎮場。
一陣微風拂過,院中枯黃落葉搖曳著滿地的冷清。
來福的神色頗為複雜,定了定神,開始宣讀聖旨。
聖旨的內容並不很多。
其一:禁止趙宏再動用趙家宗室的所有功法術法,並將自身享受過的修煉資源,如數歸還宗族。
其二:趙宏無故噬母殺舅,已犯下滔天大罪,即日起貶為庶人,發配充軍,即刻動身。
“好一個無故!”趙宏嘴角泛起冷笑,最後二字更是咬得極重。
“宏兒,殺母之仇不共戴天,放心大膽去報仇,有爺爺在,越國沒人動得了你!”
素衣老者緩緩開口說道。
他並不擔心趙宏複仇之心動搖,而是刻意講給來福聽的。
趙正要麽妥協,將薑瑤與白靈處死,要麽等著趙宏將來強勢殺穿楚庭城。
來福公公作為宣旨之人,並不發表個人看法,而是讓趙宏接旨。
“勞煩公公迴去轉告趙正,他說的那些,我定歸還,並且為越國鎮守邊關三年,三年之後,他走他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從此再無任何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