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度一切苦厄
王爺先別死,王妃要捅第一刀 作者:阿嘿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督,前方斥候傳來消息,韓延古帶領全部輝蘭部騎兵,共一萬人左右,向著靈桐河穀而來,最遲今晚便會通過河穀。”
“都督,知州府派了兩位衙役前來,說是有重要軍情!”
兩個消息幾乎是一前一後同時而來,兩個傳信兵對看一眼,又齊齊看向蕭元馳。
蕭元馳沉默片刻,望向身後那張地圖。
“殷皎皎。”他道,“我們該說再見了。”
他的話講的很平靜,卻像一記重錘,捶在了殷皎皎腦中,震得她嗡一聲呆住。
蕭元馳放開她,轉身麵向傳信兵。
“蘇正清,帶夫人出去。”
夫人被帶去中軍大帳旁不遠處的空置營帳,蘇正清頗貼心,隨即傳了飯菜。
殷皎皎握著拳坐在桌旁,悶悶的瞧著他們布菜,她想問,但知道問不出結果,但如果真問出什麽,她要如何做?
帳外時不時有走動聲和唿喊聲,大都急匆匆,蘇正清也急,他時不時掀簾出去,不一會兒又迴來,若有所思的模樣。
殷皎皎喝完一碗湯,撂下湯匙:“你不必守在這裏,在這西郊大營,我很安全,若是擔心,便出去看看吧。”
蘇正清難得沉默,半晌,他才道:“末將不擔心,王爺要做的事必定能夠做成,還有大哥在他身邊幫忙,定能凱旋,隻是今次,末將不能隨王爺上陣,有點傷心。”
“你不隨他走?”
“嗯,王爺離開東都時就交代了,此次西行,我唯一的職責便是聽候王妃您的調遣,護您左右。”
蘇正清雖然腦子不大靈光,但上陣打仗絕對是把好手,長槍使的漂亮,是憑本事做得蕭元馳的貼身副將,沒了他相隨,多少算是失了一位助力。
殷皎皎咬著牙,道:“我在營中能有什麽可護衛的,王爺多慮。”
“不多慮,王妃。”蘇正清正色道,“之前在東都,您幾次遭禍,大都是因為各方勢力與王爺鬥法的緣故,王爺因此十分煩惱,但有些事又不得不做,隻能再將您看緊些,您瞧東都都不安生,涼州隻會更不安生,那知州沈大人背後可是太子殿下和……總之,一旦王爺帶兵上陣,您就是最軟的一棵柿子,這大營也未必安全。”
若無人提點,蘇正清不會認識的這樣清楚。
“誰與你講的這些。”
“王爺講的。”
此時此刻,再聽蘇正清偏著蕭元馳的話更叫殷皎皎坐立難安。
“我飽了,撤了吧。”
“您隻喝了一碗湯。”
“我不餓。”
撤了餐食,殷皎皎在帳內轉圈,轉著轉著,忍不住轉了出去。
帳外氣氛緊張,所有人一改方才的閑適皆是一臉肅然,雖還算從容有序,但顯然,沈如鬆神機妙算,蕭元馳應是太陽未落就要出發。
上輩子,蕭元馳沒有死在白石關,但也身負重傷,勉強與諦戎戰成平局。
當中關鍵是……蘇正清。
上輩子,他是跟隨蕭元馳左右,和他一起上陣,千鈞一發的時刻,他撲上去與那諦戎大將韓延古同歸於盡,雖然結果隻讓對方受了點輕傷,而他賠了命,但到底幫助蕭元馳贏下了反擊的時機。
是以,殷皎皎昨日才開口要下他。
生辰宴行刺,即便她不擋刀,蕭元馳多半也死不掉,但這一迴,蘇正清若是不拚命,蕭元馳是真的危險。
她拿掉了這最關鍵的一個人,在蕭元馳的送死路上狠狠推了致命的一把。
可她沒想到,從離開東都那一刻起,蕭元馳就已經打定主意要讓蘇正清護她左右,根本不需要她多此一舉,隻要她與他同行,他就踏上了最危險的一條路。
而他渾然不知。
殷皎皎轉身走迴帳內坐下,隨手翻開一本書,竟是《心經》,扉頁上落著印:元馳私藏。
再一翻,便是: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
“王爺此來涼州帶了兩箱子書,還未收拾,都放在這邊啦。”蘇正清解釋道,“不過大都是兵書,等兩天末將去城裏給您買點話本子,或者讓秋茗……”
“蘇副將。”殷皎皎放下書,“既然王爺讓你聽我調遣,我現在需要你幫我做件事。”
“您說。”
“出去幫我打聽打聽都發生什麽了,王爺調遣了多少人馬,預備何時出征,還有,將那個老兵找來。”
“這……會不會令王爺不高興?”
殷皎皎托腮,認真道:“本王妃本來也不討王爺喜歡,你被王爺塞給我,就做好被王爺討厭的準備吧。”
蘇正清瞪圓眼,非常堅定。
“王妃,王爺很喜歡您!”
殷皎皎扶額:“好了好了,知道了,既然他那麽喜歡我,不會計較這些的,快去吧。”
蘇正清應聲出去了,殷皎皎翻著那本經書,從頭讀到尾又從尾看到頭,蕭元馳讀書習慣不錯,幾乎沒什麽批注,隻在那句: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後頭,寫了三個字:
做不到。
殷皎皎看笑了。
她幾乎能想到蕭元馳寫下這三個字時的樣子,擰著眉,冷著臉,一副死都不想承認的模樣,可到底還是不得不承認,做不到。
她放下經書去翻書箱,兵書整整碼了一箱,殷皎皎隨手翻開一本,批注密密麻麻。
原來不是習慣好,是愛看什麽書的緣故,顯然兵書比經書受寵多了。
兵書裏的批注裏,他時而像個學生時而像個夫子,口氣多變,情緒也多變,殷皎皎突然發現,這是她頭一次看他的書。
她謄然想起先時蕭元馳那句我一直沒變,是你不在意。
這算不算她的不在意?
出神的當口,蘇正清迴來了。
“王妃,王爺一個時辰後出發,涼州大營此時能調遣的隻有五千人,包括騎兵和步兵、重甲兵以及弓弩手等。”蘇正清匯報道,“那個老兵姓木,單名一個栓,正在外頭幫忙運貨,要喚他進來嗎?”
“不忙……五千人……可我方才聽著對麵有一萬騎兵啊,王爺為何?”
“具體的布置是機密。”蘇正清為難道,“不參戰的人是打聽不出來的。”
“這倒是……那行軍路線也是機密?”
“嗯。”
殷皎皎陷入了糾結,兩個她在撕扯,一個她說你問這些作甚,蕭元馳一旦離開此地,就與你再無瓜葛,你隻消迴城等著他的死訊便好,另一個卻道,殷皎皎,他不是一個人去送命,他是帶著五千無辜的熱血將士一起去,就算他該死,那些將士也該死嗎?
蘇正清見殷皎皎咬著唇,一副煩悶模樣,關切道:“王妃?”
“我知道了。”殷皎皎道,“王爺呢?一個時辰後出發的話,他還有時間……與我道別嗎?”
“他……”
“有。”
接話的是蘇正卓。
“都督,知州府派了兩位衙役前來,說是有重要軍情!”
兩個消息幾乎是一前一後同時而來,兩個傳信兵對看一眼,又齊齊看向蕭元馳。
蕭元馳沉默片刻,望向身後那張地圖。
“殷皎皎。”他道,“我們該說再見了。”
他的話講的很平靜,卻像一記重錘,捶在了殷皎皎腦中,震得她嗡一聲呆住。
蕭元馳放開她,轉身麵向傳信兵。
“蘇正清,帶夫人出去。”
夫人被帶去中軍大帳旁不遠處的空置營帳,蘇正清頗貼心,隨即傳了飯菜。
殷皎皎握著拳坐在桌旁,悶悶的瞧著他們布菜,她想問,但知道問不出結果,但如果真問出什麽,她要如何做?
帳外時不時有走動聲和唿喊聲,大都急匆匆,蘇正清也急,他時不時掀簾出去,不一會兒又迴來,若有所思的模樣。
殷皎皎喝完一碗湯,撂下湯匙:“你不必守在這裏,在這西郊大營,我很安全,若是擔心,便出去看看吧。”
蘇正清難得沉默,半晌,他才道:“末將不擔心,王爺要做的事必定能夠做成,還有大哥在他身邊幫忙,定能凱旋,隻是今次,末將不能隨王爺上陣,有點傷心。”
“你不隨他走?”
“嗯,王爺離開東都時就交代了,此次西行,我唯一的職責便是聽候王妃您的調遣,護您左右。”
蘇正清雖然腦子不大靈光,但上陣打仗絕對是把好手,長槍使的漂亮,是憑本事做得蕭元馳的貼身副將,沒了他相隨,多少算是失了一位助力。
殷皎皎咬著牙,道:“我在營中能有什麽可護衛的,王爺多慮。”
“不多慮,王妃。”蘇正清正色道,“之前在東都,您幾次遭禍,大都是因為各方勢力與王爺鬥法的緣故,王爺因此十分煩惱,但有些事又不得不做,隻能再將您看緊些,您瞧東都都不安生,涼州隻會更不安生,那知州沈大人背後可是太子殿下和……總之,一旦王爺帶兵上陣,您就是最軟的一棵柿子,這大營也未必安全。”
若無人提點,蘇正清不會認識的這樣清楚。
“誰與你講的這些。”
“王爺講的。”
此時此刻,再聽蘇正清偏著蕭元馳的話更叫殷皎皎坐立難安。
“我飽了,撤了吧。”
“您隻喝了一碗湯。”
“我不餓。”
撤了餐食,殷皎皎在帳內轉圈,轉著轉著,忍不住轉了出去。
帳外氣氛緊張,所有人一改方才的閑適皆是一臉肅然,雖還算從容有序,但顯然,沈如鬆神機妙算,蕭元馳應是太陽未落就要出發。
上輩子,蕭元馳沒有死在白石關,但也身負重傷,勉強與諦戎戰成平局。
當中關鍵是……蘇正清。
上輩子,他是跟隨蕭元馳左右,和他一起上陣,千鈞一發的時刻,他撲上去與那諦戎大將韓延古同歸於盡,雖然結果隻讓對方受了點輕傷,而他賠了命,但到底幫助蕭元馳贏下了反擊的時機。
是以,殷皎皎昨日才開口要下他。
生辰宴行刺,即便她不擋刀,蕭元馳多半也死不掉,但這一迴,蘇正清若是不拚命,蕭元馳是真的危險。
她拿掉了這最關鍵的一個人,在蕭元馳的送死路上狠狠推了致命的一把。
可她沒想到,從離開東都那一刻起,蕭元馳就已經打定主意要讓蘇正清護她左右,根本不需要她多此一舉,隻要她與他同行,他就踏上了最危險的一條路。
而他渾然不知。
殷皎皎轉身走迴帳內坐下,隨手翻開一本書,竟是《心經》,扉頁上落著印:元馳私藏。
再一翻,便是: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
“王爺此來涼州帶了兩箱子書,還未收拾,都放在這邊啦。”蘇正清解釋道,“不過大都是兵書,等兩天末將去城裏給您買點話本子,或者讓秋茗……”
“蘇副將。”殷皎皎放下書,“既然王爺讓你聽我調遣,我現在需要你幫我做件事。”
“您說。”
“出去幫我打聽打聽都發生什麽了,王爺調遣了多少人馬,預備何時出征,還有,將那個老兵找來。”
“這……會不會令王爺不高興?”
殷皎皎托腮,認真道:“本王妃本來也不討王爺喜歡,你被王爺塞給我,就做好被王爺討厭的準備吧。”
蘇正清瞪圓眼,非常堅定。
“王妃,王爺很喜歡您!”
殷皎皎扶額:“好了好了,知道了,既然他那麽喜歡我,不會計較這些的,快去吧。”
蘇正清應聲出去了,殷皎皎翻著那本經書,從頭讀到尾又從尾看到頭,蕭元馳讀書習慣不錯,幾乎沒什麽批注,隻在那句: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後頭,寫了三個字:
做不到。
殷皎皎看笑了。
她幾乎能想到蕭元馳寫下這三個字時的樣子,擰著眉,冷著臉,一副死都不想承認的模樣,可到底還是不得不承認,做不到。
她放下經書去翻書箱,兵書整整碼了一箱,殷皎皎隨手翻開一本,批注密密麻麻。
原來不是習慣好,是愛看什麽書的緣故,顯然兵書比經書受寵多了。
兵書裏的批注裏,他時而像個學生時而像個夫子,口氣多變,情緒也多變,殷皎皎突然發現,這是她頭一次看他的書。
她謄然想起先時蕭元馳那句我一直沒變,是你不在意。
這算不算她的不在意?
出神的當口,蘇正清迴來了。
“王妃,王爺一個時辰後出發,涼州大營此時能調遣的隻有五千人,包括騎兵和步兵、重甲兵以及弓弩手等。”蘇正清匯報道,“那個老兵姓木,單名一個栓,正在外頭幫忙運貨,要喚他進來嗎?”
“不忙……五千人……可我方才聽著對麵有一萬騎兵啊,王爺為何?”
“具體的布置是機密。”蘇正清為難道,“不參戰的人是打聽不出來的。”
“這倒是……那行軍路線也是機密?”
“嗯。”
殷皎皎陷入了糾結,兩個她在撕扯,一個她說你問這些作甚,蕭元馳一旦離開此地,就與你再無瓜葛,你隻消迴城等著他的死訊便好,另一個卻道,殷皎皎,他不是一個人去送命,他是帶著五千無辜的熱血將士一起去,就算他該死,那些將士也該死嗎?
蘇正清見殷皎皎咬著唇,一副煩悶模樣,關切道:“王妃?”
“我知道了。”殷皎皎道,“王爺呢?一個時辰後出發的話,他還有時間……與我道別嗎?”
“他……”
“有。”
接話的是蘇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