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青麟興高采烈地帶著孩子們在院子裏又蹦又跳,盡情玩耍嬉鬧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不知不覺間他們竟已鬧騰了整整一宿。然而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卓青麟此時已是困倦至極,實在難以支撐下去,便隻好領著孩子跟隨爺爺卓武邦、小五叔卓向南,以及身上傷勢尚未痊愈的卓青虎一同返迴屋內歇息。沒辦法啊,如果再不迴去,他那寶貝兒子卓雲濤的內衣恐怕就要完全被汗水給浸透啦!
再說爺爺卓武邦,作為初一祭典中的重要文書角色,身負重任,一大早還有許多事務等待處理呢,所以他自然不可能像這些年輕小夥子一樣在這裏通宵達旦地熬夜。
且看那邊,振東、紹西、青龍和青牛等人依舊留在祠堂內,正熱火朝天地演練著初一春祭大典上即將展示的精彩表演節目。其中,振東算得上是這裏的一個小頭目,統籌指揮著各項排練工作;紹西積極報名參加了英歌舞鼓手的角色選拔;青龍憑借其出色的身手與矯健的身姿成功擔起了舞龍隊龍頭的關鍵位置;至於青牛,則有幸被選中成為祠堂大鼓的鼓手。這幾個年輕人興致勃勃,誰也不肯離開祠堂半步,一心盼望著能早點嚐到那美味可口的長壽麵宵夜。
卓青麟帶著兩個孩子迴到家中後,本想好好睡上一覺補充一下體力,但無奈整晚那震耳欲聾的鼓聲此起彼伏,響徹夜空,攪得他心神不寧,根本無法入眠。就這樣一直折騰到天快要亮的時候,那喧鬧的鼓聲才漸漸停歇下來。而家裏的大人們此刻全都圍坐在火爐旁,靜靜守歲,同樣也是整夜未曾合眼。
天還未亮透,卓青麟便迫不及待地從床上爬了起來,他那略顯興奮的神情仿佛要去參加一場盛大的慶典一般。而跟隨著他一同起床的還有另外三個小家夥,他們揉著惺忪的睡眼,臉上卻也難掩激動之色。
四人匆匆忙忙地完成了簡單的洗漱後,卓青麟的母親鄧金娥就已經手腳麻利地準備好了早餐——每人一碗熱氣騰騰的雜糧麵。隻見那碗中的麵條粗細均勻,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更令人驚喜的是,每一個碗裏都靜靜地躺著一顆圓潤光滑的雞蛋。
“孩子們,快來趁熱吃吧!”鄧金娥微笑著催促道。
這些雜糧麵可不是普通的食物,它們是由村裏的食堂精心製作而成。所用的雜糧米粉都是定量分配到各家各戶的,平日裏可不容易吃到這樣的美味。
尤其是在這個南方的小村莊裏,由於氣候和土壤等原因並不盛產小麥,所以麵粉更是稀缺之物。隻有在新年的時候,為了吃上象征長壽吉祥的長壽麵,食堂才會想方設法地用有限的食材特意製作出這些雜糧麵。
此時,時針剛剛指向早上八點,一陣低沉而緩慢的鼓聲突然在村子裏響起。這聲音來自於祠堂內的一麵大鼓,它猶如一頭沉睡已久的巨獸被喚醒,發出的鼓點雖然沉緩但卻充滿力量,一聲接著一聲,不急不躁。
原來,這是召集村民們前往祠堂的鼓令。聽到這陣鼓聲,大家都明白這意味著可以動身前往祠堂了。於是乎,人們紛紛加快了手中的動作,收拾妥當之後便朝著祠堂的方向走去。
這通鼓令持續了大約半炷香的時間後,終於緩緩停歇了下來。整個村莊似乎也因為這鼓聲而變得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氛圍。
就在此時,一陣激昂而響亮的鼓聲突然傳來。那鼓聲猶如陣陣驚雷,響徹整個村莊。爺爺卓武邦一聽到鼓聲,便迅速起身,動作矯健地向著門外走去;緊接著,父親卓振東也毫不猶豫地緊隨其後,其他成年男丁們也紛紛從各自家中走出來,他們步履匆匆,神情嚴肅而莊重。
相比之下,卓青麟這邊倒是顯得不那麽匆忙。他帶著一群孩子們,可以稍微悠閑一些。按照習俗,他們需要等待三通鼓響之後,才跟隨著奶奶和媽媽等女性一起前往祠堂。因為此刻的祠堂裏人頭攢動,大家都在緊張忙碌地準備著祭祀儀式。
若是帶著年幼的孩子們過早進入,不僅容易造成擁擠和磕碰,還可能會打擾到正在籌備儀式的人們。所以,盡管外麵寒風凜冽,但卓青麟覺得與其讓孩子們在村口廣場上忍受寒冷的侵襲,倒不如多在家裏待一會兒。
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飛逝而過,轉眼間就到了上午九時。第三通急促的鼓聲驟然響起,那鼓點如同疾風驟雨一般,又快又急,仿佛在催促著人們趕緊行動起來。此時此刻,如果再不抓緊出門,恐怕就要遲到了。
奶奶羅英和老媽鄧金娥各自牽著一個可愛的小奶娃,小心翼翼地邁出家門。卓青麟與弟弟卓向南則緊跟在她們身後,亦步亦趨。一家人就這樣緩緩地朝著祠堂的方向走去,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對這次祭祀活動的期待和敬意。
當踏入村口廣場的那一刹那,眼前的景象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震撼!若要用更時尚些的話語描述,那便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雖說這話聽起來略顯誇張,但實際上到場的人數確實多得驚人。
來自卓山各個村莊的人們紛紛派出了自己的代表隊。其中,像虎塬村和黑山寨這些剛剛建立或是地處偏遠的村落,每村隻組織了一支由 12 人組成的草頭龍舞龍隊伍;然而,諸如大柳村、土坑村之類規模較大或者距離較近的村莊,則不僅帶來了技藝精湛的舞龍隊,同時還有威風凜凜的舞獅隊,就連鑼鼓隊也一並出動了。此刻,所有前來參加劍門村祖祠春祭活動的各村代表們正在廣場上整齊地排起長隊,放眼望去,烏泱泱的人群猶如一片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盡頭。而且,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仍有源源不斷的人流從四麵八方湧來。
上午大約九點半的時候,卓山鄉一年一度的新春祭典終於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下拉開了帷幕。伴隨著祠堂內傳出的陣陣雄渾有力的巨大鼓聲,鑼鼓隊立即應聲而起,歡快激昂的鼓點瞬間響徹整個廣場上空,仿佛要將這片天地都徹底點燃一般。。
首先登場亮相的正是那備受矚目的祠堂祭師——跳跳娘!隻聽得一陣激昂的鑼鼓之聲驟然響起,宛如雷霆萬鈞之勢,打破了原本寧靜的氛圍。
而跳跳娘就在這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伴奏下,如同一隻靈動的蝴蝶般,輕盈地從祠堂側邊的小門翩然而出,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影伴隨著歡快的舞步,瞬間吸引住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跳跳娘身著一襲色彩斑斕的華美服飾,上麵綴滿了精致小巧的鈴鐺。當她舞動身軀時,那些鈴鐺便發出悅耳動聽的叮當聲響,仿佛是大自然中的精靈在低聲吟唱。
他的舞姿矯健有力,每一次跳躍都似離弦之箭一般迅速敏捷;她的身體不停地顫抖著,將全身的鈴鐺都搖得嘩嘩作響,形成一曲獨特的樂章。此刻的跳跳娘已經完全沉浸在了舞蹈之中,如癡如醉,忘乎所以,盡情展現著自己高超的技藝和迷人的風采。
觀眾們被跳跳娘精彩絕倫的表演深深折服,紛紛情不自禁地大聲喝彩叫好起來。一時間,整個廣場上空迴蕩著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唿聲,氣氛熱烈非凡。
在這片歡騰的海洋裏,跳跳娘完美地完成了她的演出,並在眾人戀戀不舍的目光注視下,緩緩退迴到祠堂內,輕輕開啟了莊重肅穆的祠堂中門。至此,這場盛大的祭祀典禮終於正式拉開帷幕。
緊接著,“轟、轟、轟”三聲驚天動地的禮炮巨響傳來,震得人們耳膜生疼,但同時也讓現場的氣氛變得愈發緊張刺激起來。隻見一叢叢濃密的煙幕騰空而起,彌漫開來,猶如一層神秘的麵紗籠罩在廣場之上。
與此同時,那熟悉的鑼鼓之聲再次奏響,其節奏明快有力,令人心跳加速。在這陣陣鼓點的引領之下,一支由 108 人組成的龐大英歌舞隊從廣場西側浩浩蕩蕩地邊舞邊跳著向東方挺進。
這支英歌舞隊的隊員們,無一不是身材魁梧、體魄健壯之輩,他們渾身散發著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鬥誌,令人矚目。每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仿佛有無盡的精力等待釋放。
他們手中緊握著一根根粗壯的木棒,這些木棒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淡淡的光澤。當鑼鼓聲響起時,隊員們便開始舞動手中的木棒,動作猶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木棒在空中交錯飛舞,時而高高舉起,時而快速落下,與其他隊員的木棒相互撞擊。那清脆悅耳的撞擊聲響徹雲霄,此起彼伏,如同一串串歡快跳躍的音符,編織成了一首氣勢磅礴、激昂奮進的交響曲。
仔細觀察每個隊員的動作,可以發現他們的一招一式都是那麽剛猛有力、整齊劃一地展示出來。每一次揮棒,每一次轉身,都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節奏感,仿佛經過了千錘百煉一般。這種強大的力量感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古代那些英勇無畏的英雄們在沙場上浴血奮戰、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麵。
隊員們的步伐更是沉穩而堅實,每邁出一步,腳下的土地都會隨之微微顫抖一下,仿佛他們正用雙腳丈量著這片土地,宣示著自己的主權。那堅定的腳步聲如同戰鼓擂動,激蕩人心,給人以無窮的勇氣和信心。
整個隊伍行進得既整齊又有序,仿佛是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指引,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節奏不斷向前推進。伴隨著舞隊緩慢但卻有序地向前行進,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麵逐漸展現在人們眼前。
緊接著,隊形突然發生了變化,猶如雙龍出海般左右分合。
隻見那條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蜿蜒前行的巨蟒,靈動異常。舞者們彼此緊緊相連,一個緊跟著一個,動作嫻熟而敏捷,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們就像是這條巨蟒身上的每一片鱗片,閃耀著生命的光芒,充滿了活力與生機。
刹那間,好似有兩條威風凜凜的蛟龍從原本嚴整的隊伍中猛然躍出,它們身姿矯健,氣勢如虹,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遠方。
這一變化令人目不暇接,觀眾們無不為之驚歎喝彩。
再看那四虎並驅之時,舞者們並肩而行,他們的步伐沉穩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堅實的大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那勇往直前的姿態,活脫脫就是真正的猛虎在全力追逐獵物,讓人感受到一股無法阻擋的強大氣勢。
與此同時,鑼鼓聲如雷鳴般響起,震耳欲聾;牛角號吹出的聲音高亢激昂,響徹雲霄;還有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更是將現場氣氛烘托到了極致。在這熱烈歡快的氛圍中,英歌舞隊手中的兩根棒子相互撞擊,然後迅速翻轉,舞者們則一邊邁著矯健的步伐前進,一邊盡情舞動身軀,將英歌舞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雄壯的英歌舞隊圓滿地完成他們精彩絕倫的演出之後,舞台再次被點亮,迎來了備受矚目的各村舞龍隊。隻見每個村莊都派出了自己精心打造的巨龍,它們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宛如從神話傳說中躍然而出。
其中,劍門村的舞龍尤為引人注目。這條龍全身由絢麗多彩的彩帶編織而成,每一片鱗片都閃爍著耀眼的金色光芒,遠遠望去,猶如一道璀璨的流星劃過天際,令人目眩神迷。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虎塬村那條質樸的草龍。它完全是由幹草巧妙紮製而成,但卻別有一番韻味。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其獨特的造型依然吸引了眾多目光。
此時的舞龍現場已然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熱鬧非凡。人群如潮水般湧來,裏三層外三層地將場地圍得水泄不通。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抑製的期待和興奮之情,眼睛緊緊盯著即將登場的舞龍隊伍。
再說爺爺卓武邦,作為初一祭典中的重要文書角色,身負重任,一大早還有許多事務等待處理呢,所以他自然不可能像這些年輕小夥子一樣在這裏通宵達旦地熬夜。
且看那邊,振東、紹西、青龍和青牛等人依舊留在祠堂內,正熱火朝天地演練著初一春祭大典上即將展示的精彩表演節目。其中,振東算得上是這裏的一個小頭目,統籌指揮著各項排練工作;紹西積極報名參加了英歌舞鼓手的角色選拔;青龍憑借其出色的身手與矯健的身姿成功擔起了舞龍隊龍頭的關鍵位置;至於青牛,則有幸被選中成為祠堂大鼓的鼓手。這幾個年輕人興致勃勃,誰也不肯離開祠堂半步,一心盼望著能早點嚐到那美味可口的長壽麵宵夜。
卓青麟帶著兩個孩子迴到家中後,本想好好睡上一覺補充一下體力,但無奈整晚那震耳欲聾的鼓聲此起彼伏,響徹夜空,攪得他心神不寧,根本無法入眠。就這樣一直折騰到天快要亮的時候,那喧鬧的鼓聲才漸漸停歇下來。而家裏的大人們此刻全都圍坐在火爐旁,靜靜守歲,同樣也是整夜未曾合眼。
天還未亮透,卓青麟便迫不及待地從床上爬了起來,他那略顯興奮的神情仿佛要去參加一場盛大的慶典一般。而跟隨著他一同起床的還有另外三個小家夥,他們揉著惺忪的睡眼,臉上卻也難掩激動之色。
四人匆匆忙忙地完成了簡單的洗漱後,卓青麟的母親鄧金娥就已經手腳麻利地準備好了早餐——每人一碗熱氣騰騰的雜糧麵。隻見那碗中的麵條粗細均勻,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更令人驚喜的是,每一個碗裏都靜靜地躺著一顆圓潤光滑的雞蛋。
“孩子們,快來趁熱吃吧!”鄧金娥微笑著催促道。
這些雜糧麵可不是普通的食物,它們是由村裏的食堂精心製作而成。所用的雜糧米粉都是定量分配到各家各戶的,平日裏可不容易吃到這樣的美味。
尤其是在這個南方的小村莊裏,由於氣候和土壤等原因並不盛產小麥,所以麵粉更是稀缺之物。隻有在新年的時候,為了吃上象征長壽吉祥的長壽麵,食堂才會想方設法地用有限的食材特意製作出這些雜糧麵。
此時,時針剛剛指向早上八點,一陣低沉而緩慢的鼓聲突然在村子裏響起。這聲音來自於祠堂內的一麵大鼓,它猶如一頭沉睡已久的巨獸被喚醒,發出的鼓點雖然沉緩但卻充滿力量,一聲接著一聲,不急不躁。
原來,這是召集村民們前往祠堂的鼓令。聽到這陣鼓聲,大家都明白這意味著可以動身前往祠堂了。於是乎,人們紛紛加快了手中的動作,收拾妥當之後便朝著祠堂的方向走去。
這通鼓令持續了大約半炷香的時間後,終於緩緩停歇了下來。整個村莊似乎也因為這鼓聲而變得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氛圍。
就在此時,一陣激昂而響亮的鼓聲突然傳來。那鼓聲猶如陣陣驚雷,響徹整個村莊。爺爺卓武邦一聽到鼓聲,便迅速起身,動作矯健地向著門外走去;緊接著,父親卓振東也毫不猶豫地緊隨其後,其他成年男丁們也紛紛從各自家中走出來,他們步履匆匆,神情嚴肅而莊重。
相比之下,卓青麟這邊倒是顯得不那麽匆忙。他帶著一群孩子們,可以稍微悠閑一些。按照習俗,他們需要等待三通鼓響之後,才跟隨著奶奶和媽媽等女性一起前往祠堂。因為此刻的祠堂裏人頭攢動,大家都在緊張忙碌地準備著祭祀儀式。
若是帶著年幼的孩子們過早進入,不僅容易造成擁擠和磕碰,還可能會打擾到正在籌備儀式的人們。所以,盡管外麵寒風凜冽,但卓青麟覺得與其讓孩子們在村口廣場上忍受寒冷的侵襲,倒不如多在家裏待一會兒。
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飛逝而過,轉眼間就到了上午九時。第三通急促的鼓聲驟然響起,那鼓點如同疾風驟雨一般,又快又急,仿佛在催促著人們趕緊行動起來。此時此刻,如果再不抓緊出門,恐怕就要遲到了。
奶奶羅英和老媽鄧金娥各自牽著一個可愛的小奶娃,小心翼翼地邁出家門。卓青麟與弟弟卓向南則緊跟在她們身後,亦步亦趨。一家人就這樣緩緩地朝著祠堂的方向走去,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對這次祭祀活動的期待和敬意。
當踏入村口廣場的那一刹那,眼前的景象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震撼!若要用更時尚些的話語描述,那便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雖說這話聽起來略顯誇張,但實際上到場的人數確實多得驚人。
來自卓山各個村莊的人們紛紛派出了自己的代表隊。其中,像虎塬村和黑山寨這些剛剛建立或是地處偏遠的村落,每村隻組織了一支由 12 人組成的草頭龍舞龍隊伍;然而,諸如大柳村、土坑村之類規模較大或者距離較近的村莊,則不僅帶來了技藝精湛的舞龍隊,同時還有威風凜凜的舞獅隊,就連鑼鼓隊也一並出動了。此刻,所有前來參加劍門村祖祠春祭活動的各村代表們正在廣場上整齊地排起長隊,放眼望去,烏泱泱的人群猶如一片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盡頭。而且,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仍有源源不斷的人流從四麵八方湧來。
上午大約九點半的時候,卓山鄉一年一度的新春祭典終於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下拉開了帷幕。伴隨著祠堂內傳出的陣陣雄渾有力的巨大鼓聲,鑼鼓隊立即應聲而起,歡快激昂的鼓點瞬間響徹整個廣場上空,仿佛要將這片天地都徹底點燃一般。。
首先登場亮相的正是那備受矚目的祠堂祭師——跳跳娘!隻聽得一陣激昂的鑼鼓之聲驟然響起,宛如雷霆萬鈞之勢,打破了原本寧靜的氛圍。
而跳跳娘就在這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伴奏下,如同一隻靈動的蝴蝶般,輕盈地從祠堂側邊的小門翩然而出,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影伴隨著歡快的舞步,瞬間吸引住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跳跳娘身著一襲色彩斑斕的華美服飾,上麵綴滿了精致小巧的鈴鐺。當她舞動身軀時,那些鈴鐺便發出悅耳動聽的叮當聲響,仿佛是大自然中的精靈在低聲吟唱。
他的舞姿矯健有力,每一次跳躍都似離弦之箭一般迅速敏捷;她的身體不停地顫抖著,將全身的鈴鐺都搖得嘩嘩作響,形成一曲獨特的樂章。此刻的跳跳娘已經完全沉浸在了舞蹈之中,如癡如醉,忘乎所以,盡情展現著自己高超的技藝和迷人的風采。
觀眾們被跳跳娘精彩絕倫的表演深深折服,紛紛情不自禁地大聲喝彩叫好起來。一時間,整個廣場上空迴蕩著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唿聲,氣氛熱烈非凡。
在這片歡騰的海洋裏,跳跳娘完美地完成了她的演出,並在眾人戀戀不舍的目光注視下,緩緩退迴到祠堂內,輕輕開啟了莊重肅穆的祠堂中門。至此,這場盛大的祭祀典禮終於正式拉開帷幕。
緊接著,“轟、轟、轟”三聲驚天動地的禮炮巨響傳來,震得人們耳膜生疼,但同時也讓現場的氣氛變得愈發緊張刺激起來。隻見一叢叢濃密的煙幕騰空而起,彌漫開來,猶如一層神秘的麵紗籠罩在廣場之上。
與此同時,那熟悉的鑼鼓之聲再次奏響,其節奏明快有力,令人心跳加速。在這陣陣鼓點的引領之下,一支由 108 人組成的龐大英歌舞隊從廣場西側浩浩蕩蕩地邊舞邊跳著向東方挺進。
這支英歌舞隊的隊員們,無一不是身材魁梧、體魄健壯之輩,他們渾身散發著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鬥誌,令人矚目。每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仿佛有無盡的精力等待釋放。
他們手中緊握著一根根粗壯的木棒,這些木棒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淡淡的光澤。當鑼鼓聲響起時,隊員們便開始舞動手中的木棒,動作猶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木棒在空中交錯飛舞,時而高高舉起,時而快速落下,與其他隊員的木棒相互撞擊。那清脆悅耳的撞擊聲響徹雲霄,此起彼伏,如同一串串歡快跳躍的音符,編織成了一首氣勢磅礴、激昂奮進的交響曲。
仔細觀察每個隊員的動作,可以發現他們的一招一式都是那麽剛猛有力、整齊劃一地展示出來。每一次揮棒,每一次轉身,都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節奏感,仿佛經過了千錘百煉一般。這種強大的力量感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古代那些英勇無畏的英雄們在沙場上浴血奮戰、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麵。
隊員們的步伐更是沉穩而堅實,每邁出一步,腳下的土地都會隨之微微顫抖一下,仿佛他們正用雙腳丈量著這片土地,宣示著自己的主權。那堅定的腳步聲如同戰鼓擂動,激蕩人心,給人以無窮的勇氣和信心。
整個隊伍行進得既整齊又有序,仿佛是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指引,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節奏不斷向前推進。伴隨著舞隊緩慢但卻有序地向前行進,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麵逐漸展現在人們眼前。
緊接著,隊形突然發生了變化,猶如雙龍出海般左右分合。
隻見那條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蜿蜒前行的巨蟒,靈動異常。舞者們彼此緊緊相連,一個緊跟著一個,動作嫻熟而敏捷,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們就像是這條巨蟒身上的每一片鱗片,閃耀著生命的光芒,充滿了活力與生機。
刹那間,好似有兩條威風凜凜的蛟龍從原本嚴整的隊伍中猛然躍出,它們身姿矯健,氣勢如虹,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遠方。
這一變化令人目不暇接,觀眾們無不為之驚歎喝彩。
再看那四虎並驅之時,舞者們並肩而行,他們的步伐沉穩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堅實的大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那勇往直前的姿態,活脫脫就是真正的猛虎在全力追逐獵物,讓人感受到一股無法阻擋的強大氣勢。
與此同時,鑼鼓聲如雷鳴般響起,震耳欲聾;牛角號吹出的聲音高亢激昂,響徹雲霄;還有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更是將現場氣氛烘托到了極致。在這熱烈歡快的氛圍中,英歌舞隊手中的兩根棒子相互撞擊,然後迅速翻轉,舞者們則一邊邁著矯健的步伐前進,一邊盡情舞動身軀,將英歌舞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雄壯的英歌舞隊圓滿地完成他們精彩絕倫的演出之後,舞台再次被點亮,迎來了備受矚目的各村舞龍隊。隻見每個村莊都派出了自己精心打造的巨龍,它們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宛如從神話傳說中躍然而出。
其中,劍門村的舞龍尤為引人注目。這條龍全身由絢麗多彩的彩帶編織而成,每一片鱗片都閃爍著耀眼的金色光芒,遠遠望去,猶如一道璀璨的流星劃過天際,令人目眩神迷。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虎塬村那條質樸的草龍。它完全是由幹草巧妙紮製而成,但卻別有一番韻味。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其獨特的造型依然吸引了眾多目光。
此時的舞龍現場已然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熱鬧非凡。人群如潮水般湧來,裏三層外三層地將場地圍得水泄不通。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抑製的期待和興奮之情,眼睛緊緊盯著即將登場的舞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