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山通過升鄉這一重要舉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進步,這其中所涉及到的建築任務之繁多簡直超乎想象。關鍵且緊急的功能性建築需要立即投入使用,因此相關的施工圖紙得以迅速具象化呈現。
然而,對於那些較為普通的建築而言,可沒有如此充裕的資源可供肆意浪費。於是乎,振東建築隊順理成章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機遇,並正式更名為卓山建築隊。正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這句古老的諺語所言極是。
恰好在這個關鍵時刻,振東建築隊內部出現了人員分布上的變化。除了仍有十餘人留守在交河鎮與迴龍鄉,不辭辛勞地繼續從事著各項建築工作外;還有另外十來號人此番隨卓振東一同踏上歸程,迴到了卓山。
這一次重迴卓山,對於建築隊來說可謂意義非凡。因為在此之前,卓振東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邀請卓不凡代表卓山鄉,以人力以及卓山一鄉的業務訂單作為資本入股建築隊,所占股份高達 35%。然而,他們僅僅保留對建築隊的監督權,並不直接參與具體的事務管理工作。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卓山迎來了一次罕見的人口大爆發。麵對這樣的機遇,振東建築隊果斷地抓住時機,迅速進行了改組和擴編。原本規模不大的建築隊一下子增加到了足足六十人!其中,真正投身於卓山鄉建設事業中的正式隊員數量更是驚人,竟然達到了整整五十人之多!
隨著人員的擴充和實力的增強,振東建築隊無疑成為了卓山鄉建設領域中的一支強大力量。他們肩負著改善鄉村麵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任,將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出更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憑借著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口碑,他們順利承攬下了迴龍鄉和卓山鄉絕大多數的民用住宅建築業務,成為了當地建築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此外,卓武邦受其老父卓誠新所托,精心策劃並成功創立了一個規模較小但頗具潛力的家族投資基金。此基金通過廣泛籌集資金,最終匯聚了多達 2500 兩白銀,並以此作為資本趁著建築隊改組,投入到了卓山建築隊之中,一舉獲得了該建築隊 25%的股權份額。
這些銀兩的來源可謂五花八門,但主要還是來自於各個家族成員自身閑置的資金。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將手頭的閑錢存入這個家族基金當中。而卓誠新則親自出馬,肩負起了代為投資理財的重任。與此同時,羅英被委以管理賬目之職,確保每一筆收支都清晰明了,以便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集中發展。
在卓山建築隊所持有的這 25%股份裏,卓誠新個人占據了 2%的比例。卓武邦夫婦以及卓向南則代表著那些尚未團聚的其他家庭成員們,共同持有 13%的股份。此外,卓紹西、紅袖以及青龍、青虎、青牛等人各自均擁有 2%的股份。至於卓振東夫婦,則攜手共同持有建築隊 3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卓青麟在得到父親卓振東和母親鄧金娥的大力支持後,再加上他憑借自己售賣南瓜所賺取的收入,好不容易湊足了整整 500 兩銀子。於是,他代表著自己以及兩個子女,購入了振東建築隊 5%的股份。不過由於尚未成年的原因,目前這部分股權暫時交由父親卓振東代為持有。
就在這個時候,卓山建築隊正在卓山各地緊鑼密鼓地展開工作呢!他們經過精心安排,被巧妙地劃分為 5 - 7 人為一組的小分隊,每個小隊還搭配了十來個熱情洋溢的村民一起合作。這些小隊各自負責一個小型工程項目,就像繁星點點般散布在卓山的各個建築工地上。大家都鼓足了幹勁兒,爭分奪秒地趕著工期。
要知道,現在可是農閑時節啊!所以,卓山鄉這會兒簡直熱鬧非凡,從四麵八方傳來一陣又一陣此起彼伏、震耳欲聾的“叮叮咣咣”聲。
毫不誇張地講,整個卓山鄉猶如在一夜之間完成了一次華麗蛻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規模極其宏大的超級工地!在這裏,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各種施工場景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熱鬧非凡的畫卷。
看呐!這邊一群工人正熱火朝天地修建著水利設施,他們或是揮舞著鐵鍬深挖溝渠,或是搬運著沉重的水泥管道,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滑落卻顧不上擦拭一下;而在不遠處,另一群人則在奮力地挖掘河道,挖掘機轟鳴作響,泥土飛揚,工人們喊著整齊的號子,齊心協力將河道挖深拓寬。
再瞧那邊,一些人手持電鋸,熟練地砍伐著樹木,伴隨著“嘎吱嘎吱”的聲響,一棵棵大樹轟然倒下。隨後,這些木材被運往附近的空地,用於搭建臨時建築或者加工成其他材料。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人在焚燒荒地,滾滾濃煙升騰而起,刺鼻的氣味彌漫在空中,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了大家開墾農田的熱情與決心。
視線轉向另一邊,可以看到許多人正在埋頭苦幹修築道路和堤壩。他們有的攪拌著混凝土,有的鋪設著磚石,有的操縱著壓路車來迴碾壓路麵,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自己手頭的工作當中。甚至還有一些膽大心細之人,勇敢地攔截河流,試圖建造一座座的小型水壩,以此來調節水流、蓄水灌溉。
當然啦,像蓋房子搬磚頭這類基礎性的勞作更是隨處可見。工地上,磚塊如雨點般上下翻飛,泥瓦匠們手法嫻熟地砌牆抹灰,一棟棟嶄新的房屋逐漸拔地而起。放眼望去,整個卓山鄉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劍門村的建設工作穩步向前推進,這裏的整體布局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那些狹窄逼仄、讓行人感到局促不安的道路,如今已經被大幅拓寬,變得寬闊平坦且四通八達。新修的道路宛如一條條巨龍蜿蜒伸展,將一個個原本孤立分散的村莊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就在同一時間裏,那些嚴重影響到交通流暢性的住宅建築物,沒有絲毫猶豫地就被堅決拆除掉了。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此前那個角落裏去看一看吧,那裏曾經到處堆滿了各式各樣雜亂無章的物品,還有許多破舊得不成樣子、搖搖欲墜的房屋。
然而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僅僅過了這麽短的一段時間,這個地方竟然已經完全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了!那些過去胡亂堆砌在一起,看起來混亂不堪的各類物品,連同那些破爛不堪的老舊茅棚,仿佛一夜之間全部都銷聲匿跡、無影無蹤了。
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則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精心設計之後,井然有序地排列開來的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原先坐落在村口位置的那塊麵積不大的小廣場,其變化之大簡直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
想當初,這裏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粗陋又狹窄逼仄,而且還毫無任何獨特之處的小小場地罷了;但是時至今日,它卻已然華麗轉身,變成了如今這座氣勢恢宏、雄偉壯麗的卓山鄉公共廣場。
不僅如此,原本略顯簡陋的廣場地麵如今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廣場都經曆了一次徹頭徹尾的改造和升級工程——所有的土地均被精心地進行了硬化處理,然後又整齊地鋪上了一塊塊堅固無比且美觀大方的石板。這些石板緊密相連,宛如一幅巨大的拚圖,構成了平坦而堅實的廣場地麵。
在廣場的正中央位置,一座莊嚴肅穆的升旗台高高聳立著,引人注目。每逢重要節日或者盛大的重大活動來臨之際,那麵象征著卓氏榮耀與尊嚴的虎卓旗就會在這裏緩緩升起,迎風招展,獵獵作響。旗幟在空中舞動,仿佛一隻威猛的老虎在咆哮,向世人展示著卓氏家族的強大力量和崇高地位。
再稍稍往南邊走幾步,便能看到一座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的假山噴泉池映入眼簾。池中清澈的水波光粼粼,漣漪層層,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一群群活潑可愛的紅鯉魚歡快地穿梭於水中,它們時而聚集在一起嬉戲玩耍,時而分散開來悠然遊動,給整座水池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正是因為這靈動的景象,這座噴泉池擁有了一個充滿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美妙名字——化龍池。
圍繞著整個廣場的四周,便是村口那口麵積頗大的池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裏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個規模不算小的街區。在街區的道路兩側,剛剛種下了一排排翠綠欲滴的樹木,它們宛如忠誠的衛士一般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此外,在每棵大樹下,還特意安放了許多精美的石桌和石凳,以供人們休息乘涼之用。
此時正值寒假期間,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卓青麟正帶領著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忙碌地穿梭於這些新栽種的樹苗之間。他們每個人手中都緊緊握著一個水瓢,小心翼翼地將清澈透明的水澆灌到樹苗的根部
。清涼的水珠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有的打在了嫩綠的樹葉上,然後輕輕滑落;有的則直接滴入泥土之中,滋潤著幼苗茁壯成長。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水滴閃爍著晶瑩剔透的光芒,猶如一顆顆璀璨的鑽石,令人賞心悅目。
……
一天,卓不凡巡視建築工地,一行來到大柳村正在施工的一棟三層建築前,這是未來卓山商會,商會建築圖紙是上次從熊家交易得來的,交河鎮商會駐地就是熊家建築隊負責營造的。這會熊家建築隊已正式易主,由熊、鄧等家族入股,改組成為交河建築隊,采用交河“營”字旗為標識,與曹家建築隊“建”字旗和卓山建築隊“築”旗相區分。
而卓山商會駐地沒有建在鄉公館所在的劍門村,是與卓山鄉發展布局相關,劍門村主要承擔的是卓山安全事宜,各種軍備設施所在地,而大柳村的定位是經濟中心,民生物資聚集地,再說大市場也在大柳村呢。
卓不凡走進這正在施工的三層建築內,仔細查看工程進度。工人們看到他來,紛紛行禮問好。他一邊看一邊思考著卓山商會建成後的運營模式,心中已有不少想法。
得知老祖前來視察,卓振東趕忙找了過來。“老祖,還請放心,這大型建築,我都在這現場盯著呢,我覺得我們這卓山商會建成後,一定可以走得更遠,吸引更多外麵的商人過來,大柳村地理位置優越,不愁客源。”卓不凡聞言點頭稱是。
就在兩人交談得熱火朝天之時,突然間,從外麵傳來一陣嘈雜喧鬧之聲。他們不約而同地停下話語,互相對視一眼後,便急匆匆地邁步向外走去一探究竟。
待二人走到門口定睛觀瞧,隻見一輛滿載著建築材料的馬車不知何時竟然深陷在了一個偌大的泥坑之中。車輪被泥濘牢牢困住,任憑車夫如何鞭策馬匹也無濟於事,那馬兒嘶鳴著奮力掙紮卻始終無法脫身。
見此情形,卓振東毫不猶豫地大步向前,高聲唿喊著周圍的人們過來幫忙推車。眾人聞聲紛紛聚攏而來,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一二三!加油推呀!”隨著卓振東一聲令下,所有人都齊聲高喊起口號來。一時間,號子聲響徹雲霄,大家齊心協力一同發力,有的人在車後奮力推著車廂,有的則跑到車前幫助拉馬,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要盡快把馬車弄出泥坑。
經過一番艱苦努力,在眾人共同的拚搏之下,那輛陷入困境的馬車終於緩緩移動起來,並最終成功駛出了泥坑。看著重獲自由的馬車漸行漸遠,現場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唿聲與叫好聲。
站在一旁目睹全程的卓不凡此刻滿心歡喜,他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眼前這群熱情洋溢且幹勁十足的人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希望之情。他心裏十分清楚,卓山鄉如今的發展不過剛剛邁出一小步而已,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任重而道遠,且布滿荊棘坎坷。
但隻要鄉裏鄉親們能夠一直像今天這樣團結一心、眾誌成城,那麽假以時日,必定能夠將卓山這片曾經貧瘠落後的土地建設成一片繁榮昌盛、人人向往的樂土。
想到此處,卓不凡麵帶微笑地轉過身去,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重新走進了正在施工中的建築物裏。他打算去找那些經驗豐富的工匠師傅們好好商討一下關於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的諸多細節問題,期望通過精心設計與合理規劃,可以讓這座即將落成的卓山商會真正成為卓山鄉對外展示形象的一張無比耀眼奪目的亮麗名片。
然而,對於那些較為普通的建築而言,可沒有如此充裕的資源可供肆意浪費。於是乎,振東建築隊順理成章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機遇,並正式更名為卓山建築隊。正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這句古老的諺語所言極是。
恰好在這個關鍵時刻,振東建築隊內部出現了人員分布上的變化。除了仍有十餘人留守在交河鎮與迴龍鄉,不辭辛勞地繼續從事著各項建築工作外;還有另外十來號人此番隨卓振東一同踏上歸程,迴到了卓山。
這一次重迴卓山,對於建築隊來說可謂意義非凡。因為在此之前,卓振東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邀請卓不凡代表卓山鄉,以人力以及卓山一鄉的業務訂單作為資本入股建築隊,所占股份高達 35%。然而,他們僅僅保留對建築隊的監督權,並不直接參與具體的事務管理工作。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卓山迎來了一次罕見的人口大爆發。麵對這樣的機遇,振東建築隊果斷地抓住時機,迅速進行了改組和擴編。原本規模不大的建築隊一下子增加到了足足六十人!其中,真正投身於卓山鄉建設事業中的正式隊員數量更是驚人,竟然達到了整整五十人之多!
隨著人員的擴充和實力的增強,振東建築隊無疑成為了卓山鄉建設領域中的一支強大力量。他們肩負著改善鄉村麵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任,將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出更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憑借著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口碑,他們順利承攬下了迴龍鄉和卓山鄉絕大多數的民用住宅建築業務,成為了當地建築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此外,卓武邦受其老父卓誠新所托,精心策劃並成功創立了一個規模較小但頗具潛力的家族投資基金。此基金通過廣泛籌集資金,最終匯聚了多達 2500 兩白銀,並以此作為資本趁著建築隊改組,投入到了卓山建築隊之中,一舉獲得了該建築隊 25%的股權份額。
這些銀兩的來源可謂五花八門,但主要還是來自於各個家族成員自身閑置的資金。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將手頭的閑錢存入這個家族基金當中。而卓誠新則親自出馬,肩負起了代為投資理財的重任。與此同時,羅英被委以管理賬目之職,確保每一筆收支都清晰明了,以便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集中發展。
在卓山建築隊所持有的這 25%股份裏,卓誠新個人占據了 2%的比例。卓武邦夫婦以及卓向南則代表著那些尚未團聚的其他家庭成員們,共同持有 13%的股份。此外,卓紹西、紅袖以及青龍、青虎、青牛等人各自均擁有 2%的股份。至於卓振東夫婦,則攜手共同持有建築隊 3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卓青麟在得到父親卓振東和母親鄧金娥的大力支持後,再加上他憑借自己售賣南瓜所賺取的收入,好不容易湊足了整整 500 兩銀子。於是,他代表著自己以及兩個子女,購入了振東建築隊 5%的股份。不過由於尚未成年的原因,目前這部分股權暫時交由父親卓振東代為持有。
就在這個時候,卓山建築隊正在卓山各地緊鑼密鼓地展開工作呢!他們經過精心安排,被巧妙地劃分為 5 - 7 人為一組的小分隊,每個小隊還搭配了十來個熱情洋溢的村民一起合作。這些小隊各自負責一個小型工程項目,就像繁星點點般散布在卓山的各個建築工地上。大家都鼓足了幹勁兒,爭分奪秒地趕著工期。
要知道,現在可是農閑時節啊!所以,卓山鄉這會兒簡直熱鬧非凡,從四麵八方傳來一陣又一陣此起彼伏、震耳欲聾的“叮叮咣咣”聲。
毫不誇張地講,整個卓山鄉猶如在一夜之間完成了一次華麗蛻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規模極其宏大的超級工地!在這裏,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各種施工場景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熱鬧非凡的畫卷。
看呐!這邊一群工人正熱火朝天地修建著水利設施,他們或是揮舞著鐵鍬深挖溝渠,或是搬運著沉重的水泥管道,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滑落卻顧不上擦拭一下;而在不遠處,另一群人則在奮力地挖掘河道,挖掘機轟鳴作響,泥土飛揚,工人們喊著整齊的號子,齊心協力將河道挖深拓寬。
再瞧那邊,一些人手持電鋸,熟練地砍伐著樹木,伴隨著“嘎吱嘎吱”的聲響,一棵棵大樹轟然倒下。隨後,這些木材被運往附近的空地,用於搭建臨時建築或者加工成其他材料。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人在焚燒荒地,滾滾濃煙升騰而起,刺鼻的氣味彌漫在空中,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了大家開墾農田的熱情與決心。
視線轉向另一邊,可以看到許多人正在埋頭苦幹修築道路和堤壩。他們有的攪拌著混凝土,有的鋪設著磚石,有的操縱著壓路車來迴碾壓路麵,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自己手頭的工作當中。甚至還有一些膽大心細之人,勇敢地攔截河流,試圖建造一座座的小型水壩,以此來調節水流、蓄水灌溉。
當然啦,像蓋房子搬磚頭這類基礎性的勞作更是隨處可見。工地上,磚塊如雨點般上下翻飛,泥瓦匠們手法嫻熟地砌牆抹灰,一棟棟嶄新的房屋逐漸拔地而起。放眼望去,整個卓山鄉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劍門村的建設工作穩步向前推進,這裏的整體布局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那些狹窄逼仄、讓行人感到局促不安的道路,如今已經被大幅拓寬,變得寬闊平坦且四通八達。新修的道路宛如一條條巨龍蜿蜒伸展,將一個個原本孤立分散的村莊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就在同一時間裏,那些嚴重影響到交通流暢性的住宅建築物,沒有絲毫猶豫地就被堅決拆除掉了。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此前那個角落裏去看一看吧,那裏曾經到處堆滿了各式各樣雜亂無章的物品,還有許多破舊得不成樣子、搖搖欲墜的房屋。
然而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僅僅過了這麽短的一段時間,這個地方竟然已經完全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了!那些過去胡亂堆砌在一起,看起來混亂不堪的各類物品,連同那些破爛不堪的老舊茅棚,仿佛一夜之間全部都銷聲匿跡、無影無蹤了。
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則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精心設計之後,井然有序地排列開來的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原先坐落在村口位置的那塊麵積不大的小廣場,其變化之大簡直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
想當初,這裏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粗陋又狹窄逼仄,而且還毫無任何獨特之處的小小場地罷了;但是時至今日,它卻已然華麗轉身,變成了如今這座氣勢恢宏、雄偉壯麗的卓山鄉公共廣場。
不僅如此,原本略顯簡陋的廣場地麵如今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廣場都經曆了一次徹頭徹尾的改造和升級工程——所有的土地均被精心地進行了硬化處理,然後又整齊地鋪上了一塊塊堅固無比且美觀大方的石板。這些石板緊密相連,宛如一幅巨大的拚圖,構成了平坦而堅實的廣場地麵。
在廣場的正中央位置,一座莊嚴肅穆的升旗台高高聳立著,引人注目。每逢重要節日或者盛大的重大活動來臨之際,那麵象征著卓氏榮耀與尊嚴的虎卓旗就會在這裏緩緩升起,迎風招展,獵獵作響。旗幟在空中舞動,仿佛一隻威猛的老虎在咆哮,向世人展示著卓氏家族的強大力量和崇高地位。
再稍稍往南邊走幾步,便能看到一座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的假山噴泉池映入眼簾。池中清澈的水波光粼粼,漣漪層層,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一群群活潑可愛的紅鯉魚歡快地穿梭於水中,它們時而聚集在一起嬉戲玩耍,時而分散開來悠然遊動,給整座水池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正是因為這靈動的景象,這座噴泉池擁有了一個充滿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美妙名字——化龍池。
圍繞著整個廣場的四周,便是村口那口麵積頗大的池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裏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個規模不算小的街區。在街區的道路兩側,剛剛種下了一排排翠綠欲滴的樹木,它們宛如忠誠的衛士一般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此外,在每棵大樹下,還特意安放了許多精美的石桌和石凳,以供人們休息乘涼之用。
此時正值寒假期間,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卓青麟正帶領著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忙碌地穿梭於這些新栽種的樹苗之間。他們每個人手中都緊緊握著一個水瓢,小心翼翼地將清澈透明的水澆灌到樹苗的根部
。清涼的水珠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有的打在了嫩綠的樹葉上,然後輕輕滑落;有的則直接滴入泥土之中,滋潤著幼苗茁壯成長。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水滴閃爍著晶瑩剔透的光芒,猶如一顆顆璀璨的鑽石,令人賞心悅目。
……
一天,卓不凡巡視建築工地,一行來到大柳村正在施工的一棟三層建築前,這是未來卓山商會,商會建築圖紙是上次從熊家交易得來的,交河鎮商會駐地就是熊家建築隊負責營造的。這會熊家建築隊已正式易主,由熊、鄧等家族入股,改組成為交河建築隊,采用交河“營”字旗為標識,與曹家建築隊“建”字旗和卓山建築隊“築”旗相區分。
而卓山商會駐地沒有建在鄉公館所在的劍門村,是與卓山鄉發展布局相關,劍門村主要承擔的是卓山安全事宜,各種軍備設施所在地,而大柳村的定位是經濟中心,民生物資聚集地,再說大市場也在大柳村呢。
卓不凡走進這正在施工的三層建築內,仔細查看工程進度。工人們看到他來,紛紛行禮問好。他一邊看一邊思考著卓山商會建成後的運營模式,心中已有不少想法。
得知老祖前來視察,卓振東趕忙找了過來。“老祖,還請放心,這大型建築,我都在這現場盯著呢,我覺得我們這卓山商會建成後,一定可以走得更遠,吸引更多外麵的商人過來,大柳村地理位置優越,不愁客源。”卓不凡聞言點頭稱是。
就在兩人交談得熱火朝天之時,突然間,從外麵傳來一陣嘈雜喧鬧之聲。他們不約而同地停下話語,互相對視一眼後,便急匆匆地邁步向外走去一探究竟。
待二人走到門口定睛觀瞧,隻見一輛滿載著建築材料的馬車不知何時竟然深陷在了一個偌大的泥坑之中。車輪被泥濘牢牢困住,任憑車夫如何鞭策馬匹也無濟於事,那馬兒嘶鳴著奮力掙紮卻始終無法脫身。
見此情形,卓振東毫不猶豫地大步向前,高聲唿喊著周圍的人們過來幫忙推車。眾人聞聲紛紛聚攏而來,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一二三!加油推呀!”隨著卓振東一聲令下,所有人都齊聲高喊起口號來。一時間,號子聲響徹雲霄,大家齊心協力一同發力,有的人在車後奮力推著車廂,有的則跑到車前幫助拉馬,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要盡快把馬車弄出泥坑。
經過一番艱苦努力,在眾人共同的拚搏之下,那輛陷入困境的馬車終於緩緩移動起來,並最終成功駛出了泥坑。看著重獲自由的馬車漸行漸遠,現場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唿聲與叫好聲。
站在一旁目睹全程的卓不凡此刻滿心歡喜,他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眼前這群熱情洋溢且幹勁十足的人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希望之情。他心裏十分清楚,卓山鄉如今的發展不過剛剛邁出一小步而已,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任重而道遠,且布滿荊棘坎坷。
但隻要鄉裏鄉親們能夠一直像今天這樣團結一心、眾誌成城,那麽假以時日,必定能夠將卓山這片曾經貧瘠落後的土地建設成一片繁榮昌盛、人人向往的樂土。
想到此處,卓不凡麵帶微笑地轉過身去,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重新走進了正在施工中的建築物裏。他打算去找那些經驗豐富的工匠師傅們好好商討一下關於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的諸多細節問題,期望通過精心設計與合理規劃,可以讓這座即將落成的卓山商會真正成為卓山鄉對外展示形象的一張無比耀眼奪目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