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隻見洪承疇倒吸一口涼氣,雙目圓瞪,雙手顫抖著,哆哆嗦嗦的打開信封,從中取出幾頁信紙。
洪承疇不由自主的低聲念道:“洪氏自唐起,受封國公,然世代式微中落,但亦不敢忘祖背宗,昔蒙元韃靼入侵,漢家子弟淪為奴仆,我洪氏時代耕讀,雖有才,但亦不侍賊。”
“胡虜為禍天下,幸賴太祖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重振漢家兒郎之榮光,我朝優待仕人,洪家曆代先祖世受國恩,乃父以忠孝聞名鄉裏,竟出爾等不忠不孝之輩,身為大明臣子,戰場兵敗,怎可苟且偷生,降於建奴。”
“令乃父與老身無顏麵見鄉裏,洪家時代清名,毀於一旦,鄉眾恥與為伍,朝廷仁慈,未究家責,但乃父心念崩塌,一病不起,鬱鬱寡歡辭世而去,老身亦無顏麵見世人,為正我洪氏家風,今老身代亡夫手書一封。”
“敬呈洪家宗祠,願以為證,逐洪氏子承疇於祖宗門牆之外,以正家風,還洪氏世代清白,亡夫與老身教子無方,辜負朝廷,實為大罪,願日日誦經禮佛,為洪家消孽,為枉死的漢家兒郎超度往生。”
“老身願死後下地獄贖罪,為不孝子還債消孽,望祖宗寬恕,傅氏僅此祭告列祖列宗。”
讀到這兒,信,不,不能算是信,因為這不是寫給自己的,洪承疇淚流滿麵,雙手顫抖的看著信紙上的話,到此結束,他的心,也早已疼到抽搐,再也忍不住,放聲哭嚎。
“爹啊。。。兒子不孝,兒子該死啊,為什麽,為什麽啊,我的命為什麽這麽苦啊,是我害死了爹啊,我這不忠不孝的畜生啊,為什麽,為什麽當初沒有死在遼東啊。”幾十歲的洪承疇再也控製不住,像一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
“是我,都是我,是我懦弱,是我怕死,辜負了爹和娘對我的教導,洪三啊,你說,爹娘還怎麽見人啊,又不知受了多少的白眼和惡語,我真該死啊,我丟盡了爹娘的臉,讓他們羞愧之至,我不敢想象,爹娘這幾年是如何過的,嗚嗚。。。”
洪承疇哭的抽抽噎噎的,還在一遍自責,扇自己的巴掌,洪三作為家奴自然明白其中的痛苦,也是陪著洪承疇哭泣。
而祖大壽見洪承疇的樣子,再聽聞洪母的誥文,心中亦是感同身受,雖然他世居遼東,但其時家中父親致仕後,和妻子還有幾個兒子都在北京,現在都隨著朝廷去了南京。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朝廷又不傻,像吳三桂也是世居遼東,他在遼東掌軍,他父親吳襄就在北京居住,像李如鬆、李如柏等也是世居遼東,但在遼東掌軍,他父親李成梁就在北京居住等等,可以看做隱性人質。
不然朝廷怎麽能放心把幾十萬大軍交給你們,包括現在的朱慈烺所做的,除了西北和東南暫時還沒插手,其他軍隊的家屬,也都在南京居住了,這算是不成文的潛在規定吧。
想想自己的兒子祖澤清,現在在太子近前效命,會不會因為自己被同僚看不起?遭受同僚、下屬的白眼?兒子會不會恨自己,因為自己影響他的仕途和交際,讓他不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樣生活?
此刻的祖大壽,心中也像長滿了草一樣,猶如貓抓一樣,他剛才就已經對洪承疇吐露了心跡,現在更是控製不住。
他和洪承疇還有些不一樣,就是他已經被俘過兩次了,每次被俘,實在都是山窮水盡之時了,而且他是有過反正之跡的。
第一次被清軍圍困,救援軍隊被打援,無法解救,他祖大壽在城中人相食,硬是撐到了最後一刻,實在無以為繼,要被餓死,才投降了。
然後趁清軍不備,又跑迴了大明,繼續領兵抗清,第二次簡直又是上一次的翻版,又是被圍困到彈盡糧絕,最後無奈投降。
這次,清軍對他的監視明顯加強很多,再無良機逃跑,一晃也是好久了,現在,終於沒有以往的監視了,祖大壽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良久,洪承疇才抽噎著慢慢停止了哭聲,坐在椅子上發呆,待心情漸漸平複之後,這才聲音嘶啞的對洪三說道:“那兩個人走了嗎?”
“還沒有呢老爺。”
“帶他們來書房。”
“是,老爺。”
洪承疇抽出手巾,擦了擦麵上的淚痕,還是一言不發的坐著。
少傾,洪三帶著兩個年輕人進來了。
“見過洪大人。”兩人進來後,向洪承疇隨意的拱了拱手,算是見禮了。
“洪三,你出去守著,不管有何事,不許任何人靠近書房。”洪承疇沒有理會二人,而是向洪三吩咐道。
“是,老爺。”
待洪三退出去後,洪承疇這才抬頭打量二人,都年約二十五六,算是很年輕了。
“坐吧二位,不知你們想要見我,有何事談?”洪承疇還是聲音沙啞的低沉說道。
二人對視一眼,一人開口道:“不知這位是?”說著看向祖大壽。
“我是祖大壽。”不待洪承疇介紹,祖大壽自己開口道。
“哦?”二人一愣,但隨即沒什麽過多避諱的開口道:“既然兩位都在這兒,我們也就不廢話了,不知剛才的祭文,洪大人可曾看過了?”
“嗯,老夫已經看過了,二位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既然洪大人已經看過了,想必也已知道,朝廷從未將諸位的家人如何,朝廷仁慈,但流言蜚語傷人心啊,諸位的家眷,在大明過得如何,諸位心中有數,因為諸位的行為,導致家人如此,諸位當真了得。”
聽著兩人諷刺的話語,洪承疇和祖大壽都沒有言語,沉默以對。
見狀,另一位年輕人開口道:“我們也不彎彎繞,我們是錦衣衛都司北直隸錦衣衛千戶,此次前來,自是受朝廷之命,來接觸諸位,不知諸位可有什麽想說的?”
洪承疇和祖大壽猛然抬頭,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大膽,大大方方的就承認自己是明朝的錦衣衛。
“錦衣衛都司?北直隸錦衣衛?什麽意思,我怎麽沒有聽說過錦衣衛有如此建製,你們可有憑證?”祖大壽關注點倒是不一樣。
“咳咳。。。”洪承疇趕忙咳嗽示意,祖大壽這話,其實嚴格來說,已經算是有些表明立場的問題了。
“太子殿下恩典,升錦衣衛為都司衙門,各布政使司衙門設立錦衣衛所,我們屬於北直隸錦衣衛,至於憑證,恕在下無法出示,畢竟,現在北直隸陷落敵手,誰會拿著這種東西在敵後活動?”
“也是。。。”祖大壽竟然就已經相信了。
聽得洪承疇暗翻白眼,“我們現在是大清的官員,你們竟然還敢堂而皇之的找上門來,就不怕本官將你們抓起來?”
“嗬嗬,洪大人不必試探,我們確實是朝廷錦衣衛無疑,此次奉命接觸情有可原的降將,是希望能為朝廷所用,改邪歸正,我們既然敢在敵占區活動,組建錦衣衛,自然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能為朝廷做出有用的事,冒險又算得了什麽?我等要是殉國,家人隻會為我等驕傲,而不會羞愧。”另一人還是一樣的毒嘴。
“嗬嗬,老夫既然投了大清,自然對你們無話可說,曾為大明的臣子,這次,就當我為父母,對大明做最後一次的補償,你們走吧,本官這次可以當作從來沒見過你們,以後別再來找我了,我對大清忠心耿耿,豈能反複無常。二位請吧。”
“大人。。。”祖大壽急的抓耳撓腮。
“嗬嗬,好一個忠義無雙的洪大人,既如此,我等告辭了,最後建議大人一句,傅老夫人既然已經代洪老大人做出決斷,告祭宗祠,大人已不再是洪家之人,不若早些改姓吧,也省的傅老夫人和洪家子弟蒙羞,哼。”兩人羞辱洪承疇一番,甩袖離去。
洪承疇聽的臉龐抽搐,抓在太師椅兩側扶手上的雙手,已經因為用力過度而泛白無比。
待兩人出去離去,祖大壽急急開口道:“大人,你。。。你怎麽如此決絕的拒絕二人啊,這。。。這不是把朝廷得罪幹淨了嘛,唉。。。”祖大壽急的哀歎連連。
“你懂什麽,你要沉住氣,現在的我們,本來就如履薄冰,要加一萬個小心謹慎,才能活下去。”洪承疇低聲訓斥道:“這兩人來的詭異,而且絲毫不對身份做什麽遮掩,你能保證他們真是朝廷派來的,而不是攝政王派來試探我們的?”
此話一出,本來急躁的祖大壽也驚出一身冷汗,現在想想,還真是,就憑一封洪承疇家母祭祖的祭文,還真就說明不了什麽,這字跡,也明顯是謄抄的,並不是原件,看不出是否真出自洪傅氏的手筆。
洪傅氏也是福建當地的書香世家出身,不僅教子嚴格,家風嚴謹,而且其自身也是當地出名的才女,要是親筆書信,洪承疇還真就有自信能認出目前的筆跡,但他又從祭文中看出,目前根本就沒想給他寫信。
自己投清也有些時日了,愣是沒有收到任何家書,哪怕是寫信罵他,指責他也好,但就是連罵他的信都沒有一封,這讓洪承疇心中頗受打擊,隻能說明家中對他失望透頂,哀大莫過於心死,連罵都懶得罵自己。
想到這兒,洪承疇又感覺心如火燒,難受的他想立即舉劍自刎,向母親明誌,向父親賠罪。
隻見洪承疇倒吸一口涼氣,雙目圓瞪,雙手顫抖著,哆哆嗦嗦的打開信封,從中取出幾頁信紙。
洪承疇不由自主的低聲念道:“洪氏自唐起,受封國公,然世代式微中落,但亦不敢忘祖背宗,昔蒙元韃靼入侵,漢家子弟淪為奴仆,我洪氏時代耕讀,雖有才,但亦不侍賊。”
“胡虜為禍天下,幸賴太祖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重振漢家兒郎之榮光,我朝優待仕人,洪家曆代先祖世受國恩,乃父以忠孝聞名鄉裏,竟出爾等不忠不孝之輩,身為大明臣子,戰場兵敗,怎可苟且偷生,降於建奴。”
“令乃父與老身無顏麵見鄉裏,洪家時代清名,毀於一旦,鄉眾恥與為伍,朝廷仁慈,未究家責,但乃父心念崩塌,一病不起,鬱鬱寡歡辭世而去,老身亦無顏麵見世人,為正我洪氏家風,今老身代亡夫手書一封。”
“敬呈洪家宗祠,願以為證,逐洪氏子承疇於祖宗門牆之外,以正家風,還洪氏世代清白,亡夫與老身教子無方,辜負朝廷,實為大罪,願日日誦經禮佛,為洪家消孽,為枉死的漢家兒郎超度往生。”
“老身願死後下地獄贖罪,為不孝子還債消孽,望祖宗寬恕,傅氏僅此祭告列祖列宗。”
讀到這兒,信,不,不能算是信,因為這不是寫給自己的,洪承疇淚流滿麵,雙手顫抖的看著信紙上的話,到此結束,他的心,也早已疼到抽搐,再也忍不住,放聲哭嚎。
“爹啊。。。兒子不孝,兒子該死啊,為什麽,為什麽啊,我的命為什麽這麽苦啊,是我害死了爹啊,我這不忠不孝的畜生啊,為什麽,為什麽當初沒有死在遼東啊。”幾十歲的洪承疇再也控製不住,像一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
“是我,都是我,是我懦弱,是我怕死,辜負了爹和娘對我的教導,洪三啊,你說,爹娘還怎麽見人啊,又不知受了多少的白眼和惡語,我真該死啊,我丟盡了爹娘的臉,讓他們羞愧之至,我不敢想象,爹娘這幾年是如何過的,嗚嗚。。。”
洪承疇哭的抽抽噎噎的,還在一遍自責,扇自己的巴掌,洪三作為家奴自然明白其中的痛苦,也是陪著洪承疇哭泣。
而祖大壽見洪承疇的樣子,再聽聞洪母的誥文,心中亦是感同身受,雖然他世居遼東,但其時家中父親致仕後,和妻子還有幾個兒子都在北京,現在都隨著朝廷去了南京。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朝廷又不傻,像吳三桂也是世居遼東,他在遼東掌軍,他父親吳襄就在北京居住,像李如鬆、李如柏等也是世居遼東,但在遼東掌軍,他父親李成梁就在北京居住等等,可以看做隱性人質。
不然朝廷怎麽能放心把幾十萬大軍交給你們,包括現在的朱慈烺所做的,除了西北和東南暫時還沒插手,其他軍隊的家屬,也都在南京居住了,這算是不成文的潛在規定吧。
想想自己的兒子祖澤清,現在在太子近前效命,會不會因為自己被同僚看不起?遭受同僚、下屬的白眼?兒子會不會恨自己,因為自己影響他的仕途和交際,讓他不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樣生活?
此刻的祖大壽,心中也像長滿了草一樣,猶如貓抓一樣,他剛才就已經對洪承疇吐露了心跡,現在更是控製不住。
他和洪承疇還有些不一樣,就是他已經被俘過兩次了,每次被俘,實在都是山窮水盡之時了,而且他是有過反正之跡的。
第一次被清軍圍困,救援軍隊被打援,無法解救,他祖大壽在城中人相食,硬是撐到了最後一刻,實在無以為繼,要被餓死,才投降了。
然後趁清軍不備,又跑迴了大明,繼續領兵抗清,第二次簡直又是上一次的翻版,又是被圍困到彈盡糧絕,最後無奈投降。
這次,清軍對他的監視明顯加強很多,再無良機逃跑,一晃也是好久了,現在,終於沒有以往的監視了,祖大壽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良久,洪承疇才抽噎著慢慢停止了哭聲,坐在椅子上發呆,待心情漸漸平複之後,這才聲音嘶啞的對洪三說道:“那兩個人走了嗎?”
“還沒有呢老爺。”
“帶他們來書房。”
“是,老爺。”
洪承疇抽出手巾,擦了擦麵上的淚痕,還是一言不發的坐著。
少傾,洪三帶著兩個年輕人進來了。
“見過洪大人。”兩人進來後,向洪承疇隨意的拱了拱手,算是見禮了。
“洪三,你出去守著,不管有何事,不許任何人靠近書房。”洪承疇沒有理會二人,而是向洪三吩咐道。
“是,老爺。”
待洪三退出去後,洪承疇這才抬頭打量二人,都年約二十五六,算是很年輕了。
“坐吧二位,不知你們想要見我,有何事談?”洪承疇還是聲音沙啞的低沉說道。
二人對視一眼,一人開口道:“不知這位是?”說著看向祖大壽。
“我是祖大壽。”不待洪承疇介紹,祖大壽自己開口道。
“哦?”二人一愣,但隨即沒什麽過多避諱的開口道:“既然兩位都在這兒,我們也就不廢話了,不知剛才的祭文,洪大人可曾看過了?”
“嗯,老夫已經看過了,二位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既然洪大人已經看過了,想必也已知道,朝廷從未將諸位的家人如何,朝廷仁慈,但流言蜚語傷人心啊,諸位的家眷,在大明過得如何,諸位心中有數,因為諸位的行為,導致家人如此,諸位當真了得。”
聽著兩人諷刺的話語,洪承疇和祖大壽都沒有言語,沉默以對。
見狀,另一位年輕人開口道:“我們也不彎彎繞,我們是錦衣衛都司北直隸錦衣衛千戶,此次前來,自是受朝廷之命,來接觸諸位,不知諸位可有什麽想說的?”
洪承疇和祖大壽猛然抬頭,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大膽,大大方方的就承認自己是明朝的錦衣衛。
“錦衣衛都司?北直隸錦衣衛?什麽意思,我怎麽沒有聽說過錦衣衛有如此建製,你們可有憑證?”祖大壽關注點倒是不一樣。
“咳咳。。。”洪承疇趕忙咳嗽示意,祖大壽這話,其實嚴格來說,已經算是有些表明立場的問題了。
“太子殿下恩典,升錦衣衛為都司衙門,各布政使司衙門設立錦衣衛所,我們屬於北直隸錦衣衛,至於憑證,恕在下無法出示,畢竟,現在北直隸陷落敵手,誰會拿著這種東西在敵後活動?”
“也是。。。”祖大壽竟然就已經相信了。
聽得洪承疇暗翻白眼,“我們現在是大清的官員,你們竟然還敢堂而皇之的找上門來,就不怕本官將你們抓起來?”
“嗬嗬,洪大人不必試探,我們確實是朝廷錦衣衛無疑,此次奉命接觸情有可原的降將,是希望能為朝廷所用,改邪歸正,我們既然敢在敵占區活動,組建錦衣衛,自然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能為朝廷做出有用的事,冒險又算得了什麽?我等要是殉國,家人隻會為我等驕傲,而不會羞愧。”另一人還是一樣的毒嘴。
“嗬嗬,老夫既然投了大清,自然對你們無話可說,曾為大明的臣子,這次,就當我為父母,對大明做最後一次的補償,你們走吧,本官這次可以當作從來沒見過你們,以後別再來找我了,我對大清忠心耿耿,豈能反複無常。二位請吧。”
“大人。。。”祖大壽急的抓耳撓腮。
“嗬嗬,好一個忠義無雙的洪大人,既如此,我等告辭了,最後建議大人一句,傅老夫人既然已經代洪老大人做出決斷,告祭宗祠,大人已不再是洪家之人,不若早些改姓吧,也省的傅老夫人和洪家子弟蒙羞,哼。”兩人羞辱洪承疇一番,甩袖離去。
洪承疇聽的臉龐抽搐,抓在太師椅兩側扶手上的雙手,已經因為用力過度而泛白無比。
待兩人出去離去,祖大壽急急開口道:“大人,你。。。你怎麽如此決絕的拒絕二人啊,這。。。這不是把朝廷得罪幹淨了嘛,唉。。。”祖大壽急的哀歎連連。
“你懂什麽,你要沉住氣,現在的我們,本來就如履薄冰,要加一萬個小心謹慎,才能活下去。”洪承疇低聲訓斥道:“這兩人來的詭異,而且絲毫不對身份做什麽遮掩,你能保證他們真是朝廷派來的,而不是攝政王派來試探我們的?”
此話一出,本來急躁的祖大壽也驚出一身冷汗,現在想想,還真是,就憑一封洪承疇家母祭祖的祭文,還真就說明不了什麽,這字跡,也明顯是謄抄的,並不是原件,看不出是否真出自洪傅氏的手筆。
洪傅氏也是福建當地的書香世家出身,不僅教子嚴格,家風嚴謹,而且其自身也是當地出名的才女,要是親筆書信,洪承疇還真就有自信能認出目前的筆跡,但他又從祭文中看出,目前根本就沒想給他寫信。
自己投清也有些時日了,愣是沒有收到任何家書,哪怕是寫信罵他,指責他也好,但就是連罵他的信都沒有一封,這讓洪承疇心中頗受打擊,隻能說明家中對他失望透頂,哀大莫過於心死,連罵都懶得罵自己。
想到這兒,洪承疇又感覺心如火燒,難受的他想立即舉劍自刎,向母親明誌,向父親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