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還真被朱慈烺想到一些眉目,洗火藥。


    “畢師傅,本宮倒是從書上看到,說是粉末狀的火藥易受潮,密度太大,哦,也就是說火藥之間沒有空隙,不易燃燒。”


    “這就好比我們燒火一樣,柴火之間都是架起來的,這才火大,要是堆放的密密麻麻,反倒是不易起火,這個道理煉製鋼鐵的時候,畢師傅應該是深有體會吧。”


    “殿下這麽說,老臣倒是能聽明白,可是要怎麽做才能怎麽火藥之間的間隙呢?”這種務實的大臣,燒火的原理還是懂的,本身人就是技術流官員。


    “其實說來也是簡單,畢師傅請看。”說著朱慈烺將旁邊的一碗茶水就潑進了裝火藥的木盆之中。


    “這。。。殿下這是何意?火藥受潮,可就更難點燃了啊。”畢懋康和隨同的其他科研官員都是不解,一臉詫異。


    “畢師傅莫急,你看。”說完朱慈烺也不嫌髒,伸手進去就是逮著破了茶水的一片火藥揉搓,跟搓麵一樣,轉眼就出現了一個大火藥團和其他零碎的火藥疙瘩。


    “畢師傅請看,用水將火藥淋濕,火藥凝結粘連到一塊兒,再將他們敲碎,變成小顆粒狀即可,然後再將火藥晾幹。”


    “這種小顆粒的火藥裝進槍管或炮管,顆粒與顆粒之間就會形成細小的縫隙,這樣就會加速它們的燃燒,火藥威力必將大增。”


    “可是,殿下,用水泡過的火藥,還能用嗎?”聽著有道理,但還是有些匪夷所思,火藥最怕水了,還能用水泡?


    “哈哈,不要緊,大家有疑慮是應該的,話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走,大家隨本宮一起實驗一番不就知道了?”


    說著,朱慈烺在李安已經準備好的水盆中淨手,擦拭一下就風風火火的帶著眾人向後麵的空地行去。


    “劉卿,去準備柴火,一口大鐵鍋,幾桶水,一斤蔗糖,一斤磷粉,架鍋起火,咱們實驗一番。”朱慈烺向隨行的科學院管事劉玉明說道。


    “是,殿下,臣這就去準備。”


    不一會兒,東西準備齊全,其實按朱慈烺的認知,好像是要加蛋清作為粘合劑的,但他娘的這個時代,雞蛋比火藥還貴,根本不現實。


    所以隻好退而次之,使用蔗糖了,一是糖水也有很好的粘合作用,二是便宜,雖然糖也挺貴,但是這種最粗糙的蔗糖還是能接受的。


    這會兒的白糖那才是珍貴呢,不說和黃金等量等價,但和白銀等量等價那是沒跑的。


    最大的好處,糖可溶於水,最大限度的釋放它的用量,一斤糖能弄幾十斤糖水作為粘合劑。


    要是幾十斤的蛋清,我滴老天爺,那就不知道要用幾千個雞蛋了,朱慈烺就是再有錢也用不起啊,再說也沒這麽多雞蛋給你糟蹋。


    順帶的好處就是,糖分能助燃,特別是和火藥一起混合,效果提升顯著,現代的糖業作為戰略資源,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於火藥工業。


    將鍋架好,朱慈烺命人倒了兩桶火藥粉到鍋裏,然後挖了一瓢黃糖,倒進一桶水中,再挖半瓢磷粉倒進水中,讓人攪拌均勻後,提起桶就將水倒入鍋中的火藥上。


    然後那根棍子開始攪拌,火藥有點幹巴,就讓人再加水,直到鍋中的火藥成了均勻的糊糊狀,這才停下加水,然後起火燒鍋,蒸發水分,待鍋中的火藥像淤泥一樣將鍋抬走,放到太陽下麵暴曬風幹。


    “好了,現在陪本宮去看看你們其他的進展吧,特別是火炮、火槍炮管、槍管中的膛線,弄得怎麽樣了?這都一個月了,可有刻完試驗過?”朱慈烺問道。


    “迴殿下,您上次在天津提出的膛線,人工雕刻極難,現在炮管內的膛線刻完了,但還沒試驗,槍管的還沒完工呢。”畢懋康迴道。


    這年代的手工技藝高,但也費時,還算正常。


    “嗯,李安,你帶幾個錦衣衛在這兒守著,待火藥幹一些,就倒出來用錘子敲碎了再曬,一定要全都曬幹,注意,是敲碎,不是讓你們把本宮辛苦熬製的火藥再碾成粉啊。”


    “土疙瘩玩過沒?敲成小疙瘩晾幹就行。”李安應聲後,朱慈烺又轉頭吩咐:“劉卿,再去準備大小不一的篩子,有多少種就拿多少種來。”


    “等會兒火藥幹了,把火藥曬一下,碎成粉末的,收集起來後麵重新洗,剩下的沒過篩的,用稍微大一點的再篩,過篩的就是我們要的小顆粒火藥,不過篩的接著敲,再敲碎點過篩能用就好。”


    “臣(奴婢)遵旨。”


    “走吧畢師傅,我們就先去看看火炮的膛線,下午出城試炮,看看火藥的威力和膛線的威力如何。”


    中午,在軍械司吃的飯,軍械司屬於軍隊部門,皇家科學院屬於朝廷直屬機構,目前是因為主要研發軍械,這才暫時在一起混合。


    皇家科學院的範疇,可不光是軍械,還包括其他的科研,比如從安南引進的稻米品質就極高,在江南試種效果也是不錯,但因氣候原因,無法做到像安南一帶一年三熟,隻能做到一年兩熟。


    再比如水車動力研發,鋼鐵冶煉,鍛造,等等,涉及項目眾多,不單是軍械方麵了。


    下午拉了幾門新造的野戰炮,炮身短小精悍,銅製炮身,下麵裝了兩個大鐵輪子,一匹挽馬就能拉著跑的飛快。


    到了城外校場,隻見炮手麻利的從炮身兩側到輪子之間的空隙處,各取下兩把鐵鍬,在平地上三兩下就挖出個坑,然後調整車駕,拉炮的架子落在地上,和車輪形成杠杆原理。


    較重的那頭劃拉進挖好的坑中,把挖出來的土夯實在坑後,這就算是把炮擺好了。


    這操作,其實朱慈烺還是能看懂道理的,火炮發射後坐力巨大,以往的火炮發射一次,炮管就得往後竄幾米遠。


    有時為了壓低炮管角度,還得給炮管尾部墊東西增加高度,那家夥,一發出去,就要幾個人跑後麵去把炮再拉迴來,費時費力。


    這樣埋在土中,後坐力被地麵吸收,炮身就不會移位了,這辦法朱慈烺是看懂了,但新問題又出現了。


    新軍的火炮,最開始是朱慈烺指導的,但研發成功配置軍隊後,朱慈烺還真就沒見過怎麽發射的。


    這一看,問題有點大啊,當即朱慈烺就開口問道:“畢師傅,這炮管埋在土中,是能避免後坐力使大炮移位,但要是需要調整炮口角度當如何呢?敵人可不會站在一個地方等著炮轟啊。”


    朱慈烺當即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啊哈哈。。。”畢懋康得意的撫著胡子神秘一笑,這才略顯得意的對朱慈烺道:“殿下問的好,算是問到點子上了,容臣給殿下解惑。你們將炮口調低點兒給殿下看看。”畢懋康衝著炮手說道。


    在朱慈烺求知的眼神下,隻見炮身將車輪橫梁和炮身連接處的兩側,各一根鐵銷拔出,然後將車輪向前推轉,然後再將鐵銷插入固定。


    看到這裏,朱慈烺已經明白怎麽迴事兒了,不由得大笑一聲,對畢懋康豎了個大拇指,讚道:“畢師傅果然才思敏捷,獨具匠心啊。”


    有人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炮身下麵兩側的炮管上,鑄造的時候就鑄造出了兩排向左右延伸的長方形鐵板,密布一排粗孔,和炮身屬於一體的,而車輪橫梁上向上延伸的鐵墩子上也是留有粗孔。


    車輪的橫梁,是個從橫梁向上立著的鐵板型,中間是個炮身弧度的半圓,炮身兩側的圓孔前後移動對準橫梁上的圓孔,用鐵銷豎向固定,通過調整固定炮身的圓孔前後位置,就能使炮口抬高或降低。


    想高就往後固定,想低就往前固定,要是因地想要平射,直接把輪子拉走即可,當然,這種情況不多,炮主要還是應付遠程打擊。


    近處自有小炮,散彈虎蹲炮可比其他大型炮在近戰猛多了,而且近處火銃也到了攻擊範圍,完全應付的過來。


    “殿下請細看,這些插孔,也不單單是調節炮口角度的,而且是作為標尺使用的,殿下請看,這中間的標準孔,對應的炮射距離,為一裏,就是說炮身在這個孔固定,發射炮彈,打出去的距離為一裏。”


    “往前調節,就會微小縮短射程,往後調節就會較大幅度的提升射程,按照測算,要是射程足夠,這最後一個孔的角度,能射程十裏不止?”


    “嗯,不錯,提前測算每個孔的距離,作為定式,等會兒我們就用最後一個孔試炮,看最遠能打多遠,我朝的神武大將軍炮,最多也才打出三裏遠,不過那玩意太沉了,隻適合守城,不適合隨軍野戰。”


    “是,臣這就讓炮手調整角度試射。”


    “這樣,先埋三門野戰炮,第一門加入就有的火藥粉,和實心彈,第二門使用同樣重量的顆粒火藥,配實心彈,第三門使用刻有膛線的火炮,使用粉末火藥,配實心彈,咱們今天就實踐一下,到底那個威力大。”


    “是,臣這就準備。”


    因為隻有一門有膛線,朱慈烺沒法再來一組顆粒火藥加膛線的實驗,隻能等這輪測試完,再來一發顆粒火藥配膛線的測試,看看兩者相加的效果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中祖:朱慈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斌斌有理被注冊並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