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錯,現下四川局勢異常複雜,張賊在攻陷成都府後,整個四川政務已經癱瘓,現在四川西部,南部各個土司雖然各自為戰,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位也都知道,我大明土司戰力向來彪炳,秦老將軍率領的白杆兵屢挫流賊兵峰,南部其他土司也各有勝負,使得現在張賊在四川動彈不得。”
“如陝西再無壓力,本督意配合四川土司各部,南北夾擊,收複四川,那時打通四川門戶,西北後勤物資也得以保障。”
“雖然隴西等地號稱塞上江南,但也受到天災影響,現在支撐整個西北的供應,短期尚可,長期就不行了,我們得早做打算,四川這些年受天災影響不大,天府之國,物產豐饒,可解西北之困。”
“督師所言極是,從陝西夾擊四川,居高臨下,有天然優勢,張賊鼠目寸光,放棄湖廣,紮進四川,豈不聞四川乃四戰之地,隻漢太祖劉邦爺據占漢中據四川奪得天下,其他幾千年,可聞有占據四川的天下者?”
“說的不錯,漢太祖占的是漢中之優勢,若無漢中出口,據四川亦難成事,不過流賊也是無可奈何之舉,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是富饒,但天災人禍,被霍霍的不成樣子了,他不入四川吃什麽?現下,由陝西布政使司主導,陝西行都司配合,將西北士紳、勳貴、宗室、武將所侵占民田、軍田統統清查,重新分配。”
“西北施行軍管,如有反對者,不配合者,皆由督標營拿下問罪,包括宗室,一律嚴懲不怠,將田畝整理出來,按需分配給隨我們遷徙的百姓耕種,至於各衛所,按照現在軍戶的剩餘情況,重新分配。”
“是,下官定當理清田畝,做好分配。”陝西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立即起身應道。
孫傳庭現在的權力巨大無比,現在沒有朝廷指揮,整個西北孫傳庭一人說了算,而且現在施行軍管,要是抗命,自己這個布政使也是說沒就沒。
“牛總兵,傳令行都司衙門,讓他們做好邊鎮守衛,防止韃靼趁虛作亂。”
“是,督師。”
“高總兵,前往朵甘行都司和烏斯藏行都司宣旨的人迴來沒?”
“督師,朵甘行都司已經迴來了,都指揮使張讓複旨,隴答衛可援軍兩千,向朵甘行都司轄地的兩個法王讚善王和護教王征軍四千。”
“朵甘、董卜韓胡、長河西魚通寧遠三個宣慰使司各征軍三千,朵甘思、朵甘隴答、朵甘丹、朵甘倉溏、朵甘川、磨兒勘招討司征軍三千,沙兒可、乃竹、羅思端、別思麻四大萬戶府征軍四千。”
“十四個千戶所可征軍六千,總計可征軍兩萬餘,但各衛、所、使、司較為分散,集合尚需時日,最早得到五月份才能征集到達臨洮府。”
孫傳庭未置可否,朵甘行都司和烏斯藏行都司有較高的自治權,但整體還是要聽朝廷調遣,內部權利更迭更是需要朝廷認可,朝廷幹預的力度向來不小。
前幾年兩地進京朝貢時,朝廷才對兩地的首領進行了冊封,賜予大寶,想來不敢陽奉陰違,蓋因兩地的生計掌控在朝廷手中。
和北方蒙古一樣,一旦停了互市,他們的天都會塌了,蒙古人敢為互市進攻大明,那是因為實力強橫,但藏地可沒那實力,能傾力聚集幾萬大軍就不錯了,而且和大明交匯處都是土司,他們根本不敢捋老虎須。
“烏斯藏行都司呢?”
“稟督師,烏斯藏距離太遠了,可能要比朵甘行都司遲上一半時間不止。”
“嗯,藏地偏遠,能出兵兩萬估計也就到底了。”孫傳庭喝口茶,整了整官服,肅聲道:“傳總理西北總督令:
行文朵甘行都司,令朵甘行都司兩萬軍於五月十五前抵達龍安府駐紮,不必再北上蘭州府,等待命令;
行文烏斯藏行都司,整軍後南下建昌府,受四川行都司節製,五月十五日前抵達;
行文四川都司,整軍四川東南各軍備戰,準備反攻成都、重慶、順慶、保寧、夔州等地;
行文四川行都司,整軍四川西南各軍備戰,準備反攻成都、重慶、順慶、保寧、夔州等地。
各都司具體發兵時日及作戰部署,等待總督府調令。”
“是,卑職這就叫人八百裏加急傳達調令。”
“督師,是否要行文沐王府黔國公,讓派兵入川協助,畢竟雲貴土司極多,戰力強橫,現在南方也無戰事,若從雲貴發兵協助,必可事半功倍。”有布政使司參議提議道。
“嗯,本督考慮過行文雲南請求協助,但思慮再三,還是不必了,一是本督無權調動,二是西南反叛平息不久,雲貴暫時還沒緩過來。”
“三是雲貴土司戰力是強橫,但夷人視財如命,沒有餉銀,是調不動他們的,哪怕強令,也是出工不出力,川南土司是因為收到威脅,這才不遺餘力,雲貴土司必然高高掛起,所以,還是免了吧。”
待軍議結束,孫傳庭又紮進了政事當中,現下當務之急,不是調兵遣將,而是要厘清田畝,並全力春耕,可不能讓西北這麽大的土地慌了,現在人力是大把的有,帶了上百萬關中活不下去的百姓。
現在就是授權、分地,哪些可以分給百姓趕緊耕種,哪些可以分給軍戶、佃戶耕種,糧食在這年景就是生命,就是源源不斷的大軍,希望今年能夠豐收。
至於西北、西南圍剿四川的軍力,孫傳庭是一點都不擔心的,大明最強的軍力不在遼東、不在東南、也不在北地邊軍,而是在西南、西北。
要是有足夠錢糧征調各土司,那簡直強的離譜,當年一個身處重兵圍困下的播州宣慰司,愣是打的朝廷毫無辦法,最後還是聯合周邊土司才在朝廷大軍圍剿下滅亡,強悍可見一斑。
後來的清軍入關,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清軍在華南華北地區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但進了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那是一下就陷入了泥潭,陸陸續續平定了幾十年。
後麵沒辦法,也是允許自治,沒有把漢地的規矩搬過來,這才勉強在名義上歸順了,但四川土司頭鐵,骨頭硬的不行。
肅親王豪格在四川攻伐十年,把四川快屠幹淨了,仍然反叛不斷,西南更是南明最後的根據地,要不是吳三桂這個狗腿子是漢人,能讓雲貴好接受點,更是難以平定。
而後來吳三桂也是憑借雲貴土司和四川、廣西、湖廣南部的土司、地勢,高舉反清複明的旗幟,愣是打下西南、南部半壁江山,兵鋒直逼長江、南京。
可惜啊,整個南明史就是一部內鬥史,如日中天的時候,孫可望這賊斯大搞內鬥,讓李定國兩線作戰,腹背受敵,加上吳三桂病逝,大好局麵終究崩潰,不然,被吹千古一帝的康熙,說不得要退迴關外捕魚去了。
天下四角,遼東已失,吳三桂絕對依附建奴存生;
西北在孫傳庭的主持下,已站穩腳步集軍數十萬,準備反攻四川;
西南穩如泰山,黔國公沐天波也在整軍備戰,大明已亂象叢生,北地烽煙四起十幾年,但他的職責是鎮守西南,防止西南各國趁火打劫,也是無法率軍北上平叛;
東南沿海,鄭芝龍徹底依附朝廷後,也是按照指令大力發展水師,兩廣和福建、浙江暫時還算平靜。
但這時的南京就不平靜了,南京鎮守太監張彝憲被調廬州監軍,新任南京鎮守太監曹化淳年紀輕輕,但資曆極老,隨行的李繼周又是太子親信,到了南京那是一頓整頓。
為了南京兵權,魏國公徐文爵都吃了掛落,被軟禁在府,新任掌兵部事,兵部尚書練國事一看,好家夥,這是奪權來了。
自己剛掌事,沒什麽根基,還是別跳,老老實實聽話即可,君不見南京地頭蛇魏國公都被收拾了嘛,南京三大巨頭,魏國公、鎮守太監、兵部尚書,已去其二,自己有個屁用啊。
要說曹化淳和李繼周帶的淨軍還沒啥威懾力的話,緊隨其後起複的錢謙益,直接領了六千軍的督標營進駐南京,而且還是火器軍,讓南京眾勳貴準備攛掇軍民鬧事的計劃直接腹死胎中。
別看隻六千正規軍,那也是足夠威懾南京了,北京常年戰事不斷,甚至動不動北京被圍,北京的軍備都爛成這樣,東湊西湊,現在天津湊齊的才七萬多人,加上禦馬監也就不到十萬。
這還是戰力非常值得打問號的北京,自成祖靖難至今的南京,那是實實在在的兩百多年無戰事了,承平日久,軍備糜爛可想而知,誰能指望勳貴自費去養兵呢?
全都是上下其手,除了能維持日常維穩,基本都是空編。
君不見嘉靖朝,五百倭寇登陸,從蘇淞口一路長驅直入,殺到了南京城下,僅五百人竟然嚇得南京閉城待戰,向江南江北求救,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一國陪都,如此不堪,當時差點把嘉靖帝直接氣的成仙,這才下定決心要圍剿東南倭寇。
由此可見,六千人哪裏是少了,簡直就是多的不能再多了,橫掃南直隸是一點問題沒有,按照朱慈烺的命令,錢謙益開始清查南直土地,而且雷厲風行。
李繼周更是肆無忌憚,軍田好查,沒人就直接查封,凡掛在軍官名下的,一律不認,民田就更粗暴了,凡是能拿出地契的不動,拿不出地契的佃戶,說田是你家的,概不認賬,一律查封。
直到一眾士紳、勳貴拿著地契來說,是他們的,李繼周倒也幹脆,按照家族人頭,一人留地一百畝,其餘多出來的,全部判定為侵占土地,朝廷直接沒收。
這下直接捅了馬蜂窩,軍民百姓士紳勳貴圍攻鎮守太監府,要不是錢謙益的督標營來的快,鳴槍示警,最後在民田上擱置,暫時隻清查軍田,說不得李繼周要被亂民打死了。
在做了保證後,士紳和百姓的目的達到,一下散了一大半,剩下的軍隊和勳貴不成氣候了,最後還想再鬧,惱羞成怒的李繼周下令開槍,當場打死了前排堵門的幾十個士卒,嚇得躲在後麵攛掇的軍官勳貴一下做鳥獸驚散。
受挫後的李繼周立即上奏朱慈烺,說明情況,看似請罪,實則是向朱慈烺訴苦,請求支援。
然後清查軍田,準備接收北京過來的軍屬,錦衣衛、禦馬監、京營等軍屬可是有十幾萬人呢,可得安排好了。
";位也都知道,我大明土司戰力向來彪炳,秦老將軍率領的白杆兵屢挫流賊兵峰,南部其他土司也各有勝負,使得現在張賊在四川動彈不得。”
“如陝西再無壓力,本督意配合四川土司各部,南北夾擊,收複四川,那時打通四川門戶,西北後勤物資也得以保障。”
“雖然隴西等地號稱塞上江南,但也受到天災影響,現在支撐整個西北的供應,短期尚可,長期就不行了,我們得早做打算,四川這些年受天災影響不大,天府之國,物產豐饒,可解西北之困。”
“督師所言極是,從陝西夾擊四川,居高臨下,有天然優勢,張賊鼠目寸光,放棄湖廣,紮進四川,豈不聞四川乃四戰之地,隻漢太祖劉邦爺據占漢中據四川奪得天下,其他幾千年,可聞有占據四川的天下者?”
“說的不錯,漢太祖占的是漢中之優勢,若無漢中出口,據四川亦難成事,不過流賊也是無可奈何之舉,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是富饒,但天災人禍,被霍霍的不成樣子了,他不入四川吃什麽?現下,由陝西布政使司主導,陝西行都司配合,將西北士紳、勳貴、宗室、武將所侵占民田、軍田統統清查,重新分配。”
“西北施行軍管,如有反對者,不配合者,皆由督標營拿下問罪,包括宗室,一律嚴懲不怠,將田畝整理出來,按需分配給隨我們遷徙的百姓耕種,至於各衛所,按照現在軍戶的剩餘情況,重新分配。”
“是,下官定當理清田畝,做好分配。”陝西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立即起身應道。
孫傳庭現在的權力巨大無比,現在沒有朝廷指揮,整個西北孫傳庭一人說了算,而且現在施行軍管,要是抗命,自己這個布政使也是說沒就沒。
“牛總兵,傳令行都司衙門,讓他們做好邊鎮守衛,防止韃靼趁虛作亂。”
“是,督師。”
“高總兵,前往朵甘行都司和烏斯藏行都司宣旨的人迴來沒?”
“督師,朵甘行都司已經迴來了,都指揮使張讓複旨,隴答衛可援軍兩千,向朵甘行都司轄地的兩個法王讚善王和護教王征軍四千。”
“朵甘、董卜韓胡、長河西魚通寧遠三個宣慰使司各征軍三千,朵甘思、朵甘隴答、朵甘丹、朵甘倉溏、朵甘川、磨兒勘招討司征軍三千,沙兒可、乃竹、羅思端、別思麻四大萬戶府征軍四千。”
“十四個千戶所可征軍六千,總計可征軍兩萬餘,但各衛、所、使、司較為分散,集合尚需時日,最早得到五月份才能征集到達臨洮府。”
孫傳庭未置可否,朵甘行都司和烏斯藏行都司有較高的自治權,但整體還是要聽朝廷調遣,內部權利更迭更是需要朝廷認可,朝廷幹預的力度向來不小。
前幾年兩地進京朝貢時,朝廷才對兩地的首領進行了冊封,賜予大寶,想來不敢陽奉陰違,蓋因兩地的生計掌控在朝廷手中。
和北方蒙古一樣,一旦停了互市,他們的天都會塌了,蒙古人敢為互市進攻大明,那是因為實力強橫,但藏地可沒那實力,能傾力聚集幾萬大軍就不錯了,而且和大明交匯處都是土司,他們根本不敢捋老虎須。
“烏斯藏行都司呢?”
“稟督師,烏斯藏距離太遠了,可能要比朵甘行都司遲上一半時間不止。”
“嗯,藏地偏遠,能出兵兩萬估計也就到底了。”孫傳庭喝口茶,整了整官服,肅聲道:“傳總理西北總督令:
行文朵甘行都司,令朵甘行都司兩萬軍於五月十五前抵達龍安府駐紮,不必再北上蘭州府,等待命令;
行文烏斯藏行都司,整軍後南下建昌府,受四川行都司節製,五月十五日前抵達;
行文四川都司,整軍四川東南各軍備戰,準備反攻成都、重慶、順慶、保寧、夔州等地;
行文四川行都司,整軍四川西南各軍備戰,準備反攻成都、重慶、順慶、保寧、夔州等地。
各都司具體發兵時日及作戰部署,等待總督府調令。”
“是,卑職這就叫人八百裏加急傳達調令。”
“督師,是否要行文沐王府黔國公,讓派兵入川協助,畢竟雲貴土司極多,戰力強橫,現在南方也無戰事,若從雲貴發兵協助,必可事半功倍。”有布政使司參議提議道。
“嗯,本督考慮過行文雲南請求協助,但思慮再三,還是不必了,一是本督無權調動,二是西南反叛平息不久,雲貴暫時還沒緩過來。”
“三是雲貴土司戰力是強橫,但夷人視財如命,沒有餉銀,是調不動他們的,哪怕強令,也是出工不出力,川南土司是因為收到威脅,這才不遺餘力,雲貴土司必然高高掛起,所以,還是免了吧。”
待軍議結束,孫傳庭又紮進了政事當中,現下當務之急,不是調兵遣將,而是要厘清田畝,並全力春耕,可不能讓西北這麽大的土地慌了,現在人力是大把的有,帶了上百萬關中活不下去的百姓。
現在就是授權、分地,哪些可以分給百姓趕緊耕種,哪些可以分給軍戶、佃戶耕種,糧食在這年景就是生命,就是源源不斷的大軍,希望今年能夠豐收。
至於西北、西南圍剿四川的軍力,孫傳庭是一點都不擔心的,大明最強的軍力不在遼東、不在東南、也不在北地邊軍,而是在西南、西北。
要是有足夠錢糧征調各土司,那簡直強的離譜,當年一個身處重兵圍困下的播州宣慰司,愣是打的朝廷毫無辦法,最後還是聯合周邊土司才在朝廷大軍圍剿下滅亡,強悍可見一斑。
後來的清軍入關,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清軍在華南華北地區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但進了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那是一下就陷入了泥潭,陸陸續續平定了幾十年。
後麵沒辦法,也是允許自治,沒有把漢地的規矩搬過來,這才勉強在名義上歸順了,但四川土司頭鐵,骨頭硬的不行。
肅親王豪格在四川攻伐十年,把四川快屠幹淨了,仍然反叛不斷,西南更是南明最後的根據地,要不是吳三桂這個狗腿子是漢人,能讓雲貴好接受點,更是難以平定。
而後來吳三桂也是憑借雲貴土司和四川、廣西、湖廣南部的土司、地勢,高舉反清複明的旗幟,愣是打下西南、南部半壁江山,兵鋒直逼長江、南京。
可惜啊,整個南明史就是一部內鬥史,如日中天的時候,孫可望這賊斯大搞內鬥,讓李定國兩線作戰,腹背受敵,加上吳三桂病逝,大好局麵終究崩潰,不然,被吹千古一帝的康熙,說不得要退迴關外捕魚去了。
天下四角,遼東已失,吳三桂絕對依附建奴存生;
西北在孫傳庭的主持下,已站穩腳步集軍數十萬,準備反攻四川;
西南穩如泰山,黔國公沐天波也在整軍備戰,大明已亂象叢生,北地烽煙四起十幾年,但他的職責是鎮守西南,防止西南各國趁火打劫,也是無法率軍北上平叛;
東南沿海,鄭芝龍徹底依附朝廷後,也是按照指令大力發展水師,兩廣和福建、浙江暫時還算平靜。
但這時的南京就不平靜了,南京鎮守太監張彝憲被調廬州監軍,新任南京鎮守太監曹化淳年紀輕輕,但資曆極老,隨行的李繼周又是太子親信,到了南京那是一頓整頓。
為了南京兵權,魏國公徐文爵都吃了掛落,被軟禁在府,新任掌兵部事,兵部尚書練國事一看,好家夥,這是奪權來了。
自己剛掌事,沒什麽根基,還是別跳,老老實實聽話即可,君不見南京地頭蛇魏國公都被收拾了嘛,南京三大巨頭,魏國公、鎮守太監、兵部尚書,已去其二,自己有個屁用啊。
要說曹化淳和李繼周帶的淨軍還沒啥威懾力的話,緊隨其後起複的錢謙益,直接領了六千軍的督標營進駐南京,而且還是火器軍,讓南京眾勳貴準備攛掇軍民鬧事的計劃直接腹死胎中。
別看隻六千正規軍,那也是足夠威懾南京了,北京常年戰事不斷,甚至動不動北京被圍,北京的軍備都爛成這樣,東湊西湊,現在天津湊齊的才七萬多人,加上禦馬監也就不到十萬。
這還是戰力非常值得打問號的北京,自成祖靖難至今的南京,那是實實在在的兩百多年無戰事了,承平日久,軍備糜爛可想而知,誰能指望勳貴自費去養兵呢?
全都是上下其手,除了能維持日常維穩,基本都是空編。
君不見嘉靖朝,五百倭寇登陸,從蘇淞口一路長驅直入,殺到了南京城下,僅五百人竟然嚇得南京閉城待戰,向江南江北求救,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一國陪都,如此不堪,當時差點把嘉靖帝直接氣的成仙,這才下定決心要圍剿東南倭寇。
由此可見,六千人哪裏是少了,簡直就是多的不能再多了,橫掃南直隸是一點問題沒有,按照朱慈烺的命令,錢謙益開始清查南直土地,而且雷厲風行。
李繼周更是肆無忌憚,軍田好查,沒人就直接查封,凡掛在軍官名下的,一律不認,民田就更粗暴了,凡是能拿出地契的不動,拿不出地契的佃戶,說田是你家的,概不認賬,一律查封。
直到一眾士紳、勳貴拿著地契來說,是他們的,李繼周倒也幹脆,按照家族人頭,一人留地一百畝,其餘多出來的,全部判定為侵占土地,朝廷直接沒收。
這下直接捅了馬蜂窩,軍民百姓士紳勳貴圍攻鎮守太監府,要不是錢謙益的督標營來的快,鳴槍示警,最後在民田上擱置,暫時隻清查軍田,說不得李繼周要被亂民打死了。
在做了保證後,士紳和百姓的目的達到,一下散了一大半,剩下的軍隊和勳貴不成氣候了,最後還想再鬧,惱羞成怒的李繼周下令開槍,當場打死了前排堵門的幾十個士卒,嚇得躲在後麵攛掇的軍官勳貴一下做鳥獸驚散。
受挫後的李繼周立即上奏朱慈烺,說明情況,看似請罪,實則是向朱慈烺訴苦,請求支援。
然後清查軍田,準備接收北京過來的軍屬,錦衣衛、禦馬監、京營等軍屬可是有十幾萬人呢,可得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