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聽到了?吳閣老說的都是金玉良言,此行你押解三十餘萬兩軍費,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可莽撞,你攜帶的是西北軍民的希望,擔子很重,希望你能拿出一個親王的擔當,將國事辦妥。”朱慈烺補充道,順便敲敲警鍾,畢竟兩位弟弟還小,雖然聰穎,但就怕上頭。


    “是,太子殿下放心,臣弟記下了,必將軍費送到西北孫總督手中,不若提頭來見。”朱慈炤也知道,事關重大,要是沒把軍費押到,導致西北崩盤,自己這輩子可能真就完了,索性就提提氣。


    “好,你們兩個不必憂心,隻要完成任務,孤給你們保證,給你們兩個實封。”這畫大餅,棒子甜棗要搭配。


    “謝太子殿下,臣弟定當肝腦塗地。”


    “好,閑話不多說,王德化、田存直,你們兩個隨行定王,提領淨軍,好好輔佐,日後少不了你們的功勞,王之心、杜勳你們兩個隨行永王,提領淨軍,輔佐好永王,日後自有重賞。”


    “奴婢遵命,必不負殿下所托。”四人跪地領命,四人都是崇禎朝的大太監了,都是提領一監或是監軍在外的大太監,內事、軍事都是非常了解精通的,想來能安排好兩軍事務。


    “好了,現在就出發吧,命淨軍打起龍旗,你們兩個各乘龍攆和鳳攆,百裏內行程相同,合兵一處,聲勢要浩大,行出百裏,你們自己決定吧,孤就不管了。去吧。”


    “是,拜別太子殿下。”六人行禮退走,安排出發事宜,這些事情朱慈烺早就對李輔國和李輔明交代過,自然由他們安排,就不必自己操心了。


    小半個時辰後,從新軍抽調5000多新軍和5000淨軍整裝待發,並解給兩部40萬兩白銀,除30萬兩西北軍費,兩部各五萬兩經費,之後就得靠自己自食其力了。


    看著兩軍一萬多騎護送著大批的車駕離開,朱慈烺舒了一口氣,看著漸漸提速,馬隊加馬車,脫韁而去,朱慈烺默默祝福,希望一切順利,別真給兩弟弟整死了,他也會內疚的。


    “走吧,我們也出發吧,各軍走陸路南下天津衛,我們的船準備好了嗎?”


    “殿下,通知戰船已準備妥當。”李輔國迴道。


    “戰船?開的進運河?”朱慈烺狐疑。


    “額。。。就是之前編製的小船,比殿下要求的戰艦小多了,但眼下船廠起步不久,出產低下,現在之前的小戰船還是主流。”


    “哦,原來如此,不過不要緊,馬上到南方就好了,長江兩岸,當年的寶船製造廠不少,另外嘉靖年間打擊倭寇,水師也造了不少船,萬曆年間征戰朝鮮打擊倭寇,造的戰艦就更多了,區區幾十年過去,想來水師和船廠也腐朽不到哪兒去。”


    朱慈烺自信的分析道,他看過內府紀錄,對比萬曆朝史料,當時可是驚掉了朱慈烺的下巴,後世人常說,明亡於萬曆,但不得不說,萬曆朝的軍備是成化之後最牛的了,比正德朝還強大。


    都說嘉靖朝厲害,出了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南平倭寇,北擊韃靼,戰功赫赫,但其實整個嘉靖朝都是在守,被動挨打。


    但經過嘉靖朝的軍備恢複,到了萬曆朝,那還真有點強的離譜,西北捶的蒙古人老老實實的,西南收拾土司,強行改土歸流,土司被打出心理陰影,不聽話就改土歸流。


    在四川更是花費幾十年,把一些世代自治,幾百上千年的土司收拾了,而在東北,女真、蒙古更是門下一條狗,東南也是治理的倭寇不敢上岸。


    日本統一後,野心空前膨脹的豐臣秀吉也不敢從東南沿海登陸入侵大明,隻想攻下朝鮮半島,發展壯大,再慢慢蠶食遼東,進而入主中原。


    結果在朝鮮半島的第一步就遭到大明的迎頭痛擊,直接派兵進入藩國作戰,何其強大。應運而生了以西麻東李為代表的一大批將門世家。


    其實真正讓朱慈烺驚訝的是,萬曆整朝都在主動向外作戰,而不是被動防守,從翰林史料和內府記載,當年入朝作戰,因全是山地泥窪,明軍強大的鐵騎和軍力上的人數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小日子在朝鮮打起了遊擊,拖了幾年的大明受不了了。


    萬曆和當時的內閣拿出了一個相當大膽且霸道的計劃,那就是抽調廣東水師、福建水師、浙江水師及長江常備水師,南京水師,集水師大軍十五萬,從福建出發,沿琉球群島,釜底抽薪,直搗黃龍,直接進攻日本本島,迫使日本在朝二十萬武士迴救。


    再配合從朝鮮追擊的北方水師、陸軍,以對馬島為突破口,兩麵夾擊日本,一旦登陸,那就毫無顧忌了,能大大節省國家軍費開支,而小日子國土不像朝鮮半島,明軍騎兵一旦登陸,日本必敗無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南方水師都即將集結完畢,整裝待發的時候,豐臣秀吉這老賊竟然死了,死了。。。


    這一下形勢大變,朝鮮半島日寇開始大潰敗,明軍在朝鮮如入無人之境,斬殺、俘虜倭寇十萬餘人,朝鮮戰爭大獲全勝。


    而這時,大明本應乘勝追擊,攻入日本本土算賬的時候,自宋朝開始被朱程理學閹割的儒學,教出來的士大夫開始發力了,認為連年征戰,國庫快要撐不住了,應當趁大勝,體麵的撤兵休戰,休養生息,恢複國力。


    理由就是,一:國家財政下滑,撐不住了,再征日本,一旦陷入拉鋸戰,大明必然率先撐不住,可能大敗而歸。


    二:強大如元朝,兩度征伐日本,折戟而歸,證明日本確實不好進攻,可能會走元朝的老路。


    三:日本乃太祖欽定不征之國,藩國可以不懂事,我宗主國確需寬宏大量,教化眾生,不應睚眥必報,損害泱泱中華上國的氣度。


    朝中清流大談其道,而大明頂級高層基本都是清流出身,最後內閣也不得不妥協,氣的萬曆皇帝直接開擺,咽不下這口氣。


    張居正給他掙下的家底,被這場戰爭差點拖死,完了還不能賺迴來,本來國本之爭萬曆還沒那麽氣,其實他自己也知道,立福王不合規矩,他為了愛妃不得不做樣子爭一爭。


    最後結果他更是清楚,國朝三百年,立嫡立長,從未有任何一任皇帝能改變,強勢如成祖,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自己還能比成祖牛?


    所以他做戲的成分居多,心裏也壓根就沒想過立福王為太子,所以萬曆前期中期,那是該爭爭,該處理國事處理國事,大家心知肚明,在朝鮮戰爭之前,萬曆還沒擺爛。


    朝鮮戰爭結束,張居正給他攢下的家底敗光了,這幫夠鈤 的酸文人還不讓自己行使戰勝國的權利,要迴戰爭賠款或者損失。


    這一下就著急上火了,尼瑪的,沒錢還玩個屁啊,自己東搞西搞,哪樣不是靠豐厚的家底,現在張居正賺錢的新政也被你們喊停了,張居正攢下的錢也花完了,現在怎麽辦,錢從哪裏來?沒錢國家怎麽運轉,怎麽維持強大的軍力?


    所以萬曆找到了內閣商量,要麽讓我征日,賺迴戰爭損失,要麽你們就重新開始,執行張居正新政,靠國家賺錢,總之,朕要錢。


    結果自然不歡而散,取消新政是士大夫的政治正確,誰敢再跳起來,君不見張居正被差點掘墳鞭屍,這,就是下場,誰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韙,所以這條沒戲。


    而不再征戰確是現在士大夫的主流意見,內閣還真扳不迴來,所以,這條也沒戲。


    這就一下把萬曆惹毛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活該老子受窮?你們外朝兩條都不同意是吧,想要我當個窮皇帝,國家繼續像嘉靖朝一樣腐朽,你們做夢。


    所以在批了解散征日水師後,他就給士大夫階層來了個狠得。


    萬曆直接甩開外朝,開始大量派遣中官,全國各地廣撒,而且專跟士大夫階層的富戶開始杠上了,啥賺錢中官就插手啥,鹽、鐵、茶、馬、瓷、布、銅,好家夥,撒出去幾萬中官,一時全國一片哀嚎。


    偏偏這個萬曆朝他們這些士紳大戶還沒法,隻能被壓榨剝削,想像其他朝一樣,煽動造反鬧事,嗬嗬,你開玩笑呢,剛經曆萬曆三大征的大軍嗷嗷猛,誰冒頭誰死。


    想像崇禎朝一樣抗稅,遊行,民眾鬧事造反,罷市等行為,在萬曆朝,分分鍾弄死你,所以老老實實的接受吧,自己做的惡,自己含淚也要吃下。


    這就造就了萬曆、天啟、崇禎朝奇葩的國家收入,正常的大明國庫每年收入五百到六百萬兩白銀,而皇帝的內帑,年入一千六百萬到一千七百萬兩白銀,軍費開支搞的都跟國庫沒啥關係了,直接成了內帑支出。


    而國庫除了國家例行的正常開支,若遇額外開支,反而向內帑要錢,而文臣也是想方設法的掏內帑的包,漸漸形成了這種奇葩的財政關係,而崇禎被東林忽悠瘸了,再被擁立之功架住,皇權沒落,可悲,可歎。


    萬曆除了派遣中官跟士大夫搶食吃外,又出了一個狠招,官員升遷,補缺等人事調動,不批,想靠科舉功名上位,帶動家族,好,你們不讓朕好過,你們還想好過?做夢。


    是以,萬曆朝的文人是真慘,一個崗位待十幾年升不了職,六部堂官、佐官致仕,也不批補缺,有的部門尚書光杆司令,有的部門侍郎當老大。


    更可憐的部門,老大一個不剩,隻剩郎中在主事,內閣更是隻有首輔一人,慘不忍睹。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朱慈烺以前在宮中就了解到的,所以才會立即得出南方水師和造船廠可堪一用的結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中祖:朱慈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斌斌有理被注冊並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