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宣進來吧。”朱慈烺低著頭拿著奏章,不知道有沒有看進去。
“罪臣侯恂(馬科)叩見殿下,殿下萬福金安。”兩人低頭跟進書房,頭都沒敢抬,老遠就下跪叩首。
朱慈烺抬頭看了一眼,隻見二人竟要行大禮,標準的君臣三跪九拜,朱慈烺當即就在他們站起上前三步第二次跪下的時候打斷了。
“行了,不必多禮,起來吧。”朱慈烺揮揮手。
“謝殿下恩典。”二人站起躬身低頭,他們現在還是戴罪之身,不敢出丁點兒差錯,或者給實際掌權的太子留下什麽不好的印象。
太子掌權之事,他們在轉押出京的時候就知道了,而侯恂知道的更多的是,昨晚,兒子探監,和自己密談良久,今日,他心中大概還是有點兒數的,隱隱有些期待,身子都有些發顫。
“馬科,刑部判你臨陣脫逃,棄主帥不顧,你怎麽說?”朱慈烺聲音聽不出喜怒,叫馬科心中有些拿捏不住。
他乃大明數一數二的猛將,是公認的和曹變蛟相提並論的猛將,今年二月,陛下命大學士李建泰北上督師,馬科領兵隨行,迴來後被問罪下獄。
今日提他出來問話,還是掌權的太子殿下,他沒有任何渠道提前得知風聲,現在也是一頭懵。
但他知道,今日是他脫罪的大好機會,時不我待啊,於是顧不上心中的胡思亂想,惶恐道:“殿下明鑒,罪臣馬科並非貪生怕死之輩。”
“臣隨李大學士督師北上,在山西直麵闖賊,但奈何兵寡城小,被闖賊攻破,李大學士當場就要拔劍自刎,是臣等部將拚死阻攔,李大學士見迴天乏力,心灰意冷,命臣等逃命,臣等請李大學士同行,但李大學士不允。”
“說他作為主帥,有守土之責,豈可棄城而去,李大學士堅持留下殉國,死命臣等撤退,無奈,臣等隨行部將撤走。”
“後聞李大學士被劉宗敏生擒,但並未殺害,臣等憑快馬突出重圍,三百餘人僅臣率二十騎殺出重圍,迴到京師,留此殘軀,望能再為國殺敵,報仇雪恨,絕非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還請殿下明鑒。”
馬科說的聲淚俱下,可見其誠,朱慈烺不置可否,明末擅長跑路的總兵多了去了,皆因各種原因所致,法治崩壞,跑路心裏沒啥壓力。
所以,不管馬科如他自己所言是力戰敗退也好,見勢不妙臨陣脫逃也罷,朱慈烺都不打算大動幹戈。
江北還有那麽多跑路總兵依然活的滋潤,這大明數一數二的猛將,何至於斯,暫且用之,以觀後效吧。
“好了,孤信了,別哭了,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淚,受了委屈,就當在戰場上贏迴自己的尊嚴,消弭他人的質疑,你可還敢戰否?”
“殿下明鑒,臣願為大明效死,馬革裹屍,我輩所求。”馬科當即止住聲淚,鏗鏘有力的明誓道。
“好,起來吧。李伴伴,帶馬卿到一零一團,找李輔明團長報到,任團參謀長一職,盡快學習融入新軍戰法、戰術,不日隨孤北上,另外給馬卿賜白銀一千兩,送迴家中,以資鼓勵馬卿殺敵之功。”
“奴婢遵旨。”李繼周應了一聲。
“臣馬科些殿下恩典,臣定當盡快熟悉,隨殿下北上殺敵報國。”鐵骨錚錚的猛將,這會兒磕頭謝恩的時候,涕泗橫流,哽咽到說話到斷斷續續。
令一個人寒心的從來都是委屈,令一個人最感動的從來都是理解信任。
“好了,去吧,孤相信你,我大明數一數二的猛將的名頭,不是白叫的,日後跟著孤,建功立業不在話下。”朱慈烺和煦的笑著,看著大花貓一樣的馬科,柔聲慰藉道。
“謝殿下,臣告退。”抽抽噎噎的馬科深深的看了眼朱慈烺,再施一揖,退步離開,三十出頭的大男人了,出門的時候走路直蹦高,差點兒沒出大殿就要歡快的跳著走了。
看的朱慈烺搖頭失笑,看著倒是個淳樸的漢子,心性想必也是樸實,不再去想馬科,這書房還有一個呢。
收迴目光的朱慈烺看向站在下麵的侯恂道:“侯卿,抬起頭來,讓孤看看你。”
侯恂聞言一怔,但還是迅速抬頭,看向朱慈烺,而且是目光直視、對視,臣子本應頜下眼簾的,因為對視實屬不敬。
但侯恂自覺磊落,也是個剛烈之人,當年和魏忠賢對著幹,把家裏的父親、兄弟的官位都給幹丟了,但他依然沒有低頭。
“嗬嗬。。。”看著侯恂的樣子,朱慈烺笑著點點頭道:“侯卿這是要表達無愧於心,無罪之意?”
“罪臣不敢。。。”侯恂低頭迴話。
“嗯。。。丘伴伴,看座。”
“罪臣不敢坐,站著就好。”
“不可抗旨,坐著聊吧。”朱慈烺不太讚同站著聊天,朝會都改坐著議事了。
“是,罪臣遵旨,謝殿下賜座。”
“想必侯卿也猜到了孤的用意,不錯,孤不日要去江北整合軍隊,本來也沒有想到你,畢竟,你是在我父皇手裏問罪的,孤確實沒什麽印象。”
“不過,巧的是,昨日孤出宮散心,遇到了令公子,方才知曉,他為你奔波數年,想要救你脫困。”
“孤這才想起你來,也算是令公子精誠所至吧,本是為令公子隻為感動,但孤席間深思侯卿過往,也算沒犯什麽大錯,開封之戰,也算是非戰之過,我父皇也是一時心頭怒火無處發泄,加上朝臣彈劾,這才將你下獄。”
“不過,孤並不怎麽認同,加之你之前督軍,江北眾將也算熟人,孤就有了用你的打算,總之一句話,過往一切,乃父皇執政,孰是孰非,孤不想再糾纏,如今孤決定要用你,按你以往的資曆,著實沒什麽合適的位置。”
“你侯氏也算忠烈,孤決定用人不疑,起複你為翰林院學士,明日就上任。”
“臣,謝殿下恩典,臣願為殿下前驅,先行一步整合江北軍鎮,為殿下分憂。”侯恂跪地謝恩。
“嗯,這個不急,你先在翰林院待兩天,到時和孤一起出發即可,江北還翻不了天,行了,侯卿也受苦了,早些迴去和家人團聚吧,丘伴伴,賜侯學士銀兩千兩,賜宴送到府上。”
“臣謝殿下隆恩,臣定肝腦塗地,以報殿下恩遇。臣告退。”
“嗯,去吧。”
陸續告退的兩人,比較拘謹,也沒看到朱慈烺剛掛起來的大作,讓他頗為遺憾,這種好東西,大家共享才是正道啊。
也得虧兩人沒看到,不然久別重逢迴家,小別勝新婚的激情就一點兒都沒了,那還不得心裏罵死朱慈烺啊。
這天早朝,朱慈烺在會議尾聲,給眾臣打了個預防針。
“諸位愛卿想必都知道了,孤赦了侯恂和馬科,理由呢,也很簡單,罪不至死,也關了許久了,算是懲戒也懲戒了。”
頓了頓朱慈烺接著道:“孤意整合江北軍力,在淮河一線布防,但江北軍鎮,在北京時,孤就早有耳聞。”
“某些總兵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令,這種事,朝廷絕不姑息,此次,孤意派一位內閣重臣前往江北,宣讀朝廷旨意,有不尊者,視為反賊,朝廷必即刻發兵剿滅,所以,此行甚是危險,孤意再推一位閣臣,領命前往。”
“內閣今天就立即擬定入閣候選人,明日廷推,廷推的規矩由來已久,孤不想廢除,所以,諸位愛卿可要‘公平’著點。”朱慈烺這話簡直就是紅果果的威脅了。
此時眾大臣心裏也是門兒清,太子點了赦免侯恂,又點他做了翰林學士,現在又說新推閣臣要去江北整合各軍,這不就是明擺著要侯恂入閣,然後以閣臣的身份去江北整軍嘛,能做到這個位置的,都沒傻瓜。
太子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我可以直接特簡侯恂入閣,但廷推的模式還算公平,也是對皇權的製約,防止昏君亂搞,文臣當然是認可廷推的。
但你們要是不識相,推不出我暗示這麽明顯的人,那以後,廷推也就沒必要了,我就直接任命了。
所以大臣們都已經知道,侯恂是鐵定入閣了,不過,他們並不是太羨慕,一是這次的入閣,是專為整軍而開,含金量不高,二是,新入閣的閣臣必須去江北整軍,危險性相當高。
那些丘八,幾年前已經不聽朝廷調遣的都有,現在去太危險,還有就是,侯恂此人是東林黨大佬,朝中支持者也算眾多,現在東林官員依舊很多,朱慈烺也是用之觀之,並沒有什麽偏見,所以同黨之中,支持者還是很多的。
另外侯恂也確實具備別人不具有的優勢,就是對江北大鎮左良玉部有很大優勢,其他軍鎮也是熟人,方便行事溝通的多,其他人去,還真就不好說了、
所以,太子的考量也是實用主義者,有用才提你登高,大家都是相對能接受的。
當天入閣候選人名單就已下發各部了,分別是禮部尚書黃錦、顧錫疇,禮部右侍郎、國子監祭酒、翰林院學士曲可伸,吏部右侍郎方拱乾,翰林學士何瑞征,翰林學士侯恂,翰林院掌院學士管紹寧。
眾人心知肚明,除了侯恂,其他的都是陪跑的,第二日的廷推,也是沒有出什麽差錯,順利的廷推過了,侯恂入閣。
朱慈烺當即任命,進侯恂為東閣大學士,加禮部尚書銜,入閣參讚機務。
“罪臣侯恂(馬科)叩見殿下,殿下萬福金安。”兩人低頭跟進書房,頭都沒敢抬,老遠就下跪叩首。
朱慈烺抬頭看了一眼,隻見二人竟要行大禮,標準的君臣三跪九拜,朱慈烺當即就在他們站起上前三步第二次跪下的時候打斷了。
“行了,不必多禮,起來吧。”朱慈烺揮揮手。
“謝殿下恩典。”二人站起躬身低頭,他們現在還是戴罪之身,不敢出丁點兒差錯,或者給實際掌權的太子留下什麽不好的印象。
太子掌權之事,他們在轉押出京的時候就知道了,而侯恂知道的更多的是,昨晚,兒子探監,和自己密談良久,今日,他心中大概還是有點兒數的,隱隱有些期待,身子都有些發顫。
“馬科,刑部判你臨陣脫逃,棄主帥不顧,你怎麽說?”朱慈烺聲音聽不出喜怒,叫馬科心中有些拿捏不住。
他乃大明數一數二的猛將,是公認的和曹變蛟相提並論的猛將,今年二月,陛下命大學士李建泰北上督師,馬科領兵隨行,迴來後被問罪下獄。
今日提他出來問話,還是掌權的太子殿下,他沒有任何渠道提前得知風聲,現在也是一頭懵。
但他知道,今日是他脫罪的大好機會,時不我待啊,於是顧不上心中的胡思亂想,惶恐道:“殿下明鑒,罪臣馬科並非貪生怕死之輩。”
“臣隨李大學士督師北上,在山西直麵闖賊,但奈何兵寡城小,被闖賊攻破,李大學士當場就要拔劍自刎,是臣等部將拚死阻攔,李大學士見迴天乏力,心灰意冷,命臣等逃命,臣等請李大學士同行,但李大學士不允。”
“說他作為主帥,有守土之責,豈可棄城而去,李大學士堅持留下殉國,死命臣等撤退,無奈,臣等隨行部將撤走。”
“後聞李大學士被劉宗敏生擒,但並未殺害,臣等憑快馬突出重圍,三百餘人僅臣率二十騎殺出重圍,迴到京師,留此殘軀,望能再為國殺敵,報仇雪恨,絕非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還請殿下明鑒。”
馬科說的聲淚俱下,可見其誠,朱慈烺不置可否,明末擅長跑路的總兵多了去了,皆因各種原因所致,法治崩壞,跑路心裏沒啥壓力。
所以,不管馬科如他自己所言是力戰敗退也好,見勢不妙臨陣脫逃也罷,朱慈烺都不打算大動幹戈。
江北還有那麽多跑路總兵依然活的滋潤,這大明數一數二的猛將,何至於斯,暫且用之,以觀後效吧。
“好了,孤信了,別哭了,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淚,受了委屈,就當在戰場上贏迴自己的尊嚴,消弭他人的質疑,你可還敢戰否?”
“殿下明鑒,臣願為大明效死,馬革裹屍,我輩所求。”馬科當即止住聲淚,鏗鏘有力的明誓道。
“好,起來吧。李伴伴,帶馬卿到一零一團,找李輔明團長報到,任團參謀長一職,盡快學習融入新軍戰法、戰術,不日隨孤北上,另外給馬卿賜白銀一千兩,送迴家中,以資鼓勵馬卿殺敵之功。”
“奴婢遵旨。”李繼周應了一聲。
“臣馬科些殿下恩典,臣定當盡快熟悉,隨殿下北上殺敵報國。”鐵骨錚錚的猛將,這會兒磕頭謝恩的時候,涕泗橫流,哽咽到說話到斷斷續續。
令一個人寒心的從來都是委屈,令一個人最感動的從來都是理解信任。
“好了,去吧,孤相信你,我大明數一數二的猛將的名頭,不是白叫的,日後跟著孤,建功立業不在話下。”朱慈烺和煦的笑著,看著大花貓一樣的馬科,柔聲慰藉道。
“謝殿下,臣告退。”抽抽噎噎的馬科深深的看了眼朱慈烺,再施一揖,退步離開,三十出頭的大男人了,出門的時候走路直蹦高,差點兒沒出大殿就要歡快的跳著走了。
看的朱慈烺搖頭失笑,看著倒是個淳樸的漢子,心性想必也是樸實,不再去想馬科,這書房還有一個呢。
收迴目光的朱慈烺看向站在下麵的侯恂道:“侯卿,抬起頭來,讓孤看看你。”
侯恂聞言一怔,但還是迅速抬頭,看向朱慈烺,而且是目光直視、對視,臣子本應頜下眼簾的,因為對視實屬不敬。
但侯恂自覺磊落,也是個剛烈之人,當年和魏忠賢對著幹,把家裏的父親、兄弟的官位都給幹丟了,但他依然沒有低頭。
“嗬嗬。。。”看著侯恂的樣子,朱慈烺笑著點點頭道:“侯卿這是要表達無愧於心,無罪之意?”
“罪臣不敢。。。”侯恂低頭迴話。
“嗯。。。丘伴伴,看座。”
“罪臣不敢坐,站著就好。”
“不可抗旨,坐著聊吧。”朱慈烺不太讚同站著聊天,朝會都改坐著議事了。
“是,罪臣遵旨,謝殿下賜座。”
“想必侯卿也猜到了孤的用意,不錯,孤不日要去江北整合軍隊,本來也沒有想到你,畢竟,你是在我父皇手裏問罪的,孤確實沒什麽印象。”
“不過,巧的是,昨日孤出宮散心,遇到了令公子,方才知曉,他為你奔波數年,想要救你脫困。”
“孤這才想起你來,也算是令公子精誠所至吧,本是為令公子隻為感動,但孤席間深思侯卿過往,也算沒犯什麽大錯,開封之戰,也算是非戰之過,我父皇也是一時心頭怒火無處發泄,加上朝臣彈劾,這才將你下獄。”
“不過,孤並不怎麽認同,加之你之前督軍,江北眾將也算熟人,孤就有了用你的打算,總之一句話,過往一切,乃父皇執政,孰是孰非,孤不想再糾纏,如今孤決定要用你,按你以往的資曆,著實沒什麽合適的位置。”
“你侯氏也算忠烈,孤決定用人不疑,起複你為翰林院學士,明日就上任。”
“臣,謝殿下恩典,臣願為殿下前驅,先行一步整合江北軍鎮,為殿下分憂。”侯恂跪地謝恩。
“嗯,這個不急,你先在翰林院待兩天,到時和孤一起出發即可,江北還翻不了天,行了,侯卿也受苦了,早些迴去和家人團聚吧,丘伴伴,賜侯學士銀兩千兩,賜宴送到府上。”
“臣謝殿下隆恩,臣定肝腦塗地,以報殿下恩遇。臣告退。”
“嗯,去吧。”
陸續告退的兩人,比較拘謹,也沒看到朱慈烺剛掛起來的大作,讓他頗為遺憾,這種好東西,大家共享才是正道啊。
也得虧兩人沒看到,不然久別重逢迴家,小別勝新婚的激情就一點兒都沒了,那還不得心裏罵死朱慈烺啊。
這天早朝,朱慈烺在會議尾聲,給眾臣打了個預防針。
“諸位愛卿想必都知道了,孤赦了侯恂和馬科,理由呢,也很簡單,罪不至死,也關了許久了,算是懲戒也懲戒了。”
頓了頓朱慈烺接著道:“孤意整合江北軍力,在淮河一線布防,但江北軍鎮,在北京時,孤就早有耳聞。”
“某些總兵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令,這種事,朝廷絕不姑息,此次,孤意派一位內閣重臣前往江北,宣讀朝廷旨意,有不尊者,視為反賊,朝廷必即刻發兵剿滅,所以,此行甚是危險,孤意再推一位閣臣,領命前往。”
“內閣今天就立即擬定入閣候選人,明日廷推,廷推的規矩由來已久,孤不想廢除,所以,諸位愛卿可要‘公平’著點。”朱慈烺這話簡直就是紅果果的威脅了。
此時眾大臣心裏也是門兒清,太子點了赦免侯恂,又點他做了翰林學士,現在又說新推閣臣要去江北整合各軍,這不就是明擺著要侯恂入閣,然後以閣臣的身份去江北整軍嘛,能做到這個位置的,都沒傻瓜。
太子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我可以直接特簡侯恂入閣,但廷推的模式還算公平,也是對皇權的製約,防止昏君亂搞,文臣當然是認可廷推的。
但你們要是不識相,推不出我暗示這麽明顯的人,那以後,廷推也就沒必要了,我就直接任命了。
所以大臣們都已經知道,侯恂是鐵定入閣了,不過,他們並不是太羨慕,一是這次的入閣,是專為整軍而開,含金量不高,二是,新入閣的閣臣必須去江北整軍,危險性相當高。
那些丘八,幾年前已經不聽朝廷調遣的都有,現在去太危險,還有就是,侯恂此人是東林黨大佬,朝中支持者也算眾多,現在東林官員依舊很多,朱慈烺也是用之觀之,並沒有什麽偏見,所以同黨之中,支持者還是很多的。
另外侯恂也確實具備別人不具有的優勢,就是對江北大鎮左良玉部有很大優勢,其他軍鎮也是熟人,方便行事溝通的多,其他人去,還真就不好說了、
所以,太子的考量也是實用主義者,有用才提你登高,大家都是相對能接受的。
當天入閣候選人名單就已下發各部了,分別是禮部尚書黃錦、顧錫疇,禮部右侍郎、國子監祭酒、翰林院學士曲可伸,吏部右侍郎方拱乾,翰林學士何瑞征,翰林學士侯恂,翰林院掌院學士管紹寧。
眾人心知肚明,除了侯恂,其他的都是陪跑的,第二日的廷推,也是沒有出什麽差錯,順利的廷推過了,侯恂入閣。
朱慈烺當即任命,進侯恂為東閣大學士,加禮部尚書銜,入閣參讚機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