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秦家子侄的名字,朱慈烺心中一緊,從名字就可見一斑,都是希望大明昌盛,為國盡忠之意,手上不自覺的用了,突然的力道,秦良玉明顯感覺到了。
但朱慈烺卻置若恍然,怔了怔神,吳牲咳嗽一聲,朱慈烺才思緒迴歸,歎道:“秦家報國之心,蒼天可鑒啊,馬氏一門為我大明立下汗馬功勞,不負伏波將軍之盛名。”
陳演突然上前說道:“殿下說的不錯,自馬老將軍病逝之後,石柱為國征戰幾十年,秦邦屏、秦邦翰將軍在泰昌元年領三千石柱軍北上遼東,渾河一戰,與戚家軍一同,以七千人不到的兵力,力敵建奴數萬大軍,殺傷建奴一萬兩千餘,為國捐軀,無一人退縮生還,令人敬佩。”
吳牲接著道:“秦民屏總兵在天啟四年,領兵平叛,在平定‘奢安之亂’中,力敵叛軍,戰死於廣西,為國捐軀,老夫人的兒子馬祥麟將軍,在崇禎十五年圍剿張獻忠時,在襄陽戰死,為國捐軀。”
“夫人張鳳儀在崇禎六年圍剿李自成時戰死在河南,秦邦屏將軍的兒子秦拱明將軍,在崇禎四年平定‘沙普之亂’時,在雲南戰死,為國捐軀,堪稱滿門忠烈啊,實乃我大明忠義之典範。”
吳牲說完,三位內閣輔臣也是搖頭歎息,聽到朝廷對秦家、馬家為國戰死的親人都牢記時,秦良玉解脫般的舒了口氣,無悲無喜,臉上隻有欣慰,欣慰這些兄弟子侄、兒子兒媳沒有白死,朝廷終究還是記得他們的功勳。
朱慈烺已經聽愣了,以前的他,隻是知道曆史上秦良玉掛帥,忠誠為國,聽從朝廷調遣,轉戰各地,立下赫赫戰功。
但他從來都不知道,這在幾十年,轉戰全國各地,赫赫戰功的背後,秦家、馬家已經有這麽多的人戰死沙場了,連兒子、兒媳都在平定流寇時戰死了。
跟隨著兩個輔臣的描述,朱慈烺好像看到了在遼東、在中原、在廣西、在雲南戰死的畫麵,朱慈烺的心為之一抽,像誰狠狠的攥了一把似的,疼的直抽抽,抓著秦良玉護臂的手,指節都因為太過用力而泛白。
突然朱慈烺抬起右手扶著心口,臉上不知何時已經掛淚的麵龐露出痛苦的表情,背對著的幾個閣臣沒有看見,但秦良玉等人突見朱慈烺的異狀,都是嚇得一激靈,老天爺,可別出個好歹啊。
秦良玉趕緊雙手扶住朱慈烺急聲問道:“殿下,你怎麽樣?哪裏不舒服?”
眾人這才七手八腳的圍過來查看詢問,朱慈烺緩過一口氣,微微緩緩搖了搖頭,擺擺手,待眾人散開,這才扶著秦良玉的胳膊直起腰身。
“沒什麽,我隻是一時心痛,不能自已罷了,我從未得知,我大明有如此忠貞之家,以前朝廷沒有補償給秦家和馬家的,現在,我來補,放心,我朱慈烺,不會虧待有功於大明的眾臣良將。”說著,朱慈烺隨手用袖子沾了沾眼淚。
朱慈烺的傷心,秦良玉深有體會,因為這種痛,她已經經曆過很多次了,看到朱慈烺傷心落淚,心痛的樣子,她知道,秦家、馬家這幾代人的戰死,都是值得的了。
當年的天啟皇帝,當年的崇禎皇帝,都是對兩家信任有加,知遇之恩,自當以死報國,現在的太子,未來的皇帝,同樣的對兩家情深義重。
秦良玉感受到了,也就放心了,至少幾代人之內,兒孫子侄還是一樣的受朝廷信任,兩家也必將忠義報國。
“臣信殿下,臣兩家也會繼續輔佐殿下,忠貞不渝。”秦良玉還是帶著慈祥的微笑,鄭重且堅定的說道。
“好,孤,必不會負你。”君者,孤也,一諾重愈九洲。“走,老夫人隨我迴宮,拜見父皇,元輔。”
“臣在。”
“安排幾位將軍儀駕。”
“臣遵旨。”
安排完,朱慈烺重新露出笑容,拉著秦良玉的胳膊朝著他的太子車駕走去,共乘一駕迴宮。
秦良玉想要推辭,但朱慈烺沒給說話的機會,再從剛才君臣奏對的情況來看,太子是真的有親近之意,不便推脫,不然就傷了心意了。
再者,她今年已七十高齡,和十幾歲的太子自然沒有什麽男女大防,需要避諱獨處什麽的,君臣之道,就算不提年齡,她也自當遵從。
上了車,看著秦良玉蒼老慈祥的臉和已然花白的頭發,朱慈烺心酸不已,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老人,還在領兵作戰,為國平叛。
可能,支撐著她的信念,就是為親人報仇,滅了張獻忠、李自成之流的禍國殃民之輩,還國家一個平定安穩的世道,她也就放心了。
迴去的路上,朱慈烺沒有再聊什麽軍國大事,而是平淡的聊著家事瑣事,問了馬家現在的情況,也說了自己的情況,現在父皇修養,自己監國,一應國事都是自己在處理決策,有什麽困難直接向自己提。
也說了父皇也是很想念她,出宮前還叮囑自己帶她去見父皇,還有明年自己要大婚了,請她務必要參加之類的,氣氛平和溫馨,全不似君臣奏對,隻是一個孩子和老人的談心聊天罷了。
沒用多久,一行就迴到了皇宮,朱慈烺帶著秦良玉去拜見了崇禎,完了朱慈烺就先退走了,自北京淪陷前夕的僵局開始,崇禎對滿朝文武早就失望透頂了,心裏說不出的討厭,也導致他現在提不起興趣再去奪迴朝權。
但秦良玉完全是此列之外,為數不多的喜愛的良將了,兩人也確實奏對良久,但崇禎最後,還是囑托秦良玉聽從朱慈烺的安排,好好輔佐朱慈烺吧,他現在是不再管國事了,看來確實心灰意冷了。
第二日四月初一,大朝會,凡有資格的文武勳貴都要參加。
在三聲淨鞭之後,眾人山唿萬歲、千歲。
和上次的大朝會相比,這次也就多了主位上坐了真龍天子,崇禎。朱慈烺依舊在崇禎左下手位置坐著,但有資格的朝臣都知道,現在做主的,是太子。
王承恩拿著聖旨,上前宣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天子牧德,以為天下教化,忠貞者不外其是,茲有秦氏一門,忠烈傳家,國朝三百載,不吝功勳之臣,今為彰國恩,為全國法,特敕封秦良玉為大明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大明忠貞侯,歲祿一千五百石,賜誥券,望。。。。”
秦良玉此時有些懵,沒想到今天的第一道聖旨,就是為自己封侯?著正二品武官大紅朝服的秦良玉,在短暫失神後,強按內心的激動與感恩,臉上掛著淚水,趕忙出列朝班,上前接旨:“臣秦良玉叩謝吾皇聖恩,秦家必不負陛下期許,時代為國盡忠,馬革裹屍,扞衛大明。”
崇禎見此情景,也是欣慰的笑著點了點頭道:“愛卿平身吧,以後當勉勵之,為國之表率。”
接下來敕封馬萬年的聖旨,卻是除了朱慈烺和內閣、禮部外,其他人都沒想到的,包括崇禎,這道旨意,敕封石柱宣慰司宣慰使馬萬年為忠烈侯,同樣歲祿一千五百石,賜誥券。
令人詫異不已,崇禎也眉頭微皺,但現在朱慈烺主國事,做什麽決定他不想幹涉,所以並未出言。
大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新的勳貴了,這麽多年來,數得著的也就李成梁因遼東軍功封了個伯爵,還沒有丹書鐵券,就是隻能終生,不能世襲,可見明朝後期對爵位管控嚴格之令人發指。
朝廷、皇帝都不傻,每多一個勳臣,就要朝廷多出一份工資,連宗室工資都在拖欠,哪有餘力再封爵。
但現在不同了,八成的勳貴被除爵,七成的武勳被除爵,朝廷一下釋放了巨大的承受能力,封兩個侯爵,灑灑水啦。
這個時候封爵,也是對武將的一種激勵衝擊,誰不渴望賜爵封侯啊,現在朝廷能封石柱武將,那自己也有希望了不是?
很難說大明中後期的武將是不是因為心灰意冷,才導致戰力拉胯的,朱慈烺現在先把這個可能堵上,盡量往好的方麵引導。
接下來大致通報了一下李自成戰敗的消息,朝廷的人事調動等等。
接下來幾天,朱慈烺連同內閣、軍機閣和秦良玉進行了四川東南兵力部署的討論,任命秦良玉為四川總兵官,統籌四川官軍,配合黔國公和孫傳庭的兵力,對張獻忠進行圍剿。
朝廷已經把總統籌的權力交給了孫傳庭,聖旨早在幾天前就發走了,剩下的就是四川南部各軍按照孫傳庭的部署行動就行,敲定之後,秦良玉就率人返迴了石柱,組織周邊官軍去了。
四月十五,遲了秦良玉半個多月的黔國公沐天波,終於到了南京,照例,朱慈烺帶著內閣前去迎接。
一身國公蟒袍的沐天波,才二十六歲,俊朗不俗,中等身材,暫時還看不出國公的威勢,想來襲爵日短,還沒養出上位者的氣勢。
“臣黔國公沐天波,拜見天子殿下,殿下萬福金安。”上岸的沐天波,整理儀容,推金倒玉,就跪地參拜。
“國公何必如此大禮,快快請起。”嘴上這麽說的朱慈烺,還是等沐天波跪地拜完,這才上前扶起沐天波。
“殿下親自前來迎接,臣不勝惶恐。”沐天波姿態還是非常低的。
“好了,既然來了,咱就迴宮吧,給你引薦一下,這位是內閣首輔陳演陳大人,這是次輔吳牲吳大人,這是三輔李邦華李大人。”朱慈烺給沐天波引薦了一下三位內閣大臣。
沐天波不像秦良玉等武將,對此事隻聞其名,未見其人,沐天波作為少數在外的國公,對朝廷的細微變化都要了如指掌,不然如此時局動蕩之時,朱慈烺又除了如此多的爵位,他心中亦是惶惶不安,怎能不了解朝廷的決策。
三位個來他也是早就看過畫像了,所以,當即拱手見禮:“沐某見過三位閣老,望三位閣老多指教。”
寒暄一番,朱慈烺接了沐天波迴到皇宮麵聖,安排後續西南的策略,暫且不說,而此時,北方,正在進行一場牽動全局的鬧劇。
但朱慈烺卻置若恍然,怔了怔神,吳牲咳嗽一聲,朱慈烺才思緒迴歸,歎道:“秦家報國之心,蒼天可鑒啊,馬氏一門為我大明立下汗馬功勞,不負伏波將軍之盛名。”
陳演突然上前說道:“殿下說的不錯,自馬老將軍病逝之後,石柱為國征戰幾十年,秦邦屏、秦邦翰將軍在泰昌元年領三千石柱軍北上遼東,渾河一戰,與戚家軍一同,以七千人不到的兵力,力敵建奴數萬大軍,殺傷建奴一萬兩千餘,為國捐軀,無一人退縮生還,令人敬佩。”
吳牲接著道:“秦民屏總兵在天啟四年,領兵平叛,在平定‘奢安之亂’中,力敵叛軍,戰死於廣西,為國捐軀,老夫人的兒子馬祥麟將軍,在崇禎十五年圍剿張獻忠時,在襄陽戰死,為國捐軀。”
“夫人張鳳儀在崇禎六年圍剿李自成時戰死在河南,秦邦屏將軍的兒子秦拱明將軍,在崇禎四年平定‘沙普之亂’時,在雲南戰死,為國捐軀,堪稱滿門忠烈啊,實乃我大明忠義之典範。”
吳牲說完,三位內閣輔臣也是搖頭歎息,聽到朝廷對秦家、馬家為國戰死的親人都牢記時,秦良玉解脫般的舒了口氣,無悲無喜,臉上隻有欣慰,欣慰這些兄弟子侄、兒子兒媳沒有白死,朝廷終究還是記得他們的功勳。
朱慈烺已經聽愣了,以前的他,隻是知道曆史上秦良玉掛帥,忠誠為國,聽從朝廷調遣,轉戰各地,立下赫赫戰功。
但他從來都不知道,這在幾十年,轉戰全國各地,赫赫戰功的背後,秦家、馬家已經有這麽多的人戰死沙場了,連兒子、兒媳都在平定流寇時戰死了。
跟隨著兩個輔臣的描述,朱慈烺好像看到了在遼東、在中原、在廣西、在雲南戰死的畫麵,朱慈烺的心為之一抽,像誰狠狠的攥了一把似的,疼的直抽抽,抓著秦良玉護臂的手,指節都因為太過用力而泛白。
突然朱慈烺抬起右手扶著心口,臉上不知何時已經掛淚的麵龐露出痛苦的表情,背對著的幾個閣臣沒有看見,但秦良玉等人突見朱慈烺的異狀,都是嚇得一激靈,老天爺,可別出個好歹啊。
秦良玉趕緊雙手扶住朱慈烺急聲問道:“殿下,你怎麽樣?哪裏不舒服?”
眾人這才七手八腳的圍過來查看詢問,朱慈烺緩過一口氣,微微緩緩搖了搖頭,擺擺手,待眾人散開,這才扶著秦良玉的胳膊直起腰身。
“沒什麽,我隻是一時心痛,不能自已罷了,我從未得知,我大明有如此忠貞之家,以前朝廷沒有補償給秦家和馬家的,現在,我來補,放心,我朱慈烺,不會虧待有功於大明的眾臣良將。”說著,朱慈烺隨手用袖子沾了沾眼淚。
朱慈烺的傷心,秦良玉深有體會,因為這種痛,她已經經曆過很多次了,看到朱慈烺傷心落淚,心痛的樣子,她知道,秦家、馬家這幾代人的戰死,都是值得的了。
當年的天啟皇帝,當年的崇禎皇帝,都是對兩家信任有加,知遇之恩,自當以死報國,現在的太子,未來的皇帝,同樣的對兩家情深義重。
秦良玉感受到了,也就放心了,至少幾代人之內,兒孫子侄還是一樣的受朝廷信任,兩家也必將忠義報國。
“臣信殿下,臣兩家也會繼續輔佐殿下,忠貞不渝。”秦良玉還是帶著慈祥的微笑,鄭重且堅定的說道。
“好,孤,必不會負你。”君者,孤也,一諾重愈九洲。“走,老夫人隨我迴宮,拜見父皇,元輔。”
“臣在。”
“安排幾位將軍儀駕。”
“臣遵旨。”
安排完,朱慈烺重新露出笑容,拉著秦良玉的胳膊朝著他的太子車駕走去,共乘一駕迴宮。
秦良玉想要推辭,但朱慈烺沒給說話的機會,再從剛才君臣奏對的情況來看,太子是真的有親近之意,不便推脫,不然就傷了心意了。
再者,她今年已七十高齡,和十幾歲的太子自然沒有什麽男女大防,需要避諱獨處什麽的,君臣之道,就算不提年齡,她也自當遵從。
上了車,看著秦良玉蒼老慈祥的臉和已然花白的頭發,朱慈烺心酸不已,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老人,還在領兵作戰,為國平叛。
可能,支撐著她的信念,就是為親人報仇,滅了張獻忠、李自成之流的禍國殃民之輩,還國家一個平定安穩的世道,她也就放心了。
迴去的路上,朱慈烺沒有再聊什麽軍國大事,而是平淡的聊著家事瑣事,問了馬家現在的情況,也說了自己的情況,現在父皇修養,自己監國,一應國事都是自己在處理決策,有什麽困難直接向自己提。
也說了父皇也是很想念她,出宮前還叮囑自己帶她去見父皇,還有明年自己要大婚了,請她務必要參加之類的,氣氛平和溫馨,全不似君臣奏對,隻是一個孩子和老人的談心聊天罷了。
沒用多久,一行就迴到了皇宮,朱慈烺帶著秦良玉去拜見了崇禎,完了朱慈烺就先退走了,自北京淪陷前夕的僵局開始,崇禎對滿朝文武早就失望透頂了,心裏說不出的討厭,也導致他現在提不起興趣再去奪迴朝權。
但秦良玉完全是此列之外,為數不多的喜愛的良將了,兩人也確實奏對良久,但崇禎最後,還是囑托秦良玉聽從朱慈烺的安排,好好輔佐朱慈烺吧,他現在是不再管國事了,看來確實心灰意冷了。
第二日四月初一,大朝會,凡有資格的文武勳貴都要參加。
在三聲淨鞭之後,眾人山唿萬歲、千歲。
和上次的大朝會相比,這次也就多了主位上坐了真龍天子,崇禎。朱慈烺依舊在崇禎左下手位置坐著,但有資格的朝臣都知道,現在做主的,是太子。
王承恩拿著聖旨,上前宣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天子牧德,以為天下教化,忠貞者不外其是,茲有秦氏一門,忠烈傳家,國朝三百載,不吝功勳之臣,今為彰國恩,為全國法,特敕封秦良玉為大明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大明忠貞侯,歲祿一千五百石,賜誥券,望。。。。”
秦良玉此時有些懵,沒想到今天的第一道聖旨,就是為自己封侯?著正二品武官大紅朝服的秦良玉,在短暫失神後,強按內心的激動與感恩,臉上掛著淚水,趕忙出列朝班,上前接旨:“臣秦良玉叩謝吾皇聖恩,秦家必不負陛下期許,時代為國盡忠,馬革裹屍,扞衛大明。”
崇禎見此情景,也是欣慰的笑著點了點頭道:“愛卿平身吧,以後當勉勵之,為國之表率。”
接下來敕封馬萬年的聖旨,卻是除了朱慈烺和內閣、禮部外,其他人都沒想到的,包括崇禎,這道旨意,敕封石柱宣慰司宣慰使馬萬年為忠烈侯,同樣歲祿一千五百石,賜誥券。
令人詫異不已,崇禎也眉頭微皺,但現在朱慈烺主國事,做什麽決定他不想幹涉,所以並未出言。
大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新的勳貴了,這麽多年來,數得著的也就李成梁因遼東軍功封了個伯爵,還沒有丹書鐵券,就是隻能終生,不能世襲,可見明朝後期對爵位管控嚴格之令人發指。
朝廷、皇帝都不傻,每多一個勳臣,就要朝廷多出一份工資,連宗室工資都在拖欠,哪有餘力再封爵。
但現在不同了,八成的勳貴被除爵,七成的武勳被除爵,朝廷一下釋放了巨大的承受能力,封兩個侯爵,灑灑水啦。
這個時候封爵,也是對武將的一種激勵衝擊,誰不渴望賜爵封侯啊,現在朝廷能封石柱武將,那自己也有希望了不是?
很難說大明中後期的武將是不是因為心灰意冷,才導致戰力拉胯的,朱慈烺現在先把這個可能堵上,盡量往好的方麵引導。
接下來大致通報了一下李自成戰敗的消息,朝廷的人事調動等等。
接下來幾天,朱慈烺連同內閣、軍機閣和秦良玉進行了四川東南兵力部署的討論,任命秦良玉為四川總兵官,統籌四川官軍,配合黔國公和孫傳庭的兵力,對張獻忠進行圍剿。
朝廷已經把總統籌的權力交給了孫傳庭,聖旨早在幾天前就發走了,剩下的就是四川南部各軍按照孫傳庭的部署行動就行,敲定之後,秦良玉就率人返迴了石柱,組織周邊官軍去了。
四月十五,遲了秦良玉半個多月的黔國公沐天波,終於到了南京,照例,朱慈烺帶著內閣前去迎接。
一身國公蟒袍的沐天波,才二十六歲,俊朗不俗,中等身材,暫時還看不出國公的威勢,想來襲爵日短,還沒養出上位者的氣勢。
“臣黔國公沐天波,拜見天子殿下,殿下萬福金安。”上岸的沐天波,整理儀容,推金倒玉,就跪地參拜。
“國公何必如此大禮,快快請起。”嘴上這麽說的朱慈烺,還是等沐天波跪地拜完,這才上前扶起沐天波。
“殿下親自前來迎接,臣不勝惶恐。”沐天波姿態還是非常低的。
“好了,既然來了,咱就迴宮吧,給你引薦一下,這位是內閣首輔陳演陳大人,這是次輔吳牲吳大人,這是三輔李邦華李大人。”朱慈烺給沐天波引薦了一下三位內閣大臣。
沐天波不像秦良玉等武將,對此事隻聞其名,未見其人,沐天波作為少數在外的國公,對朝廷的細微變化都要了如指掌,不然如此時局動蕩之時,朱慈烺又除了如此多的爵位,他心中亦是惶惶不安,怎能不了解朝廷的決策。
三位個來他也是早就看過畫像了,所以,當即拱手見禮:“沐某見過三位閣老,望三位閣老多指教。”
寒暄一番,朱慈烺接了沐天波迴到皇宮麵聖,安排後續西南的策略,暫且不說,而此時,北方,正在進行一場牽動全局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