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呢,你不跟我們一起走嗎?”周氏確實問到朱慈烺,是不是一起走。
“母後,兒暫時還不能走,一是要收拾一批金銀帶走,不然到了南方,要是沒錢,說話也和北京一樣,沒人聽的,二是還是要帶一些忠於朝廷的文武及百姓南下,以兒估計,以後的北方不太妙,所以還是提早通知百姓南遷吧,盡量減少損失吧。”
“那可怎麽行,你不是說闖賊不日便會圍困北京嗎?要是來不及走可怎麽辦,你和我們一起走吧,剩下的事情留給內閣處理不行嗎?”周氏麵露憂色的擔心道。
“不行的,我要是也走了,北京立即就會大亂,有些安排尚需時日。”朱慈烺搖搖頭。
“來,先吃飯吧,我敬父皇母後一杯,兒子確有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作為朱家皇室正統,兒子無法看著社稷淪陷,不得已出此下招,待日後恢複河山,兒願負荊請罪,憑父皇發落。”
“哼。”聽著兒子的話,周氏麵露哀色,忍住眼淚,她是皇後,不是個普通的妻子母親,她知道,夫、子都承擔著無比重大的擔子,她幫不上任何忙,現在隻希望兒子能成功,希望丈夫能理解。
崇禎雖然冷哼一聲沒有說話,但也還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兒子沒有自己想象當中得意洋洋的樣子,也沒有絲毫的不尊,這讓崇禎心裏能好受些。
三人開始默不作聲的用膳,但朱慈烺還是邊吃邊講著一些安排,他也沒有再顧著皇家‘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
“孫閣老在兒臣第一次出京的時候就去拜訪了,然後兒臣就把他全家接到了天津衛,現在負責靖宇軍校的軍官培養。”
“嗯?哪個孫閣老,可是孫師?”崇禎驚疑道,他以為孫承宗早隨著屠城被殺害了,沒想到還活著。
“是,兒臣早就料到建奴寇關會報複,提前做了安排。”
崇禎聽了沒說話,眼中有不信,也有自責。
“盧象升也被兒臣假傳聖旨,在開戰前帶走了,現在上海組建陸軍第一軍。”崇禎睜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但朱慈烺沒有解釋。
“孫傳庭也被兒假傳聖旨,讓他攜西北各王,退守甘肅,以圖關鍵時刻在闖賊背後致命一擊,收複失地。”
崇禎已經愣愣的不吃飯了,眼中有說不出的震驚和欣喜,其實,他早就醒悟了,當傳出闖賊攻破西安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這些年已經失去了太多的能辦事打仗的人了,當西安淪陷,他突然發現,他竟然沒有再可堪一用的人派出平亂,去抵擋叛軍了。
那一刻,他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現在聽說他惋惜的可用之人,竟然都在兒子的授意下存活,他的心一下又活起來了,似乎,又看到了一絲曙光。
看著崇禎的樣子,朱慈烺又不無打擊道:“父皇,事實證明,父皇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治國教育,大明在父皇的治理下已經病入膏肓,而兒臣,從小接受的就是正統的皇家儲君教育,兒臣有父皇不及的眼光、謀略,兒臣有自己的治國理念,而不是大臣們說什麽就是什麽,所以,父皇不要怪兒臣。”
看著崇禎的臉又漸漸的拉了下來,但朱慈烺還是說完了。
“哼,大明皇儲的教育,就是讓你棄國都於不顧,妄自逃命?祖宗定下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是一點沒聽啊。”崇禎諷刺道。
“窮則變也,我朱氏主脈都在北京,若都死社稷了,父皇可想過,大明會因為正統性,各個藩王就會大打出手,到時,就是亡國之時了,若是父皇當時同意兒臣前往南京監國,兒倒是願意成全父皇大義,所以,現在必須要有正統南下,不然就不是隻丟北京和北方了。”
“朕。。。朕當時要是知道北京不保,怎會不同意你前往南京監國。”崇禎不由心虛的強辯道。
“嗬嗬,父皇當真判斷不出?”
“哼,不知所雲。”
“好了,快用膳吧。”看著兩人又要吵起來,周氏趕緊圓場。
朱慈烺本來還想說是弟弟妹妹們的安排,但是看崇禎不想再談,他也就不說了,這也不是什麽大事,現在他們不問,再晚點走的時候再想知道,朱慈烺可沒空再解釋了。
吃完飯,迴到炕上,喝著茶消消食,崇禎開口道:“為什麽要打著朕的名義南遷,你不是大權在握嗎?讓朕來替你背黑鍋,你可真是朕的好兒子,朕要是想南遷,還用的著你現在假傳聖旨?”
崇禎對自己背黑鍋的事還是耿耿於懷,這他娘的,老子要是背黑鍋不早就背了,南遷了,現在被逼著背鍋是真憋屈,還不如當場自己做主呢。
“父皇畢竟是皇帝,隻有以父皇的名義做出的決定才站得住腳,兒無意讓父皇背負罵名,但為了祖宗基業也不得已而為之了,父皇見諒。”朱慈烺喝口茶,也是顯得無比坦誠的說道,一副問心無愧的樣子,還真是讓崇禎有氣說不出,黑著臉不吭聲了。
又陪著周氏說了好久的話,叮囑自己照顧好自己,一切小心,把寧氏她們待在身邊照顧,又說自己長大了,現在國家戰亂,不必拘於俗禮,先臨幸寧氏她們也無不可,但要節製,不許找宮外不明不白的女人亂來,要多聽閣臣的建議,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可身先士卒等等。
朱慈烺已經十七歲了,在古代已經是成人了,所以這些隱私話題周氏也不得不叮囑,說著說著,又說她未能盡到母親的責任,為他大婚,落淚傷心不已,朱慈烺聽著無奈,但也有濃濃的溫馨感。
雖然身在皇家,但父母對自己確實不錯,母親更是將自己當作心頭肉,聽著母親的嘮叨,仿佛又迴到了前世,母親也是這樣嘮叨,什麽時候結婚生孫子。。。不同的時間,同一個媽啊。。。。
時間過得很快,離子時不遠了,朱慈烺招唿收拾好的東西馬車等先出,然後陪著二人上了殿外一輛普通的馬車,大小適中,服侍上車後,朱慈烺上了後麵的一輛。
出發,從禦花園後麵的神武門出門,出門時還是朱慈烺刷臉才開的門,宮門落鎖,無聖旨不得開門,但朱慈烺現在監國,這個權力還是有的,當然,隻是他自己露個麵,其他馬車禁軍也不敢細查,全部放行。
京城宵禁,街上空蕩蕩的,隻有零星的遇到了幾隊五城兵馬司巡城人員,錦衣衛亮出腰牌,立馬就繞道走了,一路順利的來到了西直門,朱慈烺都不由意外,如此順利,他最初都預想可能要最後把崇禎綁出城,不知道是他識時務還是想通了或者有什麽其他想法,不得而知,反正結果是挺好的。
城門處,吳襄和李輔國、李輔明、楊宇、李安已恭候多時,一行暢通無阻的出城二裏,車隊這才停下,下了車朱慈烺勉勵他們一番,就請父皇母後下車。
周圍被50淨軍和500錦衣衛圍的密不透風,隨行的王寶將帝後扶下車,朱慈烺隻是躬身作揖,並未行大禮,而吳襄他們正要跪拜,也被朱慈烺攔住,隻好作揖。
周圍十步外的錦衣衛和淨軍麵麵相覷,太子他們是認識的,讓太子都行了的人,而且是一對中年夫婦,即便沒有著龍袍鳳儀,但即便是常服依然貴不可言,身份唿之欲出,他們的腿有些不聽使喚的想跪下,但前麵的大人物沒跪,誰敢不識趣的挑明身份?
“父皇、母後,車駕已準備妥當,稍後請父皇母後移駕,此行一萬多人,皆是精銳,且全部配備戰馬,尋常危險不懼,但盡量避免和流寇大軍交戰,安全到達南京為要。”
“此行主帥為新軍一零一團團長,天津左衛千戶李輔明,原為邊軍將領,在靖宇軍校進修多年,能力出類拔萃,此行一切行動由李千戶負責調度。”朱慈烺介紹完,李輔國再次行禮,他們已經見過了,上次去乾清宮李輔國怎會忘記。
崇禎不置可否,周氏笑著點了點頭,崇禎不說話,她也不好越俎代庖。
“楊宇,錦衣衛東宮千戶所千戶,父皇選的人,兒臣就不多介紹了,他會帶著500錦衣衛隨行護駕,這是李安,他會帶著50淨軍護駕,望父皇母後一路順風。”
“皇爺、娘娘,叫奴婢小李子就行,這一路奴婢自當竭盡所能,伺候好皇爺和娘娘,如有吩咐,必當肝腦塗地。”李德討好的笑著表忠心。
“嗯,你倒是乖巧,伺候朕登駕吧。”崇禎聽完朱慈烺的安排,心裏舒服了些,一萬多神機營加騎兵啊,大明能拿出來的家當真不多了。
這小子倒是沒吝嗇,倒也還真擔心老父親的安危,那就走吧,既然不能反抗,那就享受吧。崇禎此刻竟然無師自通,成功領略到了現代的‘被強監’精神。
“母後,兒暫時還不能走,一是要收拾一批金銀帶走,不然到了南方,要是沒錢,說話也和北京一樣,沒人聽的,二是還是要帶一些忠於朝廷的文武及百姓南下,以兒估計,以後的北方不太妙,所以還是提早通知百姓南遷吧,盡量減少損失吧。”
“那可怎麽行,你不是說闖賊不日便會圍困北京嗎?要是來不及走可怎麽辦,你和我們一起走吧,剩下的事情留給內閣處理不行嗎?”周氏麵露憂色的擔心道。
“不行的,我要是也走了,北京立即就會大亂,有些安排尚需時日。”朱慈烺搖搖頭。
“來,先吃飯吧,我敬父皇母後一杯,兒子確有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作為朱家皇室正統,兒子無法看著社稷淪陷,不得已出此下招,待日後恢複河山,兒願負荊請罪,憑父皇發落。”
“哼。”聽著兒子的話,周氏麵露哀色,忍住眼淚,她是皇後,不是個普通的妻子母親,她知道,夫、子都承擔著無比重大的擔子,她幫不上任何忙,現在隻希望兒子能成功,希望丈夫能理解。
崇禎雖然冷哼一聲沒有說話,但也還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兒子沒有自己想象當中得意洋洋的樣子,也沒有絲毫的不尊,這讓崇禎心裏能好受些。
三人開始默不作聲的用膳,但朱慈烺還是邊吃邊講著一些安排,他也沒有再顧著皇家‘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
“孫閣老在兒臣第一次出京的時候就去拜訪了,然後兒臣就把他全家接到了天津衛,現在負責靖宇軍校的軍官培養。”
“嗯?哪個孫閣老,可是孫師?”崇禎驚疑道,他以為孫承宗早隨著屠城被殺害了,沒想到還活著。
“是,兒臣早就料到建奴寇關會報複,提前做了安排。”
崇禎聽了沒說話,眼中有不信,也有自責。
“盧象升也被兒臣假傳聖旨,在開戰前帶走了,現在上海組建陸軍第一軍。”崇禎睜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但朱慈烺沒有解釋。
“孫傳庭也被兒假傳聖旨,讓他攜西北各王,退守甘肅,以圖關鍵時刻在闖賊背後致命一擊,收複失地。”
崇禎已經愣愣的不吃飯了,眼中有說不出的震驚和欣喜,其實,他早就醒悟了,當傳出闖賊攻破西安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這些年已經失去了太多的能辦事打仗的人了,當西安淪陷,他突然發現,他竟然沒有再可堪一用的人派出平亂,去抵擋叛軍了。
那一刻,他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現在聽說他惋惜的可用之人,竟然都在兒子的授意下存活,他的心一下又活起來了,似乎,又看到了一絲曙光。
看著崇禎的樣子,朱慈烺又不無打擊道:“父皇,事實證明,父皇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治國教育,大明在父皇的治理下已經病入膏肓,而兒臣,從小接受的就是正統的皇家儲君教育,兒臣有父皇不及的眼光、謀略,兒臣有自己的治國理念,而不是大臣們說什麽就是什麽,所以,父皇不要怪兒臣。”
看著崇禎的臉又漸漸的拉了下來,但朱慈烺還是說完了。
“哼,大明皇儲的教育,就是讓你棄國都於不顧,妄自逃命?祖宗定下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是一點沒聽啊。”崇禎諷刺道。
“窮則變也,我朱氏主脈都在北京,若都死社稷了,父皇可想過,大明會因為正統性,各個藩王就會大打出手,到時,就是亡國之時了,若是父皇當時同意兒臣前往南京監國,兒倒是願意成全父皇大義,所以,現在必須要有正統南下,不然就不是隻丟北京和北方了。”
“朕。。。朕當時要是知道北京不保,怎會不同意你前往南京監國。”崇禎不由心虛的強辯道。
“嗬嗬,父皇當真判斷不出?”
“哼,不知所雲。”
“好了,快用膳吧。”看著兩人又要吵起來,周氏趕緊圓場。
朱慈烺本來還想說是弟弟妹妹們的安排,但是看崇禎不想再談,他也就不說了,這也不是什麽大事,現在他們不問,再晚點走的時候再想知道,朱慈烺可沒空再解釋了。
吃完飯,迴到炕上,喝著茶消消食,崇禎開口道:“為什麽要打著朕的名義南遷,你不是大權在握嗎?讓朕來替你背黑鍋,你可真是朕的好兒子,朕要是想南遷,還用的著你現在假傳聖旨?”
崇禎對自己背黑鍋的事還是耿耿於懷,這他娘的,老子要是背黑鍋不早就背了,南遷了,現在被逼著背鍋是真憋屈,還不如當場自己做主呢。
“父皇畢竟是皇帝,隻有以父皇的名義做出的決定才站得住腳,兒無意讓父皇背負罵名,但為了祖宗基業也不得已而為之了,父皇見諒。”朱慈烺喝口茶,也是顯得無比坦誠的說道,一副問心無愧的樣子,還真是讓崇禎有氣說不出,黑著臉不吭聲了。
又陪著周氏說了好久的話,叮囑自己照顧好自己,一切小心,把寧氏她們待在身邊照顧,又說自己長大了,現在國家戰亂,不必拘於俗禮,先臨幸寧氏她們也無不可,但要節製,不許找宮外不明不白的女人亂來,要多聽閣臣的建議,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可身先士卒等等。
朱慈烺已經十七歲了,在古代已經是成人了,所以這些隱私話題周氏也不得不叮囑,說著說著,又說她未能盡到母親的責任,為他大婚,落淚傷心不已,朱慈烺聽著無奈,但也有濃濃的溫馨感。
雖然身在皇家,但父母對自己確實不錯,母親更是將自己當作心頭肉,聽著母親的嘮叨,仿佛又迴到了前世,母親也是這樣嘮叨,什麽時候結婚生孫子。。。不同的時間,同一個媽啊。。。。
時間過得很快,離子時不遠了,朱慈烺招唿收拾好的東西馬車等先出,然後陪著二人上了殿外一輛普通的馬車,大小適中,服侍上車後,朱慈烺上了後麵的一輛。
出發,從禦花園後麵的神武門出門,出門時還是朱慈烺刷臉才開的門,宮門落鎖,無聖旨不得開門,但朱慈烺現在監國,這個權力還是有的,當然,隻是他自己露個麵,其他馬車禁軍也不敢細查,全部放行。
京城宵禁,街上空蕩蕩的,隻有零星的遇到了幾隊五城兵馬司巡城人員,錦衣衛亮出腰牌,立馬就繞道走了,一路順利的來到了西直門,朱慈烺都不由意外,如此順利,他最初都預想可能要最後把崇禎綁出城,不知道是他識時務還是想通了或者有什麽其他想法,不得而知,反正結果是挺好的。
城門處,吳襄和李輔國、李輔明、楊宇、李安已恭候多時,一行暢通無阻的出城二裏,車隊這才停下,下了車朱慈烺勉勵他們一番,就請父皇母後下車。
周圍被50淨軍和500錦衣衛圍的密不透風,隨行的王寶將帝後扶下車,朱慈烺隻是躬身作揖,並未行大禮,而吳襄他們正要跪拜,也被朱慈烺攔住,隻好作揖。
周圍十步外的錦衣衛和淨軍麵麵相覷,太子他們是認識的,讓太子都行了的人,而且是一對中年夫婦,即便沒有著龍袍鳳儀,但即便是常服依然貴不可言,身份唿之欲出,他們的腿有些不聽使喚的想跪下,但前麵的大人物沒跪,誰敢不識趣的挑明身份?
“父皇、母後,車駕已準備妥當,稍後請父皇母後移駕,此行一萬多人,皆是精銳,且全部配備戰馬,尋常危險不懼,但盡量避免和流寇大軍交戰,安全到達南京為要。”
“此行主帥為新軍一零一團團長,天津左衛千戶李輔明,原為邊軍將領,在靖宇軍校進修多年,能力出類拔萃,此行一切行動由李千戶負責調度。”朱慈烺介紹完,李輔國再次行禮,他們已經見過了,上次去乾清宮李輔國怎會忘記。
崇禎不置可否,周氏笑著點了點頭,崇禎不說話,她也不好越俎代庖。
“楊宇,錦衣衛東宮千戶所千戶,父皇選的人,兒臣就不多介紹了,他會帶著500錦衣衛隨行護駕,這是李安,他會帶著50淨軍護駕,望父皇母後一路順風。”
“皇爺、娘娘,叫奴婢小李子就行,這一路奴婢自當竭盡所能,伺候好皇爺和娘娘,如有吩咐,必當肝腦塗地。”李德討好的笑著表忠心。
“嗯,你倒是乖巧,伺候朕登駕吧。”崇禎聽完朱慈烺的安排,心裏舒服了些,一萬多神機營加騎兵啊,大明能拿出來的家當真不多了。
這小子倒是沒吝嗇,倒也還真擔心老父親的安危,那就走吧,既然不能反抗,那就享受吧。崇禎此刻竟然無師自通,成功領略到了現代的‘被強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