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軍校也在為軍中不斷的輸送軍事人才,特別是這一年的陸軍第二師籌建,這些基層的學員軍官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完成了基本的框架組構,讓第二師能順利組建,現在的新學員也在每年一次的招收,而對象,都是招收的新軍子弟。


    海上貿易更是喜人,從第一軍的朝鮮、日本貿易路線,到第二軍的安南、呂宋貿易路線,皆是收獲頗豐,從大明出口的商品,在日本除了換置大量的銅、鐵、鉛等金屬,賺入的差價白銀,半年仍然達到兩百多萬,加上其他裱貨采購的,預計一年能入賬八百萬兩以上。


    而南部航線,除了在安南、呂宋換置糧食,半年進賬白銀更是達到了七百多萬兩,加上大量的糧食采購倒賣國內差價,預計一年能入賬一千五百萬兩以上,這讓朱慈烺還是很開心的,雖然他現在錢多,不動產加現銀差不多還有一億兩左右,不過也架不住花銷巨大啊。


    新軍組建和各項建造,這一年多就花費了近五千萬兩,從晉商那裏的錢莊套出的信譽銀近三千萬兩和部分物資基本都消耗巨大,現在就剩下六千多萬兩的現銀和三百多萬兩的黃金倒是沒花出去多少。


    這個年代,糧食物資更多的時候比銀子更能作為硬通貨,大部分還沒出手的地產、商鋪、字畫還有剩餘的物資也還在,加上這些,朱慈烺的總資產依舊不下一億五千萬兩,相當的恐怖,當然,這中間不知道坑死了多少有錢人,存入錢莊的錢虧了個血本無歸。


    但是這也不能坐吃山空啊,所以海上貿易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需要花大錢的各種廠房已經建造完了,接下來就是正常的軍費和船、槍等東西的材料費了,花銷也沒開始那麽大了。海上貿易之所以這麽賺錢,比鄭芝龍管理的時候還賺錢,當然是有原因的。


    朱慈烺把以前鄭芝龍收保護費的那套直接丟掉,變成海上貿易壟斷式國營,海上貿易隻能海軍官方來做,你想做,簡單,所有商品都要分成,這一層皮扒的,比收保護費狠多了。


    但是仍然有大批的商人願意做,有的賺總比沒得賺強吧,鄭芝龍以前每年收保護費都能收一千多萬,現在的入賬也就不難解釋了,海貿,真的很賺錢。誰讓人家日本和安南有大型銀礦呢,這玩意根本就是無本買賣,沒了就去挖,銀子是真的多。


    但是,這些東西都不能改變明軍的頹勢,而朱慈烺也根本就沒想改變,正如他所計劃的一樣,大明需要破而後立,現在的大患不是以後的滿清,而是來自內部的腐朽,而且新軍並不能全殲流寇和建奴,隻能等農民起義軍把山河攪碎,再重新收拾了。


    除非學滿清一樣,在國內開展大屠殺,把沒飯吃的人都殺了,不然即使現在鎮壓,以後也是無休止的造反,人口和糧食不成正比,吃不上飯的就要造反,說什麽都是扯淡,這是古代的王朝更迭鐵律,更何況現在連年天災,想讓人人都有飯吃,真是做夢,隻能破而後立。


    接下來的大明走勢,一如既往的難,北方連年大旱、地震、瘟疫,南方連年洪澇,蝗蟲,瘟疫,災民、流民鋪天蓋地,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乘勢壯大,如滾雪球般,輕輕鬆鬆人手幾十萬部下,這仗還打個錘子啊。


    而且流民遍地都是,要多少有多少,隨時補充,但朝廷是征兵困難,此消彼長,局勢一發不可收拾,這會兒,讓朱慈烺帶著新軍上也是差不多,磨也能把新軍磨死,這些無謂的犧牲,朱慈烺並不打算付出。


    崇禎十四年,1641年。


    李自成攻破洛陽,福王這個倒黴催的,被煮了吃了,張獻忠攻破襄陽,襄王全家被殺。接下來,李自成進軍開封,企圖占領河南全境,進而向陝西進發,而張獻忠進軍湖廣,企圖占領湖廣全境,進而向江南進發,整個中原腹地,已經赤地千裏,千瘡百孔。


    屋漏偏逢連夜雨,像是商量好的似的,建奴在鬆錦防線也悍然發動攻勢,圍攻錦州,朝廷不得已,抽調15萬邊軍、禁軍出山海關,救援錦州,這讓國內的流寇更是撒了歡,毫無壓力的開始發展起來。


    其結果也是非常感人,鬆錦決戰,以王樸帶頭的總兵在決戰關頭逃跑,八大總兵相繼潰退,一敗塗地,大明最後的官軍精銳喪失,此後,朝廷連十萬指揮的動的精銳都組織不起來了,可悲可歎,鬆錦大敗,鬆山、錦州被圍困。


    李自成在攻打開封無果後,又進軍陝西,兵部尚書,總督陝西軍務的傅宗龍兵敗被殺,這位當初爽快幫助朱慈烺的兵部尚書戰死,讓朱慈烺也是惋惜不已,這讓朱慈烺造反的衝動愈發強烈了,這些都是人才啊,就這麽一個一個的接連殉國。


    至今為止,光是殉國戰死的總督、巡撫、督師、經略已經幾十人了,總兵更是不計其數,是什麽,讓這麽多的忠貞熱血的大好兒郎戰死沙場?世人皆知明末投降的文人武將多,但是誰又知道,光戰死的文臣武將的零頭,都比後來投降的著名漢奸多。


    就拿著名的吳三桂來說,他這總兵級的,投降的不過十數人,但崇禎朝戰死的總兵級的,多達一百多位,督師級的也就洪承疇等數人,其他不過隨波逐流而已,但戰死的督師級文臣就多達二十餘人,大明的氣節還是可見的。


    隻是被崩壞的國家體係害了,而蟎清修的明史,為大明盡忠的熱血男兒都銷聲匿跡了,導致後世隻知投降的漢奸,卻不聞大把的忠貞之士,可悲,可歎。民國時期的文豪作為蟎清的遺老遺少,當然會歌頌蟎清而貶低大明,這是政治正確,隻是在為自己的存在找點慰藉罷了。


    至此,大明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麵對流寇和建奴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了,隻能等死了,官軍在兩麵受挫,國內軍閥擁兵自重,崇禎的政令,現在已經出不了北直隸了,每天也隻能和滿朝大臣自娛自樂了。


    崇禎十五年,1642年。


    李自成再敗陝軍,陝西總督汪喬年戰死殉國。鬆錦防線被破,鬆山、錦州等地失守,經略洪承疇被俘。


    七月,田貴妃病逝。


    八月,崇禎安排兵部尚書陳新甲和建奴和談的事,竟然被陳新甲的書童當作邸報,明發天下,天下嘩然,清流直接炸鍋,真不知道是陳新甲故意的還是不小心所致,按說這麽機密的事情,斷然不會如此草率,竟然將密件隨意放置在桌子上,簡直離譜。


    但事情已經發生,崇禎看著朝中群憤難平,他自己不敢背鍋,直接就將鍋甩給了陳新甲,陳新甲也為自己的大意疏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當然也可能是陳新甲預估錯誤,他知道,國朝從不妥協,天子被俘都不妥協,現在讓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做這妥協第一人。


    他怕,他怕遺臭萬年,所以他來了一手釜底抽薪,將事情當作不小心公示天下,這件事自然就會不了了之,而且這種事明眼人都知道,他一個兵部尚書是做不了主的,所以,崇禎會背這個鍋,可是,他萬萬沒算到,崇禎比他更怕,這個罵名崇禎是萬萬不會背的。


    再說,國家政治需要,哪怕在朝大臣都知道是崇禎的意思,他們也不會算到崇禎頭上,這是國家正義需要,所以,到頭來,還是陳新甲要背這個鍋。


    九月,李自成掘開黃河,倒灌開封,圍攻三次未能拿下的開封終於支撐不住了,被李自成攻破,當然,李自成也為攻破開封付出了慘重代價,損兵折將甚多也就不說了,第二次的時候,還被射瞎了一隻眼睛,也難怪李自成會惱羞成怒,使出了黃河倒灌這種缺德的招數。


    十月,新上任陝西總督的是孫傳庭,在上兩任總督戰死後,崇禎不得不又從牢中提出了流寇克星孫傳庭接任總督,在崇禎的連番催促之下,孫傳庭和李自成接戰,李自成大敗。


    但因下雨,未能擴大戰果,接下來就是前麵說的,李自成有的是人,卷土重來,將缺少糧餉、戰意低落的官軍再次擊敗,好在孫傳庭摔殘部逃迴了陝西,不然,李自成就要殺掉第三個三邊總督了。


    剿冦受挫,崇禎還沒來得及怪罪孫傳庭,關外的建奴已經又夾帶著鬆錦大勝之威,第五次入寇而來,崇禎隻覺天旋地轉,直想一死了之。


    朝廷已經再無可用之兵,崇禎下令全國兵馬入京勤王,但是哪裏還有軍隊,最後的邊軍精銳在鬆錦大戰損失殆盡,殘餘部眾全部死守在山海關,不敢出關一步。


    陝西三邊精銳剛和李自成決戰,大敗而歸,損失殆盡。湖廣、山東、四川、南京等地官軍,也在不久前在朱仙鎮大敗於李自成,各部殘眾龜縮迴防,好在朱慈烺提前安排錦衣衛,將保定總督楊文嶽和總兵虎大威密旨劫走。


    至於再南方的官軍,就隻剩地方衛所了,大量空編不說,戰鬥力那是低的離譜,隻會種地了,現在估計連流寇都打不過,打建奴?省省吧,再說了,長江以南,現在基本就是聽宣不聽調,根本就沒人奉命。


    是以,偌大個朝廷,兩京十三省,竟然連一支五萬人的軍隊都調不出來,除了京師京營的不足三萬的湊數軍隊,整個北京就孤零零的無人問津。真是可悲、可歎,大明,已經腐朽至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中祖:朱慈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斌斌有理被注冊並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