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這些,朱慈烺進進宮去見崇禎了,將新軍建製給崇禎講了一遍之後,崇禎也是同意軍隊改製了,還給曹文詔要了三千兩銀子,人員調度崇禎也沒什麽意見,他已經隱隱被這些軍鎮搞得頭疼不已了,現在手握大軍的,對朝廷的調度大多陽奉陰違。
一打仗為了保存實力望風而逃,崇禎也不敢太過嚴苛處罰,不然說不得又會逼反朝廷大軍,何況朝廷也確實對各路軍隊的補給力不從心,各軍鎮多是自己想辦法在支撐,一個個都成了私軍,不靠朝廷供給,自己就不會對朝廷的話言聽計從了。
迴到鍾粹宮,朱慈烺又開始考慮,去哪弄一些文人呢?新軍的文職,現在還沒人選呢,要找人就得讓人推薦,可是北京目前還沒有朱慈烺心腹大臣,這可咋整。
想一想北京城殉國的文臣有誰呢?好像還是有很多的,但是奈何朱慈烺沒記住啊,幾個有名的倒是記住一些,嗯....李邦華和倪元潞就不錯,就是不知道二人現在在哪。
叫來楊宇讓去查了一下,這倒不難查,小半天就迴來了,楊宇稟告道:“啟稟殿下,經查,李邦華大人因罪致仕,現在閑賦在江西吉水老家,倪元潞大人因罪致仕,現在閑賦在浙江紹興老家。”
“握草。。。”朱慈烺不由得爆了一句經典,這最後在北京城破,為國殉職盡忠的大臣,隨便找了兩個,竟然整整齊齊的都在家閑賦,那朝堂上現在都是些什麽人?不用問,都是後來投降李自成的,更有甚者,是給李自成開門的,反正就是投完李自成投多爾袞,大清的貳臣傳人物唄,哎。。。就這些人,不亡國怎麽辦?盡忠的,有能力的,現在都在家躺著呢。
朱慈烺故技重施,先是一本朱氏散文集,再是一封法不傳六耳,搞得李邦華和倪元潞也是很上火,兩月之後,總算是說道重點,這次他倒是沒有再許諾高官厚位,隻是說明朝廷要組建新軍,需要一些秀才舉人之類的文人,去軍中擔任軍職,目前最高的是幾個正三品一直往下的軍職。
請李邦華推舉一些人去任職政委一類的軍職,職責說明後,要求能吃苦,也會跟著軍隊訓練,又讓倪元潞推舉人去擔任軍功長和司務長一類的文人,職責簡單,要求不高,倪元潞後來能在戶部主事,想來後勤這方麵還是有點東西的,讓他推舉應該沒什麽問題,吃苦耐勞和訓練當然也是少不了的,部隊嘛,不存在純粹的文人,太監都要訓練戰鬥呢。
當然,大明並不缺熱血,能文能武的文臣,戰死的巡撫,總督一大把,著名的也很多,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孫承宗,熊文燦,袁可立,左光先等等,再說雖然文人看不起當兵的丘八,但是,大明人口破億,讀書人多如過江之卿,可是,進士每三年才三百人,幾百萬的讀書人最後都能中進士?
顯然不可能,那其他的呢?考不上總要過日子啊,這些人就隻能另謀出路了,舉人還行,能候補官位了,但那也是少之又少,而且不知道要等多久,所以,去衙門任職的,當小吏的,做師爺的,當大戶人家賬房的,教書的,家庭殷實的開書院的,專心做學問的,賣字賣畫的比比皆是。
現在有機會直接做官,而且一上來就有正三品的,我滴娘啊,就算是武職的正三品沒文職的高級,那也是正三品啊,這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去啊,畢竟是官啊,不當官這幾十年的書不是白讀了?
舉人能做到正三品的有幾個?做到正五品就到頭了,能做到尚書,閣老的舉人,不是沒有,但那真是少之又少,而且還是國朝初期較多,後麵就算鳳毛麟角了,估摸著也就海瑞,陳新甲了。
於是才不到兩個月,兩人就推舉願意去的舉人將近一百號人,雖然用不了那麽多,但是可以儲備啊,再說,人多了就有競爭了,幹的不好,走人,後麵有的是人想幹。
教書、忠君愛國的思想工作,也是開展起來神速,人多力量大嘛,再說,這些儒學可不就是教人忠君愛國的嘛,專業對口,隻是需要白話多點而已,畢竟之乎者也那些苦哈哈根本就聽不懂,影響自己的業績不是,話說,物競天擇,有競爭是真特娘的好啊。
現在新軍的人員配置大致是配齊了,朱慈烺按照前世當兵的記憶,將訓練和獎懲結合當前的局勢,編撰了新軍的訓練細則和獎懲細則,著人送去了天津衛,接下來的事,就急不得了。
沒兩個月,曹文詔就上奏朝廷,彈劾天津衛原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等等,傾占軍田,貪汙受賄,欺上瞞下,編製空置,已經被曹文詔拿下,等待朝廷處置,崇禎如約,一把擼了個精光,將曹文詔報上來的請調人員調往天津衛填補。
1636年,崇禎九年,後金天聰汗黃台吉改元,改後金為大清,改天聰為崇德元年。
又兩年時間匆匆而過,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六月。
今年上半年以來,似乎全國局勢有所迴轉,三月,洪承疇、孫傳庭大破流寇,流寇損失慘重。五月,流寇大頭目張獻忠向五省總督熊文燦投降。
全國的流寇似乎遭到了嚴霜,敗的敗,投的投,全國戰事為之一清,除了李自成等幾路頭目仍然在流竄之外,幾乎海內靖宇了,李自成等人也隻剩下逃命的份了,剿滅隻是時間問題,而且不會太久了。
崇禎現在很高興,從登基至今,從來沒有這麽輕鬆過,從登基以來,國內不停的叛亂,流寇真是剿之不盡,殺之不絕,一直讓崇禎很是頭疼,如今總算快要消滅完了,遼東也在薊遼總督吳阿衡的經略下,風平浪靜,防守的還算可以,沒有出現大敗。
皇兄丟給自己的爛攤子,終於要收拾利索了,隻要國內安穩之後,剩下的就是專心對付建奴了,崇禎所求不多,隻要能守住祖宗江山就好,他不求變革,也不想動東南文人的利益,也不想強行將軍權控製。
商稅大臣們反對不讓收,他無所謂,那就收農稅唄,海禁不能開,那就不開唄,礦產大臣們不讓派監工太監,那就不派,東,西廠職能也取消,錦衣衛職能也取消,隻負責京城穩定就好,他求得真不多,他隻求能保持現狀,平平穩穩的守好江山。
所謂無欲則剛,所以崇禎到現在繼位十幾年了,還活的好好的,不能動的他不動,他就跟你在朝堂上玩朝廷上的規則,這些年也幹掉了不少讓他不爽的大臣,家庭也是美滿,兒子女兒也是一大堆了,比起前幾個皇帝,崇禎感覺自己好多了。
朱慈烺可就不怎麽舒服了,崇禎十年,禮部請太子出閣講學,給朱慈烺安排了一大堆尚書、侍郎、編修教書,整天學古籍,讓現代靈魂的朱慈烺生不如死。
一年來,除了怎麽應付上學,就剩下怎麽想辦法弄死高起潛了,丘致中被崇禎安排為了朱慈烺的伴讀太監,一起派來的伺候的太監,還有李繼周、高起潛等人,但是高起潛雞賊雞賊的,而且是崇禎派來的心腹,一年來朱慈烺也沒找到什麽合適的機會和理由。
後來估計他自己也感到太子想找自己的麻煩了,就給崇禎遞了小話,被派去遼東監軍去了,朱慈烺也無可奈何,雖然和崇禎早就談過,但崇禎也是一頭倔驢,對自認為忠心的心腹,朱慈烺說了也沒用,而且崇禎打心底也不願意折騰。
這就讓朱慈烺沒啥脾氣了,雖然崇禎也沒太管朱慈烺自己的折騰,畢竟三衛人馬,供給隻是換了人,又沒有增加,也無傷大雅,朝堂上的事情,朱慈烺還是插不上手,也說不上話,崇禎的權利欲可全在朝堂上了,他也隻能在朝堂上能有皇帝的感覺,自然不允許別人插手,朱慈烺現在,也隻是個太子,基本什麽都幹不了。
這天,接到張獻忠投降的奏報,崇禎很是高興,晚上在坤寧宮舉行家宴,朱慈烺當然要早早的去了,陪著周皇後和懿安皇後聊聊天,和弟弟妹妹們玩玩鬧鬧,拉拉關係。
晚宴開始後,崇禎才姍姍來遲,眾人見禮之後,開始了難得的家宴,朱慈烺記得,他來到這個世界十年了,這是第一次這麽整齊的家宴,當然,那些級別不夠的後妃當然不能來了,隻有兩個皇後,田貴妃及袁貴妃在,兒子女兒也是七八個了。
席間,懿安皇後高興的問道:“不知皇帝今天有什麽高興的事兒?哀家可是從來沒見過皇帝這麽高興呢,竟然難得的舉辦家宴,可是國事穩定了?”
“哈哈哈。。。皇嫂說的不錯,困擾我大明十幾年的流寇,終於快要剿滅了,自賊首高迎祥伏法以來,朝廷大軍連戰連捷,如今幾路流寇已經是死的死,投降的投降,氣焰殆盡了。”
“朕今日剛接到五省總督熊文燦的奏報,張獻忠的流寇大軍也已投降朝廷了,現在隻剩下什麽李自成、過天星等賊人,也被洪承疇和孫傳庭已經合圍,逼上了絕路,剿滅指日可待了,朕登基十幾年了,總算是快要剿滅流寇了,也算對的起皇兄和列祖列宗了。”崇禎喝了幾杯酒,紅光滿麵的說道。
“那倒真是不得不賀,皇帝辛勞十幾年,終於將你皇兄丟下的爛攤子收拾的差不多了,戰亂一平,天下的百姓也能過幾年好日子了。”
“是啊,百姓受苦已久了。朕有愧於天下百姓啊。朕會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崇禎也是躊躇滿誌,無不感慨的說道。
一打仗為了保存實力望風而逃,崇禎也不敢太過嚴苛處罰,不然說不得又會逼反朝廷大軍,何況朝廷也確實對各路軍隊的補給力不從心,各軍鎮多是自己想辦法在支撐,一個個都成了私軍,不靠朝廷供給,自己就不會對朝廷的話言聽計從了。
迴到鍾粹宮,朱慈烺又開始考慮,去哪弄一些文人呢?新軍的文職,現在還沒人選呢,要找人就得讓人推薦,可是北京目前還沒有朱慈烺心腹大臣,這可咋整。
想一想北京城殉國的文臣有誰呢?好像還是有很多的,但是奈何朱慈烺沒記住啊,幾個有名的倒是記住一些,嗯....李邦華和倪元潞就不錯,就是不知道二人現在在哪。
叫來楊宇讓去查了一下,這倒不難查,小半天就迴來了,楊宇稟告道:“啟稟殿下,經查,李邦華大人因罪致仕,現在閑賦在江西吉水老家,倪元潞大人因罪致仕,現在閑賦在浙江紹興老家。”
“握草。。。”朱慈烺不由得爆了一句經典,這最後在北京城破,為國殉職盡忠的大臣,隨便找了兩個,竟然整整齊齊的都在家閑賦,那朝堂上現在都是些什麽人?不用問,都是後來投降李自成的,更有甚者,是給李自成開門的,反正就是投完李自成投多爾袞,大清的貳臣傳人物唄,哎。。。就這些人,不亡國怎麽辦?盡忠的,有能力的,現在都在家躺著呢。
朱慈烺故技重施,先是一本朱氏散文集,再是一封法不傳六耳,搞得李邦華和倪元潞也是很上火,兩月之後,總算是說道重點,這次他倒是沒有再許諾高官厚位,隻是說明朝廷要組建新軍,需要一些秀才舉人之類的文人,去軍中擔任軍職,目前最高的是幾個正三品一直往下的軍職。
請李邦華推舉一些人去任職政委一類的軍職,職責說明後,要求能吃苦,也會跟著軍隊訓練,又讓倪元潞推舉人去擔任軍功長和司務長一類的文人,職責簡單,要求不高,倪元潞後來能在戶部主事,想來後勤這方麵還是有點東西的,讓他推舉應該沒什麽問題,吃苦耐勞和訓練當然也是少不了的,部隊嘛,不存在純粹的文人,太監都要訓練戰鬥呢。
當然,大明並不缺熱血,能文能武的文臣,戰死的巡撫,總督一大把,著名的也很多,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孫承宗,熊文燦,袁可立,左光先等等,再說雖然文人看不起當兵的丘八,但是,大明人口破億,讀書人多如過江之卿,可是,進士每三年才三百人,幾百萬的讀書人最後都能中進士?
顯然不可能,那其他的呢?考不上總要過日子啊,這些人就隻能另謀出路了,舉人還行,能候補官位了,但那也是少之又少,而且不知道要等多久,所以,去衙門任職的,當小吏的,做師爺的,當大戶人家賬房的,教書的,家庭殷實的開書院的,專心做學問的,賣字賣畫的比比皆是。
現在有機會直接做官,而且一上來就有正三品的,我滴娘啊,就算是武職的正三品沒文職的高級,那也是正三品啊,這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去啊,畢竟是官啊,不當官這幾十年的書不是白讀了?
舉人能做到正三品的有幾個?做到正五品就到頭了,能做到尚書,閣老的舉人,不是沒有,但那真是少之又少,而且還是國朝初期較多,後麵就算鳳毛麟角了,估摸著也就海瑞,陳新甲了。
於是才不到兩個月,兩人就推舉願意去的舉人將近一百號人,雖然用不了那麽多,但是可以儲備啊,再說,人多了就有競爭了,幹的不好,走人,後麵有的是人想幹。
教書、忠君愛國的思想工作,也是開展起來神速,人多力量大嘛,再說,這些儒學可不就是教人忠君愛國的嘛,專業對口,隻是需要白話多點而已,畢竟之乎者也那些苦哈哈根本就聽不懂,影響自己的業績不是,話說,物競天擇,有競爭是真特娘的好啊。
現在新軍的人員配置大致是配齊了,朱慈烺按照前世當兵的記憶,將訓練和獎懲結合當前的局勢,編撰了新軍的訓練細則和獎懲細則,著人送去了天津衛,接下來的事,就急不得了。
沒兩個月,曹文詔就上奏朝廷,彈劾天津衛原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等等,傾占軍田,貪汙受賄,欺上瞞下,編製空置,已經被曹文詔拿下,等待朝廷處置,崇禎如約,一把擼了個精光,將曹文詔報上來的請調人員調往天津衛填補。
1636年,崇禎九年,後金天聰汗黃台吉改元,改後金為大清,改天聰為崇德元年。
又兩年時間匆匆而過,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六月。
今年上半年以來,似乎全國局勢有所迴轉,三月,洪承疇、孫傳庭大破流寇,流寇損失慘重。五月,流寇大頭目張獻忠向五省總督熊文燦投降。
全國的流寇似乎遭到了嚴霜,敗的敗,投的投,全國戰事為之一清,除了李自成等幾路頭目仍然在流竄之外,幾乎海內靖宇了,李自成等人也隻剩下逃命的份了,剿滅隻是時間問題,而且不會太久了。
崇禎現在很高興,從登基至今,從來沒有這麽輕鬆過,從登基以來,國內不停的叛亂,流寇真是剿之不盡,殺之不絕,一直讓崇禎很是頭疼,如今總算快要消滅完了,遼東也在薊遼總督吳阿衡的經略下,風平浪靜,防守的還算可以,沒有出現大敗。
皇兄丟給自己的爛攤子,終於要收拾利索了,隻要國內安穩之後,剩下的就是專心對付建奴了,崇禎所求不多,隻要能守住祖宗江山就好,他不求變革,也不想動東南文人的利益,也不想強行將軍權控製。
商稅大臣們反對不讓收,他無所謂,那就收農稅唄,海禁不能開,那就不開唄,礦產大臣們不讓派監工太監,那就不派,東,西廠職能也取消,錦衣衛職能也取消,隻負責京城穩定就好,他求得真不多,他隻求能保持現狀,平平穩穩的守好江山。
所謂無欲則剛,所以崇禎到現在繼位十幾年了,還活的好好的,不能動的他不動,他就跟你在朝堂上玩朝廷上的規則,這些年也幹掉了不少讓他不爽的大臣,家庭也是美滿,兒子女兒也是一大堆了,比起前幾個皇帝,崇禎感覺自己好多了。
朱慈烺可就不怎麽舒服了,崇禎十年,禮部請太子出閣講學,給朱慈烺安排了一大堆尚書、侍郎、編修教書,整天學古籍,讓現代靈魂的朱慈烺生不如死。
一年來,除了怎麽應付上學,就剩下怎麽想辦法弄死高起潛了,丘致中被崇禎安排為了朱慈烺的伴讀太監,一起派來的伺候的太監,還有李繼周、高起潛等人,但是高起潛雞賊雞賊的,而且是崇禎派來的心腹,一年來朱慈烺也沒找到什麽合適的機會和理由。
後來估計他自己也感到太子想找自己的麻煩了,就給崇禎遞了小話,被派去遼東監軍去了,朱慈烺也無可奈何,雖然和崇禎早就談過,但崇禎也是一頭倔驢,對自認為忠心的心腹,朱慈烺說了也沒用,而且崇禎打心底也不願意折騰。
這就讓朱慈烺沒啥脾氣了,雖然崇禎也沒太管朱慈烺自己的折騰,畢竟三衛人馬,供給隻是換了人,又沒有增加,也無傷大雅,朝堂上的事情,朱慈烺還是插不上手,也說不上話,崇禎的權利欲可全在朝堂上了,他也隻能在朝堂上能有皇帝的感覺,自然不允許別人插手,朱慈烺現在,也隻是個太子,基本什麽都幹不了。
這天,接到張獻忠投降的奏報,崇禎很是高興,晚上在坤寧宮舉行家宴,朱慈烺當然要早早的去了,陪著周皇後和懿安皇後聊聊天,和弟弟妹妹們玩玩鬧鬧,拉拉關係。
晚宴開始後,崇禎才姍姍來遲,眾人見禮之後,開始了難得的家宴,朱慈烺記得,他來到這個世界十年了,這是第一次這麽整齊的家宴,當然,那些級別不夠的後妃當然不能來了,隻有兩個皇後,田貴妃及袁貴妃在,兒子女兒也是七八個了。
席間,懿安皇後高興的問道:“不知皇帝今天有什麽高興的事兒?哀家可是從來沒見過皇帝這麽高興呢,竟然難得的舉辦家宴,可是國事穩定了?”
“哈哈哈。。。皇嫂說的不錯,困擾我大明十幾年的流寇,終於快要剿滅了,自賊首高迎祥伏法以來,朝廷大軍連戰連捷,如今幾路流寇已經是死的死,投降的投降,氣焰殆盡了。”
“朕今日剛接到五省總督熊文燦的奏報,張獻忠的流寇大軍也已投降朝廷了,現在隻剩下什麽李自成、過天星等賊人,也被洪承疇和孫傳庭已經合圍,逼上了絕路,剿滅指日可待了,朕登基十幾年了,總算是快要剿滅流寇了,也算對的起皇兄和列祖列宗了。”崇禎喝了幾杯酒,紅光滿麵的說道。
“那倒真是不得不賀,皇帝辛勞十幾年,終於將你皇兄丟下的爛攤子收拾的差不多了,戰亂一平,天下的百姓也能過幾年好日子了。”
“是啊,百姓受苦已久了。朕有愧於天下百姓啊。朕會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崇禎也是躊躇滿誌,無不感慨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