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娘子不給吃豆腐 卷一 上 作者:秋水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濾生豆漿是黃茂林做熟了的,生豆漿都被他倒進鍋裏。正在這個時候,黃炎夏的婆娘楊氏進屋了。
這楊氏是黃炎夏的續弦,黃茂林的生母郭氏在他兩三歲的時候沒了。黃炎夏一個人要照看豆腐坊,還要照顧兒子,忙不過來,後續娶了楊氏。楊氏進門後,又給他生了一兒一女。二兒子黃茂源也有十歲了,唯一的女兒淑嫻已經七歲了。
人說天下有三苦,撐船打魚磨豆腐。磨豆腐雖然不用像船夫和漁夫那樣到水裏和龍王打交道,但磨豆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要早起。楊氏寶愛自己的兒女,以其年紀尚小為由,未曾讓兩個孩子早起。
原來黃茂林也不用早起,豆腐坊是黃炎夏自己操持,楊氏有時候給他搭把手。但黃茂林一日大過一日,漸漸知道手藝的重要性,每日不要人督促,自己早起,跟著黃炎夏學習磨豆腐。
這豆腐坊原就是黃炎夏和原配郭氏一起置辦的家業,黃茂林也想把手藝傳給大兒子。
但楊氏的想法自然不一樣了,家裏有十幾畝地,夠吃夠喝,豆腐坊可是家裏的主要活錢來源,若給了黃茂林,她兒子要怎麽辦?
原來黃茂林睡懶覺,楊氏並不反對。這一年多以來,黃茂林天天早起,楊氏急了,也跟著早起。黃茂林要幹活,她隻說讓他歇著,小孩子家家的別累壞了身子。
這楊氏裝得一幅慈母樣,人人都覺得她心疼繼子,隻有黃茂林自己清楚,繼母楊氏在無人的時候,背後看他的眼神像刀子一樣。他若迴看過去,楊氏立刻又換了一幅笑臉,溫和地關心他。
黃茂林知道,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的話,楊氏已經取得了眾人的信任,連阿爹都覺得楊氏待自己雖說不去親生,也沒有太差。
黃茂林想學手藝,隻得比楊氏起的還早,趁著楊氏不在,他多學一些。
楊氏進門後立刻就笑道,「茂林怎地又起這麽早,你還小呢,別熬壞了身子,趕緊去睡一會子吧,剩下的交給我和你阿爹就行。」
黃茂林也用他那溫和的招牌笑容看向楊氏,「阿娘,我每日下午可以睡一時。阿娘整日操持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別累壞了。」
黃炎夏見楊氏和大兒子互相關心,心裏很高興,對楊氏說道,「他願意學,就讓他學吧,等下午再讓他多睡一會子。」
楊氏臉上仍舊笑著,「那就聽當家的。」
楊氏坐到灶門下開始燒火,黃炎夏在上頭不斷地攪拌豆漿水,不時提醒楊氏改變火勢。
等黃茂林這邊全部過濾完後,另一口鍋也燒了起來。
黃茂林對黃炎夏說道,「阿爹,這一鍋讓我來吧。」
黃炎夏點點頭,讓楊氏熄了這一鍋的火,開始點鹵。點過了鹵之後,把熟豆漿水放到許多扁平木盒裏。那木盒都刷了一層厚厚的桐油,不怕蟲蛀,也不漏水。
黃炎夏很快把一鍋豆漿處理好了,就等豆腐成型。那邊,黃茂林正不停地攪拌另一口鍋裏的豆漿。
黃茂林不怕楊氏不好好燒火,若因為火不好弄壞了一鍋豆漿,阿爹頭一個要問她的錯,自己還是個孩子呢。
等天將將亮的時候,黃家的豆腐終於都做好了。
黃茂林今兒要獨自開始挑大梁了,以前,他都是和黃炎夏一起出門去賣豆腐。
黃炎夏賣了十幾年豆腐,十裏八鄉,就沒有他不認識的人。哪些人家難纏,哪些人家和善,這幾個月的功夫,黃茂林都記了個八九不離十。
黃家父子賣豆腐,不逢集市走的遲一些。每到一個村子,一邊搖鈴一邊吆喝,「豆腐,賣豆腐」,清脆的鈴鐺聲配著吆喝聲,在寂靜的清晨,能傳出好遠。
誰家需要豆腐了了,聽見這個聲音,有的帶了黃豆出來,有的拿了錢出來。莊戶人家基本上都是用黃豆換,若家裏黃豆沒有了,又來了客人,倒是會咬牙摸出兩個銅板來買豆腐,隻有住在鎮上的人家才會迴迴都拿錢買豆腐。
黃家離鎮上隻有四裏路,倒不是很遠。黃炎夏每日帶著兒子以他家為中心,方圓五裏路之內,他都會走個遍,包括鎮上。
逢集的時候,黃炎夏會走的更早。他要先把周邊遠一些的村子走一遍,然後再去鎮上擺攤子,離鎮上近的人家都會去鎮上買豆腐。
前些日子農忙,逢集的時候,他一大早把黃茂林送到鎮上看攤子,自己迴家栽秧。背集的時候,他一個人走街串巷賣豆腐,把黃茂林留在家裏幹活。
這幾日,黃家十幾畝田的秧都栽完了,爺兒兩個又恢複了每天早上擔挑子賣豆腐的慣例。
賣了幾日後,黃茂林忽然與黃炎夏商議,「阿爹,咱們兩個每日一起,要走好遠的路,迴來時都半上午了。不如咱們兩個分開,一人挑一些,一來擔子輕一些,二來,也能早些迴來。」
黃炎夏剛開始覺得兒子胡鬧,賣豆腐是那樣容易的?你一個半大小子,人家定然要欺負你。
楊氏也不答應,「茂林,你才多大,家裏有我和你阿爹呢,哪能讓你挑大梁。你就跟著你阿爹一起,總要多打磨幾年才好放你一個人幹。」
黃茂林軟磨硬泡,「阿爹,要不,這幾日您就在後頭跟著不要說話,您看我一個人能不能挑得動擔子。總是讓您一個人風裏來雨裏去的,兒子也不忍心呢。」
黃茂林這話半真半假,他心疼黃炎夏辛苦是真的,但他也知道黃炎夏就喜歡聽這種體恤人的暖心話。如楊氏,抓住了黃炎夏的喜好,整日對繼子笑眯眯的,黃炎夏就覺得楊氏不算太壞。
這楊氏是黃炎夏的續弦,黃茂林的生母郭氏在他兩三歲的時候沒了。黃炎夏一個人要照看豆腐坊,還要照顧兒子,忙不過來,後續娶了楊氏。楊氏進門後,又給他生了一兒一女。二兒子黃茂源也有十歲了,唯一的女兒淑嫻已經七歲了。
人說天下有三苦,撐船打魚磨豆腐。磨豆腐雖然不用像船夫和漁夫那樣到水裏和龍王打交道,但磨豆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要早起。楊氏寶愛自己的兒女,以其年紀尚小為由,未曾讓兩個孩子早起。
原來黃茂林也不用早起,豆腐坊是黃炎夏自己操持,楊氏有時候給他搭把手。但黃茂林一日大過一日,漸漸知道手藝的重要性,每日不要人督促,自己早起,跟著黃炎夏學習磨豆腐。
這豆腐坊原就是黃炎夏和原配郭氏一起置辦的家業,黃茂林也想把手藝傳給大兒子。
但楊氏的想法自然不一樣了,家裏有十幾畝地,夠吃夠喝,豆腐坊可是家裏的主要活錢來源,若給了黃茂林,她兒子要怎麽辦?
原來黃茂林睡懶覺,楊氏並不反對。這一年多以來,黃茂林天天早起,楊氏急了,也跟著早起。黃茂林要幹活,她隻說讓他歇著,小孩子家家的別累壞了身子。
這楊氏裝得一幅慈母樣,人人都覺得她心疼繼子,隻有黃茂林自己清楚,繼母楊氏在無人的時候,背後看他的眼神像刀子一樣。他若迴看過去,楊氏立刻又換了一幅笑臉,溫和地關心他。
黃茂林知道,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的話,楊氏已經取得了眾人的信任,連阿爹都覺得楊氏待自己雖說不去親生,也沒有太差。
黃茂林想學手藝,隻得比楊氏起的還早,趁著楊氏不在,他多學一些。
楊氏進門後立刻就笑道,「茂林怎地又起這麽早,你還小呢,別熬壞了身子,趕緊去睡一會子吧,剩下的交給我和你阿爹就行。」
黃茂林也用他那溫和的招牌笑容看向楊氏,「阿娘,我每日下午可以睡一時。阿娘整日操持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別累壞了。」
黃炎夏見楊氏和大兒子互相關心,心裏很高興,對楊氏說道,「他願意學,就讓他學吧,等下午再讓他多睡一會子。」
楊氏臉上仍舊笑著,「那就聽當家的。」
楊氏坐到灶門下開始燒火,黃炎夏在上頭不斷地攪拌豆漿水,不時提醒楊氏改變火勢。
等黃茂林這邊全部過濾完後,另一口鍋也燒了起來。
黃茂林對黃炎夏說道,「阿爹,這一鍋讓我來吧。」
黃炎夏點點頭,讓楊氏熄了這一鍋的火,開始點鹵。點過了鹵之後,把熟豆漿水放到許多扁平木盒裏。那木盒都刷了一層厚厚的桐油,不怕蟲蛀,也不漏水。
黃炎夏很快把一鍋豆漿處理好了,就等豆腐成型。那邊,黃茂林正不停地攪拌另一口鍋裏的豆漿。
黃茂林不怕楊氏不好好燒火,若因為火不好弄壞了一鍋豆漿,阿爹頭一個要問她的錯,自己還是個孩子呢。
等天將將亮的時候,黃家的豆腐終於都做好了。
黃茂林今兒要獨自開始挑大梁了,以前,他都是和黃炎夏一起出門去賣豆腐。
黃炎夏賣了十幾年豆腐,十裏八鄉,就沒有他不認識的人。哪些人家難纏,哪些人家和善,這幾個月的功夫,黃茂林都記了個八九不離十。
黃家父子賣豆腐,不逢集市走的遲一些。每到一個村子,一邊搖鈴一邊吆喝,「豆腐,賣豆腐」,清脆的鈴鐺聲配著吆喝聲,在寂靜的清晨,能傳出好遠。
誰家需要豆腐了了,聽見這個聲音,有的帶了黃豆出來,有的拿了錢出來。莊戶人家基本上都是用黃豆換,若家裏黃豆沒有了,又來了客人,倒是會咬牙摸出兩個銅板來買豆腐,隻有住在鎮上的人家才會迴迴都拿錢買豆腐。
黃家離鎮上隻有四裏路,倒不是很遠。黃炎夏每日帶著兒子以他家為中心,方圓五裏路之內,他都會走個遍,包括鎮上。
逢集的時候,黃炎夏會走的更早。他要先把周邊遠一些的村子走一遍,然後再去鎮上擺攤子,離鎮上近的人家都會去鎮上買豆腐。
前些日子農忙,逢集的時候,他一大早把黃茂林送到鎮上看攤子,自己迴家栽秧。背集的時候,他一個人走街串巷賣豆腐,把黃茂林留在家裏幹活。
這幾日,黃家十幾畝田的秧都栽完了,爺兒兩個又恢複了每天早上擔挑子賣豆腐的慣例。
賣了幾日後,黃茂林忽然與黃炎夏商議,「阿爹,咱們兩個每日一起,要走好遠的路,迴來時都半上午了。不如咱們兩個分開,一人挑一些,一來擔子輕一些,二來,也能早些迴來。」
黃炎夏剛開始覺得兒子胡鬧,賣豆腐是那樣容易的?你一個半大小子,人家定然要欺負你。
楊氏也不答應,「茂林,你才多大,家裏有我和你阿爹呢,哪能讓你挑大梁。你就跟著你阿爹一起,總要多打磨幾年才好放你一個人幹。」
黃茂林軟磨硬泡,「阿爹,要不,這幾日您就在後頭跟著不要說話,您看我一個人能不能挑得動擔子。總是讓您一個人風裏來雨裏去的,兒子也不忍心呢。」
黃茂林這話半真半假,他心疼黃炎夏辛苦是真的,但他也知道黃炎夏就喜歡聽這種體恤人的暖心話。如楊氏,抓住了黃炎夏的喜好,整日對繼子笑眯眯的,黃炎夏就覺得楊氏不算太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