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永璘走投無路時,這天恰巧遇到了紀曉嵐。紀曉嵐看到永璘垂頭喪氣的樣子,就問他:“王爺這是怎麽了?為何這麽無精打采的?”


    永璘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了紀曉嵐。紀曉嵐聽後,撫著胡須微微一笑,說道:“王爺莫急,此事並非毫無轉機。這些大臣們之所以不敢輕易表態,無非是擔心站錯隊伍,惹來禍端。若想讓他們支持顒琰殿下,需尋一個恰當的時機,讓他們看到顒琰殿下的實力與皇上對他的看重,如此,他們便會放心歸附。”


    永璘眼睛一亮,連忙問道:“紀大人有何高見?還望大人明示。”


    紀曉嵐略一思索,說道:“這事兒吧,你去找和珅或者劉墉,他二人定能幫你。不過,和珅受到皇上製裁,在家思過呢。王爺還是去找劉墉吧。”


    永璘聽了紀曉嵐的話,滿心歡喜,辭別紀曉嵐後就來到了劉府,而劉墉恰巧在家。


    當張成把永璘引進劉墉書房後,永璘說出了自己的來意。劉墉聽後說道:“王爺,老臣絕不敢揣摩皇上立儲之事。老臣隻能告訴你,世上之事,爭則未必得之,不爭未必失之。迴去好好替你們父皇多多分憂,幹好你父皇交代給你們的事兒比什麽都強!”


    永璘是個聰明人,一聽劉墉的話立刻明白了。他趕緊給劉墉深施一禮,扭頭要走。正要走的時候,他看到了劉墉幾案上一則加急公文,就多問了一句:“劉大人,這加急公文是怎麽迴事呀?”劉墉說道:“這乃是河南水患的加急公文,陛下正為黃河水患一事憂心!”


    永璘聽後記在了心裏,向劉墉告辭後就離開了劉府。張成在一旁等永璘離開後說道:“嗬嗬,老爺,您剛才說的意思是不是顒琰就是儲君呀?據奴才所知,好像隻有顒琰沒有參與皇儲之爭!”


    “大膽——!”劉墉聽後怒斥張成,“張成!你可知道你剛才的話是要滅門九族的?滿朝文武皆不敢胡亂猜測,你怎麽就敢亂說?你摸摸自己有幾個腦袋!”


    劉墉一句話,讓張成咯噔一下愣在了那裏,腦袋上的汗珠一會兒就掉下來一大片。張成之前跟了劉統勳那麽多年,如今又跟了劉墉這麽多年,豈能不知道他剛才說的話的嚴重性?在劉墉喊了他兩聲之後,他才迴過神來。劉墉告訴他,讓他迴去休息,千萬不能再提此類犯大忌的話了。


    張成走了之後,我對劉墉說道:“三哥!您剛才會嚇著張成的!”劉墉說:“他在京城官場混了這麽長時間,應該沒什麽問題。”


    然而第二天早上,劉墉準備上朝的時候,張成並沒有前來伺候。正當劉墉準備上轎的時候,張成的兒子張堃哭著來到劉墉跟前跪下說道:“大人!我父親他……他……他去世了!”


    我聽後打了個激靈,劉墉也愣在了那裏。我心裏埋怨自己:“劉安呀……劉安!你的嘴怎麽那麽賤,沒事胡說八道什麽呐!這不,張成真的被嚇死了!”


    劉墉其實也後悔昨日對張成說的那些話,但是現在為時已晚。那就啥也別說了,我趕緊讓甄平進宮給劉墉和我告個假,今天肯定是不能進宮理事了。我們四個老夥計如今已經去了兩個了,我們不能棄之不顧呀!


    劉墉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吩咐家人好生安置張成的後事。他看著張堃,眼中滿是憐惜與愧疚,說道:“孩子,你莫要太過悲傷,你父親一生忠誠勤懇,我定會厚葬他。往後你就接替你父親做我劉府的管家,張家有什麽事兒盡管跟我說。”


    張堃抽泣著磕頭謝恩,說道:“多謝大人,父親生前常說能在大人身邊伺候是他的福氣,如今他雖去了,但我也定當追隨大人,銘記大人的恩情。”


    劉墉長歎一聲,轉身迴府。我陪著他,坐在書房之中,目光呆滯地望著牆壁,許久都沒有說話。我知道他心裏不好受,輕聲勸道:“三哥,張成之事雖讓人痛心,但您也別太自責了,誰能想到會出這樣的事呢。”


    劉墉緩緩搖頭,說道:“我當時確實是太嚴厲了,張成跟隨我多年,向來謹小慎微,昨日那話雖說犯了大忌,可我不該如此斥責他,是我疏忽了他的感受。”


    我不知該如何安慰他,隻能默默陪在一旁。過了一會兒,劉墉似乎緩過神來,說道:“如今河南水患,皇上必定焦心,這事兒不能耽擱。”說著,他便起身準備整理些應對水患的建議。


    就在這時,下人來報,說永璘王爺又來了。劉墉與我對視一眼,趕忙迎了出去。永璘一臉焦急地走進來,見到劉墉便說道:“劉大人,昨日聽您提起河南水患,我迴去後思來想去,覺得應當為父皇分憂。您看我能做些什麽?”


    劉墉看著永璘,心中不禁對他多了幾分讚許,說道:“王爺有此心甚好。如今水患當前,最緊要的便是籌集救災物資,還要安排人手前往災區組織救援和安撫百姓。王爺若是有心,可在京城號召富商們捐款捐物,也好解燃眉之急。”


    永璘聽後,一拍胸脯說道:“好!此事就包在本王身上,我這就去辦。”說完,轉身就要走。劉墉又叫住他,叮囑道:“王爺行事也要注意方法,切莫強求,畢竟這也是行善積德之事,還需以和為貴。另外,若還有其它事情,可找紀曉嵐問計。”


    永璘點頭稱是,匆匆離去。劉墉看著他的背影,對我說道:“永璘這孩子,倒也有幾分赤誠之心,但願經此一事,他能更加成熟穩重。”


    我應和道:“是啊,若永璘能借此機會在皇上和大臣們麵前展現一番,對顒琰殿下日後或許也有所助益。”


    劉墉微微皺眉,說道:“儲君之事,還是莫要輕易揣測。如今當務之急,是解決河南水患,這才是關乎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


    隨後,劉墉便埋頭整理起關於治理水患的資料,我也在一旁幫忙。忙了許久,劉墉突然停下手中的筆,自言自語道:“此次水患,不知和珅那邊會作何反應,他雖在家思過,但以他的性子,恐怕不會坐視不管。”


    我心中一動,說道:“三哥的意思是,和珅可能會借此機會重新獲得皇上的重用?”


    劉墉神色凝重地點點頭,說道:“有此可能。和珅此人,精明能幹,若他能在水患一事上有所作為,皇上或許會念及舊情,重新啟用他。隻是……他行事手段向來狠辣,不知此次又會耍出什麽花樣。”


    我心中不禁擔憂起來,這朝堂之上,局勢本就錯綜複雜,如今又加上河南水患這一變數,未來之事,真是難以預料。而我們,又該如何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為百姓謀福祉,為朝廷盡忠心呢?想著想著,我不禁望向窗外,天色漸明,一場暴風雨似乎正在悄然來臨……


    永璘王爺還真聽了劉墉的話,為了顒琰,他真的去找了紀曉嵐。紀曉嵐聽後知道劉墉把皮球又踢給了他,無奈之下思索片刻之後緩緩說道:“近日,皇上正為黃河水患一事憂心。朝中大臣們雖紛紛獻策,但皇上似乎都不太滿意。王爺可讓顒琰殿下針對此事,精心準備一份詳細的治水方略,呈給皇上。若能切中要害,解決皇上的心頭之憂,皇上必定對顒琰殿下另眼相看。屆時,王爺再聯合幾位與您交好且有影響力的大臣,在朝堂上適時提及顒琰殿下的才華與此次治水方略之功,那些搖擺不定的大臣們,自然會明白風向,轉而支持顒琰殿下。”


    永璘聽後,大喜過望,連連稱謝:“紀大人此計甚妙!多謝紀大人指點迷津。”


    迴到府中,永璘趕忙將紀曉嵐的計策告知顒琰。顒琰聽聞後,深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日夜鑽研黃河水患相關資料,結合各地官員上報的災情,與自己平日裏所學的治國理政之法,精心撰寫治水方略。


    幾日後,顒琰將這份凝聚著心血的治水方略呈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打開一看,隻見方略中不僅詳細分析了黃河水患的成因,還提出了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從加固堤壩、疏通河道,到災後重建、安置災民,都考慮得十分周全。乾隆皇帝不禁龍顏大悅,對顒琰的才華和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就在此時,永璘按照紀曉嵐的計策,聯合幾位平日裏交好的大臣,在朝堂上向乾隆皇帝提及顒琰為治水所做的努力以及這份方略的精妙之處。其他大臣們見狀,心中也對顒琰的實力有了新的估量。那些原本對顒琰持觀望態度的大臣們,見皇上對顒琰頗為讚賞,也紛紛轉變態度,表示支持顒琰。


    然而,這一切引起了另外一些皇子的嫉妒與不滿。他們不甘心顒琰就這樣在儲君之爭中占據上風,於是又開始暗中謀劃,企圖破壞顒琰的形象。


    其中一位皇子買通了宮中的一名畫師,讓他繪製了一幅歪曲顒琰形象的畫,畫中顒琰被描繪成一個隻會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人。然後,這名皇子命人將這幅畫偷偷掛在了宮中一處顯眼的地方,引得眾多宮女太監圍觀議論。


    很快,這幅畫的事情傳到了永璘的耳中。他怒不可遏,決心找出幕後黑手,還哥哥一個清白。永璘暗中派人調查,經過一番周折,終於查出了是哪位皇子在背後搞鬼。


    永璘找到這位皇子,當麵質問:“你為何要做出這等卑鄙之事?我哥哥一心為國,從未與你們爭權奪利,你卻如此陷害他!”


    那位皇子卻毫無愧疚之色,冷笑道:“這儲君之位,有能者居之。顒琰不過是靠一些小手段博得了父皇的歡心,我不過是讓大家看清他的真麵目罷了。”


    永璘氣得渾身發抖,說道:“你這是嫉妒!今日之事,我定會告知父皇,讓父皇來評評理!”


    說罷,永璘轉身便走,徑直前往養心殿,向乾隆皇帝稟明了此事。乾隆皇帝聽後,大為震怒,下令嚴懲那位陷害顒琰的皇子。


    經此一事,顒琰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形象不僅沒有受損,反而更加高大。乾隆皇帝愈發覺得顒琰寬厚仁德,有帝王之風。而永璘為哥哥四處奔走、排憂解難的舉動,也讓乾隆皇帝看到了兄弟之間的情誼。


    然而,紫禁城的風雲依舊變幻莫測,其他皇子們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新的爭鬥或許正隱藏在每一個看似平靜的角落,等待著爆發的那一刻……


    與此同時,永璘還發現了一個機會。當時,南方地區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水災,百姓流離失所。永璘得知後,立刻找到顒琰商議。


    “哥哥,如今南方水災,正是你展現才能的好機會。我們可以向父皇提議,由你負責賑災事宜。若能妥善處理,必定能贏得父皇和百姓的讚譽。”永璘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顒琰微微皺眉,說道:“弟弟,我自然願意為百姓分憂,但此事關係重大,我需謹慎考慮。”


    永璘著急地說道:“哥哥,機不可失啊。你若能成功賑災,儲君之位便更有希望了。”


    在永璘的勸說下,顒琰終於決定向乾隆皇帝提議由自己負責賑災。乾隆皇帝聽了顒琰的奏請,心中十分欣慰。他覺得顒琰有擔當,於是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顒琰領命後,立刻奔赴南方災區。他不辭辛勞,親自指揮賑災工作。他開倉放糧,搭建臨時住所,組織救治傷病百姓。在他的努力下,災區的情況逐漸穩定下來。


    永璘在宮中也沒閑著。他密切關注著南方的消息,每隔幾日便向乾隆皇帝匯報顒琰在災區的所作所為。他還讓人繪製了一些顒琰在災區救助百姓的圖畫,呈給乾隆皇帝看。


    “父皇,您看,哥哥在災區日夜操勞,一心隻為百姓。他真是我大清不可多得的棟梁之才啊。”永璘指著圖畫,一臉誠懇地對乾隆皇帝說道。


    乾隆皇帝看著那些圖畫,眼中滿是讚許和欣慰之色。“顒琰此次表現確實可圈可點,心係百姓,處事得當。”


    然而,這一切卻讓其他皇子愈發眼紅。他們聚在一起,謀劃著新的陰謀。其中一位皇子冷笑一聲,說道:“哼,顒琰不過是運氣好,趕上了這賑災的機會。我們得想個法子,讓他出出醜。” 眾人低聲商議,決定買通幾個災民,讓他們在顒琰迴京途中鬧事,汙蔑他貪汙賑災物資。


    顒琰完成賑災,滿心歡喜地準備迴京複命。就在顒琰的隊伍快要抵達京城時,一群人突然衝了出來,攔在路中。領頭的人大喊:“還我們賑災糧,你這貪官!” 顒琰一驚,趕忙下轎詢問。那領頭之人便開始哭訴,稱顒琰貪汙了本應發給他們的物資,導致他們至今生活困苦。


    顒琰心中明白,這定是有人故意陷害。他神色鎮定,說道:“各位鄉親,賑災之事,每一筆物資的去向都有記錄。若我真有貪汙之舉,你們可隨我一同去查賬。” 但那些人依舊不依不饒,在一旁煽風點火的人也越來越多。


    就在場麵快要失控之時,永璘帶著一隊人馬匆匆趕來。原來,他聽聞有人要在半路截住顒琰鬧事,便趕忙帶人前來救援。永璘怒視著那些鬧事之人,喝道:“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汙蔑王爺!定是有人指使,從實招來!”


    鬧事之人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被永璘的人團團圍住。經過一番審問,幕後主使漸漸浮出水麵……而顒琰此次又能否順利化解危機,在儲君之爭中繼續穩步前行,紫禁城的風雲變幻仍在繼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宰相劉羅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掩醜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掩醜陋並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