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謠言四起


    京城的清晨,薄霧還未完全散去,劉墉身著一襲素色長袍,神色凝重地站在府邸前。我與甄平早已等候在此,此次奉乾隆旨意,為即將到來的祭祖事宜提前前往皇陵勘察路線、安排祭祀禮儀等諸多事宜。


    “此次前往皇陵,事事皆需謹慎,容不得半點馬虎。”劉墉一邊說著,一邊翻身上馬。馬蹄踏在石板路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我們一行悄然出城,朝著皇陵的方向進發。


    一路上,劉墉沉默寡言,目光不時望向遠方,似乎在思索著什麽。甄平則在一旁警惕地觀察著四周,他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不容有絲毫閃失。而我,心中既有對皇陵神秘的好奇,又隱隱擔憂此次行程是否會順利。


    行至傍晚,我們來到了一個鄉鎮——高碑店。小鎮雖不大,卻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我們找了一家客棧準備在此過夜。安排好住宿之後,我們便在街上找了一家飯館隨便吃點,順便打聽一下去清西陵還有多遠。正準備返迴客棧時,聽到幾個路人的竊竊私語。


    “看到了嗎?那個有點駝背的人就是劉墉劉大人,他們剛才在打聽去皇陵的路,這劉墉大人私自去皇陵了,這可是犯大忌啊!”一個中年男子低聲說道。


    “是啊,這皇陵豈是能隨便去的,說不定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目的呢!”旁邊一人附和道。


    “嗯,聽說劉大人是漢朝皇族劉家後人,莫不是……?”一個青年說了一半就不說下半句了。


    先前那個人說:“噓——別亂說,說錯話是要掉腦袋的!”


    我心中一驚,趕忙迴到劉墉身邊,將聽到的話告訴了他。劉墉聽後微微皺眉,臉上閃過一絲憂慮:“胡說八道!信口雌黃!”劉墉說完後很快又恢複了鎮定。


    “莫要理會這些謠言,我們是奉聖上旨意行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劉墉囑咐我們說道,但我能感覺到他話語中的一絲無奈。


    又經過兩日的行程,我們終於來到了皇陵。皇陵氣勢恢宏,紅牆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守陵的士卒見到劉墉,趕忙行禮。


    劉墉向他們表明來意後,士卒趕緊帶著我們進入皇陵。在守陵官陪同下,一踏入皇陵,一股厚重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我們沿著長長的神道前行,兩旁的石獸、石人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這裏是大清龍脈所在,每一寸土地都關乎著國運。”劉墉輕聲說道,眼中充滿了敬畏。


    我們先去查看了祭祀大殿,劉墉仔細地檢查著每一處陳設,對祭祀禮儀的細節反複確認和交代。隨後,我們又沿著陵區的路線行走,記錄下需要修繕和清理的地方。


    在一處偏僻的角落,我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麵的字跡有些模糊。我湊近仔細辨認,似乎記載著一些關於皇陵風水的事情。劉墉聽聞後,也趕了過來。


    “這石碑怕是有些年頭了,記載的或許是當年修建皇陵時的一些隱秘之事。”劉墉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疑惑。


    正當我們準備進一步研究時,遠處傳來一陣嘈雜聲。劉墉臉色一變,說道:“怎麽迴事兒?外麵什麽人在喧嘩?”我們急忙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趕去。


    趕到聲音傳來的地方,隻見一群守陵的士卒正圍著一個人爭吵。劉墉上前詢問,得知是一個附近的村民,不知為何闖進了皇陵。


    “我隻是聽說這裏修建得十分好看,想進來看看。”村民戰戰兢兢地說道。


    劉墉眉頭緊皺,嚴肅地說道:“皇陵乃禁地,豈是你這樣的人能隨意闖入的,來人,將他帶下去,嚴加審問。”


    處理完此事後,劉墉的臉色很難看。他深知,此次村民闖入皇陵之事,怕是會給自己和守陵的眾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果然,當我們返迴京城後,關於劉墉“私探皇陵”的謠言已經傳得滿城風雨。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議論紛紛,各種猜測層出不窮。


    有的說劉墉是為了尋找傳說中的寶藏,有的說他是受了反清勢力的指使,想要破壞大清龍脈,還有的說劉墉是漢朝劉氏後人,想複辟大漢江山等等。這些謠言越傳越離譜,整個京城都被一種不安的氣氛所籠罩。


    乾隆在宮中也聽聞了這些謠言,心中的疑心暗生。這天在養心殿,他坐在龍椅上,陰沉著臉,召見了和珅。


    “和珅,你對市井傳言劉墉私探皇陵一事有何看法?”乾隆問道。


    和珅心中暗喜,心想“這可不是我要陷害劉墉的,是你問我的喲!”雖然他早就對劉墉心懷嫉妒,而這可是個打壓劉墉的好機會,但還是小心翼翼。


    “皇上,奴才聽聞此事也深感震驚。劉墉向來行事謹慎,怎會私自前往皇陵?其中或許有什麽隱情吧?”和珅說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乾隆沉思片刻,說道:“是朕命他去勘察皇陵祭祖事宜,而他卻鬧出這般謠言,朕倒想聽聽他作何解釋,也想聽聽你有什麽看法!”


    和珅一聽是乾隆指派劉墉去的,內心“咯噔”一下,心想,“多虧我多了個心眼,不然又……”和珅趕快說:“既然是陛下差遣,就不存在劉大人私自探秘皇陵之說,那些市井謠言止於智者,不信也罷!”


    不過乾隆倒是想知道劉墉是怎麽想的,如何應對這些謠言。很快,劉墉便被宣召入宮。劉墉心中明白,此次怕是要費些周折了。


    劉墉跪在養心殿中,乾隆坐在上方,目光嚴厲地看著他。


    “劉墉,朕命你去皇陵勘察,為何民間卻傳出你私探皇陵的謠言?你可要給朕說個清楚!”乾隆冷冷地問道。


    劉墉叩首道:“皇上,臣是奉您的旨意前往皇陵,為祭祖事宜做準備,絕無半點私心。那些謠言皆是無稽之談,請陛下明察。”


    乾隆冷哼一聲,說道:“無稽之談?如今滿城風雨,百姓都在議論此事,你讓朕如何相信你?”


    劉墉不慌不忙地將此次前往皇陵的詳細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包括在皇陵遇到的村民闖入之事。


    “皇上,臣猜測,市井無聊之人頗多,茶餘飯後如果不說出點奇談怪論,就好像活不過這一天似的。也或許是那村民闖入皇陵後,聽聞我們在談論皇陵之事,出去後便添油加醋地傳播謠言也說不定。”劉墉解釋道。


    乾隆聽後,沉思良久,覺得劉墉說的也對。而且他深知劉墉的為人,清正廉潔,忠誠於朝廷。但謠言如此之盛,若不妥善處理,恐怕會影響朝廷的威嚴。


    “劉墉,朕暫且信你,但此事不可就此罷休。你需盡快查明謠言的源頭,還朝廷一個清白,也給自己一個清白。”乾隆說道。


    “謹遵聖諭!”劉墉領命後,退出了養心殿。他深知,一場與謠言的較量要開始了。


    劉墉迴到府邸後,立刻與我和甄平商議如何追查謠言的來源。


    “我們先從那闖入皇陵的村民入手,或許從他那裏能知道一些線索。”甄平說道。


    我們很快提審了那名村民,經過一番詢問,村民隻說自己是聽一個路人說皇陵如何雄壯、高大,如同皇宮。他沒見過皇宮,便起了想看看皇宮的欲念,就闖了進去。除了那路人姓劉之外,至於那路人的模樣,他都記不太清了。


    “看來這條線索斷了。”甄平有些沮喪地說道。


    “那個村民說那個路人姓劉?這就有點奇怪了,我和三哥姓劉,而那個路人正好也姓劉?”我有點懷疑地說道。


    劉墉說道:“隻允許你姓劉,別人就不能姓劉了!少見多怪!”


    雖然線索斷了,劉墉卻沒有氣餒,他說道:“既然從村民這裏得不到有用的信息,那我們就從京城的大街小巷入手,看看謠言是從何處最先傳出的。”


    於是,我們三人喬裝打扮,混入人群之中。在京城的各個角落,我們仔細打聽謠言的傳播路徑。經過幾日的追查,我們發現謠言似乎最早是從一家茶樓傳出的。


    我們來到那家茶樓,找到了茶樓的老板。老板起初還有些害怕,不敢說實話。在劉墉的耐心勸說下,老板終於道出了實情。


    “那天有幾個陌生人來到茶樓,他們在角落裏小聲議論著劉墉大人私探皇陵的事,聲音雖不大,但周圍的人都聽到了。後來,這事兒就傳開了。”老板說道。


    劉墉問道:“那你可還記得那幾個陌生人的模樣?”


    老板想了想,說道:“其中有一個人臉上有顆黑痣,身材比較胖,其他的就不太記得了。”


    劉墉心中一喜,這總算有了一點線索。我們順著這條線索繼續追查,卻發現那幾個陌生人似乎人間蒸發了一般,毫無蹤跡可尋。


    就在我們一籌莫展之時,劉墉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來信。信沒有署名,隻說讓劉墉晚上獨自一人前往城郊的破廟,有重要的事情相告。


    “大人,這信來得蹊蹺,怕是有詐。”甄平說道。


    劉墉沉思片刻,說道:“不管是真是假,我都要去一趟。或許這是解開謠言之謎的關鍵。”“那晚上我悄悄地暗中保護劉大人!”甄平說道。


    劉墉答應了甄平的要求。晚上,劉墉獨自一人來到了城郊的破廟。破廟中一片漆黑,寂靜得讓人有些害怕。


    “誰讓你來的?”黑暗中傳來一個聲音。


    劉墉鎮定自若地說道:“是你寫信讓我來的,有什麽事就直說吧。”


    這時,一個黑影從角落裏走了出來。借著微弱的月光,劉墉看到此人是臉上有顆黑痣的胖子,正是茶樓老板描述的那個人。


    “劉大人,我本不想參與此事,但良心難安。那些謠言是有人故意指使我們傳播的。”胖子說道。


    劉墉心中一愣,問道:“是誰指使你們的?”


    胖子猶豫了一下,說道:“是和珅大人的手下。他說他姓劉,其實他們在您去皇陵的時候,一直跟著你們。之後,他們迴來之後就給了我們很多錢,讓我們在京城各處散布謠言,說您私探皇陵。”


    劉墉心中大怒,他沒想到和珅竟然為了打壓自己,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


    “你為何現在才告訴我?”劉墉問道。


    胖子歎了口氣,說道:“我近日聽聞您清正廉潔,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心中愧疚,所以才冒險來告知您。”


    劉墉看著胖子,說道:“你放心,此事我不會牽連於你。你且迴去,以後莫要再做這種事了。”


    胖子感激地點點頭,消失在了黑暗之中。劉墉帶著這個重要的消息,匆匆趕迴了府邸。


    劉墉迴到府邸後,立刻將此事告知了我和甄平。我們都對和珅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


    “大人,既然知道了是和珅指使的,我們應立刻進宮向皇上稟明此事。”我說道。


    劉墉點點頭,第二天一早,他便進宮麵見乾隆。


    劉墉將自己查到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乾隆。乾隆聽後,臉色十分難看。


    “和珅竟然做出這等事,實在是可惡!”乾隆怒道。


    很快,和珅被宣召入宮。麵對劉墉的指控,和珅起初還百般抵賴。但當劉墉將證人、證據一一擺出時,和珅傻眼了。


    “皇上,奴才一時糊塗,不該派人跟蹤劉大人。奴才犯下大錯,還望皇上恕罪。”和珅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乾隆看著和珅,心中又氣又恨。他深知和珅雖有才華,但近年來越發貪婪,結黨營私。此次又為了打壓劉墉,不惜製造謠言,擾亂京城。


    “和珅,你身為朝廷重臣,卻做出這等卑劣之事,實在有負朕的信任。來人,將和珅摘去他的頂戴花翎,聽候發落。”乾隆憤怒地說道。


    隨著和珅被摘去頂戴花翎,這場由龍脈謠言引發的風波終於真相大白。


    其實,這謠言並非是和珅故意讓下人傳播的,而是和珅的管家劉全私自做主,花錢雇人傳播,以此來為和珅解氣、出氣的。而他不知道的是,由於他的愚蠢而弄巧成拙,牽連了和珅,弄得和珅丟了頂戴花翎。


    和珅迴到府上那個氣呀!立刻命人將劉全捆了起來,作為懲罰,餓了他一天一夜,讓他長點記性。


    劉墉清白的消息傳出,京城的百姓得知真相後,紛紛對劉墉的清正廉潔表示讚賞,而對和珅的所作所為感到不齒。尤其是劉全,隻要上街,就會有人指指點點,背後罵他不是東西。劉全在和府也不受待見,無奈之下劉全隻得辭掉差事遠走他鄉。聽說他去了廣東,進了東印度公司做事。


    由於劉墉成功查明謠言真相,平息了關於“私探皇陵”的謠言,再次贏得了乾隆的信任。而和珅在家閉門思過一個月後,又得到了啟用,並且還官複原職。不過從此,和珅在劉墉跟前更加小心翼翼。


    而劉墉更加深刻地深知,朝堂之上的鬥爭從來不會停止,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經過此次事件,他再也不想如此勾心鬥角、心驚膽戰地下去。於是,他向乾隆寫了一篇告老還鄉的奏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宰相劉羅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掩醜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掩醜陋並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