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和珅這邊,雖然在籌備軍需物資的過程中中飽私囊,但表麵上還是做得滴水不漏。他按時將糧草和兵器等物資運往貴州前線,確保了清軍的後勤供應。
當清軍進入湖南境內時,湖南永綏的石三保、乾州的吳八月二人早已得到消息。他們迅速調整部署,命令苗民義軍在險要之地設下埋伏,準備給清軍一個迎頭痛擊。
阿桂率領大軍一路前行,警惕性極高。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探查前方的敵情。當探子迴報前方有異常動靜時,阿桂立刻下令大軍停止前進,原地待命。他仔細分析了探子的情報,判斷出前方可能有埋伏。
阿桂召集各路將領,說道:“前方很可能有叛軍的埋伏,我們不能貿然前進。大家說說,該如何應對?”
一位將領說道:“大人,我們可以派出一小股部隊,佯裝中計,引叛軍出來,然後大軍再合圍殲滅他們。”
阿桂沉思片刻後,說道:“此計可行。但要注意,佯裝中計的部隊一定要演技逼真,不可露出破綻。同時,大軍要迅速做好合圍的準備,一旦叛軍上鉤,務必將他們一網打盡。”
於是,清軍按照計劃,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小隊,大搖大擺地向前方走去。石三保在山上看到清軍小隊,以為他們中計,心中大喜,立刻下令苗民起義軍出擊。一時間,喊殺聲四起,苗民起義軍如潮水般從山上衝了下來。
清軍小隊見叛軍上鉤,立刻轉身向後撤退,佯裝慌亂。石三保見狀,以為清軍不堪一擊,率領起義軍窮追不舍。就在這時,阿桂一聲令下,埋伏在四周的清軍大軍如猛虎般殺出,將苗民義軍團團圍住。苗民義軍這才發現中計,但為時已晚,他們陷入了清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一場激烈的戰鬥就此展開,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清軍憑借著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逐漸占據了上風。石三保見勢不妙,急忙率領一部分義軍突圍而出,向乾州方向逃去。阿桂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整頓軍隊,準備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此次戰鬥,清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傷亡不少。阿桂深知,苗民義軍熟悉當地地形,且士氣高昂,接下來的戰鬥將會更加艱難。他派人將戰鬥情況詳細地匯報給了乾隆,並請求增派援兵。
養心殿內,燭火搖曳,乾隆身著常服,麵色凝重地看著手中的戰報,微微點頭,自語道:“阿桂此次指揮倒也妥當,首戰能有此佳績,殊為不易。”然後輕輕皺眉,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繼續自言自語:“隻是這湖南、貴州之亂,若不能盡快平息,隻怕會生出諸多變數,四川的義軍也一直蠢蠢欲動,隨時可能增援。”
一旁的近侍恭敬地站著,大氣都不敢出。乾隆略作思忖後,提高聲音道:“傳朕旨意,著令從其他省份火速調集兩萬兵力,馳援阿桂的平叛大軍,務必盡快將這亂局平定!”
與此同時,在毓慶宮內,顒琰聽聞清軍首戰告捷的消息,麵露喜色,眼中滿是欣慰:“阿桂將軍果然不負眾望!”但隨即,他又微微皺眉,喃喃自語:“隻是叛軍根基未除,後續局勢仍不容樂觀。”
顒琰來到養心殿乾隆的書房,行禮後說道:“皇阿瑪,兒臣聽聞前線首戰告捷,心中實在為阿桂將軍高興。但兒臣也深知,此役艱難,後續恐有諸多挑戰。兒臣懇請皇阿瑪,允準兒臣前往前線慰問將士,一來可鼓舞士氣,二來兒臣也想借此機會,學習軍事指揮和處理政務的經驗,也好為皇阿瑪分憂。”
乾隆看著顒琰,目光中帶著審視與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你有此心,倒是難得。隻是前線畢竟危險,你此去需萬分小心。”顒琰連忙說道:“多謝皇阿瑪成全,兒臣定當小心謹慎,不辱使命!”乾隆微微點頭:“去吧,父皇盼你早日榮歸。”
顒琰領了乾隆的旨意,帶著慰問品,一刻也不敢耽擱,馬不停蹄地往貴州前線趕去。一路上,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顒琰看著這一幕幕場景,心中滿是不忍與自責。他暗暗握緊拳頭,在心中發誓:“此番前去,定要協助阿桂將軍盡快平定叛亂,還百姓一個安穩太平的日子!”
當顒琰到達貴州前線時,阿桂得到消息率領眾將前來迎接。顒琰親切地慰問了將士們,並傳達了乾隆帝的關懷和期望。他對阿桂說道:“桂中堂,此次平叛,關係重大。皇阿瑪對您寄予厚望,希望您能早日平定叛亂,為大清立下大功。”
阿桂躬身說道:“殿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上和殿下的信任。隻是這叛軍狡猾多端,又熟悉地形,接下來的戰鬥還需從長計議。”
顒琰點頭說道:“桂中堂所言極是。我在來的路上,也了解了一些當地的情況。我們不僅要在軍事上取得勝利,還要注重安撫民心,讓百姓知道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而不是來壓迫他們的。”
阿桂聽了顒琰的話,心中暗暗佩服,心想這位太子殿下果然有見識。於是說道:“殿下高見,臣一定會在平叛的同時,做好安撫百姓的工作。”
顒琰說:“那麽桂中堂,你看看我能幹點什麽?我願做你麾下的一名小卒,可以上前衝鋒陷陣。”
阿桂搖了搖頭說道:“太子殿下,你隻需坐鎮中軍,至於前方戰事,有本帥和將士們就夠了,大可不必冒險衝殺。”
在顒琰的建議下,阿桂對作戰策略做出了重大調整。一方麵,清軍持續加強軍事攻勢,如同收緊的絞索,逐步壓縮苗民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另一方麵,大量官員與士兵深入民間,不遺餘力地宣傳清朝政策,致力於安撫百姓情緒。他們發放糧食、衣物等生活物資,幫助百姓恢複生產生活,試圖從根本上瓦解起義軍的民眾基礎。
隨著清軍的步步緊逼與安撫政策的推行,苗民起義軍的處境愈發艱難。一些原本支持起義軍的百姓,看到清軍並非如傳言中那般殘暴,反而為他們提供幫助,心中的天平開始傾斜,動搖之意漸顯。石三保敏銳地察覺到這一變化,心中焦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盡快扭轉局勢,起義軍將麵臨失敗的命運。
於是,石三保決定孤注一擲,率領起義軍主力與清軍展開一場決戰。他精心挑選了一批精壯苗民,組成敢死隊,準備在夜間突襲清軍大營。
阿桂通過探子得知石三保的計劃後,將計就計,在清軍大營周圍設下重重埋伏,等待起義軍自投羅網。
深夜,萬籟俱寂,月光如水灑在苗疆大地。石三保率領著敢死隊,借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地向清軍大營摸去。他們身姿矯健,行動敏捷,如同鬼魅般穿梭在山林與草叢之間。當他們接近清軍大營時,石三保一聲令下,敢死隊如猛虎下山般衝入清軍營地。
“殺!”石三保揮舞著長刀,怒吼著衝在最前麵。他的眼神中燃燒著堅定與決絕,那是為了苗民自由與尊嚴而戰的火焰。敢死隊成員們緊隨其後,呐喊聲劃破夜空,與清軍展開了激烈拚殺。
然而,清軍早有準備。營帳中迅速湧出大批清軍士兵,他們訓練有素,手持長槍利刃,與義軍敢死隊短兵相接。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濺滿了大地。
石三保在混戰中發現情況不對,意識到可能中了埋伏。但此時已騎虎難下,他隻能大聲唿喊:“兄弟們,不要怕!我們為了苗疆的未來,拚了!”
就在這危急時刻,吳八月奮力殺到石三保身邊,急切地說:“大哥,情況不妙,這是陷阱!我們得想辦法突圍!”
石三保眉頭緊皺,環顧四周,見清軍源源不斷地湧來,心中明白突圍難度極大。但他咬咬牙,說道:“不能退!我們一退,後麵的兄弟們就完了!”
“可是這樣下去,我們都得死在這裏!”吳八月心急如焚。
石三保目光堅定地看著遠方,似乎看到了苗民們期待的眼神,他大聲說:“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價值!為了苗疆,衝!”
於是,敢死隊在石三保的帶領下,更加奮勇地向清軍殺去。盡管他們作戰勇猛,但清軍人數眾多且占據地利,漸漸的,敢死隊陷入了困境。
此時,在清軍大營的高處,阿桂與顒琰正俯瞰著這場戰鬥。顒琰微微皺眉,說道:“這些苗民倒也頑強,明知是陷阱還如此拚命。”
阿桂冷笑一聲:“不過是困獸猶鬥罷了。他們今日插翅難逃。”
“隻是如此強攻,我軍也會有不少傷亡。”顒琰擔憂地說。
阿桂點點頭:“這是難免的。但隻要能一舉消滅苗民起義軍主力,這些傷亡也算值得。”
戰場上,石三保身邊的敢死隊成員越來越少,他自己也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衣衫。但他依然揮舞著長刀,不肯放棄抵抗。
吳八月看著石三保搖搖欲墜的身體,心中一陣悲痛。他大喊:“大哥,你先走!我來斷後!”
石三保瞪了他一眼:“說什麽胡話!要死一起死!”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唿喊聲。原來是起義軍的後續部隊得知敢死隊陷入困境,趕來救援。
石三保聽到這聲音,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他高聲喊道:“兄弟們,援軍到了!殺出去!”
起義軍敢死隊與後續部隊會合後,士氣大振,再次向清軍發起猛烈攻擊。清軍一時有些慌亂,但很快在將領的指揮下穩住了陣腳。
阿桂看到局勢有些失控,立刻下令:“加大兵力,務必將他們全部殲滅!”
清軍從四麵八方圍攏過來,將義軍重重包圍。石三保看著周圍如鐵桶般的清軍,心中明白此次兇多吉少。但他依然鎮定自若,對身邊的兄弟們說:“我們為了苗疆而戰,死而無憾!”
戰鬥持續到黎明時分,起義軍雖拚死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傷亡慘重。石三保、吳八月等人在混戰中與部隊失散。
石三保身負重傷,躲在一片樹林中。他看著東方漸漸泛起的魚肚白,心中滿是不情願。這時,他聽到了一陣腳步聲,警惕地握緊了手中的刀。
來人是吳八月。他找到了石三保,看到大哥傷勢嚴重,忍不住流下淚來:“大哥,我們……失敗了。”
石三保緩緩搖頭:“不,這不是失敗。隻要苗疆的火種還在,就還有希望。”
“可是現在我們該怎麽辦?”吳八月無助地問。
石三保沉思片刻,說:“我們先找個地方養傷,聯絡其他兄弟,退向貴州,與我大哥石柳鄧匯合,等待時機再次殺迴來!”
與此同時,清軍大營中一片歡騰。阿桂向顒琰拱手道:“殿下,此次大敗苗民起義軍主力,苗疆之亂指日可平。”
顒琰微笑著點頭:“阿桂將軍此次立下大功。不過,切不可掉以輕心,仍需繼續搜捕殘餘的叛軍勢力。”
“是,殿下放心。”阿桂恭敬地迴答。
清軍開始在湖南苗疆地區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他們挨家挨戶搜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藏匿義軍的地方。許多苗民因此受到牽連,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石三保與吳八月在逃亡途中,看到苗民們遭受清軍的迫害,心中悲憤交加。石三保咬牙切齒地說:“清軍如此殘暴,苗民們的苦難更深了。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解救大家。”
“可是我們現在勢單力薄,能有什麽辦法?”吳八月無奈地說。
石三保思索良久,說:“我們去聯絡其他山頭的苗民部落,說服他們加入我們。隻要團結起來,就還有力量與清軍抗衡。”
於是,兩人忍著傷痛,開始了艱難的聯絡之旅。他們穿梭在苗疆的山林之間,拜訪各個部落的首領。然而,許多部落首領在清軍的威懾下,對繼續作戰心存顧慮。
“石三保,你們這次失敗得如此慘烈,我們若加入,豈不是白白送死?”一位部落首領憂心忡忡地說。
石三保誠懇地說:“首領,清軍的安撫隻是假象,他們對我們苗民的壓迫從未停止。如果我們不團結起來反抗,苗疆的未來將永無寧日。”
“話雖如此,但我們實在是害怕重蹈覆轍啊。”另一位首領搖頭歎息。
石三保看著他們,堅定地說:“我知道大家有顧慮,但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上次失敗是因為中了清軍的埋伏,這次我們吸取教訓,前去貴州與我大哥石柳鄧匯合,一定能成功。而且,我們為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整個苗疆的子孫後代。”
在石三保的努力勸說下,一些部落首領被他的誠意和堅定所打動,決定加入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石三保聯絡到的部落越來越多,一支新的義軍力量逐漸形成。
而在清軍這邊,阿桂認為苗民義軍已被徹底擊潰,放鬆了警惕。他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事務,對苗疆的控製也有所鬆懈。
顒琰察覺到阿桂的態度變化,提醒道:“阿桂將軍,苗民起義軍雖主力受挫,但殘餘勢力仍不可小覷。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阿桂不以為然地說:“殿下多慮了。那些殘餘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翻不起什麽大浪。”
顒琰眉頭微皺:“桂中堂切不可大意。苗疆之地山高林密,易守難攻,若他們重新集結,恐怕又會生出變故。”
阿桂雖嘴上應承,但心中並未將顒琰的話放在心上。
就在阿桂疏忽之時,石三保已完成了新義軍的初步組建。他深知清軍實力強大,不能貿然進攻,於是決定先在湘黔的大山裏進行秘密訓練,提高起義軍的戰鬥力……
當清軍進入湖南境內時,湖南永綏的石三保、乾州的吳八月二人早已得到消息。他們迅速調整部署,命令苗民義軍在險要之地設下埋伏,準備給清軍一個迎頭痛擊。
阿桂率領大軍一路前行,警惕性極高。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探查前方的敵情。當探子迴報前方有異常動靜時,阿桂立刻下令大軍停止前進,原地待命。他仔細分析了探子的情報,判斷出前方可能有埋伏。
阿桂召集各路將領,說道:“前方很可能有叛軍的埋伏,我們不能貿然前進。大家說說,該如何應對?”
一位將領說道:“大人,我們可以派出一小股部隊,佯裝中計,引叛軍出來,然後大軍再合圍殲滅他們。”
阿桂沉思片刻後,說道:“此計可行。但要注意,佯裝中計的部隊一定要演技逼真,不可露出破綻。同時,大軍要迅速做好合圍的準備,一旦叛軍上鉤,務必將他們一網打盡。”
於是,清軍按照計劃,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小隊,大搖大擺地向前方走去。石三保在山上看到清軍小隊,以為他們中計,心中大喜,立刻下令苗民起義軍出擊。一時間,喊殺聲四起,苗民起義軍如潮水般從山上衝了下來。
清軍小隊見叛軍上鉤,立刻轉身向後撤退,佯裝慌亂。石三保見狀,以為清軍不堪一擊,率領起義軍窮追不舍。就在這時,阿桂一聲令下,埋伏在四周的清軍大軍如猛虎般殺出,將苗民義軍團團圍住。苗民義軍這才發現中計,但為時已晚,他們陷入了清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一場激烈的戰鬥就此展開,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清軍憑借著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逐漸占據了上風。石三保見勢不妙,急忙率領一部分義軍突圍而出,向乾州方向逃去。阿桂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整頓軍隊,準備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此次戰鬥,清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傷亡不少。阿桂深知,苗民義軍熟悉當地地形,且士氣高昂,接下來的戰鬥將會更加艱難。他派人將戰鬥情況詳細地匯報給了乾隆,並請求增派援兵。
養心殿內,燭火搖曳,乾隆身著常服,麵色凝重地看著手中的戰報,微微點頭,自語道:“阿桂此次指揮倒也妥當,首戰能有此佳績,殊為不易。”然後輕輕皺眉,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繼續自言自語:“隻是這湖南、貴州之亂,若不能盡快平息,隻怕會生出諸多變數,四川的義軍也一直蠢蠢欲動,隨時可能增援。”
一旁的近侍恭敬地站著,大氣都不敢出。乾隆略作思忖後,提高聲音道:“傳朕旨意,著令從其他省份火速調集兩萬兵力,馳援阿桂的平叛大軍,務必盡快將這亂局平定!”
與此同時,在毓慶宮內,顒琰聽聞清軍首戰告捷的消息,麵露喜色,眼中滿是欣慰:“阿桂將軍果然不負眾望!”但隨即,他又微微皺眉,喃喃自語:“隻是叛軍根基未除,後續局勢仍不容樂觀。”
顒琰來到養心殿乾隆的書房,行禮後說道:“皇阿瑪,兒臣聽聞前線首戰告捷,心中實在為阿桂將軍高興。但兒臣也深知,此役艱難,後續恐有諸多挑戰。兒臣懇請皇阿瑪,允準兒臣前往前線慰問將士,一來可鼓舞士氣,二來兒臣也想借此機會,學習軍事指揮和處理政務的經驗,也好為皇阿瑪分憂。”
乾隆看著顒琰,目光中帶著審視與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你有此心,倒是難得。隻是前線畢竟危險,你此去需萬分小心。”顒琰連忙說道:“多謝皇阿瑪成全,兒臣定當小心謹慎,不辱使命!”乾隆微微點頭:“去吧,父皇盼你早日榮歸。”
顒琰領了乾隆的旨意,帶著慰問品,一刻也不敢耽擱,馬不停蹄地往貴州前線趕去。一路上,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顒琰看著這一幕幕場景,心中滿是不忍與自責。他暗暗握緊拳頭,在心中發誓:“此番前去,定要協助阿桂將軍盡快平定叛亂,還百姓一個安穩太平的日子!”
當顒琰到達貴州前線時,阿桂得到消息率領眾將前來迎接。顒琰親切地慰問了將士們,並傳達了乾隆帝的關懷和期望。他對阿桂說道:“桂中堂,此次平叛,關係重大。皇阿瑪對您寄予厚望,希望您能早日平定叛亂,為大清立下大功。”
阿桂躬身說道:“殿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上和殿下的信任。隻是這叛軍狡猾多端,又熟悉地形,接下來的戰鬥還需從長計議。”
顒琰點頭說道:“桂中堂所言極是。我在來的路上,也了解了一些當地的情況。我們不僅要在軍事上取得勝利,還要注重安撫民心,讓百姓知道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而不是來壓迫他們的。”
阿桂聽了顒琰的話,心中暗暗佩服,心想這位太子殿下果然有見識。於是說道:“殿下高見,臣一定會在平叛的同時,做好安撫百姓的工作。”
顒琰說:“那麽桂中堂,你看看我能幹點什麽?我願做你麾下的一名小卒,可以上前衝鋒陷陣。”
阿桂搖了搖頭說道:“太子殿下,你隻需坐鎮中軍,至於前方戰事,有本帥和將士們就夠了,大可不必冒險衝殺。”
在顒琰的建議下,阿桂對作戰策略做出了重大調整。一方麵,清軍持續加強軍事攻勢,如同收緊的絞索,逐步壓縮苗民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另一方麵,大量官員與士兵深入民間,不遺餘力地宣傳清朝政策,致力於安撫百姓情緒。他們發放糧食、衣物等生活物資,幫助百姓恢複生產生活,試圖從根本上瓦解起義軍的民眾基礎。
隨著清軍的步步緊逼與安撫政策的推行,苗民起義軍的處境愈發艱難。一些原本支持起義軍的百姓,看到清軍並非如傳言中那般殘暴,反而為他們提供幫助,心中的天平開始傾斜,動搖之意漸顯。石三保敏銳地察覺到這一變化,心中焦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盡快扭轉局勢,起義軍將麵臨失敗的命運。
於是,石三保決定孤注一擲,率領起義軍主力與清軍展開一場決戰。他精心挑選了一批精壯苗民,組成敢死隊,準備在夜間突襲清軍大營。
阿桂通過探子得知石三保的計劃後,將計就計,在清軍大營周圍設下重重埋伏,等待起義軍自投羅網。
深夜,萬籟俱寂,月光如水灑在苗疆大地。石三保率領著敢死隊,借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地向清軍大營摸去。他們身姿矯健,行動敏捷,如同鬼魅般穿梭在山林與草叢之間。當他們接近清軍大營時,石三保一聲令下,敢死隊如猛虎下山般衝入清軍營地。
“殺!”石三保揮舞著長刀,怒吼著衝在最前麵。他的眼神中燃燒著堅定與決絕,那是為了苗民自由與尊嚴而戰的火焰。敢死隊成員們緊隨其後,呐喊聲劃破夜空,與清軍展開了激烈拚殺。
然而,清軍早有準備。營帳中迅速湧出大批清軍士兵,他們訓練有素,手持長槍利刃,與義軍敢死隊短兵相接。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濺滿了大地。
石三保在混戰中發現情況不對,意識到可能中了埋伏。但此時已騎虎難下,他隻能大聲唿喊:“兄弟們,不要怕!我們為了苗疆的未來,拚了!”
就在這危急時刻,吳八月奮力殺到石三保身邊,急切地說:“大哥,情況不妙,這是陷阱!我們得想辦法突圍!”
石三保眉頭緊皺,環顧四周,見清軍源源不斷地湧來,心中明白突圍難度極大。但他咬咬牙,說道:“不能退!我們一退,後麵的兄弟們就完了!”
“可是這樣下去,我們都得死在這裏!”吳八月心急如焚。
石三保目光堅定地看著遠方,似乎看到了苗民們期待的眼神,他大聲說:“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價值!為了苗疆,衝!”
於是,敢死隊在石三保的帶領下,更加奮勇地向清軍殺去。盡管他們作戰勇猛,但清軍人數眾多且占據地利,漸漸的,敢死隊陷入了困境。
此時,在清軍大營的高處,阿桂與顒琰正俯瞰著這場戰鬥。顒琰微微皺眉,說道:“這些苗民倒也頑強,明知是陷阱還如此拚命。”
阿桂冷笑一聲:“不過是困獸猶鬥罷了。他們今日插翅難逃。”
“隻是如此強攻,我軍也會有不少傷亡。”顒琰擔憂地說。
阿桂點點頭:“這是難免的。但隻要能一舉消滅苗民起義軍主力,這些傷亡也算值得。”
戰場上,石三保身邊的敢死隊成員越來越少,他自己也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衣衫。但他依然揮舞著長刀,不肯放棄抵抗。
吳八月看著石三保搖搖欲墜的身體,心中一陣悲痛。他大喊:“大哥,你先走!我來斷後!”
石三保瞪了他一眼:“說什麽胡話!要死一起死!”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唿喊聲。原來是起義軍的後續部隊得知敢死隊陷入困境,趕來救援。
石三保聽到這聲音,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他高聲喊道:“兄弟們,援軍到了!殺出去!”
起義軍敢死隊與後續部隊會合後,士氣大振,再次向清軍發起猛烈攻擊。清軍一時有些慌亂,但很快在將領的指揮下穩住了陣腳。
阿桂看到局勢有些失控,立刻下令:“加大兵力,務必將他們全部殲滅!”
清軍從四麵八方圍攏過來,將義軍重重包圍。石三保看著周圍如鐵桶般的清軍,心中明白此次兇多吉少。但他依然鎮定自若,對身邊的兄弟們說:“我們為了苗疆而戰,死而無憾!”
戰鬥持續到黎明時分,起義軍雖拚死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傷亡慘重。石三保、吳八月等人在混戰中與部隊失散。
石三保身負重傷,躲在一片樹林中。他看著東方漸漸泛起的魚肚白,心中滿是不情願。這時,他聽到了一陣腳步聲,警惕地握緊了手中的刀。
來人是吳八月。他找到了石三保,看到大哥傷勢嚴重,忍不住流下淚來:“大哥,我們……失敗了。”
石三保緩緩搖頭:“不,這不是失敗。隻要苗疆的火種還在,就還有希望。”
“可是現在我們該怎麽辦?”吳八月無助地問。
石三保沉思片刻,說:“我們先找個地方養傷,聯絡其他兄弟,退向貴州,與我大哥石柳鄧匯合,等待時機再次殺迴來!”
與此同時,清軍大營中一片歡騰。阿桂向顒琰拱手道:“殿下,此次大敗苗民起義軍主力,苗疆之亂指日可平。”
顒琰微笑著點頭:“阿桂將軍此次立下大功。不過,切不可掉以輕心,仍需繼續搜捕殘餘的叛軍勢力。”
“是,殿下放心。”阿桂恭敬地迴答。
清軍開始在湖南苗疆地區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他們挨家挨戶搜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藏匿義軍的地方。許多苗民因此受到牽連,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石三保與吳八月在逃亡途中,看到苗民們遭受清軍的迫害,心中悲憤交加。石三保咬牙切齒地說:“清軍如此殘暴,苗民們的苦難更深了。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解救大家。”
“可是我們現在勢單力薄,能有什麽辦法?”吳八月無奈地說。
石三保思索良久,說:“我們去聯絡其他山頭的苗民部落,說服他們加入我們。隻要團結起來,就還有力量與清軍抗衡。”
於是,兩人忍著傷痛,開始了艱難的聯絡之旅。他們穿梭在苗疆的山林之間,拜訪各個部落的首領。然而,許多部落首領在清軍的威懾下,對繼續作戰心存顧慮。
“石三保,你們這次失敗得如此慘烈,我們若加入,豈不是白白送死?”一位部落首領憂心忡忡地說。
石三保誠懇地說:“首領,清軍的安撫隻是假象,他們對我們苗民的壓迫從未停止。如果我們不團結起來反抗,苗疆的未來將永無寧日。”
“話雖如此,但我們實在是害怕重蹈覆轍啊。”另一位首領搖頭歎息。
石三保看著他們,堅定地說:“我知道大家有顧慮,但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上次失敗是因為中了清軍的埋伏,這次我們吸取教訓,前去貴州與我大哥石柳鄧匯合,一定能成功。而且,我們為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整個苗疆的子孫後代。”
在石三保的努力勸說下,一些部落首領被他的誠意和堅定所打動,決定加入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石三保聯絡到的部落越來越多,一支新的義軍力量逐漸形成。
而在清軍這邊,阿桂認為苗民義軍已被徹底擊潰,放鬆了警惕。他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事務,對苗疆的控製也有所鬆懈。
顒琰察覺到阿桂的態度變化,提醒道:“阿桂將軍,苗民起義軍雖主力受挫,但殘餘勢力仍不可小覷。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阿桂不以為然地說:“殿下多慮了。那些殘餘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翻不起什麽大浪。”
顒琰眉頭微皺:“桂中堂切不可大意。苗疆之地山高林密,易守難攻,若他們重新集結,恐怕又會生出變故。”
阿桂雖嘴上應承,但心中並未將顒琰的話放在心上。
就在阿桂疏忽之時,石三保已完成了新義軍的初步組建。他深知清軍實力強大,不能貿然進攻,於是決定先在湘黔的大山裏進行秘密訓練,提高起義軍的戰鬥力……